?

試論高?!靶蝿菖c政策”課的特征

2015-05-30 15:22徐鵬
學理論·中 2015年6期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政治課理論課

徐鵬

摘 要:“形勢與政策”課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載體。但是目前形勢與政策教育還面臨著許多困惑與難題,最基本的問題如對“形勢與政策”課特征的把握不準確。解決此問題,必須準確把握其作為一門政治課的性質、作為一門理論課的特點,并堅持“宜粗不宜細”的講授原則。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政治課;理論課;宜粗不宜細

中圖分類號:G4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7-0163-02

“形勢與政策”課(以下簡稱“形策”)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載體。自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對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地位、意義及做法等提出了明確的規范要求后,我國不同層次的高校均加強了對大學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但是形勢與政策教育還面臨著許多困惑與難題,最基本的問題如對“形策”課特征的把握不準確。如何講授好“形策”課,使之在變幻莫測的時代條件下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養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廣大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研究者必須思考和解決的重要任務。因此,在認真學習和鉆研授課大綱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形策”課的性質、特點以及基本的講授原則。

一、準確把握“形策”作為一門政治課的性質

準確把握課程的性質,這是講授好一門課程的前提。因為課程的性質統領著整個教學過程,并且是直接決定教學能否達到課程設置預期目標的最主要因素。

顧名思義,從“形勢與政策”的名稱來看,這門課程是講解形勢與政策的課程。但從內容來看,“形策”課的教學內容極為寬泛且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一方面,教學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是動態的,與高校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相比,“形策”課教學內容變動性很大,其時效性表現更為直觀和強烈,教學過程中對國內外重大事件、重要會議和風云變幻的形勢跟蹤十分緊密。但是如果據此認為“形策”課從屬于新聞傳播學的學科教學體系,那就大錯特錯。判斷一門課程的性質,最基本的依據并不是課程的名稱或教學內容,而是該門課程的教學目標。事實上,“形策”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地決定了該門課程作為政治課的性質。即課程目標主要是幫助學生及時準確了解國內外的重大時事和科學認識黨與政府在特定時期內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正確理解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自覺地與黨和國家保持高度一致,堅定地在中共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換言之,政治性為“形策”課最基本的特征。

準確把握“形策”作為政治課的性質對于處理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準確把握課程性質有助于明確實現課程設置的育人目的。眾所周知,因為社會閱歷的不足、理論武裝的不夠,面對各種社會思潮的交鋒,面對變幻莫測的國際國內社會格局,面對國家建設和自身發展過程中的諸多困惑、挑戰和難題,處于青春期的部分大學生有很多思想和現實上的迷茫和問題,尤其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能正確詮釋時代和社會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淺出地教育引導大學生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和認知上的科學,特別是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和人們思想觀念、道德選擇、價值取向多樣化的情況下,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將理論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關注和回答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面對如此艱巨的歷史使命,授課教師只有在準確把握“形策”課程性質的前提下才能實現課程設置預期目的。

其次,準確把握“形策”的課程性質有利于正確處理這一課程教學中知識性與思想性關系的問題。如前文所述,“形策”課最基本的特征是政治性,但該課不僅僅是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在教學過程中也充滿了知識性。盡管“形策”課屬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范圍,但“形策”課的教學不是單純的理論性教學,不能局限于空洞的理論說教。因為該課程與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軍事學科等密切相關,既涉及有現實問題,也有歷史問題;既有國際風云,又有國內形勢,其所涉及的知識之廣泛是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所不具備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知識教育。當然,“形策”課并不是就事論事,而是以事說理,突出馬克思主義的形勢教育和政策教育,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此外,“形策”課在加強現實教育的同時應重視歷史教育。因為,任何事物發展變化都必須是一個歷史的過程,重視現實教育才能有鮮活的生命力,注重歷史教育,理論才能講清楚,不會止于膚淺和片面。

二、準確把握“形策”作為一門理論課的特點

作為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如果說政治性突出了“形策”課的課程性質,那么,理論性則強調了該課程在內容上的特點。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把握住“形策”課的政治性,還必須把握住“形策”課作為一門理論課的特點?!靶尾摺闭n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形勢與政策教育不僅具有時效性、針對性和教學方法多樣性等個性特征,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與政策性等方面的共性特征,這決定了“形策”課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必須突出理論課的特點。

首先,對于涉及的基礎理論必須系統全面地講清楚、講透徹?!靶尾摺闭n基礎理論的系統講授是相對于重大熱點問題的專題形式和其他如小組討論、實踐參觀等形式而言的。之所以強調基礎理論部分應系統講授,是因為形勢與政策的基礎理論強調理論性、系統性以及連貫性。了解形勢與政策理論的一般概念、原理、研究對象和歷史發展脈絡,要從宏觀和整體上把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基本內容和規律特征。如果缺少對基礎理論部分的理解和掌握,只是大而化之地對熱點問題進行蜻蜓點水式的講解,根本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對問題本質探尋的認知需求[1]。當然,基礎理論的系統講授形式也要服從于大學生關于形勢與政策分析方法論的培養和應用這個大前提,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利用正確的思想武器積極思考問題,而不是簡單要求學生必須接受教師所講的單一結論。

其次,對于重大問題應突出重點專題講授。通常情況下,每個學期形勢與政策課大多以形勢報告和專題講座的形式安排。專題形式對于熱點問題的講授效果更為顯著,因為每學期的“形策”課內容變動比較大,不同熱點問題之間雖有一定關聯性,但其各自獨立性更強。所講很多內容要超出教師平時研究積累的范圍之外,在緊張有限的備課時間內,授課教師比較容易集中精力形成對講授問題完整深入的認識,內容更能夠充實豐富。比如在講解“全面理解與深刻把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時,應以專題講授的形式,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全面理解此次會議的主要精神及其重大意義三個方面主題鮮明地講解,這樣就會突出該專題的重要性,也便于學生全面地把握此次會議精神及相關內容,有助于強化教學效果。

三、準確把握“形策”課“宜粗不宜細”的講授原則

在明了“形策”課作為一門政治課的性質和理論課的特點之后,不難得出該課程應堅持宜粗不宜細的講授原則的結論?!耙舜植灰思殹笔恰拔母铩苯Y束后鄧小平領導全黨總結關于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經驗及教訓時提出的一個關于總結歷史的原則。他指出:“這個總結宜粗不宜細,總結過去是為了團結一致向前看?!盵2]這一原則對于學習和研究歷史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以此作為講授“形策”課的基本原則也是合適和恰當的?!耙舜植灰思殹笔菍Α按帧焙汀凹殹钡霓q證統一認識。所謂“粗”,是教師在對變幻莫測的國際國內形勢,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等領域的認知和了解中建構起來的宏觀視角。具體來講,在教學實踐中要堅持以下三點講授技巧。第一,對教材的內容講授要有明確的目的感。即以教育引導大學生為目的,而不是就時政新聞論形勢而簡單地成為“傳聲筒”。第二,對講授內容要有清晰的線索感。盡管各個專題看似獨立,但都有其內在的關聯,講授時應遵循事物發展內在規律和發展走向。第三,在授課中必須要有強烈的現實感。特別是針對比較晦澀的理論問題的講解,不能“空對空”,必須立足現實,貼近校園、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思想實際,這樣才能引起思想共鳴。

此外,如上文所述,每個學期“形策”課的課時安排比較短暫,一般為六到八講,即二十個課時以內。在如此有限地時間內要事無巨細地詳細講清楚半年內國際國內形勢及開展政策教育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也是筆者認為在“形策”課中應堅持“宜粗不宜細”的講授原則的現實考慮。

參考文獻:

[1]馬寧.當代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認知特點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2.

猜你喜歡
形勢與政策政治課理論課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課的“四維一體”法初探
TBL教學模式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的運用
淺談高考政治課改革的幾點思考
淺析高?!缎蝿菖c政策》課程教學現狀及成因
“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效果研究
新媒體技術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思想政治課與素質教育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
“721”人才培養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如何上好政治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