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下高師歷史專業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思考

2015-05-30 19:50鞠明庫
學理論·中 2015年6期
關鍵詞:高師院校新課改

鞠明庫

摘 要:盡管中學歷史新課改已在河南全面推行,但作為培養中學合格師資的高師院校歷史院系,其教師教育課程與中學歷史新課改仍存在著諸多脫節之處,如對中學歷史新課改關注不夠;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滯后;師范生教研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不夠;實踐教學、職業基本功訓練實施力度不強等。為此,需要調整歷史教育理論課程體系,增加適應新課改要求的新課程;構建嚴格的師范生教學技能考核體系,強化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調整歷史教育實踐課程體系,切實提高實踐效果;高度重視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把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結合起來。

關鍵詞:新課改;高師院校;歷史專業;教師教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7-0220-03

盡管中學歷史新課改已在河南全面推行,但合格師資隊伍的培養仍顯迫切。雖然少數河南高師院校歷史專業面對中學基礎課程改革的挑戰及時調整了自己的課程體系,但多數高師院校動靜不大,其教師教育課程設置與實施依然存在諸多脫離中學課改實際的地方。

一、目前河南高師院校歷史教師教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對中學歷史新課改關注不夠

中學歷史新課改在河南已全面推行,然而不少河南高師院校教師和師范生對此了解不夠、關注不夠。一方面是中學亟須適應新課改的新型歷史老師,一方面是高師院校師范生培養對此重視不夠,形成了較為突出的矛盾。經對河南各高師院校歷史專業本科培養方案進行比較,筆者發現除個別高校外,多數學校培養方案中有關中學歷史新課改方面的課程設置不多,學分也不高。調查也發現,各高師院校歷史專業教師隊伍中從事中學新課改研究的人員少。顯然,中學歷史新課改尚未在高師院校引起應有的重視。不關注市場變化,盲目生產產品是行不通的,不能高度重視和關注中學歷史新課改的深度變革,高師院校是難以培養出適應中學新課改要求的合格師資的。

2.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滯后

河南高師院校中除個別高校設置較多與中學新課改有關的課程外,多數高校的教師教育類課程仍然是“老面孔”,內容陳舊,一些反映中學歷史新課改新內容、新知識的課程沒有設進培養方案,如“中學歷史新課標解讀”“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化”“中學歷史課程資源”等;一些針對性、實用性強的歷史教育微型選修課也少有開設,如“中學歷史教學課例分析”“歷史教學測量與評價”“中學歷史教材研究”“中學歷史名師名家講壇”“中學歷史教學優質課程資源利用”等。即使有個別高校開設其中的部分課程,也囿于學生學分、學時和師資力量限制,以及學生考研群體數量大等因素,實施起來存在著較多困難。

3.教研能力培養重視不夠

提高教研能力是新課改對中學歷史教師的重要要求,也是高師院校師范生培養的薄弱環節。調查顯示,多數河南高師院校歷史教學對師范生教研能力的培養關注不夠,部分沒有設置“史學論文寫作”類課程,少數雖開設有該類課程,但關注點主要在于如何撰寫歷史研究論文,而對如何撰寫歷史教學論文幾乎沒有涉及。新課改后,中學對歷史教師的要求大大提高,不僅僅要求教師能教好書,而且要求教師能從事教學研究,成為教研兼優的復合型教師。對于中學歷史教師而言,其科研的主要著力點多是對教學活動的“反思”。然而現狀是中學歷史教師在求學階段少有接受教研能力訓練,入職后又少有能力、精力、時間撰寫教研論文。自然而然,其無法將教學反思變成自己的常態功課。雖然有很多中學歷史教師發表過教研論文,但很大比例是刊發在“內刊”上,主要目的是基于晉升職稱的需要,而不是對教學反思的真正提煉和總結??梢哉f,中學歷史教師教研能力的現狀,與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對師范生教研能力培養的缺位有著直接關系。

4.實踐教學實施力度不夠,效果不理想

當前,因多種原因“不少師范院校為了追求與綜合大學齊平的學術水平,在辦學中‘犧牲師范性來挽救學術性,輕視甚至無視見習、實習等活動的意義和價值,使本該成為教師教育‘亮點和‘標志的教育實踐課程,淪為師范院校辦學環節中可有可無的‘雞肋?!闭{查顯示,不少河南高師院校的教育實踐(無論是微格教學,還是教育實習),或時間短、次數少,或措施不得力,或中學因種種因素配合不給力,教育實踐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不少學生認為是走過場。比如,“課堂教學”環節僅限于聽課、備課和上課,而且部分深入中學實習的學生也沒有機會走上講臺實兵演練;“班主任工作”環節也只是能大致了解班級管理的形式而已;教育調查研究則多是虛有其表,多是要求實習生在實習結束時交一份調查報告,至于調查研究在哪里進行、如何進行、有無實質收獲等細節就無人過問了。雖有部分高校強化教學實踐,但也因學生考研群體數量巨大,教育實踐與考研準備相沖突,而致使考研師范生對教育實踐應付差事,未能得到有效的實踐教學訓練。

5.職業基本功訓練不夠

多年指導微格教學、教育實習的經驗和基礎調研顯示,不少河南高師院校歷史師范生職業基本功訓練得不夠。在以“三字一話”為主要內容的師范生職業素質中,普通話因有統一考試師范生比較重視,效果尚好;但板書技能普遍薄弱,書寫水平差、板書不規范。前者主要表現在三筆字不過關,尤其是粉筆字,字體不成熟、不規范,筆順錯誤,錯別字頻現;后者主要表現在板書設計不合理,重點不突出,不能充分展示授課的中心和關鍵。目前,河南省中學絕大多數尚無條件實現全多媒體授課,教師的教學任務一般還得依靠黑板粉筆來輔助完成。退一步講,即使有多媒體設備,板書也是多媒體授課的必要補充。所以,高師院校加強師范生“三筆字”訓練是非常必要的。雖然部分高校如河南師范大學,每年也組織“三筆字”大賽,但參加的畢竟只是少數學生,受益面有限。有鑒于此,河南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中應該增設相關課程,強化師范生職業基本功訓練。

6.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不夠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師范生培養,除了繼續強化職業基本功以外,更要與時俱進,加強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教學課件制作、網絡教學資源獲取、網上教學和答疑,等等。然而,目前河南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中這類課程不多,即使個別高師院校開設了相關課程,但因學分、設備、師資等因素限制,未取得良好效果。加之歷史專業本身屬性的影響,也使部分學生不關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對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重視不夠,不少學生畢業后甚至不會制作多媒體課件,更奢談通過網絡獲取網絡資源進行網上教學和答疑了。因此,強化歷史學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非常必要。

綜上所述,伴隨中學歷史新課改的推行,河南高師院校歷史專業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必須進行深入改革,否則我們培養的歷史教師必然難以適應中學歷史新課改的要求,勢必影響河南省中學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改革目前河南高師院校歷史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思考

1.調整歷史教育理論課程體系,增加適應新課改要求的新課程

課程改革需要與時俱進,中學歷史新課改背景下,刪舊增新,加強和完善教師教育通識課程建設已成為大勢所趨。一個基本方向是,改革高師歷史專業傳統教育類課程的規模和面貌,大大增加充分反映中學歷史新課改要求的新課程,尤其是增加針對性、實用性強的歷史教育微型選修課,豐富教師教育類課程的內容。與此同時,持續更新每門課程內容,以反映中學歷史新課改最新成果和滿足中學新課改最新需求。目前,河南師范大學已經開始改革,增設了基礎教育課程標準解讀與教材分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題、基礎教育課程實驗分析、中學歷史新課標解讀、中學歷史說課與課例分析、歷史學科教學技能訓練、中學歷史課程教學設計等課程。另外,高師院校的歷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應有前瞻性和敏銳性,需要關注、引領基礎教育改革,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歷史教師的新要求。近年來,微課、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技術和模式在中小學日漸興起。盡管還不太成熟,甚至存在某些缺陷,且目前有條件實施的學校仍然有限,但代表了基礎教育課程實施方式的變化趨勢。為此,還需要增設“歷史微課程開發與利用”、“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課程,強化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

2.調整歷史教育實踐課程體系,切實提高實踐效果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指出:“教師是反思性實踐者,在研究自身經驗和改進教育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實現專業發展。教師教育課程應強化實踐意識,關注現實問題,體現教育改革與發展對教師的新要求?!雹賹嵺`也證明,只有那些經過高質量教育實踐洗禮的師范生,才可能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價值觀和方法上表現出專業性。針對目前師范生實踐效果欠佳的現狀,調整師范生教育實踐環節安排,增加實踐時間、次數,切實提高實踐效果,已經成為河南高師院校歷史專業教師教育者的共識。有些院校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如筆者所在的河南師范大學,師資型人才培養方向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主要包括:第6學期微格教學訓練,第7學期實習Ⅰ(校內實踐2周)、實習Ⅱ(校外實習16周),第8學期實習Ⅲ(校內教育研習4周)、教學技能考核和師范生教育實習觀摩比賽等環節。②通過由淺入深的實踐活動,歷史師范生獲得了基礎教育一線教學的初步體驗。與此同時,還必須制定歷史師范生教學技能考核辦法,建構嚴格的師范生教學技能考核體系,涵蓋以“三字一話”、教學設計、說課、講課、課件制作等基本內容。同時,通過構建多級教學技能競賽體系,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促進師范生教學技能的提升。

3.高度重視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把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結合起來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提出,教師從教,不僅要凸顯“以人為本”的教育指導思想、終身教育理念和教師學習的可持續發展,還要體現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相結合的指導原則?!敖處熃逃n程應當重視個人經驗、強化實踐意識,關注現實問題,把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結合起來?!比欢?,現實中二者卻存在較為嚴重的脫節問題。為此,我們需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在教師教育課程改革中創造條件把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結合起來。為此,可以考慮如下做法:首先,增加教學實踐課程學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多次教育實習穿插于歷史師范生在校學習的多個學期。這樣,師范生在實習-學習-實習的反復過程中增加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機會。此外,為解決實踐性不足的問題,也可以實行“三結合”的綜合實習模式,即教育實習+歷史專業實習+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其次,在確保完成教育見習、微格教學和教育實習的前提下,可以把歷史師范生職前培養和在職歷史教師繼續教育結合起來,如讓歷史師范生參與在職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和交流活動中,讓在職教師參與歷史師范生的教育實踐活動。這樣,在雙向、多次的碰撞和交流中,歷史師范生從在職教師那里取得難以短期獲得的教學經驗,提前體驗職業情境,同時加深對所學教育理論的理解。最后,重視案例分析法的運用,用具體典型的教學案例讓師范生實踐性地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長期以來,“知而后行”的教學模式一直被教師教育者所詬病。為了使理論實踐化、實踐理論化,在教育理論學習過程中,多采取案例分析法,用具體典型的教學案例讓師范生實踐性地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在教學實踐中,要求師范生思考實踐活動所包含或體現的教育理論,結合教育理論反思自己的實踐活動,并加以改進。這樣,未來歷史“教師會有意識地運用理論來思考和解決問題,更會從自身的實踐經驗中‘悟出自己的‘行動理論。不再是‘教書匠,而是反思者、研究者、‘實踐性理論的創造者?!?/p>

三、結語

以上所提出的思考只是一孔之見,囿于現實條件限制可能難以在短期內一一實施,比如在限定的學分范圍內如何平衡歷史專業教師教育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公共基礎課程的比例關系,如何強化教師教育隊伍師資力量建設、如何增設符合中學課改要求和發展方向的教師教育類課程并提高其有效性、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學技能培養的水平、如何加強教學實踐管理水平并增強其實效性,等等。河南高師院校及其歷史院系應基于中學歷史新課改對老師的新要求,正視高師歷史專業教師教育課程體系與中學歷史新課改存在較多脫節的現實,有的放矢地對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縮短成長過程,讓高師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上手快、有發展潛力的“成品”而不是“半成品”。筆者也清楚,河南高師院校歷史專業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個整體性、系統性工程,它不僅包括課程設置和實施方法的改革,還包括課程理念、課程目標的更新及課程評價方法的改革等等;不僅與中學基礎教育改革聯系密切,也與國家及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息息相關,絕非一朝一夕能完成。我們也相信,隨著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教師教育改革的推進,河南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體系與中學歷史新課改存在的脫節局面一定會得到改觀。

參考文獻:

[1].中美教師教育實踐課程比較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2]鐘啟泉.為了未來教育家的成長——我國教師教育課程面臨的挑戰[N].北京師范大學校報,2010-07-21(3).

[3]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5.

[4][美]李·S·舒爾曼.理論、實踐與教育的專業化[J].王幼真,劉捷,譯.比較教育研究,1999(3):37.

[5][美]Gary D.Boric.教師觀察力的培養——通向高效率教學之路[M].么加利,張新立,譯.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7-31.

猜你喜歡
高師院校新課改
緊跟新課改新布局,提升一輪復習效率
新課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創新實踐
新課改下關于學生減負的幾點思考
參與式教學方法在高師院校禁毒防艾課程中的應用
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見習中反思的現狀與對策
高師院校非師外語專業實習實踐基地創建研究
結合學科定位談高師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
新課改下的幼兒教育策略初探
高師院校大學文化建設現狀調查分析
中國高師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