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模式及策略探討

2015-05-30 14:25李穎
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信息課堂教學教師

李穎

【摘 要】課堂教學實質上是師生間信息交流互遞的過程,引用傳播學中信息傳遞的模式并將其轉變應用到教育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探討了信息在課堂教學中的傳遞模式及有效傳遞的基本策略,從教師輸出教育信息和教師處理反饋信息這兩個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以期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實際的借鑒意義。

【關 鍵 詞】課堂教學;信息傳遞;模式;策略

“信息”一詞最早出現在拉丁文上,作“解釋陳述”的意思講。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信息的關注與日俱增,在教育領域應用也十分廣泛。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即教育信息,指傳播的一切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思想、評價、管理等。在課堂教學中,信息通過多種方式和載體來傳遞,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傳遞是教育學與傳播學、信息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學科相互交融的產物。綜合這些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把它們靈活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模式

瑞士教育學家裴斯泰洛奇曾指出“信息加工能力是學習的基礎條件”,從現代信息學的觀點進行分析,它初步表明了信息傳遞思想的生成。20世紀中葉,信息傳播學的創始人香農和韋弗提出“信息傳播的數學模式”,即“香農—韋弗模式”,如圖1:

圖1 香農—韋弗模式

該模式由七個要素五個環節構成。七要素指的是信源、發射器、通道、接收器、信宿、噪音來源和反饋。五個環節是指從信源中選擇準備發出的信息并進行編碼,以訊息的形式傳遞給發射器;發射器轉換訊息為符號與信號,借助一定的通道傳輸信號;通道傳輸信號;接收器接收信號,并將其轉碼成訊息;信宿接收訊息。其中噪音來源指的是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干擾。

從香農—韋弗的信息傳播模式可以看出,信息傳播的主體是信源和信宿;通道是橋梁,起著連接主體的作用;反饋是保障,控制系統的正常運行和良性發展。依據這一模式,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信息傳播模式同樣可以作用于教育領域,具體內容可用圖2進行說明:

圖2 教育信息傳遞模式

這一模式由教師、信息通道、學生、反饋四個要素構成。教師通過一定的通道將信息傳遞給學生,學生將接收到的信息結果反饋給教師,教師通過分析、判斷對輸出信息進行調整,如此循環就形成了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模式。

二、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策略

信息系統實質上由兩部分組成:教師輸出的信息和學生反饋的信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對輸出的信息和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教師輸出教學信息的策略

1. 語言策略。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生動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边@里的腦力勞動效率實際上指的是學生接受信息的能力。語言作為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它的存在和表達方式都將影響學生對信息的接受和理解。

(1)準確規范、清晰簡明。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具有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語言表達要準確規范;二是要清晰簡明,邏輯性強。所謂“規范”,是指教學語言要合乎普通話標準,吐詞清楚無誤,選詞用句精煉規范,不能模棱兩可、含糊不清,否則學生就不能準確接收到教學信息。同時,教學語言的邏輯性也十分重要,講解知識要具有周密的邏輯思維,要條理清晰、言簡意賅,不能東拉西扯,要便于學生能夠捕捉到有效信息。

(2)生動形象、節奏適當。教育學家的成果表明,人們最樂于接受和最容易接受的信息是形象化的信息。形象化的信息具有簡單、明了、有趣等特點,不但能引發學生的聯想,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信息的量化吸收。不僅如此,語言節奏的把握也至關重要,教師要根據信息的復雜程度調整語速,快慢適宜,或緩緩述說、娓娓道來,或一帶而過,或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樣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點就能隨著教學語言的起伏不斷得到調整。

(3)富有情感,寓情于理。教育信息傳遞的過程也是教師和學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話語比單純的理性話語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④這就要求教師能夠以滿面春風的語態、濃郁情味的話語和飽含激情的語氣去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以情動人,以情感人,寓情于理。學生在這種情感交融的學習氛圍中,更能促使他們將自己的情感潛能轉化為學習動機,從而更愿意主動接收信息,快樂學習。

2. 行為策略。行為策略包括體態語的運用和把握課堂節奏。

(1)體態語。體態語是指教師在課堂中通過表情、手勢、姿態、動作等來傳遞教學信息的一種言語行為,通常用來輔助口頭語言的表達,具有直觀可視性。體態語一般分為外表言語、姿態言語和面部言語三大類。外表言語主要指通過衣著、發型、妝容等來傳遞信息,是教育者外在氣質的表現。一個穿著整潔得體、發型妝容清新自然的教師更能贏得學生的親近和尊重,可以有效達到教學的潛在效果。姿態言語是指通過身體的各個部位來傳遞信息,最常見的是手勢語的運用。手作為身體最靈活的器官,常起到補充語言、傳遞信息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手勢語的運用,比如對學生的回答表示贊成或滿意時,可以豎起大拇指以示肯定和鼓勵;在講授重難點知識時,拍手掌以示強調和注意等。面部言語是通過面部肌肉的變化和眼、耳、口、鼻的活動來傳遞信息,主要體現在眼神活動和微笑上。眼睛是人體最神奇的地方,能夠承載喜、怒、哀、樂等不同情緒,傳達出豐富多樣的信息,配合面部表情一起發揮效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時時面帶微笑,給予學生如沐春風之感,對于回答不上問題的學生眼神要柔并給予鼓勵,特別是對于那些后進生,教師親切而信任的目光會讓他們倍感溫暖,重拾學習的信心。通過這3種體態語的運用,信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傳遞。

(2)把握課堂節奏。課堂節奏的把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時間節奏,二是教學節奏。

①時間節奏。據腦科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的注意力在一節課(45分鐘)的不同時間段會出現不同的波動趨勢:1~10分鐘注意力最集中,11~20分鐘注意力比較集中,21~30分鐘注意力開始分散,31~40分鐘注意力不集中,41~45分鐘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依據學生注意力時間分布的科學性,調整教學計劃,適時輸出教育信息,比如應在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段傳遞本節課最關鍵的信息,在學生注意力比較分散的時段,教師可以適當的活躍課堂氛圍,以游戲、表演、話劇等形式緩解學生的疲憊感,重新激發他們的活力和積極性。

②教學節奏。教學節奏應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在傳遞信息時應從最基本的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的信息入手,之后再徐徐深入,難度逐漸加大。倘若一開始就將復雜難懂的信息傳遞給學生,不僅會削弱信息的有效性,而且還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焦慮、疲憊甚至厭學等不良后果。

因此,課堂教學應科學把握時間,教學節奏需張弛有度,這樣信息才能持久有效的傳遞。

(3)運用媒體策略。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用眼接受的信息約占83%,用耳約占11%,用鼻子聞約占3.5%,用舌頭嘗約占1%,用手和身體接觸約占1.5%。顯然,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通過視聽渠道接收的信息高達94%。因此,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傳遞信息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媒體主要分為傳統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媒體。

傳統教學媒體主要包括黑板、粉筆、儀器、實物、標本、掛圖、學具、卡片等。雖然在現代科技的沖擊下,傳統教學媒體相比現代教學媒體有許多不足,但它在某些方面的功效卻是不容忽視的,正如英國學者貝茨所言:“媒體一般是靈活的,可以替換的,關鍵在于一定的條件下采用何種媒體更為合適”。比如作為傳統教學象征的黑板和粉筆,就具有現代媒體無可比擬的優點。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的《教育學》一書中指出,所有的直觀教具中,要數黑板最普遍,最重要和最靈活。它以最精煉的語言文字和直觀的圖表為學生提供了“視”的有效通道。教師在板書時要注意技巧的使用:結構清晰,有條理。清晰有條理的結構可以直觀地凸顯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反復理解和記憶,加深印象,強化對信息的吸收;內容準確精煉。準確精煉的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明白哪些是要重點學習的,而且簡短的文字也不易造成視覺疲勞;文字工整流暢,布局靈活勻稱。美麗的事物總是能吸引人們的興趣和注意,好的板書設計也需講究美感,工整的文字和靈活的布局會帶給學生愉悅的視覺效果,同時激發他們的興趣,促進信息的吸收。

現代媒體主要包括幻燈、投影、電影、電視、錄像、廣播、計算機等,它融合畫、聲、動、音的效果,以生動活潑、形象有趣、直觀可視的特點廣泛應用在現代教學中。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優點,以單媒體或多媒體相結合的形式輔助教學,向學生傳遞包括文字、圖像、音樂、動畫的教育信息,動音結合,圖文并茂,使學生可以接收到來自各個信息通道鮮活的、全面的和豐富的信息。

(二)教師處理反饋信息的策略

反饋是信息傳遞系統的重要一環,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曾指出,教師授課要仔細觀察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學是在刺激反應和糾正反應中進行的。一般情況下,教師輸出的信息并不能完全傳遞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會因各種因素而導致信息變異或損耗,教育信息的反饋正是對這一不良后果的補救措施,它可以反作用于輸出信息,使教育者了解到學生學習的情況以及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優化教育信息,從而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運行和良性發展。

1. 及時有效策略。有不少實驗資料表明,學生隨時知道自己的學習效果是學習進步的有效因素之一,這就需要教師能迅速了解學生情況,抓住最好的教學實時機調整教學,及時從學生中獲得反饋信息,再及時地針對問題予以反饋、評價,從而保障教學信息的傳輸質量,優化教學效果。比如在課堂中,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應予以及時解答,促進教育信息的有效暢通。

2. 察言觀色策略。課堂上學生反饋信息的表現各不相同,有的是活潑型,有的是沉默型,有的通過言語表達,有的通過非言語表達。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善于察言觀色,善于細心捕捉學生的神態、表情、語言、動作等,及時獲取各種教育反饋信息,做到“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p>

(1)語言反饋。這是最直接的反饋方式,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積極地對話交流,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能真實地反應自己的學習程度,教師可以從這個對話中了解到學生在哪些方面還存在漏洞或缺陷,比如問學生“同學們,這道題你們會做了嗎?”然后根據學生的反應提取有效的反饋信息,從而計劃下一步的信息傳遞。

(2)表情反饋。表情分為“真表情”和“假表情”?!罢姹砬椤笔菍W生內心想法的真實反應,“假表情”是學生故意做出的反應,具有迷惑性,教師應學會區分和辨認,獲得真實有效的信息反饋。一般情況下,如果學生注意力緊隨老師,聽得十分入神,偶爾還會頷首微笑,則說明教師的信息輸出是有效的;如果學生表現出注意力渙散,情緒煩躁,那么教師應變換輸出信息,調整教學活動。

(3)肢體動作反饋。社會學的互動理論研究認為,肢體語言最能反應一個人真實的內心世界。學生某些不經意的肢體動作往往是對教師輸出信息的認同或否定,比如學生在課堂上翻閱與本課無關的書籍或做其他小動作,則表明學生對教師輸出的信息不感興趣,那么教師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學策略來增加信息的鮮活性,如以趣味小故事或笑話來激起學生的興奮點,然后再逐漸轉移到授課內容上。

3. 對癥下藥策略。課堂教學中信息反饋的“癥”主要包括兩個:一是學生的個體差異;二是具體的教學問題。只有找準了信息傳遞中出現的癥狀,才能有的施藥,祛除“病痛”,暢通信息渠道。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征,對信息的意義建構和反饋是有差別的,因此教師應在統一反饋的基礎上進行差異性評價,使學生能依據自己的特點來調整學習活動,重塑對信息的認知和理解。此外,課堂教學中總是會產生很多的教學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準確找出產生問題的癥結,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保障信息的有效傳遞。

參考文獻:

[1]胡欽太,胡小勇著.信息時代教育傳播研究 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孫紹榮著.教育信息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南國農,李運林主編.教育傳播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李敏.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叢書 教學語言運用方法[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5]胡欽太著.信息時代的教育傳播 范式遷移與理論透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6]羅時興.現代與傳統教學媒體的合理應用及有機結合[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6:135.

[7]劉顯國著.板書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

[8] 黎婉勤.加強課堂教學信息反饋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現代教育學,2007,10:101-102+69.

[9]孫菊如等編著.課堂教學藝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0]錢旭升著.課堂信息交互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11]杜德櫟主編.現代教學藝術論綱[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信息課堂教學教師
最美教師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訂閱信息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展會信息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