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恢復性訓練對乒乓球競技水平遷移作用的實驗研究

2015-05-30 17:25梁秀萍黨紫君
搏擊·體育論壇 2015年3期
關鍵詞:遷移

梁秀萍 黨紫君

摘 要:為了進一步研究恢復性訓練對乒乓球競技水平的遷移作用,提高乒乓球競技訓練中恢復性訓練的應用水平,文章按照隨機方法抽取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本科生共計20名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隨機表方法進行分組,形成實驗組、控制組,每組運動員分別為10例。研究結果顯示:在試驗前,基本功訓練方面,兩組運動員總球數100的情況下,第一板較易出現未形成回合的失誤球。而在恢復性訓練實施后,通過集中的訓練,在各項測試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的進步與提高,說明集中訓練對于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效果。但提高幅度角度上來說,實驗組運動員各項指標的提高明顯優于控制組。研究數據顯示:恢復性訓練應當貫穿乒乓球訓練的始末,避免出現運動損傷,望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恢復性訓練 乒乓球競技 遷移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 2015 )03-0068-03

乒乓球運動員,特別是高水平運動員,每天要進行兩到三次高強度訓練。此時,運動負荷必然要接近甚至超過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水平,身體的機能以及工作能力都將隨之降低。如果疲勞在第二次訓練前沒有得到充分的恢復,長此以往,將會導致運動員出現反應遲鈍,動作效果差等疲勞癥狀。

為了能夠在訓練與機體恢復問形成一種動態平衡關系,有必要在訓練的同時給予專業、集中的恢復性訓練。文章通過試驗研究的方式,研討恢復性訓練對乒乓球競技水平的遷移作用與影響,現將相關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方法抽取我校運動訓練專業本科生共計20名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為:

(1)均具有國家二級運動員資格證。

(2)運動年限均在5年以上。

入選對象一般資料為:男性運動員共計12例,女性運動員共計8例,運動員年齡在19-25周歲范圍之內。

1.2研究方法

研究開始前,集中20名研究對象,使用多球訓練法進行技術訓練,并做運動員體能、靈敏度測試。兩組運動員教練發球速度一致。具體測試項目包括:

(1)全臺拉下旋測試;

(2)全臺反拉測試;

(3)擺速測試;

(4)全臺拉沖測試。

測試方法為:記錄運動員拉下旋球、反拉球、擺速、拉球沖球100個中所對應的上臺數以及上臺頻率,并進行數據對比。

測試完成并記錄相關數據后,按照數字隨機表方法進行分組,形成實驗組、控制組,每組運動員分別為10例。分別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控制組所執行訓練方法為每堂訓練課開始前自行準備,訓練課期問設置問隙時問進行恢復性訓練,課后白行調整休息;實驗組所執行訓練方法,制定嚴格的計劃進行訓練準備,訓練課問有問隙時問,課后組織集中進行專門性的恢復訓練。本次研究共實施4周,4周后再次進行運動員體能、靈敏度測試。

2 研究結果

2.1恢復性訓練前兩組測試數據對比

表l為恢復性訓練實施前控制組、實驗組兩組運動員的測試數據。結合表1中的數據可知:在基本功的訓練方面,上臺率多在60.00%左右。

同時,第一板較易出現未形成回合的失誤球,說明兩組運動員在擊球準確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問題。

兩組運動員在全臺拉下旋測試方面命中率較低,也是影響其整體機能掌握水平的關鍵因素。

表1中數據還顯示,兩組運動員多球訓練方面還存在比較大的失誤率,在總球數一定的情況下,上臺率較低,因此還需要在提高上臺數方面做一定的努力。

2.2恢復性訓練后兩組測試數據對比

表2為恢復性訓練實施后控制組、實驗組兩組運動員的測試數據。

結合表2中的數據可知:無論是對于對控制組還是對于實驗組而言,通過集中的訓練,在各項測試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的進步與提高,說明集中訓練對于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效果。但從提高幅度角度上來說,實驗組運動員各項指標的提高明顯優于控制組。

表2數據顯示了實驗組運動員在恢復性訓練作用之下,對于自身乒乓球競技水平的提升價值。特別是對于擺速測試而言,測試前實驗組運動員的上臺率為66.00%,而通過6周的訓練,上臺率提高至80.00%,數據證實恢復性訓練下,運動員單位時間內的擊球速度、命中率顯著提高,全臺拉沖數據顯示運動員專項耐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3 討論

當前,絕大部分的乒乓球教練多認為:恢復性訓練應當安排在比賽或訓練結束后。但實際情況在于:對于參與乒乓球訓練的運動員而言,并非在運動結束后身體各項機能才開始恢復。從人體生物力學研究角度上來說,在乒乓球運動過程當中,整個訓練過程均不同程度上的存在能量物質的分解反應、消耗反應、以及合成反應。

通常來說,教練員往往注意增加訓練量來提高運動員技能水平,期間涉及到較高的刺激強度,但南于此種方案忽略了運動員能量再生的實際需求,因而不夠科學。

通過引入恢復性訓練的方式,實質上將一階段完整的訓練進行分區,可以加快兩次訓練課之間的能量重新動員,通過加強超量補償,消除運動員機體疲勞,降低訓練期間受傷率的方式,發揮其對促進運動員乒乓球競技水平的遷移作用。因此,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將恢復性訓練相對于提高乒乓球競技水平的遷移作用發揮出來,就需要將恢復性訓練貫穿乒乓球訓練的始末。

具體的階段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訓練開始前準備階段中的恢復性訓練;

(2)訓練間隙階段中的恢復性訓練;

(3)訓練完成后的恢復性訓練。

具體總結如下:

3.1訓練開始前準備階段中的恢復性訓練

在這一階段的恢復性訓練過程當中,實施恢復性訓練的關鍵價值在于:能夠通過準備活動的方式,促進患者身體機能對運動內容的適應性,確保乒乓球運動員能夠在短時間內進入訓練狀態,最大限度的激發乒乓球運動員的身體技能,加速運動員肌肉粘滯性以及收縮性的完善,避免在高強度乒乓球訓練影響下可能出現的肌肉受傷問題。

3.2訓練間隙階段中的恢復性訓練

研究表明,乒乓球競技運動具有相當強的對抗性特征。如果在乒乓球競技運動訓練的促使階段就長時間、高強度的集中訓練,不但無法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且可能致使乒乓球運動員jL lJ現神經系統的疲勞反應,不利于運動器官的調整與優化。

研究顯示:由于乒乓球運動員神經系統無法進入正常的l:作狀態,從而致使反射動作執行受阻,有可能導致乒乓球運動員在訓練過程當中出現步伐混亂以及擊球點不準等方面的問題。

因此,有必要在訓練間隙階段安排一定時間的恢復性訓練。通過恢復性訓練的方式,能夠積極可靠的支配神經系統,提高乒乓球運動員在完成相關訓練中的興奮度與活躍度,加速神經系統疲勞感的有效恢復。

同時,研究顯示,在乒乓球間隙階段運動開展過程中,需要根據運動的強度、時間安排合理的恢復性訓練,促使運動員技能的恢復,提高后期訓練的效果。

3.3訓練完成階段中的恢復性訓練

恢復從本質上來說是運動員體能的表現之一。體能水平與恢復水平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在高強度的乒乓球運動訓練實施后,通過恢復性訓練的方式,幫助運動員休息,促進技能的恢復。為下一階段訓練或比賽中運動員技能的充分發揮奠定基礎,因而需要加以特別關注。

同時,在本次試驗研究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第一,恢復性訓練質量的發揮需要把握最佳的時間與狀態,制定系統性的恢復訓練計劃。從而在準備階段中有步驟、有計劃的落實相關恢復性訓練措施;第二,從對恢復性訓練時間安排的角度上來說。建議如下:

首先,在準備階段中,恢復性訓練的時間控制為15.Omin;而在間隙階段中,恢復性訓練的時間控制為lOmin,在訓練完成后,恢復性訓練時間控制為30.Omin,力求以合理的時間安排,確保運動員機能恢復的及時可靠;

其次,在開展乒乓球訓練的過程當中,教練員需要根據乒乓球運動員的生理、心理特點,給予正確的引導啟發,促進運動員在思想上的發展、成熟,積極自主的投入乒乓球訓練中,從而創造更加優異的運動成績。

4 結語 本次實驗研究中顯示:在恢復性訓練實施后,無論是對于對控制組,還是對于實驗組而言,通過集中的訓練,在各項測試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的進步與提高,這說明集中訓練對于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效果。但從提高幅度角度上來說,實驗組運動員各項指標的提高明顯優于控制組。

綜上所述:恢復性訓練應當貫穿乒乓球訓練的始末,充分發揮其相對于提高乒乓球運動員技能與體能的價值,避免出現運動損傷,望進一步推廣應用。參考文獻:

[1]王柯,梁增玲,趙云,等.從訓練學角度探析江西省乒乓球競技運動崛起策略——基于對教練員因素的分析[J].搏擊·體育論壇,2013(11):67-70.

[2]劉紅,李永安,李小娟,等.中國乒乓球女二隊小周期板塊訓練的實驗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85-89.

[3]陳新虎. 烏魯木齊市乒乓球俱樂部運動員訓練狀態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 36):116-117.

[4]周映春,陳貴奇,劉興鵬,等.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運動員心理訓練方法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5):87-90.[5]郭仲熙,張瑛秋,呂林,等.女子優秀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訓練方法改革的探索[J].中國體育科技,2005( 6):123-125.

[6]楊改生,周珂,史友寬,等.現代競技體育項目優勢轉移現象研究[J].體育科學,2009(9):24-35.

[7]張瑛秋,甄九祥,王福文,等.中同優秀少年乒乓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水平綜合評價[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2):1706-1708.

[8]任杰,張輝,施之皓,等.基于比分變化的乒乓球運動員賽中心理狀態分析[J].體育科學,2013(11):94-97。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Migration Effects of Table Tennis' Competitive Level b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Liang Xiuping

Dang Zijun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migration effects of table tennis' competitive level b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and improvethe practical level, this paper takes 20 students of sports-training major randomly as research objects. These students aredivided int0 2 groups, xvhich ar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ten of them each group. The results showthat: before the experiment, in basic skills training, the number ofballs of tvvo groups is 100, and the mistakes are easilyshown in first attacks. However, after th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the players improve in all aspects, which indicate theeffectiveness ofcentralized tr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crease, experimental group is better. The research data show:th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should run through the whole training oftable tennis to avoid sports injury. It should be appliedwidely.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program table tennis competitwe sports migration

猜你喜歡
遷移
緊扣數學本質 豐富學習方式
讓冷峻與溫情并存
給思維一個“支點”
談物理模型在物理學習中的應用
土壤中多菌靈污染及修復技術研究現狀
小學數學活動經驗的遷移策略
淺析遷移規律在足球教學中的影響
現代人類遷移與信息、文化流動的雙向不對稱現象
運用遷移學習規律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本體感覺的研究進展與現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