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遷移學習規律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2016-10-20 18:53聶家杰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21期
關鍵詞:遷移數學思想方法思維能力

聶家杰

【摘要】小學數學知識具有前后知識點關聯密切的特點,具有較強的連貫性,是一個前后有序,而又不斷發展的整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有效地運用遷移的規律,注意發揮學習中正遷移的作用,將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并能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能力,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關鍵詞】遷移 思維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096-0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教學對于剛踏入小學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講既抽象又乏味,然而,小學數學知識又具有前后知識點關聯密切的特點,具有較強的連貫性,是一個前后有序,而又不斷發展的整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有效地運用遷移的規律,注意發揮學習中正遷移的作用,將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并能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智力。小學數學的教學從一年級起就肩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任務。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開發學生智能,提高學生素質重要措施。

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施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過程。怎樣才能利用好知識的正遷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呢?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幾和第幾之間有幾個數》一課為例,談談運用遷移學習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一些嘗試和做法。

一、知識遷移,建立從“數與量”到“數與序(第幾)”的數學模型

布魯姆說:學習就是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從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看,知識的形成和掌握往往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出新知識,再把知識內化并形成知識網絡。在小學階段,數學知識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內在聯系,很多新知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用舊知去認識和理解。在教學中,通過抓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即“共點”,引導學生以舊探新,進行知識的遷移,能有效地促使學生主動開展探究活動。

“第幾和第幾之間有幾個數”這一課,是以往奧數教材中的“植樹問題”。在舊教材里,這個內容是作為課后提高練習出現,到了高年級才在數學廣角里以例題的形式出現,而現在的新教材則作為一年級人人必學的例題,這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難點,那么,如何降低知識難度,使學生能夠容易理解呢?在一年級教材的第二單元,學生已學習了序數“第幾”和排隊問題,已經會找誰的前面有幾人、誰的后面有幾人,也就是對數與量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于是,在進行這一課堂教學時,課一開始先出示班中6名同學排隊的照片,讓學生在照片上找誰的前面有幾人、誰的后面有幾人,接著再讓學生在照片上找誰和誰之間有幾人,學生由于有了數與量的知識基礎,很快就找到誰和誰之間有幾人,并能深刻的理解“之間”是“不包括兩頭”。接著,把書本的例題的主題圖改為學生熟悉的班中10名學生排隊的照片出現,照片中的第6名學生到第9名學生用畫遮住,再逐步出示條件和問題:“小銘排第5,小毅排第10,小銘和小毅之間有幾人?”。最后,再逐題出示書本79頁例6和79頁做一做。這樣的設計,通過找準知識之間的鏈接點,降低建模起點,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知識遷移思想,使學生不緊學會了求“第幾和第幾之間有幾個數”的方法,同時為學生建立了從“數與量”到“數與序(第幾)”的數學模型,使學生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二、情境遷移,滲透“序數”與“位置”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情境遷移就是要將課堂教學設計遷移到生活中去,把教學情境設置到生活中去。通過情境遷移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幾和第幾之間有幾個數”這一課,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是個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內容。教材中的情境圖是小朋友排隊看熊貓,針對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他們對看熊貓的實際情境比較陌生,不容易產生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理解本課的知識。因此,教學時先出示學生熟悉的班中6名學生的排隊照片,問:“他們是誰呀?”由于是孩子們自己熟悉的同學,于是,在課一開始就立刻喚起了起他們學習欲望。接著老師因勢利導,逐步拋出問題:“小銘的后面有幾人?”“小練的前面有幾人?”“小嫦和小毅之間有幾人?”這樣,利用學生熟悉的、貼近學生生活的、直觀的情景完成整個新課的學習,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在直觀的排隊中深刻的理解兩人之間有幾人的序數與位置的關系。之后,再出示書本的例題和做一做,這時,學生的腦海中能迅速的呈現兩人之間有幾人的序數與位置的關系,并運用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三、思想遷移,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一書的序言中寫道:“教育應該較少地致力于傳遞和儲存知識,而應該更努力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梢?,在數學學習中,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尤為重要,知識、方法、經驗、策略會隨時間有所遺忘,但是,數學思想會印刻在腦海之中,因為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提煉之后的總結與上升,學生再用升華后的思想解決問題,能促使解題能力得以提升。

“第幾和第幾之間有幾個數”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求第幾和第幾之間有幾個數的方法,基于本課內容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于是,在課一開始先引導學生用簡單的圖形表示人,把照片上學生排的隊伍用簡單的圖表示出來,在學生有了這一作圖基礎后,逐步引導他們獨立用圖示法分別畫出誰的前面有幾人、誰的后面有幾人及誰和誰之間有幾人。在畫圖過程中,有意識的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巧妙的引導學生當遇到數據比較大時,用畫簡圖的方法表示出相關的數據,同時引導學生總結求第幾和第幾之間有幾個數的方法,以幫助學生建立解題思維模型。在課的最后,再把畫圖進行升華拓展,引導學生用點表示人,用線表示水平線畫出線段圖。整節課,用畫圖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整節課的設計化抽象為直觀,再由直觀上升到抽象。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向孩子們滲透的化歸、類比與歸納、數形結合等思想,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抽象、概括、判斷、分析、比較、遷移、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等綜合能力。通過引導學生畫圖和總結方法,為學生建立解題思維模型,使在學生以后的學習中,當接觸新知識時,會去腦海中搜索相關的解題方法,并運用之,實現高效學習。

美國心理學家M·L比格所說:“學習遷移是教育最后必須寄托的柱石?!苯處熞浞?、科學利用遷移規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只要形成學生的遷移能力,那么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就不再是一句空話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

[2]吳亞玲.運用遷移規律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發展[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2,(12):243

[3]劉東才、李林.小學數學遷移能力培養的思考[J].2012.24:54

[4]杜宏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初探.上海市浦東新區晨陽小學

猜你喜歡
遷移數學思想方法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探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再談數學思想方法滲透
淺析遷移規律在足球教學中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