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推進“以生為本、減負提質”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

2015-06-01 13:22鐘及龍
基礎教育參考 2015年5期
關鍵詞:減負提質以生為本教學改革

[摘 要]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教育改革要先行先試。本文以重慶市九龍坡區基礎教育為例,以“課堂”為突破口,尋求從“師本”向“生本”革命性轉變,從“135策略、多元課堂、課堂文化構建”等幾個主要方面建筑“九龍課改現象”,進而轉變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區域推進“以生為本,減負提質”課堂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與實踐創新。

[關鍵詞]以生為本;減負提質;教學改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1] 20個字的工作方針。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提出學校要把“減負提質”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先后出臺了減負提質的“雙十條”規定。為此,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如何徹底改變基礎教育課堂教學圍繞分數“滿堂灌”,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現狀,如何加快素質教育實施的步伐,如何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成為了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瓶頸。重慶市九龍坡區“區域推進‘以生為本、減負提質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以下簡稱“生本課改”),以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活動組織為重點,在調研區域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現狀前提下,著力于基礎教育學校課堂教學方式改革、課堂教學策略的創新、課堂教學文化的構建、課堂學習評價標準的探索等,形成了具有九龍教育特色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經驗與成果,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區域教育特色的課改新路,被譽為重慶的“九龍課改現象”。

一、區域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

課堂是學校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課堂學習與成長環境,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頭等大事。[2]九龍坡區作為重慶市統籌城鄉綜合改革先行示范區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針對全區基礎教育“二元結構”突出、城鄉差距特別明顯等現實,以及中小學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教師觀念落后、課堂教學組織滿堂灌、課堂教學質量低和效益不高、學生被動接受、學科課業負擔過重等弊端,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2010年向重慶市市教育科學規劃辦申報“區域推進‘以生為本,減負提質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科研課題,重點從提高學生的“閱讀、思考、實踐、交流、創新”五種學習力和教師的“學習研究能力、設計操作能力、教學評價能力、資源開發能力、教學創新能力”五種教學力上開展課題研究[3]。其課堂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為以“課堂”為突破口,尋求從“師本”向“生本”革命性轉變,探索“以生為本,減負提質”的課改理論和實踐路徑。秉承“批判、研究、求諧、求真”的學術精神,踐行 “責任、榮譽、實證”的工作價值觀,全區中小學整體推進“以生為本,減負提質”課堂教學改革,知行合一,大膽創新,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區域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創新

“生本課改”是重慶市九龍坡區實施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三大戰略之一。在實踐創新上重點圍繞研究和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探尋區域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策略;二是如何營造“以生為本、減負提質”的課堂教學文化;三是探索“以生為本、減負提質”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中師生“教(學)什么”、“怎么教(學)”、“教(學)怎樣”等問題;四是研制并建立區域課堂教學改革的管理機制。

九龍坡區的“生本課改”實踐活動中,主要經歷了“學校自發實驗—區教委試點推動階段—區教委整體推動—全面深化提升”四個解決問題的階段;主要采取了“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實驗基地學校為示范,骨干教師為帶頭,展示交流為效果”的課改推進路徑,“行政推動,教研帶動,學校行動”三位一體的課改實施策略,“調研分析—培訓學習—頂層設計—實踐探索—總結推廣”六步課改推進方式等,深化區域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實現“以生為本,減負提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的目標。

在近四年的實踐創新基礎上,九龍坡區總結形成了區域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六點經驗:一是堅持“理念引領、政策引導、課題支撐”的原則;二是堅持“調研—培訓—研究—展示—評價”螺旋上升的推進方式;三是實施“四個一批”(立項一批課改課題,命名一批課改實驗基地學校,表彰一批課改先進集體和個人,形成一批具有九龍特色的課改成果)課堂教學改革的激勵機制;四是做到“五個結合”(課堂教學改革與減負提質相結合,與推進新課程改革相結合,與深化課題研究相結合,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相結合,與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和創建特色學校相結合);五是搭建“五個”課堂教學改革展示交流平臺(教研月活動、九龍教育論壇、九龍學術周、九龍杯優質課競賽、課改成果評選);六是運用國家教育質量監測評估理念及方式對學生學業成績實施科學評價。

三、區域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成效

九龍坡區生本課改歷經四年多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七個方面成果與四個層面的成效,促進了九龍現代教育優跨越式發展,在全市乃至全國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和輻射作用。

1.主要成果

一是厘清完善了“以生為本,減負提質”的科學內涵?!耙陨鸀楸尽笔钦n堂改革理念,是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在課改實踐中具體的體現,以生為本要求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應立足于“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理念,把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學會探索作為教學重點,做到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需要為本、以學生個體差異為本,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實踐力、創新力?!皽p負提質”是課堂改革目的,是基于學科教學“三維目標”達成過程中,減少學科課堂教學中帶來的學生“不想學、不會學、學不會”的心理和行為負擔;減少學生課內無效學習、低效學習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減少學生課外過多的、機械重復的作業壓力;減少教與學諸多的不良行為等,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二是探索并構建出了區域推進課堂教學改革“135”策略?!?”是指一個核心。即課堂教學改革核心目標就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著力點是提升學生學習力和提升教師教學力?!?”是指三個層面。即“行政推動,教研帶動,學校行動”三位一體的課改實施策略。區教委負責全區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組織、規劃、協調和考核工作,其推動策略有政策保障、經費支持、考核評價等,區教科所加強對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培訓、研究、管理與指導;其帶動策略有課題引領、學習研訓、搭建平臺等,各實驗學校在區教委、區教科所統一管理和指導下踐行課改;其行動策略有組建團隊、制定方案、探索創新、提煉特色等?!?”是指五項行為策略,具體包括《管理行為常規》、《教師行為常規》、《學生行為常規》、《質量評價要求》和《媒體與資源應用要求》。

三是探索并構建出了具有九龍特色、精彩紛呈的“多元課堂”。九龍坡區“以生為本、減負提質”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的課堂教學結構或模式,如謝家灣小學的“對話課堂”、區實驗一小的“三性四步陽光課堂”、高新實驗一小的“美的課堂”、森林小學的“生態課堂”、區實驗二小“生本課堂”、金鳳小學的“智慧課堂”、天寶實驗學校的“生本導學課堂”、高新育才學校的“行知課堂”、鐵路中學的“星光課堂”、田家炳中學的“幸福課堂”等70種較為成熟、可操作的課堂形態,實現“一校一堂”,成為九龍課改的一大亮點和特色,促進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學評價方式的變革,讓課堂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

四是探索并營建了“生命、智慧、幸?!比N課堂教學文化?!吧闭n堂教學文化,即讓課堂成為充滿生命激情、煥發生命活力的地方,讓師生在課堂能夠充分感悟生命的價值所在。以生為本課堂,就是立足師生生命、生活、生長的課堂?!皽p負提質”的過程,是減輕師生過重課業負擔,充分挖掘并激活師生生命潛能、生活潛能、生長潛能的過程?!爸腔邸闭n堂教學文化,即讓課堂成為充滿智慧、生長智慧的源地,讓師生均能夠在課堂啟迪智慧和增長智慧。智慧課堂要凸顯探究性,充滿思辨性,體現對話性,實現質量效率與品位追求的和諧統一?!靶腋!闭n堂教學文化,即讓課堂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田園,成為提升教學品質的莊園,成為師生生活的家園。培養學生感知幸福課堂、創造幸福課堂、享受幸福課堂的能力,從而提升教師善教、學生樂學的幸福指數。

五是探索并研制了“三關注”生本課堂的教學評價體系。第一,關注學生學習行為。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學習,是否獨立閱讀、思考和實踐;是否參與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并質疑問難;是否交流展示學習成果;能否從知識、方法和經驗等方面進行反思總結。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面達到100%,參與交流面不少于1/3。第二,關注教師教學行為。重點是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否有利于學生思考和合作探究學習;是否對學生生成性問題引向深入探究;教學著力點是否在學生學習需要幫助之處;是否對教學內容進行檢測和評價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等。第三,關注三維目標達成。重點是學生知識與技能是否準確落實,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形成。

六是探索并形成了區域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保障體系。九龍坡區“生本課改”探索并制定《九龍坡區有效推進“以生為本、減負提質”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意見》、《九龍坡區“以生為本、減負提質”課堂教學改革質量監測體系》、《九龍坡區“以生為本、減負提質”課堂教學改革考核激勵細則》、《九龍坡區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化管理辦法》等。

七是提煉并形成了區域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的系列物化成果。四年多來,全區干部教師在市級以上公開期刊上發表文章240多篇,主編或參編書籍有30多部(正式出版),開發校本教材120多本,編輯課改畫冊30多本,形成學科調研分析報告391篇,優秀課例120多篇,市級精品課例光盤99節。全區獲重慶市第五屆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全區獲重慶市政府第二屆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教育著述獲重慶市教委基礎教育著述成果二等獎2項,中國教育學會第六屆成果三等獎2項。 成果課題“區域推進‘以生為本,減負提質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市規劃重點)結題獲等級“優”,獲重慶市人民政府(普通中小學、幼兒園)教學成果一等獎。

2.主要成效

一是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思考、實踐、交流、創新五種學習力。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科學有效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三學”(好學、會學、學會),實現了學生學習力的提升。四年來,全區學生在市級各類競賽活動中獲一等獎200多人次。從重慶市教育評估院2010年抽樣的九龍坡區15所中小學,2012年對全區中小學進行了質量監測分析,量尺分數均值都有明顯的增值,呈現出“質量高,負擔輕”的良好態勢[4]。2013年,九龍坡區有2名學生獲第八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19名學生近兩年獲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居全市前列。

二是促進了教師的發展,提升了教師的學習研究、設計操作、教學評價、資源開發、教學創新五種教學力。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師“三教”(樂教、會教、教會),全面提升了干部教師的教學力。近四年來,開發建設了具有九龍特色課堂教學改革精品課例、學生成長案例、特色教研范例等3個網絡資源庫;在全國、全市賽課活動中有21名教師獲得全國一等獎,有146名教師獲市級一等獎,居全市第一。

三是促進了學校的發展,打造了一批特色明顯、質量優異的生本課改示范學校。通過區域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全區中小學積極轉變育人觀念,改革教學管理方式,優化激勵機制,強化教學管理,全面提高育人質量,打造出一批課堂教學改革特色明顯、教學質量優異的課堂教學改革示范學校。近四年來,全區有15所中小學獲全國特色學校命名表彰,有6所中小學獲市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校表彰,有3所學校獲重慶市信息技術運用先進學校。

四是促進了區域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與均衡發展。重慶市教委對九龍坡區義務均衡教育專項督導評估反饋意見為:九龍坡區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創建工作職責明確,責任落實,政策到位,措施具體。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師資水平不斷提升,校際差距逐步縮小,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為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對于深化區域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課堂層面。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挖掘學習潛力,如何深入實施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等能力,推進課堂從“生本”走向“品質”,從“品質”邁向“卓越”等問題,還需進一步實踐與探索。

課程層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國家課程,精心建設地方課程,匠心開發校本課程,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實現課程的多樣化。如何全區范圍內基本建立科學、高效、個性化、有特色的中小學課程體系,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形成學校發展的新動力,還需進一步實踐與探索。

區域層面。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改革越來越受到人們普遍關注,如何讓課堂教學改革最大限度地彰顯九龍教育改革價值和發展意義,如何實現“立德樹人、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如何增強區域教育公平性和競爭力,如何滿足學生、家長、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還需進一步實踐與探索。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010 年 7 月 22 日頒發. 第一章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2] 陳瑜.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與境界追求[J].教育研究,2014(9):134-138.

[3] 鐘及龍等.生本課堂 幸福教育[M].2012.重慶:重慶出版社,2012:511.

[4] 重慶市教育評估院.2013年重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報告[R].2014.

(責任編輯 王永麗)

猜你喜歡
減負提質以生為本教學改革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體育教學模式探索
淺談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為本”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心靈之窗
轉變教學行為 落實“減負提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