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門宴》:救劉邦于劍下者誰

2015-06-02 02:15姜冬霞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3期
關鍵詞:項伯范增張良

“天云屬地汗流宇,杯影龍蛇分漢楚。楚人起舞本為楚,中有楚人為漢舞?!彼稳酥x翱筆下的《鴻門宴》詩寫出了鴻門宴會上變幻莫測的情景。漢王劉邦能從虎狼之穴逃離,著實驚險。人們每論及此,不是歸咎于項羽的婦人之仁,就是歸功于劉邦的狡詐機變;不是指責于范增的妄自尊大,就是稱贊于張良的多謀善斷。至于項伯,往往忽略。再讀《鴻門宴》,筆者認為,救劉邦于劍下,項伯功不可沒。

首先,項伯夜奔張良,為劉邦帶來了重大軍事機密,讓劉邦有喘息之機。項伯私見張良,雖然本意是報張良救命之恩,不想卻泄露了項羽要攻打劉邦一事,項氏君臣因此得以緊急謀劃,在劍拔弩張之前,想出了前去謝罪的緩兵之計。假若項伯不來,憑項羽的神勇和40萬的強大兵力,要滅劉邦10萬人馬,可謂甕中捉鱉矣。

其次,項伯允諾劉邦,回去勸說項羽,為劉邦前赴鴻門宴墊好了鋪路石。項伯之來,可謂帶來了生機;項伯允諾劉邦,可謂事情成功了一半。不管怎么說,項氏集團內有人肯幫忙,那是好事,何況還是項羽的叔父!雖然項羽在營中至高無上,自立為“西楚霸王”,但家族中的宗法等級關系,他不能不顧;再者,項伯昔日為楚左令尹,是僅次于令尹的國家軍政長官,今日雖官位不在,但身份還在,項羽是不能不買賬的。因此,項伯要項羽對劉邦“善遇之”,名為勸說,實為正告,項羽不可不聽。況且,項伯勸說有理有據,正中了項羽沽名釣譽的要害。因此,鴻門宴會前,項羽就打消了取劉邦性命的念頭。假若沒有項伯從中鋪路搭橋,劉邦焉敢送肉上砧板?

再者,鴻門宴上,“項莊拔劍舞,意在沛公”,千鈞一發之際,“項伯翼蔽沛公”,救劉邦于劍下。雖然項羽已無意此時殺劉邦,但他的首席謀士范增卻是看準了這個難得的機會,他知道不除掉劉邦這個逐鹿中原的心腹大患,項羽將難以稱霸天下。所以,鴻門宴上,他三次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可謂殺機深重,心急如焚。奈何項羽不予回應。但范增仍不放棄,急招項莊舞劍。此時此刻,劉邦命系一發,如無救援,則人頭落地。項伯見此危情,立即離座,拔劍起舞,以身翼蔽劉邦,終救劉邦于劍下。

可以說,鴻門宴會,項伯既是穿針引線之人,又是護人過河之人,劉邦劍下逃生,項伯功不可沒。試想,歷史的這個環節,缺少這個人物,所有的一切,恐怕都得改寫。

追究起來,項伯之所以這樣做,決非背叛項羽,投靠劉邦。其一,還是為項氏集團著想。當年懷王與諸將有約,誰先破秦入咸陽誰稱王;如今劉邦先入為主,理所當然;項羽不服,要殺劉邦,就是背信棄約,哪怕他是三軍統帥,言而無信,同樣威信大失,人心大失!項伯認為劉邦既已聲明“不敢倍德”,又主動道歉,就不該殺他,否則,就會陷于不義之地,這對項羽將來稱霸天下極為不利,故阻止項羽殺劉邦。項伯的這番見解,雖然缺乏遠見,未免幼稚,但初衷是好的。在劉項以后的爭戰中,項羽曾以“烹太公”要挾劉邦,項伯同樣阻止說:“天下事還沒有定數,況且爭天下的人不顧家室,即使殺了他,也無濟于事,只會添亂罷了(《史記·項羽本記》)?!笨梢婍棽幪帪轫検霞瘓F著想,決非向著劉邦。其二,是性格使然。項伯為人厚道重義,夜奔張良可見一斑。如果說劉項二人引兵攻秦時是朋友,那么鴻門宴之前,劉項已是變友為敵,勢不兩立。項伯張良也應是各為其主,涇渭分明,這點項伯自然清楚。但項伯依然夜奔張良,就是看重張良當年在下邳的救命之恩。只不過項伯的這種重義之心,被劉氏集團利用罷了。

不過,從結局來看,鴻門宴會,項伯挺身而出,救劉邦于劍下,雖是有礙于項羽稱霸天下的蠢事,卻為日后撿條性命種下了善果。劉邦奪天下后,項氏集團之人基本殺光,唯獨留下項伯,“賜予劉姓,封為射陽侯”(《史記·漢高祖本記》),也算是劉邦知恩圖報了。

姜冬霞,語文教師,現居湖北武漢。endprint

猜你喜歡
項伯范增張良
項伯——劉邦項羽雙方的功臣
張良受書
《鴻門宴》前后二三事
張良拾鞋
范增的悲劇及其背景
以文本細讀的視角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張良拾鞋
軍師范增的短板
謀士范增不及格
《鴻門宴》中的兩個小人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