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細讀的視角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2018-10-13 12:06陳萍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8年16期
關鍵詞:項伯鴻門宴文本細讀

陳萍

摘要:文本細讀,可以使學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間讀出更豐富的含義以及作者的隱義,從而對文本有更具體而深刻的感受。本文試從文本細讀的角度來剖析《鴻門宴》中的非主要人物項伯,了解他在這千古一宴中的“另類表現”,解讀人物的多面性。

關鍵詞:文本細讀;鴻門宴;項伯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6-0088

文本細讀,也稱為充分閱讀法。課程教學語境下的文本細讀,是對文本細讀概念的借鑒與活用,服務于閱讀教學,讀者通過對文本的仔細閱讀,進而對作品進行細致和精確的語義分析,從而實現對文本意義準確和透徹的理解。本文僅以《鴻門宴》為例,以項伯為剖析對象,來解讀隱藏在項伯這個人物身上的信息。

《鴻門宴》是《史記·項羽本紀》中最為精彩的一段,講述了項羽、劉邦集團在鴻門宴上第一次面對面交鋒的情況,生動地展示了項羽、劉邦等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暗示了項羽必敗劉邦必勝的故事結局。

《鴻門宴》中的非主要人物項伯,在本次宴會中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少資料在探討項伯這個人物時,往往一筆帶過,不去談他的職位楚國左尹,只說他是項羽的叔父,然后將其定性為“一個不是內奸的內奸”,不幫助侄兒成就大業。如此定性,是否有將該人物簡單化扁平化的嫌疑呢?

本文中項伯的活動主要有兩個:一是鴻門宴之前他跑到劉邦大營去;二是鴻門宴中他挺身而出保護劉邦。只看這兩個行為,怎不令人指其為內奸呢?更何況,《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對于項伯有如下文字記載:兵初起,與諸侯共擊秦,為楚左令尹,漢王與項羽有郗于鴻門,項伯纏解難,以破羽纏嘗有功,賜姓劉氏,封射陽侯。這“解難”一詞,怎不讓人認為項伯是劉邦陣營的人呢?

那么,項伯到底是出于何種目的而做出此種行為的呢?且看文中兩段內容。

原文: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棽艘柜Y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吾得兄事之?!睆埩汲?,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薄谑琼棽畯鸵谷?,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細讀解析:當項伯得知項羽和范增的計劃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張良,他的出發點本來是很單純的,因為張良和他“素善”,他殺人后張良還幫助他躲過一劫。于是項伯趁著夜色立馬奔到劉邦大營見張良,要求張良和他一起走。此時的項伯,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泄露的可是軍事機密,他只想到一點,張良當初救過他,就為著這一點,怎么著也要幫張良一把。這完全是出于義氣,一命救一命。然而,張良卻很巧妙地利用了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此事件之后劉邦對張良是更加信任有加),或者可以說,正是項伯“夜奔”這一看似偶然的行為,卻注定了事情難以更改。

張良馬上將此重要情報告訴了劉邦,然后兩人進行了商討。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劉邦卻又看似無意實則有心地問了項伯的年齡“孰與君少長?”然后說要用對待兄長的禮節來進行招待“吾得兄事之”。相互見了面之后,劉邦是“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一杯酒下肚,劉邦項伯便成了兒女親家。你可以佩服劉邦的機智應對,在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采取這樣的方式來保護自己,那么項伯呢?他難道就沒考慮過這事情的后果嗎?本來只是出于義氣,因為張良的關系,順便就幫了劉邦,算是愛屋及烏,而一旦成了兒女親家,這關系就微妙了,雖然只是口頭的婚姻約定,卻是將兩人拴在了一起。

在聽了劉邦的口頭解釋之后,項伯是“許諾”,表示自己會向項羽解釋的,然后主動給劉邦出主意,“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幫助其化解此次危機??梢哉f,項伯至始至終都是以“義”來處理的。本來只是想救張良一命,然而事情發展的結果卻是如此不可預料,不自覺中就成了劉邦此次危機的救命稻草。項伯又連夜回到項羽身邊,向項羽說明了情況,并且進行了勸告,“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

我們注意到,項羽不僅沒有追究項伯私自去敵營的行為,反而很爽快地“許諾”了項伯的建議。這真是讓人驚訝。那么我們還是來看看項伯的建議是不是很有打動項羽的分量。有一句話很值得推敲:“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表棽葟埩?,是因為義?,F在,項伯對項羽說,劉邦是有功勞的,攻擊有功勞的人,是很沒道義的。就在白天的時候,項羽還和范增商量好對策,表示要“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而此刻,項伯這么一句話,范增的計劃全盤被否定,也就在這時候,項羽其實已經沒了要殺劉邦的意思。所以到此為止,這原本充滿殺機的鴻門宴其實已經改變性質,是一場有驚無險的雙方領導人的會晤。

原文: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細讀解析: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情勢相當急迫,這時候,項伯義無反顧地站出來一起舞劍。在當時的場面下,項羽項伯是決計不殺劉邦了,而范增項莊卻又想著置劉邦于死地,同一個陣營的人,卻有如此兩種意見,上下不同心如此,更遑論什么統一大業呢?項伯這“以身翼蔽沛公”的行為,到底是稱了誰的意,又傷了誰的心呢?

通過這樣的細致解讀,學生了解了更多文字之外的內容,而這一過程,才是語文學習的目的。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本語言的意思、情感、語氣和意向等角度去解讀作品的意義,也要注重語境對語義分析的影響,切忌對文本進行條分縷析的肢解,把原來渾然天成、有血有肉的文章,變成七零八落、毫無生氣的東西。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325600)

猜你喜歡
項伯鴻門宴文本細讀
項伯——劉邦項羽雙方的功臣
《鴻門宴》前后二三事
不懈質疑 在批判性閱讀中提升思維品質——以《鴻門宴》閱讀教學為例
小學語文文本細讀教學研究
小說文本細讀的策略
張居正的反貪“鴻門宴”
《鴻門宴》:救劉邦于劍下者誰
“鴻門宴”
《鴻門宴》中的兩個小人物
心太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