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包頸基因遺傳分析

2015-06-15 09:51湯莉查仁明張修寶崔彥芹劉洋羅洪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4期
關鍵詞:水稻

湯莉+查仁明+張修寶+崔彥芹+劉洋+羅洪發

摘要:攜有包頸性狀的水稻品種與花溪糯稻進行正交與反交,F1在抽穗期全部表現正常,可以正常抽穗結實,并且正交和反交2組雜交后代無明顯差異,由此可以推測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為隱性細胞核基因。同時,包頸水稻突變體與花溪糯稻雜交組合F2代在抽穗期出現包頸性狀植株和正常抽穗植株的分離比經卡方測驗完全符合3 ∶ 1 的遺傳模式。由此可以推斷,控制水稻包莖性狀的基因為細胞核單基因隱性遺傳。通過觀察統計結果推測可知,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主要作用于水稻的拔節抽穗期,表達特點為水稻各莖節無法正常拔高,直接導致水稻稻穗不能正常拱出劍葉鞘,間接導致水稻穗長較短,穗粒數較少,最終導致水稻減產,但籽粒較飽滿。

關鍵詞:水稻;包頸突變體;遺傳分析

中圖分類號: S511.032;Q344+.1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4-0069-03

收稿日期:2014-11-05

基金項目: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編號:黔科合J字[2007]2052號);貴州大學人才基金[編號:貴大人基合字(2007)032號]。

作者簡介:湯 莉(1989—),女,貴州清鎮人,碩士研究生,從事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研究。E-mail:19890915tangli@163.com。

通信作者:羅洪發,博士,副教授,從事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研究。E-mail:lohofa@sina.com。

包頸水稻在農業生產以及水稻育種中經常因為發生包頸而導致水稻減產,所以研究包頸水稻的遺傳信息具有重要的發育生物學意義和應用價值,包頸水稻的研究一直是發育生物學研究的難點和熱點。目前,在水稻中已報道了5 種包穗突變體(包括shp1、shp2、shp5、shp6和fsp),其中大多數表現為半包穗,與esp2完全不同,雖然fsp也表現為全包穗,但它的倒1節間至倒5 節間均有不同程度的短縮,不像esp2 那樣只特異地作用于倒1節間。迄今為止,只有看到shp6基因被定位在2 號染色體上的報道[1-4]。包頸基因具有“一因多效”的功能,除了控制株高外,對其他的組織、器官也具有影響,使稻穗包被于劍葉的葉鞘中,內外稃不能正常打開[5-7]。

水稻生長進入幼穗分化后期,穗頸節間伸長,幼穗開始突破葉鞘包被而伸出。有研究表明,稻節間伸長受多種激素信號分子的調節,不僅受生長促進型植物激素調節,而且還受伸長抑制型激素調控。在生長促進型激素中,赤霉素含量與莖伸長生長的關系最密切,如果其合成及代謝途徑受阻,則會導致濃度下降及激素間的平衡關系發生改變,影響植株高度和穗莖伸長;脫落酸(ABA)為伸長抑制型激素,對水稻莖伸長有獨特的抑制作用,其含量增加影響莖的伸長,導致植株矮化[3]。雖然生產上在不育系開始抽穗時應用赤霉素可以解除不育系的包頸問題,但適合使用赤霉素的時間較短,易受陰雨天氣的影響,而且赤霉素的大量使用不僅會大量增加成本,影響種子的質量,還會污染環境[8]。因此,必須從根本上解除不育系包頸的遺傳障礙。挖掘控制水稻包穗的相關基因,研究水稻包穗的生物學機制,從基因工程角度消除不育系的包穗特征[9]。

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誘變水稻品種獲得1個水稻包頸突變體,水稻的包穗現象主要是由于倒1節間縮短而造成的,倒1節間縮短的程度決定了包穗的程度。倒1節間幾乎完全退化,基本不伸長,從而導致稻穗全部包裹在劍葉葉鞘中;節間縮短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僅局限在倒1節間上,其余各節間的長度皆沒有明顯的變化[10]。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本試驗所用的包頸突變體由水稻品種經EMS化學誘變而來,由貴州大學農學院提供;其他材料有花溪糯稻和大粒香。

1.2 試驗方法

1.2.1 觀察突變性狀是否具有穩定性遺傳 發現水稻包頸的突變之后,讓其連續自交,達到性狀穩定性遺傳,并篩選出具有表達包頸性狀的純合體植株。

1.2.2 親本雜交 具有包頸性狀的水稻植株(突變純合體)與花溪糯稻配置正反交雜交組合,各做2株,分別收獲種子即雜交F1代。

1.2.3 種植F1代植株 F1代種植之后,觀察其性狀表現(正?;虬i),F1代進一步自交,收獲種子即F2代來構建雜交群體。

1.2.4 種植雜交F2代,測量生長性狀 種植水稻包頸突變體和花溪糯稻正反交雜交組合的F2代,并且觀察記錄F2群體的株高、分蘗數、穗長、穗粒數、結實率和葉片等表型性狀。

1.2.5 統計性狀分離數量 對水稻包頸突變體與花溪糯稻的正反交雜交組合產生的F2群體進行田間性狀的數據統計,確定正常植株與包頸突變型植株的數量,然后根據卡方檢驗結果對田間數據進行統計和遺傳分析,以確定矮稈多蘗突變體的遺傳規律。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雜交群體F1代表現性狀 通過觀察包頸水稻突變體與花溪糯稻雜交的F1代表現性狀,來分析控制水稻包頸性狀基因的顯性、隱性。如果F1代表現性狀與花溪糯稻一致,即可正常抽穗,則說明該基因為隱性;相反,如果F1代表現性狀與突變體一致即無法正常抽穗,則說明該基因為顯性。

1.3.2 正反交F1代表現性狀 通過對比包頸水稻突變體與花溪糯稻正反交組合F1代的表現性狀,來推測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是細胞核基因還是細胞質基因。如果以突變體為母本的雜交組合F1代表現的為包頸,而以花溪糯稻為母本的雜交組合F1代表現正常,則說明該性狀由細胞質基因控制;相反,如果正反交組合的F1代表現性狀完全相同,則說明該性狀是由細胞核基因控制的。

1.3.3 F2代性狀分離的表現 通過觀察、對比、記錄以及總結,來分析控制水稻包頸性狀基因的表達時間、表達方式、作用位置以及該基因表達后所產生的直接影響、間接影響和所產生的最終結果。

1.3.4 雜交群里中分離的數量 在水稻抽穗期性狀分離之后,分別對可正常抽穗植株和不能正常抽穗植株進行統計。如果分離比達到1 ∶ 3的比例且無明顯性差異,則說明該性狀為單基因控制;如果該基因F2代性狀分離比符合 15 ∶ 1 的比例,則說明該性狀由雙隱性基因控制;其他情況具體分析。

1.3.5 分離后2種表現性狀的株高 分別取成熟的可抽穗植株和不能抽穗的植株各20株,測量株高,取平均值,通過對比來說明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對植株株高的影響。株高為植株根頸部到主莖頂部的距離。

1.3.6 分離后2種表現性狀的穗長 在水稻成熟后,分別隨機選取水稻20株,測量穗長,取平均值,通過對比來說明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對水稻穗長的影響。穗長未水稻最高穗從莖基部到穗頂部的長度(不連芒)。

1.3.7 分離后2種表現性狀的單穗籽粒數 在水稻成熟后,分別隨機選取20株水稻的最高稻穗,統計其單穗籽粒數,取平均值,通過對比來說明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對水稻穗粒數的影響。穗粒數即1個水稻穗子的全部籽粒數。

1.4 統計分析

田間種植F1自交得F2,調查F2分離群體中突變型與野生型的植株數;調查雜合體分單株收獲分別種植后突變型與野生型的植株數量以及分離和不分離的單株數。對數據進行分析,卡方測定分離比例,由此推導出有關基因的遺傳規律。

2 結果與分析

2.1 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顯性和隱性基因

通過觀察包頸水稻突變體與花溪糯稻雜交F1代性狀發現,所有F1代植株在抽穗期均可正常抽穗,由此可初步推斷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為隱性。

2.2 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類型

分區種植包頸水稻突變體與花溪糯稻正反交產生的F1代,觀察對比F1代表現性狀,發現2個區域表現無明顯差異,由此推斷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為細胞核基因。

2.3 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表達時間和表達方式

觀察包頸水稻突變體與花溪糯稻正反交組合F2代植株均于拔節期抽穗區發生較為明顯的性狀差異,植株高度上出現明顯差異,由此可初步判斷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作用于水稻的莖節上。

2.4 水稻包頸性狀的控制基因

在包頸水稻突變體和花溪糯稻的正反雜交組合的F2代群體中都能發現2種不同株型的植株,一種是表現與花溪糯稻基本一致的正常株型,另一種是與包頸水稻突變體相似的株型,突變株型在抽穗期不能正常抽穗,植株變矮,穗長較短,穗粒數較少。由此可以看出,分離群體植株性狀發生了分離,出現了包頸水稻突變性狀。筆者對性狀差異比較明顯的包頸水稻突變體和抽穗期正常抽穗植株的數量進行統計,在包頸水稻突變體與花溪糯稻正交組合的F2后代中,獲得395株植株,可正常抽穗植株的數量為307株,突變植株的數量為88株,根據卡方檢驗計算公式得出:χ2=1.560 3<χ20.05,1=3.84,說明差異不顯著;在與花溪糯稻反交組合的F2后代中,獲得 425株植株,表現正常的植株為308株,包頸水稻突變植株為117株,根據卡方檢驗計算公式得出χ2=1.450 2<χ20.05,1=3.84,差異不顯著;同樣,包頸雜合體與大粒香的正反交2種組合的分離比例也符合3 ∶ 1的理論分離比例??梢?,包頸突變體屬于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單基因遺傳(表1)。

表1 F2代分離群體的統計分析

組合名稱

植株數(株)

群體

總數 突變型 可正常

抽穗

理論分

離比例卡方值

包頸突變體×花溪糯稻 395 88 307 3 ∶ 1 1.560 3

花溪糯稻×包頸突變體 425 117 308 3 ∶ 1 1.450 2

包頸突變體×大粒香 478 125 353 3 ∶ 1 0.337 6

大粒香×包頸突變體 401 88 313 3 ∶ 1 1.995 8

2.5 包頸突變體的表觀性狀

2.5.1 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對水稻株高的影響 將包頸水稻突變體與花溪糯稻、大粒香雜交F2代出現包頸性狀植株和雜交F2代表現正常植株的株高進行統計對比,結果(表2)發現,包頸水稻突變體與雜交F2代出現包頸性狀的株高相近,花溪糯稻與雜交F2代表現正常植株株高相近,而F2代表現正常植株株高明顯高于出現包頸性狀的植株。由此可以推斷,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對水稻株高的影響明顯。

2.5.2 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對水稻穗長及穗粒數的影響 將包頸水稻突變體、花溪糯稻、雜交F2代出現包頸性狀植株和雜交F2代表現正常植株的穗長進行統計對比,結果(表2)發現,包頸水稻突變體與雜交F2代出現包頸性狀的穗長相近,花溪糯稻與雜交F2代表現正常植株穗長相近,而F2代表現正常植株穗長明顯長于出現包頸性狀的植株。同時,因為穗長的差距較大,導致兩者穗粒數也有較大差距,F2代表現正常植株的穗粒數明顯高于表現出包頸性狀的植株。由此可以推斷,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對水稻穗長以及穗粒數影響明顯。

表2 2組雜交組合F2代部分農藝性狀

雜交組合 表現型 株高

(cm) 穗長

(cm) 穗粒數

(粒)

包頸突變體× 可正常抽穗 112.6±9.3 22.4±2.6 182.3±36.1

花溪糯稻 不可正常抽穗 97.4±7.4 5.2±1.2 46.2±13.3

包頸突變體× 可正常抽穗 104.3±7.8 25.2±2.7 152.4±29.6

大粒香 不可正常抽穗 89.7±5.3 7.4±0.9 47.5±12.2

2.5.3 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對水稻最頂端莖節的影響 觀察測量結果顯示,原水稻品種發生突變后,水稻最頂端莖節明顯變短。據統計,突變前材料的最頂端莖節長25 cm,而突變后,突變體的最頂端莖節長只有2 cm,由此可見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對水稻最頂端莖節長度影響明顯。這也是可能導致水稻最終包頸的原因,因為最頂端莖節過短,所以稻穗無法頂出劍葉鞘的瓶頸,形成包頸;又因為水稻劍葉鞘的包裹,所以水稻的稻穗生長受到抑制,導致水稻的穗長較短,生長籽粒較少。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的包頸突變材料與野生型差異較大,易于鑒別,能準確地進行田間數據統計,突變雜合體材料與2個野生型材料配置的正反交組合,F1均不表現出突變性狀或中間性狀,說明突變體是由隱性基因控制的,沒有母本效應;F2群體中野生型和突變型的分離比例符合孟德爾3 ∶ 1的遺傳分離比例,由單基因控制,由此證明該包頸基因是由常染色體單基因控制的。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水稻雜交群組出現性狀分離是在拔節抽穗期,由此推斷控制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主要于拔節期開始表達,表達的結果為拔節期最頂端莖節無法生長或生長較少,導致莖稈較短,稻穗無法從劍葉鞘內抽出,從而影響到稻穗的生長,使得穗長較短、單穗籽粒數較少。所以,控制水稻包頸性狀基因的表達時間是在拔節抽穗期,表達結果為植株相對矮小,稻穗無法抽出劍葉鞘,稻穗穗長較短且穗粒數相對較少,但可以正常結實,且籽粒飽滿。

從水稻包頸性狀的基因層面上講,包括研究的這組性狀,全部是由常染色體隱性基因控制的,而基本也是由激素分泌不足、劍葉鞘包裹過緊、所有莖節都較短和頂端莖節在抽穗期無法伸長等多種原因所引起的全包頸、半包頸。而本試驗研究的突變體則是由于頂端莖節在抽穗期無法伸長所引起的全包頸突變,但導致水稻最頂端莖節無法伸長的根本原因還有待研究。

從水稻包頸性狀的表達結果上講,該基因控制的性狀可以導致水稻株高相對矮18~25 cm,穗長短15~20 cm,穗粒數少120~150粒。水稻的包頸現象嚴重影響水稻的整體產量,而氣候條件、噴施農藥濃度、特殊病蟲害等都會成為水稻出現包頸的原因,所以今后解決水稻包頸現象的研究也應該成為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朱克明. 水稻包穗基因SHP6的遺傳與定位[D]. 揚州:揚州大學,2006.

[2]吳 昆. 水稻矮稈包穗突變體dsp1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D]. 揚州:揚州大學,2009.

[3]王偉平,朱飛舟,唐 俐,等. 一種水稻全包穗突變體的發現及初步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08,24(6):212-216.

[4]卓 敏. 水稻包穗突變體esp1的遺傳分析與ESP1(t)基因定位[D]. 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0.

[5]劉 莊,羅麗娟. 水稻矮稈鞘包穗突變體莖的形態解剖學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6,22(12):409-412.

[6]錢 前,程式華. 水稻遺傳學和功能基因組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7]中國農業科學院. 禾本科植物結構解剖[M]. 北京:農業出版社,1988.

[8]張桂蓮,張分云,楊 燁,等. 水稻不育系包頸特性及穗頸節間形態解剖結構的研究[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6(1):1-4.

[9]楊孚初.“九二○”對雜交稻種子質量的影響[J]. 雜交水稻,1998,14(1):20-21.

[10]官華忠,段遠霖,劉華清,等. 水稻包穗突變體esp2的遺傳分析與基因精細定位[J]. 科學通報,2011,56((10):732-736.

猜你喜歡
水稻
水稻和菊花
機插秧育苗專用肥——機插水稻育苗基質
有了這種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鹽了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樣實現機插
中國“水稻之父”的別樣人生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對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的思考
有些地方的水稻待收割(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