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級稻連粳7號超高產生理特征特性研究Ⅲ.豐產穩產及廣適性分析

2015-06-15 00:10周振玲浦漢春樊繼偉王寶祥楊波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4期
關鍵詞:穩產豐產水稻

周振玲+浦漢春+樊繼偉+王寶祥+楊波+盧百關+方兆偉+秦德榮+徐大勇

摘要:以2007—2009年江蘇省水稻新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結果為分析資料,對連粳7號產量構成要素及豐產性、穩產性、廣適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連粳7號穗粒結構協調,產量構成因素中每公頃穗數與產量的相關系數最大;連粳7號穩產性好,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年度間變異小,對外界條件的緩沖協調能力強;連粳7號適應性廣,增產點率73.7%,大部分試點的產量均在9 000 kg/hm2以上,連續2年均是參試品種(系)中產量變異度最小的。連粳7號是一個高產、穩產、豐產性好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種,具有較好的廣適性,增產潛力大,適宜在江蘇省淮北地區及山東省南部等地種植。

關鍵詞:水稻;連粳7號;豐產;穩產;產量構成

中圖分類號:S511.2+2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4-0082-02

收稿日期:2014-04-29

基金項目:國家水稻產業體系建設項目(編號:CARS-01-46);江蘇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編號:BA2011098);江蘇省連云港市農業科技攻關項目(編號:CN1201)。

作者簡介:周振玲(1986—),女,江蘇連云港人,碩士,助理研究員,從事水稻育種工作。Tel:(0518)85833372;E-mail:zhouzhenling0910@163.com。

通信作者:徐大勇,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E-mail:xudayong3030@sina.com。

連粳7號2010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后,在手栽、機插、直播等種植方式下均表現高產、穩產,創造了多個超高產典型,在江蘇省淮北、山東省南部和沿黃灌區迅速推廣種植,應用潛力具大。本研究通過對連粳7號進行豐產性、穩定性及適應性分析,以期為生產中合理利用該品種提供理論依據。

1 品種選育思路

連粳7號是以鎮稻88為母本、中粳84-15為父本雜交F3代中選出的優良單株。鎮稻88早熟、抗性好、產量穩,缺點是食味品質差;中粳8415含有早世代穩定基因,有利于快速選出穩定植株,米質較好,缺點是產量水平低。將這2個品種進行有性雜交的目的是將鎮稻88 的多抗、穩產與中粳8415 的早代穩定特性結合到一起,在早世代選到早熟優良單株。

連粳7號父本是中粳川-2與武育粳3號雜交的F1代中粳川-2為秈粳交后代中選擇的粳型偏秈優良單株,大穗、葉片挺、株形好,外觀米質好,缺點是植株偏高。以中粳川-2為母本、武育粳3號為父本雜交,目的是將中粳川-2的豐產性狀與武育3號的適應性廣、適口性好等性狀結合到一起。此組合存在熟期遲、植株偏高等明顯缺點。

針對以上2個組合的優點與不足,進行復合雜交,優缺點互補,以期選到符合育種目標的新品種。

2 連粳7號產量構成分析

根據2007—2009年江蘇省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結果[1-3](表1),連粳7號達到9 750 kg/hm2產量的穗粒結構為300萬穗/hm2左右,每穗132~135 粒,千粒質量為26 g左右。區域試驗中連粳7號穗數、穗粒數和千粒質量變異系數分別為6.19%、3.20%、2.20%,產量變異系數為6.34%。說明連粳7號的產量及產量構成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年度間變化較小,對外界條件有較強的緩沖協調能力,穩產性好。

表1 連粳7號不同年度產量構成

年份 穗數

(萬/hm2) 穗粒數

(粒) 千粒質量

(g) 理論產量

(kg/hm2) 實際產量

(kg/hm2)

2007 297.0 127.40 26.40 9 989.25 8 869.50

2008 289.5 132.80 26.80 10 149.60 9 318.00

2009 325.2 135.71 25.66 11 651.10 10 052.10

平均數 303.9 131.97 26.29 10 596.60 9 413.25

變異系數 6.19% 3.20% 2.20% 8.65% 6.34%

產量構成因素與產量相關性分析結果(表2)顯示,連粳7號產量與穗數(x1 )、每穗粒數(x 2)、單穗質量(x4)均呈顯著正相關,其中與穗數(x1 )相關性最大,說明穗數的增加更有利于產量的提高。單穗質量與每穗粒數的相關性達極顯著水平,相關系數為0.825,高于與千粒質量的相關系數(0.361),連粳7號穗粒數的增加是單穗質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3 連粳7號豐產性、穩產性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2007年江蘇省中熟中粳區域試驗7點參加匯總,連粳7號5點增產,平均產量8 869.5 kg/hm2,其中產量為9 000 kg/hm2及以上點數有4個;2008年連粳7號5點增產,2點減產,平均產量9 318.0 kg/hm2,比對照增產

表2 連粳7號產量構成對產量的相關性分析

項目 穗數

(x1) 每穗粒數

(x2) 千粒質量

(x3) 單穗質量

(x4)

穗數(x1) 1

每穗粒數(x2) 0.061 1

千粒質量(x3) -0.482* -0.13 1

單穗質量(x4) -0.213 0.825* * 0.361* 1

相關系數(ri) 0.687* 0.420* 0.115 0.365*

4.0%,居參試品種第1位,產量達9 000 kg/hm2及以上點數為5個;2009年參加江蘇省生產試驗,5點均增產,平均產量 10 052.1 kg/hm2,產量達9 750 kg/hm2以上點數4個。3年參加匯總的試驗點數19個,共計增產點數15個,增產點率789%,匯總點數中共有14點產量在9 000 kg/hm2及以上,占試點總數的73.7%,其中產量在9 750 kg/hm2以上點數7個,9 000~9 750 kg/hm2之間點數7個。連粳7號在大部分試點的產量在9 000 kg/hm2以上,最高產量達到10 408.5 kg/hm2,表現較好的豐產性和穩產性。

根據表4進一步分析不同年度連粳7號的豐產性參數和穩產性參數,2007年參加江蘇省區試,平均產量 8 869.5 kg/hm2,居參試品種第5位,試點間產量變異度最?。?.26%);2008年繼續參試,平均產量9 318.0 kg/hm2,比對照增產4.0%,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居參試品種第1位,豐產效應最高,為0.512,試點間產量變異度?。?.02%)。說明連粳7號不僅具有較高豐產性,在江蘇省各個區試點的適應性也很強。結合2007—2009年度3年穩產性分析結果,進一步證實了連粳7號的穩產性和廣適性。

表3 2007—2009年度連粳7號產量表現

年度 試驗 實際產量

(kg/hm2) 比CK增加

(% ) 產量

位次 匯總點

數(個) 增產點

數(個) 9 000 kg/hm2

以下點數(個) 產量9 000~9 750 kg/hm2

點數(個) 產量9 750 kg/hm2

以上點數(個)

2007 區域試驗 8 869.5 1.3 5 7 5 3 3 1

2008 區域試驗 9 318.0 4.0 1 7 5 2 3 2

2009 生產試驗 10 052.1 6.9 1 5 5 0 1 4

表4 連粳7號豐產性、穩產性分析

年度

豐產性參數 穩定性參數

產量(kg/hm2) 效應 方差 變異度

回歸系數品種豐產性及其穩定性

的回歸分析方程

2007 8 869.5 0.226 0.102 0.226 0.842 y=0.724+0.842x

2008 9 318.0 0.512 0.126 0.302 0.916 y=1.526+0.916x

4 連粳7號超高產表現

2009年在東??h平明鎮周徐村采用旱育秧、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建立百畝示范方7.13 hm2,經省農委組織專家現場驗收,實收產量11 743.5 kg/hm2;2010年在東??h平明鎮建立豐產方,面積16.67 hm2,采用旱育秧、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經現場驗收產量達12 162 kg/hm2;2011年在東??h張灣鄉馬墩村建立機插連片豐產方,面積8.73 hm2,采用機插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現場驗收產量11 971.5 kg/hm2,連續3年達到超級稻產量標準。

對東??h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作栽站承擔的國家糧食豐產工程項目“淮北地區(東海)粳稻豐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集成與示范”實施的連粳7號超高產攻關方進行了實產驗收,2009年測產面積0.069 hm2,實際產量12 288 kg/hm2;2010年測產面積0.072 hm2,實際產量12 222 kg/hm2。

同時,連粳7號適宜手栽、機插及直播等多種稻作方式,在多地區種植出現了一大批高產田塊。據調查,采用機插方式,在淮安楚州朱橋鎮2011年實收11 100 kg/hm2,2012年實收11 400 kg/hm2,在黃海農場2012年實收11 325 kg/hm2;采用直播方式,2011年在洪澤縣高閘鎮實收10 725 kg/hm2,泗陽莊圩實收10 725 kg/hm2,阜寧縣陳良鎮實收10 740 kg/hm2,灌南縣三口鎮實收11 100 kg/hm2,濱??h正紅鄉實收11 152.5 kg/hm2,東??h黃川鎮實收 11 152.5 kg/hm2,建湖縣上崗鎮實收 11 437.5 kg/hm2,2012年在阜寧縣三灶鎮實收10 650 kg/hm2,在射陽縣通洋鄉實收 11 910 kg/hm2,在邳州市土山鎮實收11 550 kg/hm2。以上高產田塊的出現,擴大了連粳7號的影響,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加快了品種推廣速度。

5 討論

秈粳雜種優勢和理想株型相結合是我國水稻育種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秈粳雜交,向粳稻品種中適度滲入秈稻基因,創造出株型好、高產潛力大的株系。連粳7號正是基于這條育種思路,將4個性狀各異、又能互補的親本復合雜交,選育出的一個集高產、穩產、廣適于一體的優質水稻新品種[4-6]。在2007—2009年度江蘇省中間試驗中表現出了較高的產量潛力,在江蘇省中熟中粳稻區種植均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性、穩產性和廣適性。多年多點出現的大面積超高產典型,也證明了連粳7號的育種策略的正確性。

適應性是指一個品種在不同地域間均能表現出較高產量的能力[7-8]。2007—2009年度,連粳7號在19個具代表性的試驗點種植,連續兩年均是參試品種(系) 中產量變異度最小的,說明該品種在江蘇省各個區域試驗試點的適應性強,適應性較廣。

穩產性是指一個品種在同一環境中不同年份都獲得較高產量的能力[7-8]。連粳7號產量及各產量構成要素的年度間變幅較小,說明該品種具有較為協調的穗粒結構,群體調控能力強,產量構成因素中,每公頃穗數與產量的相關系數最大,對產量的效應也最大。不同年度,特別是2011 年9月下旬的低溫天氣,該品種仍能表現出較高的產量,另一方面也證實了該品種對外界條件的緩沖協調能力較強, 能降低或減少不利

的自然環境對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穩產性較好。

參考文獻:

[1]江蘇省種子站. 2007年江蘇省中熟中粳區域試驗匯總總結[R]. 南京:江蘇省種子站,2007.

[2]江蘇省種子站. 2008年江蘇省中熟中粳區域試驗匯總總結[R]. 南京:江蘇省種子站,2008.

[3]江蘇省種子站. 2009年江蘇省中熟中粳生產試驗匯總總結[R]. 南京:江蘇省種子站,2009.

[4]周振玲,潘啟民,潘長虹,等. 中粳稻新品種連粳11號的選育及機插高產栽培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0):87-89.

[5]方兆偉,李 健,樊繼偉,等. 水稻新品種連粳9號的選育及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0):79-80.

[6]方兆偉,李 健,遲 銘,等. 水稻新品種連粳10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9):95-97.

[7]張會云,陳榮振,馮國華,等. 小麥新品種徐麥29的豐產穩產性及其利用[J]. 江蘇農業科學,2008(3):43-44.

[8]陳岳徐,許大熊,陳文貞. 雜交稻特優524的豐產性穩定性適應性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03,19(3):21-22.

猜你喜歡
穩產豐產水稻
建湖縣供電公司護航“菜籃子”穩產保供
巴陵石化硫酸銨穩產穩銷 確保春耕化肥供應
排澇搶收多措并舉 確保秋糧穩產增產
搶收搶種藜麥 確保豐收也豐產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蘋果園能否豐產 秋季管理很重要
玉米早熟品種賽德9號豐產穩產
板栗豐產栽培技術
臍橙豐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