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粗縮病發生年份播期和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2015-06-15 00:18孔令平張海艷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4期
關鍵詞:種植密度播期玉米

孔令平+張海艷

摘要:以玉米品種青農105、農大108為材料,研究播期和種植密度對粗縮病發生年份玉米產量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在粗縮病發生年份,有效穗數、行粒數對小區產量貢獻較大,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2品種有效穗數均顯著增加;晚播處理下2品種的行粒數顯著增加;農大108有效穗數表現為早播處理>晚播處理>中播處理,青農105有效穗數表現為晚播處理大于早播、中播處理。從產量結果來看,對于農大108,低種植密度(4.50萬株/hm2)時適宜早播,中高種植密度(≥5.25萬株/hm2)適宜晚播;對于青農105,在高種植密度(≥7.50萬株/hm2)下中晚期播種利于產量提高。因此粗縮病發生年份,應根據品種抗性選擇適宜播期和種植密度,確保玉米穩產高產。

關鍵詞:玉米;粗縮病;播期;種植密度;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3.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4-0089-03

收稿日期:2014-06-04

基金項目: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編號:2014GNC111001);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泰山學者種業人才團隊支撐計劃培養對象項目;山東省旱地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科研創新團隊項目。

作者簡介:孔令平(1987—),女,山東臨沂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玉米淀粉品質研究。Tel:(0532)88030342;E-mail:kongyue327@126.com。

通信作者:張海艷,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玉米高產優質生理研究。Tel:(0532)88030342;E-mail:hyzhang608@126.com。

玉米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由于玉米深加工、養殖業、飼料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對玉米的需求不斷增加[2-3]。由于耕地面積減少及氣候條件的限制,依靠擴大種植面積來增加玉米產量的空間十分有限,提高玉米單產將是我國玉米發展的重要途徑。玉米生產過程中常受到各種病蟲害危害,使玉米單產受到很大影響。粗縮病是目前危害我國玉米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來幾乎每年發生,且有逐年加重趨勢,嚴重影響玉米產量。在一定的生態環境中,播期和種植密度是影響作物生長的主要栽培措施,也較容易控制。因此,研究粗縮病發生年份播期和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性狀的影響,對提高玉米產量有現實意義。本研究以玉米品種青農105、農大108為材料,在粗縮病發生年份,研究播期和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性狀的影響,尋找粗縮病發生年份提高玉米產量的最佳栽培措施,以期為玉米穩產高產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材料為青農105、農大108,分別對粗縮病表現為抗病和感病。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1年在青島農業大學膠州試驗基地進行,當年粗縮病發生嚴重。采用播期與種植密度2因素裂區設計。種植密度(A)為主處理,設6個水平,即4.50萬、5.25萬、6.00萬、6.75萬、7.50萬、8.25萬株/hm2,分別為A1至A6處理;播期(B)為副處理,設3個水平,即5月10日(B1處理)、5月25日(B2處理)、6月9日(B3處理)。每小區面積 24 m2,每個處理2次重復。3個播期的果穗分別于8月30日、9月10日、9月15日完熟收獲,曬干脫粒。

1.3 產量性狀測定

在成熟期,每個小區選取中間2行果穗,自然條件下風干,測量穗長、穗粗、軸粗、禿頂長度、禿頂穗數、穗行數、行粒數、穗粒數、百粒質量、含水量,玉米產量按籽粒含水量13%折算。

1.4 數據分析

采用Excel 2003和DPS 3.01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和方差分析,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相關、回歸、通徑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播期、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性狀的影響

以小區產量為因變量y,有效穗數(x1)、穗行數(x2)、行粒數(x3)、千粒質量(x4)、穗長(x5)、穗粗(x6)、禿頂長度(x7)為自變量,擬合線性回歸方程并計算通徑系數。經逐步分析得線性回歸方程為y=-2 752.948+120.657x1+90770x3,由通徑系數得自變量x對y的直接作用分別為p1y=0.394、p2y=-0.075、p3y=0.271、p4y=-0.053、p5y=0101、p6y=0.238、p7y=0.221。

通過直接通徑系數的絕對值來看,對小區產量貢獻較大的因素依次為有效穗數、行粒數、穗粗。從表1可見,種植密度對農大108、青農105產量性狀的影響相似,隨著種植密度增大,有效穗數呈顯著增加趨勢,穗行數、行粒數、千粒質量、穗長、穗粗無顯著變化。播期對2品種的有效穗數存在顯著影響,因品種不同而異,對于農大108,早播處理下有效穗數最高,晚播處理次之,中播處理最低;對于青農105,晚播處理下有效穗數顯著高于早播、中播處理。晚播處理下2品種行粒數顯著增加,千粒質量顯著減少,穗行數、穗長、穗粗無顯著變化。表明在粗縮病發生年份有效穗數受播期和種植密度的影響均較大,行粒數和千粒質量受播期的影響大。

表1 播期、種植密度對玉米主要產量性狀的影響

品種 處理

有效穗數(個) 穗行數(行) 行粒數(個)

B1 B2 B3 B1 B2 B3 B1 B2 B3

農大108 A1 24 17 15 16.6 15.8 17.0 33.6 29.4 29.0

A2 24 17 19 16.0 14.2 17.4 26.2 25.6 35.2

A3 32 18 23 16.8 14.6 16.4 26.8 23.0 33.0

A4 28 16 30 16.8 16.0 15.2 26.0 18.2 31.8

A5 38 19 32 15.4 13.6 15.2 29.8 22.6 40.0

A6 33 26 30 15.6 16.4 16.4 29.4 21.4 39.2

青農105 A1 26 19 27 15.4 14.2 15.0 39.2 34.0 38.8

A2 23 28 31 13.2 14.0 15.0 29.0 31.8 36.6

A3 26 32 34 13.6 14.8 14.8 29.6 35.4 42.8

A4 29 29 38 14.8 14.4 14.2 33.6 37.8 38.4

A5 31 33 43 14.8 15.2 15.2 36.4 33.0 36.2

A6 35 38 42 13.6 12.8 14.6 32.4 37.4 38.6

品種 處理

穗長(cm) 穗粗(cm) 千粒質量(g)

B1 B2 B3 B1 B2 B3 B1 B2 B3

農大108 A1 17.1 17.8 17.8 5.0 4.8 4.8 307.1 320.5 270.4

A2 15.0 16.4 16.7 4.8 4.8 4.7 315.7 307.3 290.3

A3 14.6 18.0 18.0 4.7 4.8 4.6 278.8 311.9 287.9

A4 16.0 16.9 16.4 4.9 4.7 4.8 283.1 300.1 271.6

A5 16.3 16.7 16.9 4.8 4.8 5.1 316.3 324.9 270.0

A6 16.3 17.1 16.8 4.6 4.7 4.7 322.5 313.9 288.9

青農105 A1 14.8 16.8 18.0 4.9 4.5 4.5 329.5 337.2 285.1

A2 14.6 14.0 18.7 4.7 4.3 4.7 341.1 330.0 297.3

A3 15.5 17.3 18.1 4.8 4.5 4.7 312.4 348.1 301.5

A4 14.5 11.7 16.6 4.7 4.5 4.8 320.0 338.2 304.2

A5 15.7 15.7 18.5 4.6 4.3 4.8 315.0 337.0 298.2

A6 15.4 15.4 17.6 4.8 4.6 4.8 326.2 355.7 297.3

2.2 播期和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對于農大108,早播和晚播條件下產量顯著高于中間播期;在種植密度方面,高種植密度處理(A5、A6)下產量顯著高于中種植密度、低種植密度(A1~A4)處理;在相同種植密度下,A1處理下,隨播期推遲,玉米產量呈逐漸降低趨勢;A2~A6處理下,隨著播期推遲,玉米產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趨勢,表現為B2播期產量最低,B3播期產量最高。對于青農105,中播、晚播處理的玉米產量顯著高于早播處理;種植密度對青農105產量的影響與農大108一致,表

表2 播期和種植密度對玉米小區產量的影響

處理

農大108小區產量(g) 青農105小區產量(g)

B1 B2 B3 B1 B2 B3

A1 3 136 2 197 1 742 3 998 2 853 3 631

A2 2 227 1 236 2 441 2 792 4 122 3 946

A3 2 936 945 3 418 3 644 4 460 4 302

A4 2 500 940 4 161 4 125 3 737 5 212

A5 4 250 1 363 4 561 4 602 5 559 5 621

A6 3 388 2 087 4 826 5 175 5 417 5 335

現為高種植密度處理(A5、A6)下玉米產量顯著高于其他種植密度處理。因此在粗縮病發生年份播期和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有一定影響。農大108應避免在中期播種,適當早播或晚播,以避開粗縮病影響;低種植密度(4.50萬株/hm2)時選擇早播為宜,中種植密度、高種植密度(≥5.25萬株/hm2)時晚播為宜;青農105在高種植密度(≥7.50萬株/hm2)下中后期播種利于產量提高。

根據直觀分析法,各因素水平下的玉米產量平均值可反映相同因素、不同水平對試驗結果的影響,并確定該因素的最佳水平;用同一因素各水平下平均值的極差(R)來反映各因素水平變動對試驗結果的影響。由此,影響青農105產量的主次因素依次為種植密度(因素A)、播期(因素B),其最佳搭配應為A6B3。進一步方差分析表明,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影響極顯著,播期對產量影響未達顯著水平(表3)。按方差分析觀點,只須對有顯著影響的因素選擇最佳水平,其他因素可按實際需要選擇適當水平。所以,本研究中各因素的最佳搭配為A6B3,該結論與直觀分析法相同。對農大108產量影響因素進行直觀分析,表明其主次因素依次為播期(因素B)、種植密度(因素A),最佳搭配應為A6B3。而表3表明,種植密度是影響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播期為次要因素。與直觀分析結果不一致,說明試驗中存在隨機誤差。根據當地實際情況,5月下旬(即本試驗中B2播期前后)山東省膠州地區粗縮病發生嚴重,某些品種嚴重減產,個別品種甚至絕產。農大108易感粗縮病,苗期發病影響正常生長發育和結實。所以在粗縮病發生年份,感病品種應適當早播或晚播,以避開病情傳播高峰。

表3 玉米產量方差分析

品種 方差來源 離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青農105 種植密度(A) 130 947.823 5 26 189.565 6.546 0.006

播期(B) 16 371.858 2 8 185.929 2.046 0.180

農大108 種植密度(A) 201 341.279 5 100 670.639 11.171 0.003

播期(B) 75 579.417 2 15 115.883 1.677 0.227

3 結論與討論

前人研究表明,玉米粗縮病的發病規律與灰飛虱發生規律密切相關,第1代灰飛虱遷飛進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汁液傳毒感病是粗縮病發病的根本原因[4-5]。5月中旬至6月初,本研究區域平均氣溫20~25 ℃,適于灰飛虱活動,可陸續遷至附近的玉米田傳毒危害[5],播期和發病關系密切[6]。種植玉米時,使易感病期與灰飛虱傳毒高峰期錯開,可以有效減輕玉米粗縮病的發生危害,提高種植效益[7-9]。陸虎華等研究表明,對于糯玉米,4月15日前播種時粗縮病發病率低,5月20日至6月1日播種時發病率達峰值,之后播種發病率呈下降趨勢[7]。本試驗中,在粗縮病發生年份,感病品種應避免中期播期,低種植密度條件下早播為宜,中高種植密度時晚播為宜;抗病品種中播、晚播的產量顯著高于早播。為保證玉米產量,研究者提出多種綜合防治措施[4,6,9]。但玉米粗縮病具有毀滅性,一旦發生就很難治愈,在病株上噴撒藥劑很難恢復正常長勢。因此,采用抗病品種、合理播期和種植密度是控制病毒流行、減輕損失的有效途徑[10-12]。本研究表明,在粗縮病發生年份,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大于播期,這與李向嶺等的研究[13-14]一致。通徑分析表明,對小區產量貢獻較大的因素依次為有效穗數、行粒數、穗粗。張桂花研究發現,隨著種植密度增大,玉米穗長、穗粗、行粒數、千粒質量減少[15]。本研究中,2個玉米品種以上4種產量性狀受種植密度的影響不顯著,這可能與試驗品種、試驗條件、環境因素等不同有關。在實際生產中,須要對玉米粗縮病的發生趨勢作出及時準確的預測預報,針對品種抗性來選擇適宜的播期和種植密度,確保玉米穩產高產[16]。

參考文獻:

[1]劉治先. 世界玉米經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 國外農學:雜糧作物,1998,12(2):7-11.

[2]趙久然. 抓住機遇,振興玉米栽培學科,為提高我國玉米國際競爭力做貢獻[J]. 玉米科學,2004,12(1):103-105.

[3]宋同明,蘇勝寶,陳紹江,等. 高油玉米前途光明[J]. 玉米科學,1997,5(3):73-77.

[4]薛建兵,王安樂,王嬌娟,等. 玉米粗縮病發生規律和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 山西農業科學,2005,33(2):49-51.

[5]陳建軍,李 波,吳雯雯. 玉米粗縮病研究進展[J]. 江西農業學報,2009,21(9):83-85.

[6]孔曉民,韓成衛,曾蘇明,等. 玉米粗縮病發生規律與防控對策[J]. 吉林農業科學,2010,35(5):31-33.

[7]陸虎華,孫權星,彭長俊,等. 不同播期對玉米粗縮病發生及鮮穗產量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9):75-76.

[8]陳巽禎,楊滿昌,劉信義,等. 玉米粗縮病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治研究[J]. 華北農學報,1986,1(2):90-97.

[9]蘇加岱,黃九柏,劉漢舒,等. 黃淮海流域玉米粗縮病發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 山東農業科學,2009(9):59-61.

[10]路銀貴,苗洪芹,邸墊平,等. 中國玉米雜交優勢群主要種質抗玉米粗縮病性鑒定[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0,33(3):5-7,12.

[11]陳義紅,阮 龍,王 俊,等. 玉米粗縮病抗病育種研究進展[J]. 河北農業科學,2010,14(6):42-44,47.

[12]陳艷萍,張彥兵,孟慶長,等. 玉米粗縮病抗性遺傳和育種研究進展[J]. 江蘇農業科學,2006(6):70-73.

[13]李向嶺,李從鋒,葛均筑,等. 播期和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性能的影響[J]. 玉米科學,2011,19(2):95-100.

[14]景立權,袁建華,趙福成,等. 玉米超高產精確栽培研究進展[J]. 江蘇農業學報,2013,29(2):429-434.

[15]張桂花. 不同播期、種植密度對先行5號玉米產量、品質和抗性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2009(12):61-62.

[16]姚麗美,王 猛,馬 佳,等. 2011—2012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玉米病蟲害發生規律初探[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7):98-101.

猜你喜歡
種植密度播期玉米
黃淮海北部地區夏玉米穩產高產的播期優選
收玉米啦!
“艾瑪土豆1號”在日喀則市的播期試驗研究
種植密度對伊犁河谷移栽橡膠草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不同種植密度對棉花產量及其相關性狀的影響
甘蔗套種馬鈴薯多種密度栽培技術研究
略陽縣冬播馬鈴薯適宜播期研究
優化種植密度下的甘薯產量形成特性研究
播期和包衣對“藏青2000”產量形成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