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品種水稻間作栽培對褐飛虱發生及水稻產量的影響

2015-06-15 12:10劉紅敏寧萬光徐暢史洪中胡漢升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4期
關鍵詞:天敵水稻產量

劉紅敏+寧萬光+徐暢+史洪中+胡漢升

摘要:通過田間對比試驗,研究岡優188單作栽培(A處理)、珍珠糯單作栽培(B處理)、岡優188與珍珠糯按 4 ∶ 1 間作栽培(AB4+1處理)、岡優188與珍珠糯按6 ∶ 1間作栽培(AB6+1處理)對褐飛虱及其天敵數量和水稻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2種間作栽培處理下水稻褐飛虱的發生數量均顯著低于A、B處理;AB4+1處理對褐飛虱的防控效果分別比A、B處理提高67.44%和61.49%,AB6+1處理對褐飛虱的防控效果分別比A、B處理提高77.44%、73.32%;岡優188與珍珠糯間作栽培還可以顯著增加褐飛虱的捕食性天敵數量;岡優188與珍珠糯間作栽培的復合產量都比單作栽培有所增加;岡優188與珍珠糯6 ∶ 1間作栽培的綜合效益更為明顯,是值得大面積推廣的間作栽培模式。

關鍵詞:水稻;褐飛虱;間作栽培;天敵;產量

中圖分類號: S435.112+.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4-0124-03

收稿日期:2014-05-14

基金項目:河南省科技攻關(編號:112102110060)。

作者簡介:劉紅敏(1974—),女,河南信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植物保護。E-mail:Liuhongm8@sina.com。

稻田害蟲是影響水稻產量提高的重要因素[1]。常規稻主要依靠施用化學農藥控制害蟲,以獲得高產穩產?;瘜W農藥的高投入不僅對農田生態環境和稻米品質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降低稻田生物多樣性,使有益生物種群受到制約,從而破壞稻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2]。

褐飛虱是我國水稻種植上的一種重要遠距離遷飛性害蟲。該蟲對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現為直接刺吸、產卵、傳播與誘發病害[3]。有學者對近幾年我國水稻褐飛虱暴發成災的原因及防治對策進行了探討[4-7],但目前對近年來褐飛虱暴發成災的原因和災變規律尚缺乏系統研究。

間作或套種是指2種或2種以上生育季節相近或相同的作物在同一田地上同時或同季成行間隔種植[8]。通過間作、套種或混植等形式將某些作物合理搭配種植,可以有效改善植株群體結構,使植物充分利用光、水、熱、氣、肥等條件,從而提高作物生物產量或經濟產量[9]。近年來,作為生物防治和農業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作物種植結構調整日益引起人們重視,利用混植或間作控制作物病蟲害的研究報道不斷增多[10-13]。

水稻是河南省信陽市的主要糧食作物,目前信陽市常年水稻種植面積約45萬hm2,水稻產量占河南省的70%左右[14]。但由于信陽市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水稻褐飛虱的發生和危害十分嚴重,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損失,褐飛虱已經成為水稻生產中的主要害蟲。發展水稻多樣性栽培是一個很好的生態調控方向,雜糯間作栽培是重要的技術措施之一。本研究對岡優188與珍珠糯間作栽培水稻田的褐飛虱及其天敵的種群數量動態進行調查分析,旨在為水稻生產上有效防治褐飛虱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位于信陽市羊山新區的信陽農林學院水稻實習基地。該地點海拔1 350 m左右,無霜期在310 d以上,海拔980 m,平均氣溫16.5 ℃,降水量1 200 mm,集中連片,地勢平坦,土壤為沙質壤土,土壤肥力好,耕作層深厚,水源充足。

1.2 供試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主栽品種為岡優188,間栽品種為珍珠糯。

1.3 試驗設計

設置2種間作栽培模式,即間作(岡優188/珍珠糯)、單作(岡優188、珍珠糯)。間作模式以岡優188為主栽品種,珍珠糯為間栽品種,設2種間作栽培模式,即岡優188與珍珠糯比例為6 ∶ 1(6行岡優188、1行珍珠糯間栽);岡優188與珍珠糯比例為4 ∶ 1(4行岡優188、1行珍珠糯間栽)。以岡優188、珍珠糯分別單作為對照。共設4個處理即A處理(岡優188單作)、B處理(珍珠糯單作)、AB4+1處理(岡優188與珍珠糯按4 ∶ 1間栽)、AB6+1處理(岡優188與珍珠糯按6 ∶ 1間栽)。每個處理重復4次,共16個小區,每小區面積50 m2,隨機區組排列。

1.4 栽培管理方式

水稻于2013年3月21日播種,3月26日出苗,5月22日移栽,10月12日收獲。珍珠糯種植密度為3.6萬~3.8萬穴/hm2,岡優188為19.5萬~21.0萬穴/hm2,稻田植株總穴數控制在24.0萬~25.5萬穴/hm2。按N ∶ P2O5 ∶ K2O=1.0 ∶ 0.5 ∶ 0.8 標準施肥,田間肥水管理按當地常規栽培措施進行,試驗區不施用防治稻褐飛虱的農藥。

雜糯間作栽培區采取寬窄行種植,岡優188按照株行距22 cm×29 cm規格栽插;珍珠糯按照間栽比例每隔6行或4行插入岡優188寬行中,間作栽培時須注意岡優188與珍珠糯的生育期,控制好栽插時間,使同田水稻在相同時段成熟,便于收割。

1.5 蟲情調查

1.5.1 蟲情分級 稻飛虱的分級標準為:0級,沒有蟲;1級,百叢蟲量小于300頭;2級,百叢蟲量為500~1 000頭;3級,百叢蟲量為1 000~2 000頭;4級,百叢蟲量為2 000~3 000頭;5級,百叢蟲量多于3 000頭。

1.5.2 調查方法 褐飛虱的調查時間為水稻分蘗開始后,在每個小區中按“S”形隨機選取10叢水稻調查褐飛虱數量,調查時將涂有黏蟲膠的白搪瓷盤(33 cm×45 cm)輕輕插入稻行,下緣緊貼水面稻叢基部,快速拍擊植株中部、下部,連拍3下,拍蟲完畢后統計褐飛虱的成蟲、若蟲數量。調查從2013年7月30日開始,每10 d進行1次,整個生長季共調查6次,記載褐飛虱數量。

天敵調查采用田間目測和指形管捕捉昆蟲帶回室內鑒定相結合的方法[15]。于水稻拋秧后20 d開始調查,每7 d調查稻叢內天敵數量。按5點隨機取樣法取樣,每樣點調查4叢稻株,重復3次,統計百叢蟲量。endprint

收獲時測定各試驗小區產量。試驗小區產量按理論測產方法測定,即單位面積理論產量(簡稱理論產量)=每叢有效穗數×單位面積叢數×每穗粒數×千粒質量/(1 000×1 000)。

1.6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應用SAS 8.0軟件進行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雜糯間作栽培對褐飛虱種群動態的影響

從表1可知,不同處理下的褐飛虱發生數量差異顯著。A、B處理的水稻褐飛虱數量顯著高于AB4+1、AB6+1處理,且其差異隨著水稻生長發育進程而越趨明顯。各處理平均褐飛虱數量由多到少依次為A處理(809.01頭/百叢)、B處理(684.01頭/百叢)、AB4+1處理(263.39頭/百叢)和AB6+1處理(182.52頭/百叢),其中AB4+1處理對褐飛虱的防控效果分別比A、B處理提高67.44%、61.49%,AB6+1處理對褐飛虱的防控效果分別比A、B處理提高77.44%、73.32%,且均差異顯著,但2個間作栽培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從褐飛虱發生的時間動態看,A、B處理下褐飛虱初始種群密度小,但種群上升較快,間作栽培處理下的褐飛虱種群密度始終低于單作栽培處理的平均值。除第4、第5、第6次調查時A、B處理褐飛虱種群密度達到當地防治指標(800~1 000頭/百叢)外,其他時間調查的褐飛虱種群密度均在經濟閾值內??梢?,間作栽培技術可以明顯降低褐飛虱數量,特別是在水稻生長后期效果更佳,以AB6+1處理控害效果較好。

表1 不同處理下的褐飛虱種群數量

處理

褐灰虱數量(頭/百叢)

7月30日 8月9日 8月19日 8月29日 9月8日 9月18日 平均值

A 220.11a 264.26a 510.14a 1 124.56a 1 210.67a 1 524.34a 809.01a

B 190.23b 210.67b 420.33b 935.42b 1 022.68b 1 324.73b 684.01b

AB4+1 80.16c 105.42c 200.28c 167.91c 612.13c 414.42c 263.39c

AB6+1 62.17d 87.80d 165.72d 124.56d 343.18d 311.67d 182.52c

注:同列數據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異顯著。下同。

2.2 雜糯間作栽培對褐飛虱天敵數量的影響

從表2可知,稻田中捕食性蜘蛛數量占很大優勢,其次為瓢蟲、黑肩綠盲蝽。各處理下褐飛虱天敵數量由少到多依次為A處理(213.42頭/百叢)、B處理(293.13頭/百叢)、AB4+1處理(504.00頭/百叢)、AB6+1處理(571.02頭/百叢)。AB4+1、AB6+1處理下褐飛虱天敵數量顯著高于A、B處理, 說

表2 不同處理下的褐飛虱天敵數量

處理

褐飛虱天敵數量(頭/百叢)

蜘蛛 黑肩綠盲蝽 瓢蟲 平均值

A 614.34d 13.21d 12.71d 213.42b

B 837.74c 20.65c 21.01c 293.13b

AB4+1 1 426.27b 40.94b 44.80b 504.00a

AB6+1 1 617.81a 42.75a 52.49a 571.02a

明雜糯間作栽培可以顯著提高稻田褐飛虱天敵數量。

2.3 雜糯間作栽培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從表3可見,A、B、AB4+1、AB6+1處理下的水稻復合產量分別為9 192.42、3 315.15、9 586.58、9 985.85 kg/hm2。AB4+1、AB6+1處理的增產率分別為4.29%、8.63%。AB6+1處理的單位增產率高于AB4+1處理。

表3 不同處理下的水稻產量

處理

理論產量(kg/hm2)

岡優188 珍珠糯

復合產量

(kg/hm2)增產率

(%)

A 9 192.42 0

B 0 3 315.15 3 315.15 -63.94

AB4+1 8 788.46 798.12 9 586.58 4.29

AB6+1 9 217.63 768.22 9 985.85 8.63

注:增產率=(小區復合產量-凈栽雜交稻產量)/凈栽雜交稻產量×100%。

3 結論與討論

3.1 雜糯間作栽培能有效地控制褐飛虱的種群密度

雜糯間作栽培水稻的褐飛虱種群密度始終低于單作栽培。從褐飛虱發生時間動態看,A、B處理下褐飛虱初始種群密度小,但種群上升較快。雜糯間作栽培技術可以明顯降低褐飛虱數量,特別是在水稻生長后期效果更佳,AB6+1處理控害效果較好。

3.2 雜糯間作栽培可以顯著提高褐飛虱的捕食性天敵數量

由于田間褐飛虱寄生性天敵種群數量較低,本研究僅調查褐飛虱的捕食性天敵數量,包括蜘蛛、瓢蟲、黑肩綠盲蝽等。調查結果表明,稻田中捕食性蜘蛛數量占很大優勢,其次為瓢蟲、黑肩綠盲蝽,各處理間差異較大。AB4+1、AB6+1處理下褐飛虱天敵數量顯著高于A、B處理,說明雜糯間作栽培可以顯著提高稻田褐飛虱捕食性天敵數量。

3.3 雜糯間作栽培能提高水稻產量

不同作物的合理搭配和間作可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從而帶來明顯的產量優勢,并提高單位面積的凈收入[16]。當岡優188與珍珠糯行比為4~6 ∶ 1時,可使水稻增產39416~793.43 kg/hm2,增產幅度為4.29%~8.63%,以行比為 6 ∶ 1 時增產幅度更大。endprint

從田間褐飛虱的種群動態和產量對比分析,在2種間作栽培模式中,雖然AB4+1處理的糯谷產量較高,但由于密度過大影響了雜交稻產量,總體上沒有AB6+1處理效果好。而AB6+1處理基本上不影響雜交稻的正常產量,在不使用化學農藥的情況下可提高雜交稻產量。因此,雜糯6 ∶ 1間作栽培模式可作為信陽市水稻褐飛虱綜合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進行推廣應用。

本研究初步探討了岡優188與珍珠糯間作栽培對褐飛虱發生及水稻產量的影響,在信陽地區得出的結論未必適用于其他地區,因此水稻雜糯間作栽培的保益控害功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Heong K L,Escalada M M. Quantifying rice farmers pest management decisions:beliefs and subjective norms in stem borer control[J]. Crop Protection,1999,18(5):315-322.

[2]Matteson P C. Insect pest management in tropical Asian irrigated rice[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2000,45:549-574..

[3]丁錦華,蘇建亞. 農業昆蟲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63-165.

[4]王彥華,王鳴華. 近年來我國水稻褐飛虱暴發原因及治理對策[J]. 農藥科學與管理,2007,28(2):49-54.

[5]程家安,祝增榮. 2005年長江流域稻區褐飛虱暴發成災原因分析[J]. 植物保護,2006,32(4):1-4.

[6]程家安,朱金良,祝增榮,等. 稻田飛虱災變與環境調控[J]. 環境昆蟲學報,2008,30(2):176-182.

[7]曾曉楠,聶乾忠. 天然除蟲菊素防控有機水稻褐飛虱的效果[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108-109.

[8]蔡承智. 如何合理進行作物間、混、套作[J]. 致富天地,2001(1):20.

[9]李少峰,饒文芳. 混植對油菜主要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 耕作與栽培,2001(2):18,24.

[10]楊進成,劉堅堅,安正云,等. 小麥蠶豆間作控制病蟲害與增產效應分析[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24(3):340-348.

[11]字淑慧,王 麗,鐘 祿,等. 不同間作模式對丘北辣椒病蟲害的影響[J].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2(6):733-739.

[12]何 鑫,趙統敏,趙麗萍,等. 間作及幾種物理防治對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防控效果[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5):86-90.

[13]安曈昕,代 平,吳伯志,等. 甜玉米間作蔬菜對主要病蟲害的控制作用研究[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6(4):449-453.

[14]吳 騫,方立清,溫 濤,等. 信陽市水稻種植氣候條件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10,26(2):285-290.

[15]王 智,李文健,王文龍,等. 稻田蜘蛛群落物種豐富度動態分析[J]. 華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1):65-68.

[16]沈其榮,褚貴新,曹金留,等. 從氮素營養的角度分析旱作水稻與花生間作系統的產量優勢[J]. 中國農業科學,2004,37(8):1177-1182.endprint

猜你喜歡
天敵水稻產量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今年前7個月北海道魚糜產量同比減少37%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敵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天敵昆蟲
——管氏腫腿蜂的應用技術
2018上半年我國PVC產量數據
天敵昆蟲在林木病蟲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