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防治稻縱卷葉螟的試驗效果

2015-06-15 12:16劉懷阿邵統響呂敏祈建杭朱錦磊朱兆順蘇建坤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4期
關鍵詞:稻縱卷葉螟甲維鹽防效

劉懷阿+邵統響+呂敏+祈建杭+朱錦磊+朱兆順+蘇建坤

摘要:研究了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于2地防治稻縱卷葉螟的試驗效果。結果表明,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150、180 g/hm2處理藥后19 d,在江蘇睢寧縣試驗點對稻縱卷葉螟的保葉效果為71.0%、82.1%,殺蟲效果為790%、887%;在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點保葉效果為84.5%、90.5%,殺蟲效果為87.1%、93.6%,表明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在這2個劑量下對稻縱卷葉螟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適宜大面積生產推廣應用。生產上建議于稻縱卷葉螟初孵幼蟲盛期至1齡高峰期以150~180 g/hm2兌水600~750 kg/hm2均勻噴霧,如果蟲量較大則適當增加藥液劑量;若需多次用藥防治,則應選擇與其他藥劑輪換使用。

關鍵詞:甲維鹽;茚蟲威;稻縱卷葉螟;卷葉率;防效;劑量

中圖分類號: S435.112+.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4-0131-03

收稿日期:2015-01-27

基金項目: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編號:201203038)。

作者簡介:劉懷阿(1965—),男,江蘇泰州人,副研究員,從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研究。E-mail:13815824068@163.com。

通信作者:蘇建坤,研究員,從事昆蟲生態及抗藥性監測研究。E-mail:yzsujk@163.com。

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中國水稻產區的主要害蟲之一,廣發分布于各稻區。除危害水稻外,還可取食大麥、小麥、甘蔗等作物及稗、馬唐、蘆葦等雜草,以幼蟲危害水稻,輟葉成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葉肉,僅留白色下表皮,孕穗后劍葉被害,影響開花結實,空殼率提高,千粒重下降[1]。稻縱卷葉螟是一種遷飛性害蟲,由北向南1年發生1~11代,在江蘇省發生2~3個世代,江蘇每年初次蟲源主要來自嶺南北部地區,夏季成蟲隨西南氣流遷入,常年主降區為江南和江淮南部[1-2]。江蘇2003—2006年發生程度歷史罕見,表現為遷入早、遷入量大、峰次增多,大發生至特大發生,嚴重田塊白葉率100%,發生面積之大、危害時間之長為歷史之最。農民在水稻生長季節為了防治稻縱卷葉螟要施藥3~5次,對水稻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3]。

農藥復配技術是合理使用農藥、提高農藥防治病蟲草害效果、發揮農藥經濟效益及保證農作物豐收的重要手段,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復配農藥的發展狀況已被全世界公認為農藥加工及農藥應用水平高低的標志之一[4]。20世紀80年代,抗藥性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借助于北美、日本等國農藥混用及混劑研究的成功先例,為給老品種尋求出路以及新合成農藥延長壽命,混劑的研究大量進行。農藥的合理混用可以擴大防治譜,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延緩或減輕抗藥性的產生和發展,同時還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減少在田間的使用量,從而減少了在作物和環境中的殘留,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5-6]。

稻縱卷葉螟已經對多種藥劑產生了抗藥性,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這就給生產上防治造成了較大的困難[7]。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注重水稻害蟲防治藥劑的研究,先后篩選了吡蟲·殺蟲單、吡蟲·乙酰甲胺磷、噻嗪·異丙威等復配劑,在生產實踐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近幾年來針對稻縱卷葉螟的危害和防治,與江蘇東寶農藥化工有限公司聯合研制開發了新型復配殺蟲劑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為進一步驗證其實際應用效果,筆者于2013年7月選擇了幾種藥劑與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一起進行了2地防治稻縱卷葉螟的對比試驗,為大面積生產推廣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防治對象

江蘇睢寧縣試驗點試驗作物為徐稻5號,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點試驗作物為揚粳4227,防治對象為稻縱卷葉螟。

1.2 供試藥劑

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由江蘇東寶農化有限公司提供,30%茚蟲威懸浮劑為江蘇長青農化有限公司市售產品,22%氰氟蟲腙懸浮劑為巴斯夫歐洲公司市售產品,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為陶氏益農公司市售產品。

1.3 試驗概況

江蘇睢寧縣試驗點選在王集鎮光明村永興合作社承包田塊,前茬小麥,土壤類型為沙壤土,pH值7.6,有機質含量1.67%,肥力中等。采用機插秧栽植方式,以河水灌溉,5月25日育秧,6月27日插秧,試驗田7月5日施返青肥,同時加入20%丁·芐乳油除草。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點設在該所良種繁育基地,前茬油菜,土質為黏性土,肥力中等,pH值6.9,栽植方式機插秧,水稻長勢良好,肥水管理一般。

1.4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7個處理:(1)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 120 g/hm2;(2)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150 g/hm2;(3)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180 g/hm2;(4)30%茚蟲威懸浮劑 300 g/hm2;(5)22%氰氟蟲腙懸浮劑180 g/hm2;(6)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225 g/hm2;(7)清水對照(CK)。每處理4次重復,小區面積48 m2,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間筑埂隔開,肥水管理一致。

1.5 施藥及調查方法

本試驗用藥1次,于稻縱卷葉螟卵孵盛期施藥。睢寧縣試驗點于2013年7月30日以衛士-16型噴霧器均勻噴霧;江蘇里下河農業科學研究所于2013年7月28日用長江-10型噴霧器均勻噴霧,兌水600 kg/hm2,試驗前及試驗期間未施用其他任何殺蟲劑。調查方法:藥后9 d調查卷葉數,藥后 19 d 調查卷葉數及剝查活蟲數。每小區平行跳躍法調查5點,每點5叢。施藥后不定期觀察各藥劑處理對水稻生長的安全性。endprint

1.6 藥效計算方法

卷葉率=調查卷葉數/調查總葉數×100%;保葉效果=[(對照區卷葉率-處理區卷葉率)/對照區卷葉率]×100%;殺蟲防效=[(對照區活蟲數-處理區活蟲數)/對照區活蟲數]×100%。計算結果均采用DPS軟件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江蘇睢寧縣試驗點

由表1可知,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防治稻縱卷葉螟藥后9 d保葉效果從低到高劑量分別為62.5%、73.3%、842%,對照藥劑30%茚蟲威懸浮劑、22%氰氟蟲腙懸浮劑、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的保葉效果為64.6%、56.7%、671%;藥后19 d 20%甲維·茚蟲威保葉效果依次為607%、71.0%、82.1%,對照藥劑依次為70.6%、54.4%、663%。對藥后19 d結果進行方差分析,20%甲維·茚蟲威 180 g/hm2 處理效果顯著優于120 g/hm2處理,高于 150 g/hm2 處理但不顯著;150 g/hm2處理高于120 g/hm2處理也不顯著。與對照藥劑比較,20%甲維·茚蟲威180 g/hm2處理顯著優于22%氰氟蟲腙,同時高于30%茚蟲威和24%甲氧蟲酰肼,但未達顯著水平;150 g/hm2處理均高于3種對照藥劑,但不顯著。藥后19 d 20%甲維·茚蟲威由低到高劑量殺蟲防效分別為677%、79.0%、88.7%,對照藥劑依次為83.9%、629%、839%,分析結果:20%甲維·茚蟲威 180 g/hm2 處理防效顯著優于120 g/hm2處理,好于150 g/hm2處理,但不顯著,150 g/hm2 處理高于120 g/hm2處理亦不顯著。與對照藥劑比較,20%甲維·茚蟲威180 g/hm2處理殺蟲防效顯著優于22%氰氟蟲腙,高于30%茚蟲威和24%甲氧蟲酰肼,但不顯著;150 g/hm2處理殺蟲防效顯著優于22%氰氟蟲腙,低于30%茚蟲威、24%甲氧蟲酰肼,三者之間不顯著。試驗期間觀察未發現處理藥劑對水稻有藥害現象。

表1 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防治稻縱卷葉螟的效果(江蘇睢寧)

處理

藥后9 d 藥后19 d

卷葉數(張) 保葉效果(%) 卷葉數(張) 保葉效果(%) 活蟲數(頭) 殺蟲防效(%)

20%甲維·茚蟲威 120 g/hm2 22.5 62.5 24.8 60.7b 5.0 67.7bc

20%甲維·茚蟲威 150 g/hm2 16.0 73.3 18.3 71.0ab 3.3 79.0ab

20%甲維·茚蟲威 180 g/hm2 9.5 84.2 11.3 82.1a 1.8 88.7a

30%茚蟲威300 g/hm2 21.3 64.6 18.5 70.6ab 2.5 83.9ab

22%氰氟蟲腙180 g/hm2 26.0 56.7 28.8 54.4b 5.8 62.9c

24%甲氧蟲酰肼 225 g/hm2 19.8 67.1 21.3 66.3ab 2.5 83.9ab

CK 60.0 63.0 15.5

注:同列數據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5%水平差異顯著(P<0.05)。

2.2 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點

由表2可見,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防治稻縱卷葉螟藥后9 d 由低到高劑量保葉效果為70.0%、80.8%、88.3%,對照藥劑30%茚蟲威懸浮劑、22%氰氟蟲腙懸浮劑、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分別為80.4%、78.2%、86.6%;藥后19 d 20%甲維·茚蟲威保葉效果依次為77.4%、84.5%、90.5%,對照藥劑依次為85.7%、83.8%、89.1%。對藥后19 d 數據進行分析,20%甲維·茚蟲威180 g/hm2處理保葉效果顯著優于 120 g/hm2 處理,高于150 g/hm2處理,但不顯著。與對照藥劑相比,20%甲維·茚蟲威180 g/hm2處理與24%甲氧蟲酰肼效果相當,兩者優于30%茚蟲威和22%氰氟蟲腙,但不顯著;150 g/hm2處理與30%茚蟲威、22%氰氟蟲腙效果接近,三者低于24%甲氧蟲酰肼,彼此之間均不顯著。藥后 19 d 20%甲維·茚蟲威由低到高劑量對稻縱卷葉螟的殺蟲效果分別為806%、87.1%、93.6%,對照藥劑依次為871%、81.5%、903%。方差分析結果:20%甲維·茚蟲威180 g/hm2處理顯著優于120 g/hm2處理,高于150 g/hm2處理,但不顯著;150 g/hm2 處理優于120 g/hm2處理,也不顯著。與對照藥劑對比,20%甲維·茚蟲威180 g/hm2處理顯著優于22%氰氟蟲腙,高于30%茚蟲威和24%甲氧蟲酰肼,未達顯著水平;150 g/hm2 處理與30%茚蟲威、24%甲氧蟲酰肼效果相近,三者均高于22%氰氟蟲腙,彼此間均不顯著。試驗期間至收割前水稻生長正常,未發現供試藥劑對水稻造成不良影響,表明各藥劑對水稻安全。

表2 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防治稻縱卷葉螟的效果(江蘇揚州)

處理

藥后9 d 藥后19 d

卷葉數(張) 保葉效果(%) 卷葉數(張) 保葉效果(%) 活蟲數(頭) 殺蟲防效(%)

20%甲維·茚蟲威 120 g/hm2 18.0 70.0 14.3 77.4b 3.0 80.6b

20%甲維·茚蟲威 150 g/hm2 11.5 80.8 9.8 84.5ab 2.0 87.1ab

20%甲維·茚蟲威 180 g/hm2 7.0 88.3 6.0 90.5a 1.0 93.6a

30%茚蟲威300 g/hm2 11.8 80.4 9.0 85.7ab 2.0 87.1abendprint

22%氰氟蟲腙180 g/hm2 13.1 78.2 10.2 83.8ab 2.9 81.5b

24%甲氧蟲酰肼 225 g/hm2 8.1 86.6 6.9 89.1a 1.5 90.3ab

CK 60.0 63.0 15.5

注:同列數據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5%水平差異顯著(P<0.05)。

3 小結與討論

害蟲抗藥性已經成為日益緊迫的世界性問題,因此制定合理的抗藥性治理策略是害蟲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抗藥性治理是既將害蟲控制在危害的經濟閾值以下,又保持了害蟲對殺蟲劑的敏感性[8]。通過在時間和空間上大范圍限制某些殺蟲劑的使用,從而達到保存昆蟲對藥劑的敏感性來維系殺蟲劑的有效性,當前開發一種新農藥的時間越來越長、代價越來越大,而因抗性問題被淘汰的速度卻越來越快,因此延緩害蟲對現有藥劑產生抗性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像保護自然資源那樣保護害蟲對藥劑的敏感性,更好地延長藥劑的使用壽命。選擇最佳的藥劑配套使用方案,大力推廣新型復配劑的合理使用以及各類單劑、混劑與增效劑之間的搭配,避免長期單一使用某一藥劑,注意選擇無交互抗性的藥劑間進行混用或交替輪換使用[9]。

目前防治稻縱卷葉螟最常用的單劑包括有機磷類、雙酰胺類、大環內酯類、鈉通道抑制劑等,從田間防治效果看,茚蟲威、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氯蟲苯甲酰胺等對稻縱卷葉螟保葉效果和殺蟲效果均在80%左右,可以作為稻縱卷葉螟的選擇性藥劑[10]。當今提倡水稻害蟲治理從栽培技術、生物措施、生態調控等多方面入手,但化學防治仍是最重要的措施[11]。本試驗研究結果,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150、180 g/hm2 防治稻縱卷葉螟藥后9 d,在江蘇睢寧試驗點保葉效果為73.3%、84.2%,在江蘇揚州為80.8%、88.3%,相比于對照單劑其速效性有所提高。藥后19 d在江蘇睢寧試驗點保葉效果71.0%、82.1%,殺蟲效果79.0%、88.7%;在江蘇揚州試驗點保葉效果84.5%、90.5%,殺蟲效果87.1%、936%。結果表明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在合適劑量下對稻縱卷葉螟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對水稻安全,適宜在大面積生產上推廣應用。實際使用時建議于稻縱卷葉螟初孵幼蟲盛期至1齡高峰期以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150~180 g/hm2 兌水600~750 kg/hm2均勻噴霧,如果蟲量較大則適當增加藥液劑量,若需多次用藥防治,則應選擇與其他藥劑輪番使用。由于稻縱卷葉螟在年度間、地區間發生時間、程度及氣候條件存在差異,所以必須因量、因時、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理方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11]。

參考文獻:

[1]刁春友,朱葉芹. 農作物主要病蟲害預測預報與防治[M]. 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89-99.

[2]李保同,裴春梅,葛洪濱,等. 5種復配藥劑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的田間藥效試驗[J]. 農藥,2008,47(6):450-451.

[3]朱桂梅,楊敬輝,潘以樓,等. 34%丙溴磷·氟啶脲乳油防治稻縱卷葉螟使用技術[J]. 江蘇農業科學,2007(6):88-90.

[4]張玉聚,李鳳敏. 復配農藥實用技術[M]. 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9.

[5]楊燕濤. 水稻害蟲可持續治理中殺蟲劑適應性評述[J]. 農藥,2007,46(9):580-585.

[6]楊向黎,林愛軍,王 軍. 我國農藥混劑的開發與應用現狀[J].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2(4):544-548.

[7]蘇建坤,褚 柏,陳偉民.稻縱卷葉螟抗藥性測定方法初探及抗性監測[J]. 上海農業學報,2003,19(4):81-84.

[8]勞什R T,塔巴什尼可B E. 害蟲的抗藥性[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49-63.

[9]劉懷阿,祈建杭,陳金宏,等. 幾種復配劑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比較[J]. 江西農業學報,2013,25(1):70-72.

[10]潘志文,朱 偉,陳銀鳳,等. 幾種殺蟲劑對稻縱卷葉螟的田間藥效評價[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12):158-160.

[11]楊燕濤,王東華. 水稻害蟲無害化治理中殺蟲應用技術探討[J]. 農藥科學與管理,2008,29(2):36-40endprint

猜你喜歡
稻縱卷葉螟甲維鹽防效
甲維鹽提純工藝優化研究
農藥助劑防治蔬菜小菜蛾田間藥效試驗
鴨腳樹星室木虱的防治藥劑篩選試驗
30%苯甲·丙環唑不同施藥期對水稻紋枯病防效及產量效應的試驗研究
不同藥劑拌種防治水稻病蟲害藥效試驗初報
脲醛樹脂預聚體對甲維鹽微囊結構影響
4%甲維鹽.氟鈴脲乳油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斜紋夜蛾的藥效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