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主要煙區煙蚜對吡蟲啉的抗藥性測定

2015-06-15 12:35孟建玉張長禹陸寧商勝華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4期
關鍵詞:煙蚜吡蟲啉抗藥性

孟建玉+張長禹+陸寧+商勝華

摘要:采用浸漬法測定了貴州省9個地區34個縣市的煙蚜種群對吡蟲啉的抗藥性。結果表明,9個地區的煙蚜對吡蟲啉的平均抗性倍數在2.03~9.29之間;銅仁和畢節2個地區煙蚜對吡蟲啉的平均抗性達到低抗水平,安順、遵義、六盤水、黔西南和黔南5個地區的煙蚜對該藥處于敏感性下降階段,黔東南和貴陽2個地區煙蚜的平均抗性仍處于敏感水平;34個縣市中,煙蚜對吡蟲啉的抗性倍數分布在1.61~12.77之間,銅仁地區的松桃縣、畢節地區的赫章縣和威寧縣的煙蚜種群對吡蟲啉達到中抗水平,德江、石阡、思南、金沙、黔西、西秀、鳳岡、安龍、貴定和凱里10個縣市的煙蚜種群對吡蟲啉達到低抗水平,其余縣市的煙蚜處于敏感或敏感下降水平。

關鍵詞:煙蚜;吡蟲啉;抗藥性;貴州;浸漬法

中圖分類號: S482.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4-0162-02

收稿日期:2014-05-20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1460483);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編號:黔科合J字[2011]2336號、黔科合J字[2011]2135號);貴州省煙草公司科技計劃(編號:200916、201022)。

作者簡介:孟建玉(1981—),女,山西懷仁人,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煙草植物保護研究。Tel:(0851)4116972;E-mail:mengjy0417@163.com。

通信作者:商勝華,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煙草植物保護研究。Tel:(0851)4116929;E-mail:ssh6688@sina.com。

煙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別稱桃蚜,屬同翅目蚜科,是危害煙草最嚴重的害蟲之一,在全國各煙區均有發生。煙蚜不僅吸食植株汁液造成煙葉產量和品質下降,還可傳播多種植物病毒病,如馬鈴薯Y病毒、黃瓜花葉病毒、煙草蝕紋病毒、煙草線條病毒等,常常造成農作物大面積絕收[1-3]。由于煙蚜寄主范圍十分廣泛,可在多種植物上轉移危害,長期以來化學農藥一直是控制煙蚜及其傳播病毒病的主要手段[4-5]。

吡蟲啉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新煙堿類殺蟲劑,又稱為氯化煙堿類殺蟲劑[6],因其具有超高效、速效和長效兼備等特點,已迅速成為防治煙蚜的首選農藥品種[7-8]。然而,與其他常規殺蟲劑類似,在生產中存在吡蟲啉的過量使用問題,長此以往勢必會因為高選擇壓而使害蟲產生抗性問題[3,9-10]。目前煙蚜的抗性問題因其日趨突出和嚴重已引起世界各地研究者的關注[11]。貴州是我國重要的煙葉產地,煙蚜發生一直比較嚴重,是造成煙葉生產損失的首要害蟲。在貴州,吡蟲啉已使用多年,一旦煙蚜普遍對吡蟲啉產生抗性,將對煙葉產業造成嚴重影響。目前關于貴州全省煙蚜對吡蟲啉的抗性水平尚未明確,為此,本研究檢測了覆蓋貴州省9個地州市34個煙葉主產縣市的煙蚜種群對吡蟲啉的抗性水平,以期為指導煙蚜的防治及田間抗藥性風險評估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昆蟲:敏感種群采自貴州省煙草科學研究院福泉試驗基地的煙株上,在室內以不接觸任何藥劑的情況下用盆栽煙株進行飼養繁殖,通過連續飼養3年以上獲得煙蚜的相對敏感品系;田間種群采自貴州銅仁、畢節、安順、遵義、六盤水、黔西南、黔南、黔東南、貴陽9個地州市34個縣市的煙田,飼養1代后進行試驗。

供試藥劑:95%吡蟲啉原藥,由江蘇克勝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供試原藥以丙酮為溶劑配制成濃度為10 000 mg/L的母液備用。

1.2 方法

采用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浸漬法進行毒力測定[12-13]。根據預備試驗,將供試藥劑稀釋成5個濃度梯度,將有一定數量煙蚜的煙葉放入配制好的藥液中浸泡10 s,取出后迅速用吸水紙將煙葉上的藥液吸干,并用細毛筆挑取個體均一的無翅成蚜30頭,放在未接觸過殺蟲劑的煙葉背面,置于直徑為15 cm的鋪有濕濾紙的培養皿中。每處理重復3次,蒸餾水為對照。24 h后檢查死亡蟲數,以細毛筆輕輕觸動蟲體,完全不動者視為死亡。根據實際死亡率,用Abbott公式計算校正死亡率,按Finney概率分析法用DPS統計軟件求毒力回歸方程、致死中濃度(LC50)、置信限及抗性倍數??剐员稊?田間種群LC50/敏感種群LC50[14]。按照我國對棉蚜的抗性程度分級標準對田間煙蚜種群進行抗性分級[15]:抗性倍數 ≤3.0 為敏感,3.1~5.0為敏感性下降,5.1~10.0為低抗,101~40.0為中抗,40.1~160.0為高抗,大于160.0為極高抗。

2 結果與分析

2.1 煙蚜對吡蟲啉的敏感性

煙蚜敏感品系的建立是抗藥性研究的重要試驗材料,其毒力基線是評價田間煙蚜種群對殺蟲劑抗性水平的重要依據。通過吡蟲啉對煙蚜相對敏感品系的毒力測定,得到吡蟲啉的毒力方程和致死中濃度(LC50)。從表1可以看出,吡蟲啉對煙蚜相對敏感品系種群的LC50為15.19 mg/L。

貴州省9個地區34個縣市的煙蚜種群對吡蟲啉的敏感性差異很大,LC50值在24.51~194.03 mg/L之間,最大LC50值和最小LC50值之間相差7.92倍,其中,鎮遠煙蚜對吡蟲啉的敏感性最高,松桃煙蚜的敏感性最低。在銅仁、畢節、安順、遵義、六盤水、黔西南、黔南和黔東南8個地區,敏感性最高的分別來自思南、大方、紫云、余慶、盤縣、興義、長順和鎮遠縣,LC50分別為105.36、55.89、29.93、29.11、37.91、29.98、3007、24.51 mg/L,敏感性最低的分別來自松桃、赫章、西秀、鳳岡、水城、安龍、貴定和凱里縣,LC50分別為194.03、183.05、93.47、87.33、76.09、118.68、81.12、85.75 mg/L,貴陽地區清鎮市煙蚜種群的LC50為30.78 mg/L(表1)。endprint

表1 貴州省主要煙區煙蚜對吡蟲啉的抗性

地區 種群 斜率±標準誤 LC50及其95%置信限

(mg/L) 抗性

倍數

敏感 1.63 ± 0.06 15.19(11.66~19.79) 1.00

銅仁 松桃 0.46 ± 0.26 194.03(58.78~640.44) 12.77

德江 0.46 ± 0.23 150.93(53.57~425.20) 9.93

石阡 0.49 ± 0.20 114.42(47.28~276.88) 7.53

思南 0.60 ± 0.12 105.36(61.54~180.38) 6.93

畢節 赫章 0.91 ± 0.08 183.05(126.62~264.62) 12.05

威寧 0.60 ± 0.11 155.59(96.28~251.45) 10.24

金沙 1.21 ± 0.05 103.62(81.38~131.94) 6.82

黔西 1.06 ± 0.06 93.22(71.95~120.79) 6.14

畢節 1.52 ± 0.05 58.38(45.80~74.42) 3.84

大方 1.71 ± 0.04 55.89(46.33~67.42) 3.68

安順 西秀 0.70 ± 0.09 93.47(63.11~138.42) 6.15

紫云 1.40 ± 0.09 29.93(20.08~44.63) 1.97

遵義 鳳岡 1.20 ± 0.05 87.33(69.19~110.23) 5.75

務川 1.27 ± 0.05 76.01(60.99~94.71) 5.00

湄潭 1.47 ± 0.05 64.39(52.34~79.21) 4.24

道真 1.06 ± 0.06 54.62(41.00~72.78) 3.60

遵義 1.78 ± 0.06 47.26(35.31~63.25) 3.11

余慶 1.53 ± 0.08 29.11(20.25~41.84) 1.92

六盤水 水城 0.59 ± 0.13 76.09(42.53~136.13) 5.01

盤縣 1.49 ± 0.06 37.91(29.49~48.73) 2.49

黔西南 安龍 1.01 ± 0.06 118.68(90.66~155.37) 7.81

貞豐 0.95 ± 0.08 43.33(30.21~62.15) 2.85

興仁 1.57 ± 0.06 34.53(25.95~45.94) 2.27

興義 1.33 ± 0.07 29.98(21.74~41.33) 1.97

黔南 貴定 1.05 ± 0.06 81.12(62.93~104.58) 5.34

平塘 0.63 ± 0.11 49.43(29.81~81.97) 3.25

福泉 1.39 ± 0.05 45.91(35.97~58.60) 3.02

甕安 1.67 ± 0.07 40.59(29.12~56.56) 2.67

長順 1.86 ± 0.06 30.07(23.32~38.76) 1.98

黔東南 凱里 1.01 ± 0.06 85.75(65.09~112.96) 5.64

天柱 1.61 ± 0.06 30.82(23.36~40.66) 2.03

施秉 1.34 ± 0.08 26.15(18.14~37.72) 1.72

鎮遠 1.58 ± 0.09 24.51(16.63~36.14) 1.61

貴陽 清鎮 1.64 ± 0.06 30.78(23.80~39.80) 2.03

2.2 煙蚜對吡蟲啉的抗性水平

9個地區的煙蚜對吡蟲啉的平均抗性倍數在2.03~9.29之間,平均抗性最高的為銅仁地區,最低的為貴陽地區,其中,銅仁和畢節2個地區的煙蚜種群對吡蟲啉的平均抗性達到低抗水平,安順、遵義、六盤水、黔西南和黔南5個地區的煙蚜種群對該藥處于敏感性下降階段,黔東南和貴陽2個地區煙蚜種群的平均抗性仍處于敏感水平(圖1)。34個縣市的煙蚜種群中,抗性倍數最高為12.77,最低為1.61,其中,松桃、赫章和威寧3個縣市的煙蚜對吡蟲啉達到中抗水平,抗性倍數分別達到12.77、12.05和10.24;德江、石阡、思南、金沙、黔西、西秀、鳳岡、安龍、貴定和凱里10個縣市的煙蚜處于低抗水平,抗性倍數分別為9.93、7.53、6.93、6.82、6.14、6.15、5.75、7.81、5.34和5.64;其余縣市的煙蚜處于敏感或敏感下降水平(表1)。

3 結論與討論

吡蟲啉屬于硝基亞甲基類化合物,是一種新型的高效內吸性殺蟲劑,同時兼有觸殺和胃毒作用[16]。在農業生產上,吡蟲啉主要防治同翅目害蟲,因其具有超高效、速效和長效兼備等特點,已迅速成為防治煙蚜的主要農藥品種[7-8]。隨著吡蟲啉的大量使用,其害蟲抗性已成為生產上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我國,局部地區煙蚜已對吡蟲啉產生了抗性,如云南、河南、山東、福建等地,且在連續應用后,抗性發展迅速[4-5,17-18]。本研究結果表明,貴州省9個地區34個縣市的煙蚜種群對吡蟲啉的敏感性差異很大,這可能與各地煙蚜發生程度及用藥程度不同有關。就不同地區的平均抗性水平來看,銅仁和畢節2個地區的煙蚜處于低抗水平,其余7個地區的煙蚜仍處于敏感或敏感下降水平。但是,銅仁地區的松桃縣、畢節地區的赫章縣和威寧縣的煙蚜種群對吡蟲啉已表現出中抗水平,抗性倍數分別達到12.77、12.05和10.24。與顧春波等研究的西南煙區煙蚜對吡蟲啉的抗藥性[5]相比,貴州省部分縣市的煙蚜種群對吡蟲啉的抗性水平較高。因此,各煙區除了要定期做好抗性監測工作外,在大田生產中要將吡蟲啉與其他殺蟲劑輪換使用,以延緩煙蚜抗藥性的產生。endprint

參考文獻:

[1]秦煥菊,王桂芬. 我國煙田蚜蟲與病毒病害[J]. 中國煙草學報,1996,3(2):75-78.

[2]Blackman R L,Eastop V F. Aphids on the world′s crops:an identification and information guide[M]. 2nd ed.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2000:466.

[3]van Toor R F,Drayton G M,Lister R A,et al. Targeted insecticide regimes perform as well as a calendar regime for control of aphids that vector viruses in seed potatoes in New Zealand[J]. Crop Protection,2009,28(7):599-607.

[4]顧春波,王開運,辛海軍,等. 山東主要煙區煙蚜的抗藥性研究[J]. 中國煙草學報,2005,11(4):21-23.

[5]顧春波,王 剛,王開運,等. 我國西南煙區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抗藥性水平[J]. 植物保護學報,2006,33(1):77-80.

[6]Juraske R,Castells F,Vijay A,et al. Uptake and persistence of pesticides in plants:Measurements and model estimates for imidacloprid after foliar and soil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5(1/2/3):683-689.

[7]Liu Z W,Han Z J. Fitness costs of laboratory-selected imidacloprid resistance in the brown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 Stal[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06,62(3):279-282.

[8]Jeschke P,Nauen R,Schindler M,et al. Overview of the status and global strategy for neonicotinoid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1,59(7):2897-2908.

[9]李 菁,韓召軍. 棉蚜對吡蟲啉抗性的初步研究[J]. 農藥學學報,2007,9(3):257-262.

[10]Slater R,Paul V L,Andrews M,et al. Identifying the presence of neonicotinoidresistant peach-potato aphid(Myzus persicae)in the peach-growing regions of southern France and northern Spain[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12,68(4):634-638.

[11]Silva A X,Jander G,Samaniego H,et al. Insecticide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 the green peach aphid Myzus persicae(Hemiptera:Aphididae)Ⅰ:A transcriptomic survey[J]. PLoS One,2012,7(6):e36366.

[12]Busvine J R. FAO plant production and protection paper 21:recommended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of resistant to pesticides[R]. Rome:FAO,1980:49-51.

[13]宋春滿,吳興富,鄧建華,等. 云南主要煙區煙蚜抗藥性的監測[J]. 昆蟲知識,2006,43(4):500-503.

[14]唐小鳳,王少麗,張友軍,等. 二斑葉螨對阿維菌素的抗藥性及抗性基因的PASA檢測技術[J]. 植物保護學報,2014,41(1):67-73.

[15]戚仁德,丁建成,高智謀,等. 北京地區蔬菜煙粉虱種群動態及其對煙堿類殺蟲劑的抗藥性監測[J]. 植物保護,2012,38(5):154-157.

[16]Tomizawa M,Millar N S,Casida J E. Pharmacological profiles of recombinant and native insect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J].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5,35(12):1347-1355.

[17]顧春波,王開運,辛海軍,等. 我國中部煙區煙蚜的抗藥性研究[J].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07,38(1):11-14.

[18]王智卿,劉長明. 福建主要煙區抗藥性及煙蚜體內酶的活性[J]. 華東昆蟲學報,2010,19(4):245-254.endprint

猜你喜歡
煙蚜吡蟲啉抗藥性
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劑的配方研制
福建煙區不同世代煙蚜繭蜂對煙蚜的寄生效應
噻蟲嗪、吡蟲啉灌根防治蘋果綿蚜及砧穗組合抗性試驗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在蠶種生產上的應用報告
澳大利亞谷物害蟲抗藥性不斷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莘縣地區灰霉病菌對腐霉利的抗藥性研究
2017年巴西進口近8000t吡蟲啉價格上漲感受明顯
煙蚜繭蜂對不同齡期煙蚜的寄生選擇及其子代發育表現
漂浮煙苗飼養煙蚜及煙蚜繭蜂技術研究
雜草抗藥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