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建設思考

2015-06-15 02:39王剛單武雄朱巽
安徽農學通報 2015年10期
關鍵詞:經管類專業措施

王剛 單武雄 朱巽

摘 要:專業建設是職業院校內涵發展的主要內容。該文針對當前農業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要依托行業背景,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改革、加強實習實訓條件建設、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等措施,推動農業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建設。

關鍵詞:農業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0-161-02

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高職院校逐步由規模擴張轉向內涵發展,專業建設無疑是高職院校內涵發展的核心內容。農業高職院校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專業建設圍繞“農”字展開,凸顯“農”的特色。在大力開展示范、特色農業專業建設的農職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毫無優勢可言,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如何讓經管類專業在農業高職院校的內涵發展過程中擺脫這種尷尬地位,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確實值得大家思考,本文試圖在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1 經管類專業建設的必要性

2007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就提出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農業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服務“三農”的有技術、會經營,懂管理的高端實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大力發展經管類專業十分必要。

(1)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農業的要求,農業發展開始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發展農村經濟,躋身農業強國行列,需要大量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投身到基層中去,形成農業生產加農業經濟管理等于農業生產高效益[1]的效應,農業高職院校作為服務“三農”的高等院校,應義不容辭擔當此責任。

(2)2012-20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強調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能創業的新型農民,是發展現代農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力量。農業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始終圍繞當地經濟發展實際,為區域內農業、農村、農民服務,在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方面具有功能與定位上的先天優勢[2]。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要擅長于農業技術,而且還要會經營、懂管理,因此農業高職院校作為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平臺,加強經管類專業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3)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量能夠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村實用型經濟管理人才,他們要熟悉農村企業財務管理、農產品營銷、農村網絡營銷、農村行政管理等,能夠帶領廣大農民共同致富。所以,農業高職院校應加強經管類專業建設,培養大批農村經濟管理人才,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發展。

2 農業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專業建設跟不上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隨著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特別是信息技術在農村的普及與提高,傳統農業正經歷向現代農業和信息農業的轉型升級,更需要農業經營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但農業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建設的現狀已難以適應農業產業發展的需要,還沒有跟上新農村建設步伐,這就要求農職院校調整財經類專業建設思路,整合相關專業,構建專業群,以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

2.2 專業設置缺乏農業特色 當前,眾多高職院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設置雷同,主要集中在會計專業、國貿專業、物流專業等,導致專業點設置重復率高,不能充分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農業高職院校在經濟管理類專業設置時未能突出“農”的特色,開辦了與其它非農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相近、課程體系相同的經管類專業,完全體現不出服務“三農”的辦學定位,導致經管類專業在農業高職院校處于邊緣化地位。

2.3 專業人才培養與現實社會對人才需求不相適應 我國新農村建設與農業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的懂技術、會管理、能經營的復合型人才。當前農業高職院校培養的經管類專業學生,總體上還達不到現實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農業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存在專業能力比較單一、跨崗位能力薄弱、實踐動手能力較低等問題,急需農業高職院校調整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農業產業與人才培養協同發展的需求。

2.4 專業建設投入較少 農業高職院校的優質資源傾向于投入到涉農技術類專業,如畜牧獸醫、水產養殖、園林技術等專業,經管類專業投入較少。一是經管類專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夠。很多農業高職院校建立了足夠的農業生產技術方面的實訓基地,但是在經管類專業的實訓場所投入不多,比如有時候經管類專業的學生要排著隊上機房,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二是經管類專業師資力量需要加強。相對于其他專業,農業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的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評職稱等的機會要少一些,這既阻礙了教師的工作熱情,甚至造成一部分優秀的教師流失到其他院校,也阻礙了更多的優秀教師加入到農業高職院校的經管類專業師資隊伍中。

3 加強農業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建設的措施

3.1 大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就是針對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以合適的師資隊伍和教學條件,以有力的管理制度和保障體系,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3]。目前,農業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人才知識結構陳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弱,與農業發展對經管人才的要求嚴重脫節。農業高職院校以農業現代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大力創新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首先,加強校企合作,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組織相關部門,深入農村生產第一線,深入農村企業,實地了解“三農”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此確定農業經管類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其次,推行多階段的教學組織模式。根據經管類專業建設特點,堅持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尤其要強調實踐學習,適當多安排實習實訓的時間。第三,改革教學評價方式,建立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在課程教學方面,要以過程評價為主,改變以往終結性評價的方式,從動態的角度更全面地關注學生的學習表現;在實踐教學方面,既要考慮作品的質量,也要考慮企業的評價,綜合進行評價。

3.2 強化課程體系改革 課程是實現職業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是吸引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關鍵形式,也是對接職業崗位群的重要內容。農業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課程的架構、內容和實施等都要顯示出服務“三農”和農業職業教育的特色和辦學特點。首先,組織相關教師成立課程開發團隊,進入到農業企業和農業生產第一線進行調研,調查農業生產和農業發展對學生的技能需求,在此基礎上設置相關課程,將這些技能需求直接反應到課程體系中。其次,定期到經管類專業學生中進行走訪、調查,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意見,掌握學生能達到的技能水平,以此作為課程教學的依據,使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更符合學生的需求,提高教學效果。再次,要注重課程與企業標準、行業需求的對接,在教學進程安排上以“基本技能、專項技能、綜合技能”為次序,最大限度地把技能教學與訓練提前,讓學生在入學一段時間后就能學到一定的技能,并且隨著教學進程的延續和展開,能夠體驗到自己技能的不斷豐富,本領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信心,體驗職業教育對個人職業發展的作用,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

3.3 加強實習實訓設施建設 職業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強調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為社會培養實用型的技術技能人才。當前,農業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就是實習實訓設施較差,嚴重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強實習實訓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要適應農業經管類專業發展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大力發展安全環保、與專業體系相配套的校內實習實訓設施建設,保證學生都能按時按量地得到實習實訓,同時也要保證實習實訓設施的技術水平達到了現實中農業生產的要求,讓學生能得到最新水平的實習實訓。二是要加大校企合作,學校和企業簽訂相關協議,讓一大批農業企業、家庭農場等作為學生的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直接到企業進行實習實訓,實現教學和就業的零距離對接。

3.4 加強專業教學師資隊伍建設(1)加強學院師資隊伍自身建設。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而且要熟悉現代化教學方法,必須掌握MOOC、微課等新型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具有形象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的特點,最大程度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目前很多農業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教師都是畢業以后直接走上教學崗位,缺乏在實踐生產中的工作經驗,不利于展開教學。學校應定期安排教師到農業生產第一線、農業企業中進行實踐鍛煉,積累時間生產經驗,提高實踐教學水平。(2)聘請校外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從農業生產第一線經常性聘任農業經濟管理方面的專家擔任兼職教師,他們實踐經驗豐富,可以優化師資結構,帶動提高學校的實踐教學能力。并且,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可以互相學習,各取所長,能在較短時期內促進學校專業教師的成長。

參考文獻

[1]譚琳.高職院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建設現狀淺析[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2(9):62-65.

[2]羅邁欽.涉農高職院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平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5):58-61.

[3]韓國威.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三雙一多”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反思[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1):31-32.

(責編:徐煥斗)

猜你喜歡
經管類專業措施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20條穩外資措施將出臺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