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我國低碳農業發展的農業信托模式

2015-06-15 20:52劉向華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4期
關鍵詞:土地

摘要:建立在物質循環和碳平衡理論之上的低碳農業,要求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這種多目標性與傳統經濟學要求的資本收益最大化存在沖突,因此發展低碳農業對資本缺乏吸引,但當前低碳農業發展又急需大量資本投入,以期改善農業技術和發展環境。所以,首先應從低碳農業的內涵出發,深入分析影響農業的投入要素——勞動力、資本和技術,闡述資本投入是制約當前低碳農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再在此基礎上分析當前我國在農業方面的社會投融資渠道的現狀及其困境,闡明發展低碳農業信托的必要性;最終,按照委托-代理理論提出構建以土地為核心和以低碳農業項目為核心的低碳農業信托模式,創新我國低碳農業的投融資渠道和方式,實現我國低碳農業發展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多目標。

關鍵詞:物質循環;低碳農業;融資途徑;投入要素;信托模式;土地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4-0008-03

收稿日期:2014-05-23

基金項目: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編號:2013BJJ049);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編號:2012-JD-017);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編號:13A790480)。

作者簡介:劉向華(1976—),男,河南焦作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研究。E-mail:liuxianghua0391@126.com。

低碳理念目前已成為我國各行各業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低碳農業發展業已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村地區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路徑。但低碳農業的發展要求實現農業技術革新和制度創新,這使其存在投資期限長、風險大的特征,從而使得低碳農業各類發展模式面臨較大的資金投入壓力,難以吸引傳統資本的投入,所以現階段創新我國低碳農業發展的籌資模式、優化其要素投入結構、促進我國低碳農業良性循環成為必然選擇。

1 低碳農業內涵及其影響要素

低碳農業本質上是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相結合,是建立在物質循環和碳平衡理論之上的一種農業發展模式,要求農業發展的每個階段確定所要遵守的碳約束水平,最終保障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低碳農業的核心就是開發新能源,高效利用能源,實現清潔生產,建立能源利用、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動態平衡。所以,低碳農業的初級目標就是革新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低能耗,終極目標就是要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最大化人類福利水平。因此,發展低碳農業的核心就是進行能源開發和資源利用的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1]。

低碳農業的現有發展模式包括以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碳匯農業模式,資源節約型的農業生產模式,種養加一體化的循環農業模式,以關聯技術為核心的循環農業園區模式等,各種模式的發展核心就是要實現各類投入要素的高效優化的結合,實現農業生產的健康發展。根據經濟學的生產函數理論,農業生產的各類投入要素包括人、財、物等,即勞動力、技術、資金是影響我國農業生產的重要投入物。但是它們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對我國的農業生產起多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現階段低碳經濟的背景下應如何維持農業的良性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健康發展?運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進行分析,其中因變量為農業產值,自變量包括耕地面積、有效灌溉面積、農業投資、勞動力投入、機械總動力等,具體內容見表1。

第一,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國勞動力投入量對農業生產的增長具有很顯著的作用。究其原因在于:(1)對于市場經濟體制來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具備規模效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農業勞動力的小農經營模式是無法進行技術更新和技術變革的,從而導致農業的勞動生產率難以大幅提高。(2)中國農業生產仍然屬于傳統的勞動模式,土地勞動力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無法完成質的轉變。在這種前提下,勞動力大量的投入也無法改變糧食平均產量。(3)農業作為弱質產業尤其是小農模式的糧食產業在大市場環境下缺乏競爭力,獲得的利潤有限,根據經濟學的相關原理,在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使得農業生產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導致涉農的勞動力數量和質量不斷下降,進一步惡化糧食生產的勞動生產效率。所以,低效率的勞動投入必然要求現階段必須加大數量投入,才能保證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第二,固定資產的影響對我國的農業生產影響較小。原因在于:(1)對于資金投入來說,首先采用的是固定資本性質的資金投入,研究期限又過短,導致固定資產的長期效益難以顯現。(2)勞動力和資本之間存在互相替代的關系,在當前技術模式和制度約束下,資本的邊際成本較高,處于邊際成本高于邊際收益的階段,直接導致資金投入對農業生產力的影響無法較好地實現,所以固定資本投入農業產值的增長是有限的。(3)固定資本的投入引起的技術革新需要時間,而目前的研究難以完整體現固定資本的投入產生的技術變革,所以在當前的情況下,固定資本投入難以引起農業生產大幅增長。

表1 中國農業生產的投入要素

年份 農業產值

(億元) 耕地面積

(萬hm2) 有效灌溉面積

(萬hm2) 機械總動力

(萬kW) 第一產業從業人數

(萬人) 農村家庭農業生產性

固定資產(元/戶)

2001 14 462.800 15 570.8 5 424.939 55 172.10 36 399 3 544.09

2002 14 931.539 15 463.6 5 435.480 57 929.85 36 640 3 741.01

2003 14 870.100 15 241.5 5 401.423 60 386.54 36 204 4 152.75

2004 18 138.355 15 355.3 5 447.842 64 027.91 34 830 4 457.13

2005 19 613.372 15 548.8 5 502.934 68 397.85 33 442 5 179.46

2006 21 522.276 15 214.9 5 575.000 72 522.10 31 941 5 452.21

2007 24 658.100 15 346.4 5 651.800 76 589.60 30 731 6 006.22

2008 28 044.152 15 626.6 5 847.200 82 190.40 29 923 6 537.78

2009 30 777.500 15 861.4 5 926.100 87 496.10 28 890 6 991.86

2010 3 6941.111 16 067.5 6 034.800 92 780.50 27 931 7 444.30

注:資料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1—2011》。

第三,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探析。本模型假定上述投入要素之間存在相關性,所以采用非線性模型進行不同投入要素的貢獻率分析。其原因在于:首先,勞動力和資本的最優結合是以播種面積的規模發展為基礎和前提的,很多大型農機械都要求一定的資金投入和農業規模經營。其次,播種面積和有效灌溉面積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農業固定投入的增長和變化。

總之,技術對農業生產的作用逐漸明顯。雖然對于當前我國廣大地區來說,由于農業發展較滯后,農業相關技術尤其是低碳農業技術的投入難以帶來顯著效果,導致勞動力和資本缺乏最優結合模式,大型農機和低碳農業技術運用效率較低,這就導致技術對我國當前農業的影響不夠深入,并且由于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同樣需要資金的支持和投入,所以進一步加大了低碳農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勞動力和固定資本投入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在播種面積和有效灌溉面積方面發生變化并在影響中國勞動力結構以及固定資本投入結構的前提下,勞動力投入和固定資金投入對目前中國農業生產的貢獻會比較小,由于固定資本的特性,在現階段會導致固定資金投入對農業產值的貢獻率甚至為負。不過在當前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播種面積和有效灌溉面積難以進一步增長,在缺乏增長空間即穩定播種面積和有效灌溉面積的前提下,提高勞動力投入和固定資金投入會增長糧食平均產量的貢獻率。但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技術作為隨著時間發生變化的變量在未來中國農業生產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技術革新又須要固定資本的投入增長,所以在當前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背景下必須要加強固定資本投入,通過各種渠道籌措資金,優化農業生產中的人、財、物等投入要素結構,提高勞動力素質和勞動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相關技術進步,為我國農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可以實現質的變化奠定基礎。

2 低碳農業的融資渠道現狀分析

2.1 農業投融資比例分析

當前我國農業或低碳農業發展的融資模式主要具備銀行貸款、資本市場募集資金和風險投資等。

2.1.1 銀行貸款 在國家相關政策引導下,低碳農業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可獲得商業銀行貸款。其中,2010年我國銀行短期貸款余額中,農業貸款只占14.75%,這對于農業生產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其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2010年我國銀行短期貸款情況

類別 金額

(億元)

工業貸款 38 769

商業貸款 19 483

建筑業貸款 3 647

農業貸款 21 623

鄉鎮企業貸款 9 029

三資企業貸款 2 180

私營企業及個體貸款 7 117

其他短期貸款 44 763

注:資料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1》。

至于長期銀行貸款基本來自于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但是由于其職能定位不清晰、業務范圍狹窄、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導致農業發展銀行進行的長期貸款質量不高,同時加上農業自身較低的利潤率和長期回報特性,市場化籌資成為制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發展的瓶頸。

2.1.2 資本市場募集資金 通過資本上市,進行直接融資也是一條可行的道路。目前,我國共有51家農業上市公司,分布在農、林、牧、漁以及相關加工業等領域。但是與其他類型的上市公司相比,農業上市公司的資產規模不大,其市值維持在5億~142億元之間,其中約有40多家維持在20億元左右,與其他行業相比融資力度不高。此外,農業上市公司“棄農”現象嚴重,原因在于我國當前宏觀經濟環境不利,農業為弱勢產業,其獲利能力較低,加上上述部分公司本身就目的不純,只是以收購農業上市公司為跳板達到融資的目的。

2.1.3 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屬于功利性很強的資金投入,一般投資對象是具有潛在的巨大收益的高新技術企業。農業雖然也存在很多高新技術,但由于農業的特殊性,需要較長的投資回報期限,我國目前在該領域的風險投資較少。2010年,中國的風險投資機構管理的資本總額達到2 406.6億元,而農業為10.59億元[2]。

2.2 融資渠道的比較選擇

農業作為半自然半人工的生態系統對自然環境依賴性很強。近年,雖然我國通過機械化的化學農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糧食和農產品供給的安全,但是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發展環保低碳農業就成為大勢所趨。

2.2.1 低碳農業特性決定了發展信托的合理性 低碳農業是按照生態經濟原理實現農業生產過程中能源和資源的低消耗,廢棄物、二氧化碳等排放物的低排放,最終降低對環境和農產品的污染程度[3]。低碳農業的發展核心是在保證農產品數量的基礎上,重視農業生態系統服務的發揮以及農業生產技術的革新和人類發展觀念的轉變[4]。所以低碳農業的特征如下:第一,多目標性。發展低碳農業要求農業生產必須與社會發展程度、環境投入要素相契合,所以低碳農業一方面具有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另一方面要實現農業生產中環境投入要素的循環高效利用,保護農業生態系統的健康,促進其生態服務與功能的發揮。即低碳農業不像傳統農業,它同時具有經濟和環境、社會等多個領域的目標。第二,資源高效利用性。要想實現低碳農業發展過程中的能源和資源的低消耗、廢棄物的低排放,必須重視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完善以農業為核心的產業鏈,加強農業與其他產業部門的合作和溝通,建立互惠互利的一體化高效生產體系[5]。第三,長期性。低碳農業使得農業生產可以提供多種生態系統服務,諸如凈化空氣、改善水資源、優化土壤等,因此發展低碳農業的核心和關鍵是改良現有農業生產環境,但改善現有農業生產條件的時間一般較長,并且低碳農業產品銷售受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約,所以低碳農業存在前期投入成本較高、投資期限長、效益回收周期長的特點。

因此,發展低碳農業必須調整我國當前的農業產業結構,淘汰高能耗的農業生產技術,積極調整農業生產中的能源投入結構,主動進行科學技術創新,加強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發展農業產業化。由此可見,發展低碳農業需要巨額資金進行科技創新和進步,但具有苛刻環境要求的低碳農業相較于傳統農業來說,具有更長的投資周期,面臨的自然環境和社會風險更大,具有更強的外部性和公益性,缺乏有利的社會投資誘因。而信托能夠長期集中社會閑散資金,長期保障低碳農業項目具有穩定、可靠的資金供給,促進低碳農業的健康發展。

2.2.2 其他投融資渠道的制約和限制,使得發展低碳農業信托成為可能 當前我國農業或低碳農業發展的融資模式具備以下幾種:第一,銀行貸款。在國家相關政策引導下,低碳農業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可獲得商業銀行貸款,但是在近年國家采取總量適度、審慎靈活的穩健貨幣政策制度下,具有投資長期性的低碳農業成本較高、風險較大,使得具有較強外部性的低碳農業難以獲得足夠的金融貸款。第二,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通過資本上市,進行直接融資也是一條可行之路。但是進行股市融資需要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對低碳農業而言,該領域我國比較缺乏現代化的農業企業,進而缺乏上市條件,制約了低碳農業的發展。第三,風險投資。風險投資屬于功利性很強的資金投入,一般投資對象是具有潛在巨大收益的高新技術企業,而低碳農業目前較為缺乏吸引風險投資的基礎和前提,并且風險投資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隨時可能撤資,使得低碳農業缺乏穩定的融資渠道。

這些社會融資渠道在進行低碳農業投融資時,存在較大問題:相較于工業項目和高新技術行業來說,銀行貸款和風險投資的趨利性制約銀行和風險資本對低碳農業的投融資額度;同時一般農業企業難以達到股市、債券等資本市場的審批制度,導致通過資本市場直接募集資金較為困難[8]。因此,如何開辟新的投融資渠道就成為發展低碳農業的當務之急。

綜上所述,低碳農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的特性,導致低碳農業融資難度較大。因此,低碳農業要想獲得健康有序的發展,必須進行融資手段和工具的創新。

3 構建科學合理的低碳農業融資渠道

因為低碳農業投入成本較高、收益回報期限較長,面臨自然和社會二重風險,所以低碳農業發展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投融資渠道的改革和優化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當務之急,農業項目信托成為當前創新低碳農業融資渠道的合理之選。結合低碳農業內涵和特征,低碳農業信托模式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3.1 以土地為核心的信托模式

我國實行農村土地屬于集體所有,長達30年的使用權歸農戶擁有。但在傳統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單個農戶無力負擔低碳農業中土地開發的成本,如改良土壤常常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同時,農業為弱質性產業,具有比較收益低下、農業生產成本較高等原因,使得土地拋荒現象較為嚴重。所以,我國為發展低碳農業,可通過土地為核心的信托模式解決土地所有者和使用權的擁有者缺乏資金的困難。

發展土地信托為基礎的低碳農業有利于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和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具體來說以土地信托為基礎的低碳農業信托模式如下:首先,根據《信托法》成立新型的土地信托公司,然后土地所有者或使用權的農戶將土地信托給上述公司。其次,信托公司設計長期良好的信托計劃,向金融機構或個人募集社會閑散資金。再次,信托公司募集到資金之后,將土地出租、轉讓、轉包或者采取入股等方式將土地的長期使用權委托給低碳農業項目,由專業公司進行規?;\作,實現土地的生態開發利用,解決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擁有者資金不足的難題。最后,在1期信托項目結束后,土地信托公司為土地擁有者和投資者的受托人,支付信托紅利和受益權給土地的委托人,并支付本息給投資者。

該模式的核心就是成立土地信托機構,解決土地所有者無力開發土地問題以及低碳農業項目所需的長期資源和資金投入問題。土地信托公司針對同一低碳農業項目可以設計科學合理的長期信托計劃,以保證投入資金的連續性和可靠性,保障低碳農業項目的良性循環。這種模式實際是信托公司擁有土地物業產權,并將土地經營與低碳農業項目相結合,以土地經營收入為主要收益來源。

3.2 以生態項目為核心的信托模式

以土地為核心的低碳農業信托項目需要成立新的土地信托公司,并且仍需開發和尋找低碳農業項目,具有較高的建設成本,所以還有另一種模式進行低碳農業信托,即現有的信托公司直接參與生態項目的開發和建設。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針對具體的低碳農業項目,信托公司進行全面的調研,設計科學可靠的信托計劃,向社會閑散投資者進行信托資金募集。其次,信托公司以股權、債權等方式投資于低碳農業項目,通過分割信托資金與信托公司資產的方法實現風險規避,降低信托公司的風險,同時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再次,信托期滿,信托公司通過收回貸款和回購股權等方式退出項目,向投資者返還利益,結束信托計劃,最終形成信托公司、低碳農業和投資者的共贏局面。

該模式的核心就是現有信托機構搜尋合理的低碳農業項目。對于信托公司來說,充分開發和利用自身人才優勢,結合國家農業政策,研究現有低碳農業項目的發展規劃和前景。針對農業自身的特點創新具體的信托產品類型,如開發抵押性和項目信托。第一,抵押性信托就是信托公司以金融中介的角色給低碳農業項目發放抵押貸款或購買抵押貸款債權,獲取手續費和利息收益。不足之處在于我國仍然沒有構建利率的市場機制,使得相關項目難以獲得較高的利息收入,同時也不能通過開展和創新票據業務分散項目信托帶來的市場風險。第二,項目信托。信托公司與低碳農業項目分別以各自擁有的資金和土地、產品收益設立獨立公司,信托公司作為股東,行使參與權參與公司經營、監督權監督低碳農業項目的運作,以保證信托項目的效益性和安全性。不足之處在于信托公司直接參與低碳農業項目,面臨的市場風險較大。

科學合理的低碳農業模式的構建,一方面可以有效解決低碳農業發展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實現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優化我國農村地區乃至全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吳一平,劉向華.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大力推進低碳農業建設[J].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2):58-65.

[2]胡曉宇,何平均,楊璐嘉. 中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的SWOT分析及其對策[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23(6):63-65.

[3]王 青,鄭紅勇,聶楨禎. 低碳農業理論分析與中國低碳農業發展思路[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3):1-7.

[4]劉向華. 我國農業生態系統核心服務功能體系構建[J]. 當代經濟管理,2010,32(12):37-41.

[5]劉秀麗,張 勃,張調風,等. 黃土高原土石山區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以寧武縣為例[J]. 生態學雜志,2013,32(4):1017-1022.

猜你喜歡
土地
我愛這土地
“土地托管”讓荒蕪土地綠起來
圓夢,在這片土地上
艾青《我愛這土地》
土地
土地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分土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