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環境管理與監測的現狀和發展措施的探討

2015-06-16 09:22胡銳
中國科技縱橫 2015年11期
關鍵詞:發展措施環境監測現狀

胡銳

【摘 要】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環境的支持,保護好人類共同生存的環境是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加快,農村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但是農村環境卻受到很大破壞,本文主要分析了農村環境管理與監測現狀及問題,并且提出了推動農村環境管理與監測發展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農村環境管理 環境監測 現狀 發展措施

目前,我國農村現代化發展越來越快,農村區域經濟得到了很快發展,但是農村環境破壞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樣不利于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因此,現階段應該特別注意加強農村環境管理與監測工作,了解農村環境現狀,探討有效的發展措施。

1 農村環境管理以及監測現狀及主要問題

1.1 環境管理體系以及農村科技推廣體系很難應對環境污染問題

就目前我國農村現代化進程現狀來看,主要表現出以下兩個特點:(1)依托工業發展的現代化農業得到飛速發展,而工業得到優先增長。(2)在空間分布上,居民迅速集中。由于農村現代化的發展,導致農村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從以往的“自然和諧型”向“自然危害型”轉變。原來的農村生態環境良好,而且環境自凈能力很強,但現在農村的自然循環被打破,環境的自凈能力已經無法自然的消納生活污染物。

1.2 我國環境管理體系并沒有充分重視農村環境污染

目前我國環境管理體系主要是用于防治一些重要點源污染以及城市污染方面,并沒有特別重視農村污染。同時,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進程遠遠超過了農村環境治理體系的發展,這樣的結果主要會導致農村環境治理體系在農村環境問題解決方面,缺乏力量,而且適用性相對較低。其次,我國當前用于農村環境保護、農業建設項目等方面,往往存在“自上而下”決策、重復建設、資金分散等問題。

1.3 技術培訓有待進一步加強,缺乏強烈的質量管理意識

環境監測工作最重要的是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完整性、有效性、證實性,因此對于環境監測人員的要求相對較高。在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如何提高監測人員自身的業務素質,不斷加強監測人員的質量意識,確保監測數據的有效性、科學性以及真實性是最核心的工作。員工培訓是提高監測技術人員綜合素質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并沒有建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往往都是多個部門臨時組織技術培訓,這樣的員工培訓缺乏計劃性、針對性以及系統性,培訓效果自然不高。而且在培訓后,各種質控考核以及質控審核工作并沒有嚴格按照流程執行,基本上都是走走過場,流于形式。

2 農村環境管理與監測的發展分析

2.1 關注民生,切實解決好農村安全飲水問題

對于人類生存而言,人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水的安全問題對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各地區應該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科學發展觀”理念切實解決好農村居民安全飲水問題,應該將這一問題納入到農村發展規劃的重要議事日程中。政府以及縣委應該將農村安全飲水問題作為農村環保工作的重要內容,尤其應注意保護好農村飲用水水源的周邊環境,平時應該加強監測和管理水質,結合農村供水方式的不同采用相應的保護措施。應該在全縣建立很多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形成一個系統的飲用水源監控點保護網絡。

2.2 采取有效措施,減少農藥與化肥對土壤環境的影響

農藥最常用的方式是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噴灑,這樣就對土壤造成了嚴重污染, 從而破壞土壤結構和影響土壤肥力針對農村農藥和化肥對土壤的污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首先要科學使用農藥,合理規劃用藥。盡量選用高效、低毒、污染小或無污染的農藥,并要把握好施藥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機。采用化學防治以外的方法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化肥的用量。大力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可以采用以蟲治蟲的方法,有效的降低農藥使用量。加強農業管理,控制病蟲發生發展,避免使用化學農藥,及時注意農作物的生長。加強土壤環境監測,特別是針對農藥的有機項目監測,包括苯并(а)芘、DDT及其代謝產物與分解產物、六六六等。

2.3 農村生活廢水和生活垃圾的處置

村鎮地區的特點決定了其污染治理不能沿用城市的污水處理模式。國內外研究機構相繼提出了多種處理模式,如:分散污水處理模式,其中主要提倡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土地處理技術、小型污水處理技術、沼氣池和沼氣凈化池處理技術等,其技術特點是以低能耗生物處理和自然處理為基礎. 農村垃圾的處理主要采取臨時堆放、焚燒、隨意傾倒三種方式。農村一般是利用現有的沙坑或者低洼地直接進行傾倒和掩埋。事實上,城市周邊農村可納入城市垃圾處理系統,一般進入城市垃圾處理廠處理。目前,國家和地方政府倡導“村收集一鎮運輸一縣(市)處理”模式

2.4 實現政府管理創新,認真落實損害環境責任追究制度

政府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村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制定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和標準,而且應該嚴格監督、全面落實,而且應該不斷強化市場活動監管,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并且落實環境保護職責。在政府工作中,應該將農村生態保護的重要地位突出出來,明確農村生態保護的目標責任,并且制定關于農村生態保護的有效措施。同時,應該全面落實領導的責任,編制一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領導干部離任時應該嚴格審計自然資源資產。其次,應該進一步完善污染物排放制度,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如果發現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害的情況,應該立即找到責任者追究責任,根據損害程度要求賠償或者追究刑事責任。另外,應該對農業區域以及城鄉建設規劃進行統籌編制,主要應該解決本地農村生態環境資源問題,始終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土地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各種重點工程建設有機結合,綜合治理農村環境。

應該根據生態城鎮、生態農村建設的要求以及標準明確農業種養殖業、農村土地整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管理目標,而且應該將各種監督資源高效整合,建立一套長效建設監督以及管理機制,將監督管理工作和目標考核工作有機結合,綜合整治鄉鎮企業環境以及局域污染,嚴格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進行管理,盡可能提高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常態化、規范化以及制度化。

2.5 提高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化

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法制化管理是有效避免生態環境破壞,減少農村環境污染的重要保障。國家應該時刻了解、掌握農村環境監測情況,不斷完善、修整關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至于法律監督機關也應該將監督工作常態化,嚴格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執行。定期組織創建生態文明鄉村活動,盡可能把控好政策源頭關卡,嚴防出現生態環境問題,在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應該始終將生態環境效益放在第一位。另外,可以建立農業生態補償機制,可以采用低息貸款、財政補貼、公共財政、環境資源稅等多種經濟調節措施,而且應該在農業工業化發展、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綜合采用環境損害責任保護制、抵押返還制、排污權交易制、排污許可制等多種制度控制生態環境破壞現象,最大限度的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3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環境污染現象有日益加劇的趨勢,加強農村環境治理工作迫在眉睫。環境保護部門應該制定關于農村環境生態保護的相關措施,并且不斷加強農村環境監測,盡可能減少污染源的污染,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 劉大鵬.我國環境監測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方環境,2011(7).

[2] 韓淑華. 農村環境管理與監測中的問題與策略[J].農技服務,2014(4).

[3] 陳向群,田娟,彭曉云,張欣榮,王偉.農村環境管理與監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學研究,2013(3).

猜你喜歡
發展措施環境監測現狀
環境監測系統的數據分析與處理
大氣污染問題的環境監測
對固原市原州區林木種苗產業發展的思考
湘西州浦市古鎮發展旅游經濟的思考
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必須零容忍
便攜式GC-MS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