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生成資源的利用

2015-06-17 22:43吳興付徐明玲
新課程·上旬 2015年4期
關鍵詞:生成資源課程改革課堂教學

吳興付+徐明玲

摘 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內核。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一文中提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合作能力、發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

關鍵詞:生成資源;課程改革;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是在“互動教學”“對話教學”的過程中,大量的課程資源也在不斷地涌現和生成,學生的一言一行是資源,學生的提問質疑是資源,學生的觀點看法是資源,學生的興趣愛好是資源……可是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些生成資源呢?回憶這些年我的成長歷程,學生的生成資源一直陪伴著我成長,下面我就粗淺地談談對課堂生成資源的一點感受。

一、多種生成,排序用

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課堂經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產生的一些情境和問題。面對這些教案中非預設的生成,往往讓教師手忙腳亂,經常是為使自己的教案圓滿地按預設執行完成而輕易放棄了。比如,我在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的時候,為了體現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的課改理念,我大膽地把這個探究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探究2、5倍數特征的經驗試著用他們喜歡的方法來探究一下3的倍數的特征。結果真是出乎意料,我在巡視的時候就發現學生有以下幾種生成資源:(1)沒有特征。(2)個位上的數是1、3、5、7、9。(3)個位上的數是3的倍數。(4)各個數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吹竭@么多的生成資源,我一時不知道從何下手,心想這些錯誤資源有沒有必要拿出來進行探究,我只要把正確的生成資源講明白了不就行了嗎?于是我就只拿出正確的那個生成資源開始講解,帶領學生通過驗證的方法證實了那位學生的猜想是正確的,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通過課堂練習,我感覺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墒?,下課后一個孩子卻向我問道:“老師,張浩怎么那么聰明呢,他怎么一下子就想到3的倍數的特征是要把各個數位上的數字都加起來的呢?”是啊,他怎么就一下子想到了呢?于是,我找到張浩問情況,結論卻是:“我學過了?!边@樣的課堂能算是以學生為主體了嗎?顯然,我沒有真正尊重學生的生成資源,沒有讓這些資源發揮作用,也沒用基于這些資源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帶著這些思考,我反復研究學生的這些生成資源,原來這些資源就是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的具體體現。由于學生受2、5倍數特征的負遷移的影響,學生很容易先想到3的倍數特征是“個位上的數是3的倍數”;還有的學生會發現21,15,27,39等也是3的倍數,所以,他們認為3的倍數的特征是“個位上的數是1、3、5、7、9的數”;但另一部分學生他們認為3的倍數“沒有特征”,這部分學生的思維顯然要高于前兩種,因為他們發現前面的猜想都是錯誤的,單從個位數字上來判斷是不能發現3的倍數的特征的,所以,他們才會認為3的倍數是沒有特征的;而我重點研究的那個正確的生成資源,學生是很難想到的,基本都是他們原來就知道了這個結論,而我直接就對這個資源進行研究,這是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沒有利用好那些錯誤的資源也就沒有了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沒有了知識產生的過程,沒有了實驗研究的過程,也就沒有了為學生積累探究倍數特征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只有善于捕捉和利用學生的生成性教學資源,才能為學生展現靈動的數學課堂。

二、錯誤生成,機智用

“錯誤”伴隨教學始終,它有時發生在學生方面,有時發生在教師方面。教學中隨時發生的“錯誤”都有可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有效地挖掘利用好這種動態生成資源,可以引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激起學生探究的心理矛盾和問題意識,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發展,同時也讓我的教學更加機智。如,在教學時遇到這樣一道解決問題:學校圖書館里有故事書840本,比科技書的3倍多12本,學校圖書館有科技書多少本?本題在設計時我有意把數字改為不管你選用什么方法都能除得盡,這樣就可能造成學生出現錯誤。結果就正如我所預料的那樣,出現兩種算法:第一種:840÷3=280(本),280-12=268(本);第二種:840-12=828(本)828÷3=276(本),但是選用錯誤方法的學生明顯有些少,還有部分學生猶豫不定,這時我果斷地站在了錯誤算法的那一邊,并向正確的那方提出了疑問:“你們看,這不是3倍多12本嘛,所以應該先用除法才對?!闭_的一方當然不會服氣,于是他們采用了示意圖、線段圖等不同的方法給我們講解,一步一步地那些一直采用錯誤做法的學生都回到了正確的路上,我又接著追問他們,你們怎么都不支持我了,于是我隨便叫了一位學生,讓他談談現在是怎么想的?對比剛才的想法是哪里出現了錯誤?以后做這樣的題要注意什么?這樣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徹底弄清了這類題。接著我豎起大拇指對學生說:“大家的思維碰撞太精彩了,真是好樣的!”這樣的錯誤既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了思維,又不會給錯誤的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因為老師也和我一樣犯了這樣的“錯誤”,為學生營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圍。

上述案例中,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還是教學的資源,是課堂活動的共同創造者。動態的課堂面對無數的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生成的教學資源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我通過巧妙利用,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同時也讓我變得更加機智。

通過一次次的課堂實踐,現在我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能遵循學生思維的起伏、情感的波瀾,隨時調整教學環節,靈活駕馭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性資源。常言道:“不經歷風雨,何以見彩虹?!敝挥袑崿F師生在課堂中的真正涌動和成長,才能讓課堂教學更具生命的亮麗色彩!而最終我們將看到學生和教師的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吳志健.生成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以小學數學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8(02).

?誗編輯 薛直艷

猜你喜歡
生成資源課程改革課堂教學
捕捉利用生成,形成創新閱讀感悟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激發興趣, 成就精彩小學數學課堂
小學數學課堂生成資源應用探討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談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