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你會讀題目嗎

2015-06-17 03:29傅曉芳
新課程·上旬 2015年4期
關鍵詞:讀題審題題目

傅曉芳

在教學上,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學生上課回答問題積極,課堂表現良好,可是當讓他們獨立完成作業時卻給人的感覺常常判若兩人,課堂表現出色,可作業卻一塌糊涂?,F在的學生在大量的鞏固練習之下,早就養成了拿題就做的習慣。很多時候,學生根本就不進行審題。如,五年級的乘法除法筆算,很多學生看到題目,看到題目下面有較多空白,就會動筆計算,他們根本看不到題目除了要求筆算還要求驗算!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馬虎惹的禍呢?其實,在粗心、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能力是一種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水平為基礎,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這種能力的獲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而教師應該非常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形成較強的審題能力。

一、學生審題能力現狀表現

1.盲目答題,未審題先答題

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學生拿到題目就解,對題目視而不見。他們往往習慣于自己過往的解題經驗,求解所謂的答案,而不顧題目的要求。

例如,在教學完通分后,學生在練習中經常會遇到分數的大小比較,按照平時的解題習慣,學生往往會先通分,然后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可是這種類型的練習做多了后,很多學生在碰到只要求通分的練習,也會很自然地給它們進行大小的比較,這就畫蛇添足了。出現這種錯誤的學生不是不會解決這個問題,而是根本就沒有進行審題。

2.粗枝大葉,想當然

記得在五年級通分的一節練習課上,有這么一道題目:“你能寫出一個比■大,又比■小的分數嗎?你是怎樣找到這個分數的?還能再找到兩個這樣的分數嗎?”在教學這道題目的時候,學生通過多種不同的方法,找到了一些分數,并得出這樣的分數有無數個。而在作業本上出現了一道題目為“比■大又比■小的分數是不存在的”的判斷題,結果正確率就大大下降了。因為學生很明確兩個不一樣大小的分數之間可以找到無數個分數,受先入為主影響的干擾,結果就很想當然地認為這句話是錯誤的。根本就沒有考慮兩個分數順序進行了交換,比大的分數要大,比小的分數要小,這種分數當然是不存在的。點破了這一點,學生就會恍然大悟??键c不一樣,結果可能截然不同,還是不能想當然??!

3.信息干擾,信心不足

小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比較弱。原本小學生處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就比較弱,當他們看到問題中信息多的時候就會方寸大亂,就會產生恐懼心理,心情立即變得緊張起來,再也不想去多看題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題中的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了,更談不上去解決問題了。

如,這樣一道題:“小明喝一杯牛奶,喝了■只后用水加滿,喝了■后再用水加滿,喝了■后再用水加滿,喝完,問,小明喝了多少牛奶多少水?”學生看了題目之后腦子就像那牛奶和水一樣,混起來了。這道題目中一次又一次的“喝”和“加水”對學生產生了一次次的干擾。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牛奶原來有多少,是否全都喝完了?水原來是沒有的,從哪里來?加了幾次?每次是多少,喝完了嗎?這些問題對于學生而言都很簡單,就這樣,在對題目的信息進行分析后,一道看似復雜的問題就被簡單化了,對于學生也就沒有難度了。

4.缺乏意識,分析能力薄弱

如,學生在碰到如圖1這類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時候,經常會有學生來詢問這題目中的數據是6還是9,還有部分學生第一感覺是什么就直接拿來計算,根本就不考慮是6是9的問題。的確,這道題目乍一看6、9難分,也有學生會覺得干脆6和9都可以,真的可以嗎?借助圖形,從邊的長短來看,我們就知道這里應該是6,可是學生這種數形結合的思想意識很薄弱。類似的如圖2,也會出現這類問題,7到底是指哪條邊的長度,不是題目指向不明確,而是學生不會分析。

二、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策略

引導學生學會審題、解題,是日常教學中最基本的一環。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它幾乎無捷徑可走,只有在學生自己反復的練習、教師的分析指導中逐步養成,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這正是“授之以漁”的教學策略的具體化的體現。學生經過了嘗試,才會有體會和感受,才會更深刻地理解教師的分析、指導,而教師的包辦代替只能扼殺學生的思想。本人認為,要培養學生審題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讀題訓練,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一談到閱讀,人們往往就聯想到語文閱讀。其實數學也需要閱讀。閱讀是開始解題的第一步,學生只有正確了解題意之后才能確保正確解題。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就應時刻提醒學生養成審題習慣,讀題不是只用眼去瀏覽文字,而是要手、眼、口、腦共同參與。通過讀題來理解題意,掌握題中講的是一件什么事,通過讀題弄清題中要求的問題是什么,給了哪些條件,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一開始要舍得花時間“逼”學生進行讀題。特別是在做一些計算題目時,為了節省時間,學生往往會拿起筆就算,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要求學生不能馬上進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簡便計算,這樣,既提高了做題的速度,又提高了計算的準確性。

2.動筆圈畫,找出關鍵詞

畫下題目中的關鍵字詞,就像學習語文課文一樣。這樣既可以加深對題目的理解,也可以給學生自己提個醒。同時,當一道題目信息量比較大的時候,通過畫下關鍵字詞還可以方便我們在讀完題后從大量的文字中找到有用信息,讓我們能更快地找出數量關系,提高我們解題的能力和解題速度!所以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給學生在讀題目時用一些畫波浪線、點重點號、畫圈等作記號的方法,標識出其中的一些重點詞、字、句,養成邊讀邊畫的習慣。

3.去繁存簡,簡化題目中的信息

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提倡創設問題出現的情境,而情境的出現大大地增加了文字信息的增加。而在解決問題時,由于信息量的增加,許多信息對學生產生了干擾,而學生審題能力薄弱,要從大量信息中提取有關信息的能力不足,那么解題能力自然就下降了。

如,有這么一道題:“A市普通出租車運價調整為:步里程由現行4千米調整為3千米,起步費仍為10元;超過起步里程,運價仍保持現行2元/千米不變。從道山廣場到汽車東站路程為10千米,調價后需付幾元?”這道練習有很多的文字信息,要解決這道題目的關鍵就是從這些文字信息中挑選有用信息,并對信息進行處理。學生受以前學習經驗的影響,認為要把所有的數字信息用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最后就導致問題復雜化。

4.轉換文本呈現方式

在平時的練習中,我們會發現,在相同的計算步數的練習中,學生在列式計算中的解答往往要比解決問題部分做得更好。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因為在列式計算部分,語言文字比較簡練,對學生的干擾少,學生很快就能找到其中的數量關系,正確率自然就高。那么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建議學生把具體的數據代入題目中,把題目轉化為類似列式計算的類型。

如下面這道題:“水果批發市場運來兩批蘋果,第一批運來■噸,比第二批多運來■噸,一共運來蘋果多少噸?”這道題目我們可以轉化為:“■比第二批多■,求兩天一共是多少?”

良好的審題能力的形成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傊?,審題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實踐和摸索。只有長期不懈的堅持,學生的審題能力才有可能提高,解題效率也才會提高。

參考文獻:

楊秀娟.小學階段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0(06).

?誗編輯 韓 曉

猜你喜歡
讀題審題題目
心愛的讀題貓
小學低段數學讀題能力的培養
關于題目的要求
“三招”學會審題
本期練習類題目參考答案及提示
小學生數學讀題漏詞現象分析
“讀題時代”報紙新聞標題的語言特色
七分審題三分做
認真審題 避免出錯
追根求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