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藝術綜合化美術教學的理論探討及踐行策略

2015-06-17 03:53周昊天
新課程·上旬 2015年4期
關鍵詞:理論探討設想美術教學

周昊天

摘 要:研究表明,古今中外一直推崇藝術融合的美術教育,當下中小學美術教學卻常常陷入孤芳自賞的漩渦中不能自拔。迎著新課改的浪潮,穿越藝術之間的柵欄,引入音樂、文學等藝術“活水”,使課堂自然散發出藝術芬芳,構建中小學藝術綜合化的美術教學或許是今后追尋的方向和最終的歸宿。藝術綜合化美術教學有助于形成整體性審美效應,促進人的自我長遠發展,具有科學性和必要性;只要挖掘三者之間的融合點,掌握共同的美學原則,遵循藝術共通的規律,推行“五化”并舉的踐行策略,那么,藝術綜合化美術教學就不會停留在泛泛而談的設想,而成為彼此需要付出努力的一件大事。

關鍵詞:藝術綜合化;美術教學;理論探討;設想

現行的中小學美術教學常常陷入孤芳自賞的漩渦中不能自拔,即過分突出美術自身,而忽略了音樂、文學等其他藝術的有效配合及滲透,其表現出來的自我中心意識及缺乏必要的包容性,是學生整體審美能力和綜合美育素養不能盡快提高的障礙所在。構建藝術綜合化的美術課堂,遵循藝術共通的規律,掌握共同的美學原則,引入音樂、文學等藝術“活水”,使課堂自然散發出藝術芬芳,是解放美術課堂教學的極好嘗試,或者說是必然的方向和目標。

一、揭開神秘的面紗——古今中外對藝術融合的認識及啟示

藝術綜合化的美術教學似乎有些陌生,其實只要揭開它的神秘面紗,瀏覽一下古今中外對藝術融合方面的認識與實踐,那么,我們深切感受到的將不是恐慌和畏懼,而應該是對先驅們卓越眼光的贊嘆和藝術教育亟待融合的壓力。

1.重新認識“美術”概念后給予的啟示

“美術”這個專門名詞,它起源于古羅馬的拉丁文“art”,泛指各種用手工制作的藝術品以及文學、戲劇、音樂等。直到現在,在歐美拉丁語系國家,“art”既作“藝術”解,又作“美術”解。連最先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之說的蔡元培先生,早期運用“美術”這個術語時,也包括詩歌和音樂。由此可見,美術和藝術原本的關系就是血肉相連的、密不可分的。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自然地把藝術融合起來,去觀賞、去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并運用綜合藝術去挖掘、去創造到處洋溢著美的作品,例如在戲劇、電影、小品等藝術作品。這說明這樣一個事實:藝術間的融合是現實的、可行的甚至是極為需要的,我們肯定可以找到中小學美術課堂融合其他藝術的有效途徑。

2.我國古代就注重藝術間的融合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寶,它以鮮明的藝術特色閃耀在世界的東方??v觀國畫的發展史,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能發現,自從唐朝詩人、畫家王維開始,國畫便講究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國畫與詩詞配合抒發感情,所以詩情畫意成了中國畫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而對照一下現行單兵作戰的美術教學,我們不得不去反省這個問題:中國古代的美術就追求藝術融合,難道當下的美術課堂教學還應畫地為牢、唯我獨尊嗎?

3.當代學者對綜合藝術教學的闡述

在對綜合藝術教學的研究中,當代許多有識之士對此作了深刻精彩的闡述,并為藝術化美術課堂的構建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理論基礎。美國學者霍斯曼指出:“就像語言教學能把聽、說、讀、寫綜合起來一樣,藝術教學也可以把視覺藝術、聽覺藝術、觸覺藝術等融為一體?!贝筮B的孫永惠老師則認為:“音樂與美術都是藝術學科,兩種藝術語言在心理時空中有互相滲透、互相交流的作用。運用音樂語言啟發聯想、感染情緒、幻想意境,在音樂中尋求畫意的教學方法,適合于美術教學的各個階段?!北姸嗨囆g家和學者對綜合藝術教學富有遠見的見解,已經給美術教學指明了方向和出路,值得關注。

二、聆聽時代的心聲——構建藝術化美術課堂的必要性和科學性

美術課堂教學不能畫地為牢,任何高筑城墻拒優秀的藝術于千里之外而試圖搞自我完美的“理想”,最終會演變成偏激、落后與愚昧。

1.課程綜合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所向,美術教育必然要順應潮流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進一步指出:“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是美術課程應該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個難點。為此,本標準特別設置了‘綜合·探索這一新的學習領域?!C合·探索學習領域提供了上述美術學習領域之間、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等方面相綜合的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發現能力?!庇纱宋覀冇欣碛烧J為,在中小學美術課堂中適當地滲透音樂、文學等藝術不僅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更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

2.孩子迫切需要各種藝術的共同沐浴,美術教學應當與其他藝術整合

當前的課程結構過分強調學科獨立,相互交叉不夠,缺乏整合。例如,作為審美教育的主體——藝術教育的各學科之間存在著各自為政的傾向,課堂教學均為本學科內容,把其他藝術均排擠在外,這是一種目光短淺、自私狹隘的教育觀,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為此,《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對當前美術教育教學進行了解剖和反思:“……過于強調學科中心,過于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睆囊陨媳硎鲋?,大家均可充分體會到深深的憂慮之情,其目標就是想盡快改變這種自我封閉的狀況,并對開展綜合藝術教學寄以希望。

3.藝術化課堂有助于形成整體性的審美效應,具有科學性、現實性

美術、音樂和文學藝術的共同之處就是都具有審美的功能,它們都能喚起愛美的天性,激發審美的情感,都能夠在審美活動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品行,豐富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覺悟,拓寬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智力。若能恰到好處地把這三者結合在一起,那么它們會產生整體性的審美效應。例如,優美的音樂能夠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涌現,與美術碰撞在一起會勾起表達的欲望,摩擦出創作靈感的火花;而文學的導入,能引發孩子們翩翩的思緒,喚起豐富的聯想,與美麗的畫面一道組成意境深遠、情趣橫生的畫卷。藝術的融合會使美術課堂教學增添意料不到的情趣,閃爍出激情四溢的光澤。

4.藝術化課堂強調環境的情感教育,著眼于人的自我長遠發展

心理學告訴我們,美術、音樂與文學之間有共同的審美要素——情感,它們三者都可以深深地打動心靈,都會喚起強烈的情感體驗。而三者之間又可以相互溝通、相互遷移,即藝術間具有“移情作用”。俗語說“一石激起千層浪”,那么“三石”激起的該是滔天的情感巨浪,只有建立在強烈情感上的藝術教育才能培養孩子的后天的、顯在的、廣義的種種能力,它不追逐短期的效益卻在意孩子的長遠發展,而藝術化美術課堂教學顯然是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的。美國著名的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和赫伯特·里得都有著相似的看法,“在藝術教學中,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造過程中變得更富于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于何處(指非專業美術教學)。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并將之應用于生活和職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成?!?/p>

三、穿越藝術的柵欄——綜合化美術課堂的“五化”策略

近年來,筆者對綜合藝術教育進行了大膽嘗試,并取得明顯成效。實踐表明,推行“五化”并舉的踐行策略,是有效實施和推進藝術化美術課堂的關鍵所在,是其保持健康持續發展的創新動力。

1.教育目標綜合化

藝術化美術課堂致力于:以美術教育為主體,全方位滲透音樂、文學藝術,使課堂教學充滿藝術氛圍,以情感人,以境育人,引發學生強烈的審美情感體驗,使音樂、文學藝術融合到美術教育的情境中,從而使藝術之間相互支持并強化,讓多種藝術在孩子們的心靈中自然融洽地得以溝通并吸收,促進個人的最大限度發展。

2.教學內容校本化

以浙教版中小學美術教材為主,人美版、蘇美版為輔助教材,適時融入音樂、文學等藝術,增加比較容易融合的本土文化內容,使教學內容盡可能地適應藝術化課堂教學的需要。

3.教學過程藝術化

美術課堂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繪畫與創造,在美麗的文學詩篇中想象其中誘人的畫面,詩中有畫,樂下生境,思中構畫,情境交融,最終美不勝收。

4.教學手段現代化

盡可能地采用微視頻、微課教學甚至電腦示例教學,讓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成為融合各種藝術的一座寬闊的橋梁,使學生的視覺、聽覺都得到更為出色的“享受”。

5.教學思想多元化

在教學中,要主動關注當前美術教育發展動態,積極關懷每個兒童的生命,讓學生在“聽”“賞”“議”中發現美、體驗美,然后創造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教學呈現多元化和開放性。

“藝術的分化和復合都是一種發展,在發展中開拓了對藝術的認識,更新了藝術的觀念?!彼?,只要找出藝術間共同的美學原則,遵循共通的內在規律,用深邃的智慧目光去找尋藝術融合點,推崇藝術的整體熏陶,著眼人的持續發展,那么構建藝術化美術課堂就不會停留在閑余之際泛泛而談的設想,而會成為需要付出努力且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參考文獻:

陸明德.現代中小學藝術教育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11.

?誗編輯 薄躍華

猜你喜歡
理論探討設想美術教學
冬病夏治穴位敷貼劑型改造的理論探討
搞好幼兒美術教學,促進幼兒智力發展
中藥灌腸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經驗體會
對駝峰測長的改進設想
跟蹤導練(一)1
消除空襲后果的一些設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