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主體協同:網絡輿情治理新方式

2015-06-24 07:24肖湘雄?A丁婷婷
關鍵詞: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網絡輿情

肖湘雄?A丁婷婷

[摘要]當前我國采用的網絡輿情治理方式主要是政府主導型治理方式,鑒于該治理方式存在諸多問題亟待改進,提出構建網絡輿情治理新方式:多元主體協同方式。這種以決策制定中的利益協同、決策執行中的資源協同、實效保障中的政策協同為主要內容的新治理方式,能夠把網絡輿情治理涉及的各個利益主體與環節有機地聯結起來,共同開創以利益引導、心理疏導、依法治理緊密結合的網絡輿情治理新局面。

[關鍵詞]網絡輿情;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利益協同;資源協同;政策協同

[中圖分類號]D035;G206[文獻標志碼]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3.009

網絡輿情是指人民群眾針對某一特殊事件在互聯網空間上交流互動而產生的看法、觀點、態度等的集合,是一段時期內民意發展趨勢的重要表征。網絡輿情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網絡輿情可以凝聚公眾正能量,推動社會進步;另一方面,網絡輿情又很容易被少數人操縱而成為個別利益、局部利益的代言者。例如,通過話題發起、發帖置頂、推動轉發等手段,網絡推手們往往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的特點,在網絡輿情中作為意見領袖引導民意的走向,導致局部事件上升為整體性事件、個體事件上升為群體性事件、普通事件上升為政治性事件等。有的網絡水軍甚至編造各種歪曲和虛假信息,刺激公眾表現出具有明顯傾向性和負面性影響的情緒、意見與態度,誘導輿論極端化,釀成網上網下聯動型群體事件,干擾政府決策,造成社會動蕩。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健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健全基礎管理、內容管理、行業管理,以及網絡違法犯罪防范和打擊等工作聯動機制,健全網絡突發事件處置機制,形成正面引導和依法管理相結合的網絡輿論工作格局[1]。由此可見,新形勢下改進網絡輿情的治理方式既重要又緊迫。

鑒于網絡輿情治理的重要性,學界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國外的相關研究主要有:Chang Sup Park[2]在研究Twitter使用頻率和網絡輿情相互關系的基礎上,探討了公眾使用媒體的動機,并認為網絡輿情是公民政治參與的一種意見表達方式;Lihua Yang等[3]研究了網絡輿情對公共決策過程的影響,并認為要通過加強專家與公民間的互動,引導互聯網中的公眾參與公共決策;Pawel Sobkowicz等[4]基于對網絡輿情的跟蹤和模擬,通過構建信息流模型,得出社交網絡是決策者與民眾之間互動的新媒介,網絡輿情對政治有不同影響作用的結論。國內的相關研究主要有:魏麗萍[5]在對“沉默的螺旋”和“蝴蝶效應”反思的基礎上,得出網絡輿情是“沉默的螺旋”機制在網絡空間的延伸與“蝴蝶效應”機制在網絡空間施展的結論,用經濟學中的進化博弈論來模擬網絡輿情的生成機制,并根據博弈論模型對網絡輿情的特點進行了概括;周敏等[6]從地方論壇網絡輿情產生的三種模式出發,分析了地方論壇在反映輿論、提供民生新聞方面的重要價值,進而提出將地方論壇建設成為網絡問政的窗口和網絡發言的場所;劉冰玉等[7]從社會學視角探討了網絡媒介環境中群體性事件的輿情變異;王平等[8]通過對2007—2011年的1 420起影響較大的網絡事件的研究,從輿情的五要素和輿情形成過程的角度提出了影響輿情演變的關鍵因素;鄭小雪等[9]對面向網絡輿情創建政務流的知識管理模型問題進行了研究;李綱等[10]對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研究進行了綜述;沈茹[11]對網絡輿情危機的生成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應對措施。

本文擬針對網絡輿情的治理方式進行研究,提出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新方式,以期對新時期我國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所裨益。

一、當前網絡輿情的治理方式及其困境

目前我國網絡輿情的治理方式可以歸結為政府主導型網絡輿情治理方式和多中心合作型網絡輿情治理方式兩種。政府主導型網絡輿情治理方式強調政府在網絡輿情治理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要求通過法律規制和技術手段來對網絡輿情進行嚴格的管理。政府主導型網絡輿情治理方式是當前我國基本國情和網情綜合作用的結果,既符合互聯網發展的基本規律,也能夠有力地維護國家主權。然而,該治理方式也存在諸多問題,如管制和對抗的治理理念仍然存在,重視網絡輿論控制而輕視公眾參與權和監督權,習慣于刪、關等治理手段。而且,當地方政府感知到網絡輿情壓力時,所采取的行動并非總是與中央政府的宏觀期望一致,往往用消極管制替代積極疏導和回應。與西方國家事后追懲的網絡審查模式不同,中國互聯網內容監管普遍采取預審查與人工干預的后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如提前審查和判斷境外網站或者信息,對境內流動的各類信息實時掃描,以及對用戶發布信息的渠道采取敏感詞防范機制等[12]。政府部門加強互聯網信息監控和審查,并構建起了完善的敏感內容報送機制和預先過濾機制,這種自上而下的監管體系是政府實現互聯網信息監管的主要手段。多中心合作型網絡輿情治理方式是網絡治理的應然選擇,因為網絡社會是由多系統和多要素構成的復雜的、內在進化的生態系統,網絡主體之間的利益博弈、相互影響推動了網絡秩序的形成,而網絡秩序的維護也依賴于各個主體之間的協作。然而,多中心合作型網絡輿情治理方式源于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和成熟的市民社會,強調限制政府的作用甚至取消政府的治理,這對于現階段的中國來說或許并不適合[13]。

鄭 州 輕 工 業 學 院 學 報 (社 會 科 學 版

)2015年

第3期

肖湘雄,等:多元主體協同:網絡輿情治理新方式

二、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方式的提出與優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民眾的公民意識在逐漸覺醒,參與處理公共事務的積極性也在不斷增強,對于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也希望得到更多了解。然而,在現階段的網絡輿情治理中,政府與民眾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政府的決策過程并不透明,對負面言論的處理手段也以刪和關為主,忽略了民眾的公共事務參與訴求。當前政府“壟斷式”的網絡輿情治理方式,使民眾對于公共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長期得不到滿足,二者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因此轉變網絡輿情治理方式不僅是有效處理網絡輿情的要求,也是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要求。

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標,在于如何解釋和處理管理者之間的關系[14]。結合傳統公共行政學發展的歷史進程,行政管理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就是管理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也是目前現代公共管理開展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思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市場、政府和第三部門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斷改變,三者在管理公共事務過程中采用管理方式的偏好也不一致。自1980年代開始,新公共管理理論不斷興起,該理論提出以新公共管理方式為公共行政的主要指導方式,而新公共管理的主體也更具有多元性和異質性,從而產生了多中心治理理論、整體性治理理論、協商民主治理理論和網絡治理理論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新理論。這些治理理論均以各種治理主體如何處理相互間的關系為基礎(見表1),因此在具體的網絡輿情治理中,公共管理者可以依據各種治理理論的側重點,有選擇性地分別采取或者綜合運用各種治理理論。

我國國情的特殊性造成我國網情的特殊性,因此治理網絡輿情也應當充分考慮我國特殊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眾社會生活的重要變化之一是利益的分化和主張的申訴。在現實生活中,民眾對公共事務表達態度的渠道既少又狹窄,且訴求表達的成本遠高于收獲,因此基于互聯網形成的網絡社會成為民眾表達態度、觀點、主張的重要平臺。民眾在分享針對某一社會事件的觀點和態度的過程中逐漸被符號化,在多個利益群體博弈下,往往會出現能量強大的輿論場,吸引著現實社會中的各方力量關注某事件。網絡社會輿論場正是基于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而形成的,是現實社會和互聯網社會交叉作用的結果,其影響力不僅僅作用于網絡社會,而且當網民在網絡社會上的利益訴求和表達沒有得到及時回復和應答時,民眾往往會從線上的意見表達發展成線下的集體行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當前我國頻繁發生的以網絡為媒介的集體行動和社會抗爭事件,發生在現實社會的線下群體行動和發生在網絡社會的線上群體行動共同組成了集體行動。網絡社會對時間和空間的壓縮,使得以網絡為基礎產生的集體行動參與者的來源十分廣泛,不同地區、不同性別、不同社會層次的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因此,此類集體行動是對網絡輿情治理的巨大挑戰之一,其治理的難度和監控的投入力度都很大。此外,西方學者在審視中國政府的網絡輿情干預行為時,普遍帶有濃厚的個人權利優先、自由價值優先的傾向,這種偏向很不利于我國網絡輿情的治理,影響著我國網絡輿情治理的國際形象[13]。

國內學者依據上述四種治理理論并結合我國特殊的網情,提出了我國網絡輿情治理新方式——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即以各主體之間的相互協作為前提,重視公共行政在協同治理中的平等和自由,倡導相互協商、相互信任的官民共治理念。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方式具有以下優勢:一是治理主體多元化,可促進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到復雜的網絡輿情治理中;二是治理主體之間的協同合作,能協調好各個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取得有效的治理結果。面對當前網絡輿情各種錯綜復雜的治理難題,應以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理論為指導,大力推動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開展,以解決網絡輿情治理中的各類問題。

同時,當前中國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環境也日益成熟,網絡輿情治理對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從社會發展態勢來看,伴隨著網絡輿情領域困境的治理失效而引發的認識升級,復合性事業的衰頹被作為公共性的城市議題而建構起來,相應的治理方式也從政府的單極治理走向多元社會主體的聯合治理[15]。從政府治理方式改革的角度看,當前中國政府治理改革的方向是多元化治理,而協同治理是多元化治理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實現由政府包攬走向社會共治,這為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提供了政策支持。從網絡技術的發展來看,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一方面使網絡輿情的發展得到及時、系統的監測,另一方面也為民眾參與公共事務提供了暢通渠道,使民眾的意見得以表達,這為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持。

從我國網絡發展的趨勢來看,基于理論發展和實踐的需要,在創新網絡治理方式中應重點運用多元主體協同方式,提高當前網絡輿情治理的水平,不斷推動社會組織參與公共網絡治理活動,大力促進國家網絡治理的協同性、整體性和系統性。在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多元主體協同治理也會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一種新形式,能夠帶動社會勞動、技術知識、資本、治理能力的激發,推動互聯網的健康、穩定發展,進一步推動形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政治民主、文化先進、生態文明的良好局面。

三、新形勢下網絡輿情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方式的主要內容

網絡輿情的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是政府、網絡企業、網民、網絡非政府組織等主體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以謀取共同利益為動機,為促進先進資源的最優化利用,進而自發形成的相互促進、點面結合、高度有序、最大化實現公共利益的自組織協同治理結構。網絡輿情的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方式以推進網絡輿情治理工作為目的,能夠提升和加強社會對網絡輿情治理的參與支持度,是解決社會問題的理性治理模式;能有效地結合多元主體的資源、技術和知識,從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在新形勢下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方式。

新形勢下網絡輿情的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1.網絡輿情治理決策制定中的利益協同

在網絡輿情治理決策制定中,政府應主動聯系網絡企業、網民、網絡非政府組織等進行“會談”,促進治理主體對網絡輿情治理共識的達成,并且在堅持求同存異的原則下,制定多元主體相互合作中的利益目標。經過磋商和動員,應基本達成政府、網絡企業、網民、網絡非政府組織等各自最大認同度的利益需求。只有在利益協同共識的基礎之上,政府、網絡企業、網民、網絡非政府組織等多元主體才能以平等的網絡輿情建設者的身份共同參與到網絡輿情的治理工作中來。這樣,政府才能更好地以親和民眾的形象、為民謀利的心態、清正廉潔的作風,消解與其他網絡輿情治理主體“利益對抗”的情況。

2.網絡輿情治理決策執行中的資源協同

在網絡輿情治理決策執行中,資源協同起著重要作用。資源協同可促進多元主體的內部互動,顯著提高多元主體橫向和縱向汲取社會資源的能力。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方式是以人力資源為基礎,以相關制度為保障,以電子政務為技術支持,以促進各主體間信息資源的溝通交流為目的。從人力資源的視角來看,政府、網絡企業、網民、網絡非政府組織是處于動態利益均衡的關系中,意見領袖在網絡人際關系中起著示范作用,可通過有效管理人際關系網絡、利用熟人關系開展網絡輿情治理工作。從制度的視角來看,應促進靈活的政府、網絡企業、網民、網絡非政府組織等工作銜接制度的建立,將網絡企業、網民、網絡非政府組織等納入網民自我管理的隊伍當中,并對政府、網絡企業、網民、網絡非政府組織等的網絡輿情治理進行專業、科學的責任管理和目標管理,通過責任和目標的考核激勵,促使網絡企業、網民、網絡非政府組織等在網絡輿情治理過程中充分發揮其效力,并且形成以責任考核和目標激勵為核心的網絡輿情治理的人事輔助制度。從電子政務的視角來看,應不斷完善電子政務技術、網絡基礎設施,提高網絡技術人員處理網絡輿情的技術水準。從信息資源的角度來看,首先應保證信息資源的公開透明性,確保網絡企業、網民、網絡非政府組織能夠及時了解相關信息資源;同時,也應保證信息資源流動的暢通性和有效性,以確保多元主體能夠及時掌握有效信息。

網絡輿情治理決策執行中的資源協同,是在資源協同的基礎上,將縱向的制度、政策、信息資源與橫向的人力、技術、財力資源相互交錯、縱橫利用,使縱向、橫向資源能夠協同用于治理網絡輿情。網絡輿情治理決策執行中的資源協同,既能夠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又能有效發揮網絡企業、網民、網絡非政府組織等的力量,從而真正形成各主體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健康的網絡輿情協同治理新局面。

3.網絡輿情治理實效保障中的政策協同

政策協同是指為了保障網絡輿情治理實效,在網絡輿情治理中采取的一系列保障政策協同方式。保障政策協同方式既要做到使網絡企業、網民、網絡非政府組織等的網絡輿論話語權得以保障,又要做到促進網絡輿情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網絡輿情治理中的保障政策協同方式有利于整合網絡資源,推動網絡社會的良性健康發展,嚴格執行網絡言論工作者的職業資格審核制度,以制度的形式確定網絡言論的發布事宜。政策協同有利于加強網絡輿情傳播秩序的規范管理,更為重視網絡輿情的引導。

四、結語

網絡輿情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方式意味著權利與責任的共享、共擔,政府作為權力部門在制定網絡輿情治理后期的政策時應鼓勵網民、民間組織、網絡服務企業等的積極參與。網絡輿情治理中的決策制定、決策執行、實效保障應是參與主體間基于不同的利益、價值和具體目標進行博弈的過程,從決策到執行的過程中,應協調好多元主體的動態利益關系,推動多元主體妥善處理網絡輿情治理中的矛盾和問題,從而順利開展網絡輿情治理工作,促進國家治理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維護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的穩定發展,帶動社會中勞動、技術知識、資本、管理活力的迸發,推動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進一步推動形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政治民主、文化先進、生態文明的良好局面,將網絡輿情治理方式改革的成果惠及全社會。

[參考文獻]

[1]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3-11-16 (01).

[2]Chang Sup Park.Does twitter motivate involvement in politics? Tweeting,opinion leadership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3(4):1641.

[3]Yang Lihua,Lan Zhiyong G.Internets impact on expertcitizen interactions in public policymakinga metaanalysis[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0(4):431.

[4]Pawel Sobkowicz,Michael Kaschesky,Guillaume Bouchard.Opinion mining in social media:modeling,simulating and forecasting political opinions in the web[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2(4):470.

[5]魏麗萍.網絡輿情形成機制的進化博弈論啟示[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0(6):29.

[6]周敏,王瑩.從地方網絡論壇輿情生成看網絡問政的新模式[J].現代傳播,2010(7):119.

[7]劉冰玉,凌昊瑩.從社會學視角探討網絡媒介環境中群體性事件的輿情變異[J].現代傳播,2012(9):111.

[8]王平,謝耘耕.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的形成及演變機制研究[J].現代傳播,2013(3):63.

[9]鄭小雪,陳福集.面向網絡輿情創建政務流的知識管理模型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13(5):106.

[10]李綱,陳璟浩.信息公開背景下網絡輿情危機演化特征及治理機制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14(2):111.

[11]沈茹.網絡輿情危機的生成與應對[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35.

[12]李永剛.我們的防火墻——網絡時代的表達與監管[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37,139.

[13]徐曉林,陳強,曾潤喜.中國虛擬社會治理研究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J].中國行政管理,2013(11):7.

[14]鄞益奮.網絡治理:公共管理的新框架[J].公共管理學報,2007(1):89.

[15]張兆曙.城市議題與社會復合主體的聯合治理——對杭州三種城市治理實踐的組織分析[J].管理世界,2010(2):46.

猜你喜歡
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網絡輿情
構建多元主體聯動的城市危機信息溝通機制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論下的京津冀環境污染協同治理研究
協同治理:我國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的理論參照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社區治理的創新
從分散治理到協同治理:社區治理多元主體及其關系構建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園建設研究
試論大數據下的現代科技館科普服務創新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基于社會穩定視角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的思考
論法治建設中的政府治理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