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中學田徑課教學尷尬處境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2015-07-02 06:39江妍锜
體育師友 2015年3期
關鍵詞:田徑中學價值

□ 江妍锜

1 中學田徑課教學存在的價值

走、跑、跳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運動,田徑運動項目是其他一切運動項目的基礎。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通過田徑訓練能夠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既增加了他們的體能,又培養了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品質。

1.1 健身價值

經常參加系統性的田徑訓練能夠促進身體器官、系統的生長發育,提升自身的耐力、靈活度、運動能力等,進而提高身體素質。田徑運動所需的場地多在室外進行,參加田徑運動能夠更多接受日光、空氣,促進骨骼對鈣的吸收,還能提高環境適應能力。有研究表明,經常進行田徑訓練的人們平均壽命較長,它是一項能夠使人延年益壽的運動項目,因此,中學開展田徑課教學非常必要。

1.2 教育價值

田徑運動是培養人文精神的運動項目之一,這是因為田徑項目不僅考驗人的體力和身體素質,還考驗人的生理負荷能力和心理素質。經常參加田徑運動項目,可以使學生逐漸克服心理障礙,并在鍛煉中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促使自身不斷進步,有良好的教育價值。此外,田徑課教學需要以競賽為輔助教學手段,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有利于學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2 中學田徑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越來越受社會關注,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日漸突出。田徑課雖然具有良好的健身價值和教育價值,但目前卻面臨尷尬的境地,大部分學生對田徑課教學產生厭煩情緒,使得田徑課教學效果和質量較差,甚至面臨退出體育課堂的尷尬境地。中學田徑課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及原因:

2.1 教學模式較為傳統

多數中學田徑課教學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競技、技術教學為主。教師在向學生教授理論知識和技術時,基本采用“滿堂灌”、“一刀切”的教學,忽視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身體素質狀況。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使得多數學生難以接受和應對統一的技術和動作標準,甚至給學生生理和心理帶來負擔,抑制了學生運動積極性的發揮和運動能力的發展,進而影響田徑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不到提高。此外,受教師專業水平、考核方式等因素的限制,田徑課教學效果仍然較差。教師只是在課堂上一味地講解、示范相關動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即使有一定的田徑項目訓練也較為枯燥乏味,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得不到發揮,漸漸對田徑教學失去興趣。

2.2 教學內容和形式不合理

田徑課教學內容沒有較大突破,主要是長短跑、跳遠等運動項目,學生自接觸體育課以來就一直重復這些運動,很容易對田徑課教學產生厭煩情緒。新課改要求教師突出體育教學的健康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講解、示范后,便任由學生自由活動,這種“放羊式”的形式不利于田徑教學的健康長遠發展。有些教師為了調動學生體育運動積極性,在課堂上設計了大量的游戲和比賽,雖然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但是沒有充分發揮田徑運動的健身價值和教育價值。過分追求田徑運動的健身價值也不利于田徑課教學的發展,中學生需要在中考前進行體育達標測試,有些教師為了使學生的體質達標,將田徑課變成了體質達標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地訓練,這樣不僅起不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積極作用,還適得其反,使本來就較枯燥的田徑課更加枯燥。

2.3 評價方式較為單一

目前,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體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然而,體育教學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通常只注重對學生的技術評價,忽視了學生鍛煉積極性和發展過程等因素。傳統的評價方式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無法通過考試,更無法體現不同學生的進步幅度,違背了體育評價與考核的根本目的,甚至使學生失去信心、產生畏難情緒。因此,評價方式的設計要綜合考慮平時表現、期末測評等方面,以對每個學生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

2.4 社會、學校、家庭、學生等多方面的影響

中學田徑課教學面臨尷尬處境,與社會、學校、家庭、學生等多方因素的影響有關。長期以來,中學體育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社會、學校和家長只是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了田徑課教學自身存在的價值,導致中學田徑課教學難以開展。地方政府對青少年健康的關注不夠,政府、學校對中學體育場地、器材設備投入的資金較少,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講,現在獨生子女在中學生中占有較大比重,并呈逐年增加趨勢。在父母溺愛的環境下成長的兒童多半容易受挫,自我意識強烈,缺乏刻苦精神,加上手機和網絡等休閑方式的興起,使得學生漸漸失去對田徑課的興趣。

3 解決中學田徑課教學尷尬處境的對策

3.1 更新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制約了田徑課教學的發展,要想改變田徑課的尷尬境地,應不斷更新教學模式。以江蘇省無錫市某農村中學為例,在更新體育教學模式之前,該中學嚴肅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課多以技術教學為主,對田徑課教學的健身價值和教育價值認識不足,致使一半的學生認為田徑課技術難度大,對田徑課失去興趣。更新體育教學模式以后,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重視,田徑課的學習內容選擇空間變大,教師不再是單純地進行技術教學,使得田徑課教學向豐富、趣味的方向發展,課堂氛圍向輕松愉快的方向發展,甚至還組織了較多的課外田徑活動,學生從心底里喜歡上田徑課。通過以上的實例可以看出,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田徑運動的積極性,進而有效提高田徑課教學效率。

3.2 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通過音頻、圖像、視頻等資料的播放,豐富教學內容,以加深學生對田徑運動的理解。在田徑運動的講解和示范時,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將某運動的動作分解,進而將田徑運動更加規范、更加直觀的展現給學生。師生互動教學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教師參與到田徑運動項目中來,不僅能夠創造體育運動的環境,還能在實際運動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指正,進而提高田徑課教學質量。

3.3 采用靈活的選課機制

采用靈活的選課機制也是江蘇省無錫市某農村中學田徑課改革的重要手段,由于傳統的田徑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較為單一,致使該中學學生很少有人選擇田徑課。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改革田徑課教學可以采用靈活的選課機制,將田徑課設置為必修課程,漸漸培養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隨著田徑課教學改革的深入,該中學將田徑課和其他運動項目相結合,在學生對田徑課產生一定興趣的基礎上自由選擇其他運動項目。由此看出,靈活的選課機制也是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3.4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傳統的田徑運動項目主要是以競技為主,其本身又具有很好的健身價值,經常參加田徑運動的學生固然有利于強健體魄,但是,受教師指導思想和專業素質的限制,田徑課教學只注重技術教學而忽視了自身的健身價值。據筆者了解,江蘇省無錫市某農村中學田徑教學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體育教師專業素質嚴重限制了中學體育教學的發展,該中學體育教師整體水平還比較低,有些教師甚至不能對田徑運動的相關動作進行正確的講解示范。自田徑課教學改革后,該中學對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和專業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并定期展開培訓,極大地促進了田徑課教學的發展。

3.5 完善評價體系

考核評價是中學田徑課教學的重要環節,考核評價體系直接影響學生的成績和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要想提高中學田徑課教學質量,完善評價體系也是重要一環,不僅要對學生的運動技能評價,還需對學生的平時表現、學習態度等方面做出評價,即對學生進行過程化評價。盡量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評價的內容要全面,可以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自評等多種形式,以促進評價體系的完善、全面、合理。這種評價方式不僅能增加學生的信心,還能提高學生田徑運動的積極性。

3.6 加大重視力度

上文提到的江蘇省無錫市某農村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后,當地政府和學校領導都加大了田徑教學的重視力度,并為體育場地建設、器材設備購買提供了雄厚的資金支持,以滿足田徑課教學的需要。教師也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創新能力,積極探討改善田徑課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4 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田徑課教學改革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與配合,既要從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入手,又離不開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配合。只有充分認識到田徑課教學的健身價值和教育價值,才能改變教學的尷尬處境,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1] 孫傳明.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運動,2012(21) .

[2] 朱志磊.優化初中田徑教學的幾點探索與思考[J].田徑,2013(06) .

[3] 周政.淺析新課標下初中田徑教學的對策[J].新課程(教育學術), 2010(10) .

[4] 李玉萍.中學田徑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的新思路[J].青春歲月,2011(10) .

猜你喜歡
田徑中學價值
科學運動會:田徑篇
計數:田徑小能手
從第15、16屆世界田徑錦標賽透析我國競技田徑的發展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諸暨市學勉中學
小黑羊的價值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