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阻力與推進”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

2015-07-02 20:26張會霞郭廷良程玉芹
科技資訊 2015年8期
關鍵詞:實踐與研究教學模式

張會霞++郭廷良++程玉芹

摘 要:基于該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情況,結合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要求、所選用教材以及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面向等實際情況,以“船舶阻力與推進”課程為研究對象,分析課程內容與特點,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考核方式方法等方面展開研究,提出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建議。

關鍵詞:船舶工程 阻力與推進 教學模式 實踐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b)-0151-02

近年來,我國船舶工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要實現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轉變,人才培養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人才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為了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高校船舶專業應不斷調整教學目標,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機制,為培養社會亟需人才創造條件。教學是一門學問,教學改革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使船舶與海洋工程的人才培養邁入更高的境界。

1 課程內容與特點

“船舶阻力與推進”是船舶工程核心的專業課之一,屬于“船舶原理”系列課程,具有專業性強、實用性強、課程結構層次清晰、理論體系成熟等特點。是從事船舶設計、生產和科研必備的系統專業知識。它由“船舶阻力”和“船舶推進”兩部分組成。通過對“船舶阻力”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深刻地系統地理解船型對阻力的影響;掌握阻力計算或估算方法并具有一定分析和解決船舶阻力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船舶推進”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深刻地理解螺旋槳的工作原理和各主要因素對螺旋槳性能的影響,對螺旋槳在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具備一定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現用的教材:盛振邦、劉應中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船舶原理》(上)(下),如圖1所示,“船舶阻力與推進”課程內容豐富,知識點密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有大型作業和課程設計,又有試驗內容。學生缺乏工程實踐經驗,使得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2 教學模式改革

2.1 教學內容

根據該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依托教材,結合工程實際,確定教學內容。選用合適的教材十分重要,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首先是優先原則:優先選用“21世紀課程教材”,國家級重點建設教材,國家級規劃教材,省級以上各類獲獎教材,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教材,近三年出版(再版)或印刷的新教材,以及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其次是擇優、擇新原則:樹立精品意識,在同類教材中,通過比較,選用質量最好的教材。第三是適用原則:要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根據培養目標,選用適合人才培養的教材。

將教材內容梳理、歸納,加強與工程實際的結合,合理的繼承與保留傳統成熟的教學內容,及時有機地納入新知識、新技術。根據教學內容的重要程度、教材情況、課程課時分配等因素,利用無限的網絡來豐富有限的教材,以圖形、聲音和視頻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表現出來,教材與拓展內容適當組合,有增有減,有機地將教學內容連接成一個整體。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提問、討論、作業等形式督促學生的理解程度和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應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使學生具備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每部分教學內容結束之后,要求學生自主概括和總結,師生互動交流,提煉重要的或典型的內容,從而提高課程教學水平。

2.2 教學形式

針對該?!芭囵B上手快、后勁足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教學形式貼近用人單位人才需求,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為重點,以就業為導向,利用學校和用人單位兩種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條件,在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習與工程實際融匯貫通,培養具有較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首先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為先提條件,學生學習有興趣,學習熱情即會高漲,學習效果也就有了保證。學習新內容之前,先將工程實際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建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興趣,使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有了載體、有了依托,變得有血有肉。

其次要重視強化學生過程參與。常規的教學主動權在教師手中,往往是你教我學,你灌我受,事倍功半。而強化學生過程參與是指把課堂的部分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主動思考、主動分析并解決問題。探索小組互助學習、組間競爭學習、師生互動學習等模式,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良好互動,互相學習、互相促進,進而推進課堂教學進程。

第三要注意增強學生工程實際能力。課堂上教師主動將已經成熟的結論和知識點教授給學生,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將問題提出給學生,學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即歷經、體驗了工程實際過程的分析問題過程,能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多個實例的學習與積累,學生不僅收獲了專業知識,更提高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還提升了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思維與能力。

2.3 教學手段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源頭活水,應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增加專業教師與企業合作、交流的機會和時間,適當及時增減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體課件、影像資料、課程實驗及工程實踐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圖、文、聲并茂的課件可以把枯燥抽象的講授過程變得形象而生動,不僅降低教師教學強度與難度,而且簡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程的主要內容采用直觀、生動和形象的多媒體動畫進行演示,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此外,還需不斷開發網絡教學資源,利用學校公共網絡平臺,建立了與學生教學互動的機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充分利用綜合性實驗、教學案例、視頻案例、淮海講壇和企業參觀、實習等實踐教學條件,培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還可以借助專題研究和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研究等活動載體,培養學生的學術興趣和研究能力。

2.4 考核方法

在考核評價上,應摒棄以往單一閉卷考試的形式,變“應試考試”為“水平考試”。采用考試與考查相結合的形式,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注重過程教育與管理,讓學生深切感受學與不學不一樣,實踐與不實踐不一樣,認真與應付不一樣。結合畢業設計環節所涉及的“船舶阻力與推進”內容的應用,利用典型例子,分組設計、計算、討論,再進行組組交流、分析、研討,最后教師進行概括、總結,如此不僅會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后續專業課程的投入和學習態度及方法的修繕,而且會使學生為工程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3 結語

結合該校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和當前選用教材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考核方法等多方面改革創新與實踐并舉,方能實現“船舶阻力與推進”課程教學模式改進。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對船舶設計、如何實現出船舶的快速性擁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于后續如“船舶設計原理”等專業課程的理解及掌握奠定了扎實的知識基礎。如此舉一反三。學生可以為將來參加工程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啟.船舶與海洋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和研究性教學改革初探[J].船海工程,2011(4).

[2] 魏莉潔,張磊.海洋工程船的發展對船舶工程專業教學的要求[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5).

[3] 謝永和,王偉.地方性高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2).

[4] 胡乃輝.淺析“十一五”船舶與海洋工程的發展前景[J].廣東造船,2007(1).

[5] 張會霞,郭廷良.船舶與海洋工程導論教學模式創新實踐與研究[J].科技資訊,2013(4).

猜你喜歡
實踐與研究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創新線上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語“讀寫學思”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數學建模大賽的實踐與研究
試論多媒體教學法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