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教育音樂學科融合的教學改革研究

2015-07-02 02:25杜群
科教導刊 2015年16期
關鍵詞:音樂理論樂舞鋼琴

杜群

摘 要 當前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學科存在著課程門類多,教學單一, 理論比重偏大,內容重復、缺乏滲透等諸多問題。因此,需要在課程設置和內容上進行改革。構建音樂學科之間的關聯與融合。文章探究了音樂課程融合的方法與對策。提出將鋼琴與音樂理論、聲樂與舞蹈教學相互滲透、融合的理念。 完善知識結構,發展立體化、最優化的教學思路。使教學具有創新性、開放性、多樣性、實踐性的特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教學內容,通過合作互動,不斷促進學生主動建構新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 鋼琴 音樂理論 樂舞 融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6.059

Teaching Refor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usic Disciplines Fusion

DU Qun

(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64)

Abstract The current preschool professional music course has many categories of subjects, teaching a single, larger proportion theory, content duplication, lack of penetration, and many other issues. Therefore, the need for reform in the curriculum and content. Constru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fusion of musical disciplin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music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ropose the piano and music theory, vocal and dance teaching mutual penetration, fusion concept. Improv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optimize teaching ideas. Make teaching an innovative, open, diverse, practical featur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through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actively construct new knowledge.

Key words piano; music theory; music and dance; integration

1 當前學前教育音樂學科存在的若干問題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仍然停留在傳統“精英化”的培養方式,遵循舊有的框架和思路,沿襲藝術院校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分注重專業的細化,忽視綜合能力的培養。課程內容“繁”、“多”“雜”且陳舊。課程設置單一,學科之間缺乏貫通性、整合性,強調學科本位。過于偏重技能技巧的重復性訓練,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藝術實踐的缺乏又導致學生創編能力、即興伴奏能力差。

學前教育音樂學科主要包含鋼琴、聲樂、舞蹈、樂理、視唱練耳、兒歌創編、音樂欣賞等課程。而三年制大專學生的學制較短,音樂課程學習時間只有兩年多,總課時只有200多課時,面對課時少,學生基礎薄弱,如何優化課程內容?全面而快速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基本技能,已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這就需要對原有的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設置、課程結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重新審視,根據學前教育特點,科學、合理地整合課程內容,凸顯學前藝術教育的特色性,推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 音樂學科融合的內涵及意義

音樂最大的特點是“綜合性”,鋼琴、唱歌、奏樂、舞蹈、創編等都離不開旋律、節奏、和聲、調式、調性等音樂的基本要素。它們相互綜合,貫穿始終地出現在音樂作品中。因此,音樂課程教學也存在知識結構的融合。這種融合不是單純多學科課程并列或量的增加,`而是各學科知識系統為適應跨學科學習而做的綜合精簡以及學科之間有機結合。

“音樂學科融合是在突出音樂主體的前提下,注重音樂與各學科的綜合與滲透的一種教學形式”。①將音樂理論、專業技能等具有內在邏輯或價值關聯的原有分科課程內容統整在一起,消除各類知識之間的界限,相互“合作”,通過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動覺等多種感官,構建整體性認識。樂理與聲樂教學,在訓練聲樂技巧的同時,融入音準、節奏、音樂常用術語。學科融合不應流于形式,要把每一種類別的系列課程都以系統論的觀點加以觀照,使其內部形成有機聯系。

音樂教學的融合還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如音樂與舞蹈、戲劇、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此外還有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共同完成任務的交融關系,深化并且精選了課程內容,避免了教學方式的單一化,開拓了學生的眼界,提升了教學價值和品質,培養了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為了尋求知識間更廣泛的聯系,防止各個領域之間彼此孤立、相互重復或脫節,需要整合教師資源,加強合作意識,形成探究性的學術氛圍。

3 構建音樂學科課程內容融合的對策

3.1 鋼琴與音樂理論課融合——理論教學鋼琴化

(1)鋼琴教學與音樂理論融合。學前教育音樂課程包括聲樂、鋼琴、視唱練耳、音樂欣賞、歌曲伴奏、幼兒舞蹈、創編等內容, 門類多、且采用分科設置, 強調學科本位。傳統的音樂理論,從教學觀念、教學手段,到學生的學習意識、始終是從理論出發點回到理論的落腳點。這一課程的分課將技能和理論基礎嚴重割裂,無法形成課程間相互滲透、作用、交叉和連貫的網絡。 “對課堂教學各項要求的設計,保證教學和教育過程的最優化,即選擇該條件下最好的教導方案。遵循優化教學的原則,保證課堂教學在耗費師生最少的時間的情況下,能夠取得最大的效果?!雹诎桶嗨够慕虒W最優化理論,為我們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此,應對理論與技能課程的結構進行優化及學科間的高度融合為基點, 進行音樂理論課改革。如將識譜、記譜法、符號、音樂常用術語、音程調式、和弦的學習與鋼琴彈奏相結合。從鍵盤入手系統地講解音樂理論知識。及早將初級和聲理論有機地引入到鍵盤技能教學中去,為鋼琴即興伴奏的理論學習打下基礎。還可將鋼琴演奏技術和器樂作品鑒賞相結合,融合音樂欣賞的方法、音樂史等有關內容。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程的針對性和實用價值。

(2)音樂理論與即興伴奏的融合 ;從對學生的調查和幼兒園反饋情況看,普遍存在鋼琴即興伴奏與彈唱能力不強的問題。因此,要提高鋼琴即興伴奏的能力必須掌握大量的與其相關的綜合知識。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技術性、藝術性和創造性強、理論融合實踐的課程。在鋼琴即興伴奏中需要有效地運用和聲、視唱練耳、作品分析、復調等理論知識,并與聲樂有機結合并銜接起來,使鋼琴課轉變為一門綜合性的鋼琴彈唱學科。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綜合課,傳統鋼琴課程設置分為先學習2年“鋼琴”和再最后1學期“即興伴奏”兩門課程進行。時間短,任務重。在鋼琴課程中,精挑細選一些樂曲,由淺入深,分析作品的曲式結構,和弦的選配,讓學生模仿或自己設計和聲織體,編配一些簡單的兒童歌曲。把涉及到的和弦連接、音階、琶音、移調等伴奏音型, 通過大量的公式化訓練使他們熟練掌握,真正提高即興伴奏和彈唱能力。

融合課程內容的觀念是針對學科課程的分科設置傳統及其缺陷而提出的,體現了現代哲學和科學方法中的系統論思想,也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因此,本著學科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結合“融合”“滲透”的理念,將相關課程知識有機整合成綜合課,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

3.2 姊妹藝術融合——樂舞融合

當今世界,各門學科相互融合的理念迅速發展,重視音樂與非音樂學科內容的關聯與整合,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潮流。在美國、加拿大已經將音樂、舞蹈、戲劇作為藝術學科群來架構。正是由于涵蓋了不同的專業領域,極大地豐富課程內容。

音樂、舞蹈從藝術的起源與發展來看,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綜合藝術形態。中國上古的六代廟樂,都是歌樂舞合一的形式,是“樂”的組成部分,存在著內容,情感、審美、表演的高度統一性、融合性特點。因此,構建舞蹈與聲樂學科融合——樂舞融合的教學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遵循了藝術的自身規律。強調了各藝術門類之間的聯系與資源的整合,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可行性模式和發展空間,是藝術課程改革的一種趨勢?!敖逃鉀Q的問題就是使學生通過樹木看見森林?!雹?/p>

樂舞融合在設置及實施中應在保持聲樂課自身特征的前提下,實施舞蹈的綜合性滲透教學。歌唱中,教師如果只講究運氣、咬字收聲、行腔技巧, 往往造成學生呆若木雞的表演,既感動不了自己,也感動不了別人。通過尋找聲樂與舞蹈語匯的契合點,運用舞蹈元素,將聲樂與舞蹈高度融合,共同參與,發展即興創作并即興表演,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記憶力和創造能力。因此,掌握基本的舞蹈語匯,如少數民族、各國代表性的舞蹈語言,融入教學情境,有助于共同表達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此外,舞蹈塑造的形態之美,能給人留下儀表端莊、落落大方的印象,而手、眼、神的表現方式,更達到傳神、傳情、達意的境界。在歌唱時,將舞蹈的流暢性、呼吸性、韻味性和柔初性融入歌唱中,運用組織化、美化、藝術化的舞蹈動作及組合,塑造藝術形象。不僅展示演唱者的氣質和演唱風格也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就是藝術門類融合體現出的和諧之美,魅力之處。在聲樂教學中,將舞蹈視覺藝術與聲樂聽覺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有助于形成了綜合審美教育。

樂舞融合符合學前專業培養目標,有助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幼兒音樂活動、游戲教學屮,舞蹈、歌唱、游戲、寓言故事不是孤立的,它們將共同協調、參與,通過模擬各種人物、故事情節,表現兒童的童真、童趣和童心。

樂融舞合即“動”、“靜”結合的教學模式,解決了藝術形式的多彩多姿與教學方法的單調乏味之間的矛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知識結構建立在更加廣闊的知識背景上,培養學生了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它是教學資源不斷重組、選擇、優化、協調的結果,教學過程的一體化,使聲樂教學“教得巧妙、教出美感、教出動感”。

4 結語

藝術學科的融合體現了現代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它滲透了人們對教育的價值取向或價值傾向的理想教育觀念,它具有綜合性、導向性、前瞻性、規范性等特征。融合綜合理念超越了傳統的分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組織的原則,將知識與經驗、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統一的發展,彌補分科課程的單一性與枯燥性等弊端。表示學科教育中,各學科內部的知識和跨學科間的知識,通過“整體、綜合、滲透、重組、互補、凝聚”等促使各個要素從內容到形式都相互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以點帶面,調動多種感官,加深對課程的理解程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兼顧音樂知識、能力、個性的協調發展,將人文素質、學科知識、藝術素養有效整合,以適應“綜合型”、“全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武漢市屬高校教學研究課題項目《高職學前音樂學科走向融合的探究》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4164

注釋

① 吳斌,金亞文,音樂課程改革新的里程碑[J].中國音樂教育,2012.8(218):6.

② [英]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12.

參考文獻

[1] [蘇]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M].吳文侃,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59.

猜你喜歡
音樂理論樂舞鋼琴
韓邦奇《苑洛志樂》的思想來源與樂學訴求
唐代絲綢之路樂舞文化的當代傳承考釋
紙鋼琴
西方音樂學理論的歷史發展及其思考
西方音樂學理論的歷史發展及其思考
論大、小調體系中特性音程的調式特征
試論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藝術理論研究者
沅水流域儺儀式活動中的樂舞研究
鋼琴
半夜敲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