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校研究生“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改革

2015-07-05 01:56胡永江王永川馬曉琳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數字信號處理基礎理論信號處理

胡永江,王永川,馬曉琳

(軍械工程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03)

“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是軍隊工科院校電子類、控制類及信息類等專業研究生的一門不可或缺的學位課,與最優控制、故障診斷和人工智能等多門學科緊密相關[1-3]。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該課程基礎起點高,內容抽象,理論較深且實踐性強[4-5]。但是軍隊工科院校研究生來源復雜,知識結構差異較大[6];學生課題研究對數字信號處理具有多樣化要求。我們針對這些特點,對課程進行了改革。

1 課程教學實施中的問題

1)對教學工作有很高要求

“數字信號處理”課程要求數學基礎較高,內容比較抽象,需要使用數學語言對問題進行描述,缺少直觀性。但因聯系工程實踐緊密,這些特點向教學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很容易出現“講不清,學不明,用不上”的情況。

2)生源參差不齊

我院每年招收的碩士研究生主要來自地方院校(國防生類)、相關專業系(軍校生類)以及部隊干部(在職干部類),學生的知識背景、知識結構、理論基礎、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差別很大,系統地學習過全部專業課程的學生很少。統計表明,在我院2011年至2013年選修“數字信號處理”課程的研究生中,有近42%的研究生沒有學過信號與系統或自動控制原理,有近36%的研究生缺乏如積分變換、概率理論和復變函數等重要的數學基礎知識,給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帶來較大困難。

3)欠缺工程背景

數字信號處理技術有很強的實踐性,軍校類和國防生類研究生都缺乏扎實的工程實踐背景,對Matlab和DSP等相關仿真實踐基礎知識缺乏,導致學習過程和實踐環節非常被動。

4)課程內容豐富與課時較少矛盾突出

“數字信號處理”課程內容十分豐富且涉及面廣,學習過程難度增加,但分配的學時有限,內容豐富和學時較少的矛盾突出,不但給掌握知識帶來障礙,而且給教學過程帶來不便。

5)課題研究需求給內容選擇帶來挑戰

由于我院研究生課題主要是針對具體武器裝備展開研究,各專業武器裝備技術差異大,需針對具體信號在處理算法的理論和實踐上進行拓展,以滿足不同專業研究生的課題需求,如何合理選擇教學和實踐內容,直接關系到教學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和實用性。

6)創新能力培養給內容設計提出高要求

根據軍隊院校研究生培養目標要求[6],培養研究生的自主學習、工程實踐、科研創新、論文寫作以及團隊協作等能力,都需要在課程內容頂層規劃時,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

2 課程教學內容設計與實施

我們結合課程特點,針對課程教學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設計,形成基礎理論、實驗項目和拓展專題三個相輔相成的課程教學體系,分別占總課時的65%、25%和10%。在基礎理論體系中,重點解決課程內容過多、內容抽象過難和學生缺少專業知識等問題;在實驗項目體系設計中,重點解決學生缺少工程背景知識,著力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論文寫作和團隊協作等能力;在拓展專題體系設計中,重點解決學生課題研究需求多樣化難題,著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科研創新等能力。

2.1 基礎理論體系設計與教學

(1)精心組織教學內容,仔細講解重要知識點。首先是補充部分信號與系統知識,解決學生專業知識薄弱的難題,保證學生能夠正常入門;然后講述如何獲取數字信號(即抽樣定理)及存在問題(即量化誤差分析);再講述如何認知數字信號或系統的特性(即頻域分析與變換理論);然后講述如何處理含噪或受擾數字信號(即濾波器理論與設計);最后講述如何根據要求設計一個數字系統(即信號參數估計與建模)。以問題為牽引,形成一條數字信號獲取、分析與處理及系統綜合設計實現的精簡理論知識鏈。同時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縮減一些繁瑣陳舊的理論推導,注重理論數學性與物理性的對應關系,強調結論的物理意義和工程應用。

(2)與時俱進,引入學科專業前沿知識。采用對比法進行講解學習,如針對奈奎斯特抽樣定理的局限性,可引入帶限信號的欠抽樣定理;針對傅立葉變換譜分析的缺陷,討論短時傅里葉分析等理論;針對經典濾波器的缺點,適當擴展維納濾波、自適應濾波和卡爾曼濾波等知識;針對經典譜估計和建模的不足,引入參數譜估計、非參量譜估計以及高階譜估計等知識。這些前沿知識的引入,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與學院各類武器裝備所用信號處理知識息息相關,滿足各學科對數字信號處理的理論知識需求。

2.2 實驗體系設計與實施

實驗研究是培養研究生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我院按照“厚基礎”和“強綜合”的原則,基于Matlab軟件和DSP開發工具箱,形成“數字信號如何采集獲取,如何進行譜分析,如何變換以及如何濾除雜波”的一條與理論相呼應的實驗體系。

(1)與基礎理論體系相對應,形成數字信號采集與抽樣、傅立葉變換與譜分析、濾波器設計與實現和功率譜估計與信號建模等四個基礎實驗專題,重點解決仿真軟件運用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

(2)按照數字信號采集、分析和處理的設計思路,在控制、通信、雷達、機械以及測試領域設置了五個綜合實驗項目,重點解決綜合設計和運用中出現的難題。根據實驗項目要求,由2-3名學生按五個綜合方向分成若干個小組,分工協作,通過編寫仿真代碼、演示仿真結果和撰寫實驗報告等方式,開展實驗研究和探索,切實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

2.3 拓展專題的設計與實施

我們根據每個研究生研究方向,參照基礎理論體系和實驗項目體系,設立控制信號處理、通信信號處理、雷達信號處理、機械振動信號處理、測試信號處理、圖像信號處理和語音信號處理等七個拓展專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可自主選題并組成2-3人興趣研究小組,采用分組自主學習、撰寫研究報告和課堂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在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同時,保證了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與自身專業相關的拓展專題。

3 課程考核與效果評估

1)課程考核

為了評估課程整合設計后的教學效果,課程考核采用理論考試、實驗匯報和專題交流相結合模式。

理論考試主要考核基礎理論,120分鐘閉卷模式,成績占40%;實驗匯報依據綜合實驗專題,采用主題報告、現場演示和回答質疑相結合的方式,成績占40%;專題交流依據拓展專題,撰寫研究論文,在課堂討論時現場報告和討論交流,成績占20%。

2)效果評估

學院2011年至2013年選修“數字信號處理”課程的考核成績統計如圖1所示。

圖1 2011年-2013年考核成績統計圖

其中成績A表示在85分以上,成績B在85分至75分之間,成績C表示在75分至60分之間。通過三年“數字信號處理”課程的教學實踐和考核評估,可以發現:在課程內容整合初期(2011年),學生對基礎理論掌握很好,但在實驗匯報和專題交流兩個方面不夠理想;在教學內容整合中期(2012年),采用減少理論講解、增加實驗指導,雖然基礎理論掌握情況有小幅度回落,但學生的實驗匯報環節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學內容整合后期(2013),學生在理論考試、實驗匯報和專題交流方面都有很大幅度提高。

實踐表明,基礎理論、實驗項目和拓展專題的課時分別為50%、35%和15%時比較合適。根據近三年學生反饋意見來看,學生對課程內容體系的設置非常滿意,基礎較好的學生表示在迅速掌握基礎理論的同時,可以花更多精力在實驗項目和拓展專題上,拓展自己的能力;基礎較薄弱的學生表示通過團隊協作,使自己在薄弱環節得到提高。

4 結語

本文根據軍隊院校研究生培養目標要求,結合我院研究生特點和學科發展需求,對“數字信號處理”課程內容進行了整合設計。整合設計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針對課程目標、授課對象和課程特點進行高度融合的教學需要。除了使學生掌握了數字信號處理的基礎理論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工程實踐、科研創新、論文寫作以及團隊協作等應用創新能力,達到了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針對理論前沿和拓展專題較難的問題,下一步將這兩個部分采用MOOC方式,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大為小,讓學生在課余自主學習,真正的讓學生帶著興趣學,帶著問題學,切實提高其應用創新能力。

[1]胡學友,王穎,胡云龍.“數字信號處理”教學改革與實踐[J].南寧:高教論壇,2007.6(3):67-69

[2]藍會立,廖鳳依,文家燕.“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北京:中國電力教育,2012(3):86-87

[3]莊陵,曹建玲,朱聯祥.基于建構理論的“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北京:中國電力教育,2010(2):61-62

[4]何玲松.兩年制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工程數字信號處理算法與實踐”課程改革實踐[J].北京: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7):26-29

[5]楊會成,王世芳.項目教學法在信號處理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北京:中國電力教育,2012(29):50-51

[6]李加勇,白永生,葉和明,劉潔.新形勢下提高軍校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策略分析[J].北京:中國電力教育 ,2012(14):61-63

猜你喜歡
數字信號處理基礎理論信號處理
李達與黨的基礎理論建設
《信號處理》征稿簡則
《信號處理》第九屆編委會
《信號處理》征稿簡則
《信號處理》第九屆編委會
《數字信號處理》中存在的難點問題解析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改革與研究
SPTool在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中醫基礎理論設計性實驗的探索與實踐
“理、情、技”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