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新理念·新教法

2015-07-05 22:19吳恩龍
教育管理與藝術 2015年1期
關鍵詞:課堂教學課堂教育

吳恩龍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以高科技為導向的知識經濟時代,是可持續發展的時代,教育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一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創新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地理教育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地理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

我認為,作為中學地理教師,必須轉變 “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積極探索實現創新教育的切實可行的新教法,尋求新的突破。

一、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

近代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逃龑W和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組成學習動機的因素之一;學生只有對教師所教知識感興趣,才會由“厭學”向“愿學”轉變,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獲取,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愉快地學習地理,為學生戰勝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提供動力和能量。

二、探索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初中地理新課標教學建議明確指出:“地理教學要突出地理學科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手段,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睂嵤﹦撔陆逃耐黄瓶?,我認為是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變過去教師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單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師生多種感官全方位參與、促進認識和情感和諧發展的教學方式,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一成不變地講授課本知識,學生也一成不變地聽取、記憶,這樣呆滯的模式根本無法啟發學生思維,更談不上創新。傳統的課堂提問方式是老師問,學生答,一問一答或一問多答式,目的是以舊帶新,用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此時,老師是主體,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思維境地,他們被迫去思考當前的問題,被迫去迎合老師的要求,從而被動地進入學習的狀態。由于所有的教學過程都是在被動中進行的,這就很難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要使學生在接受地理知識教育的過程中形成創新觀點,必然應給其提供一個自由的環境,實行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避免壓抑學生的想象空間,強迫學生盲目依從。地理課堂教學形式要具體有啟發性和多樣性,注重誘導學生獨立思考。我們應讓學生自主提問,也就是讓學生在閱讀課文后,就某一內容提出問題,師生們在課堂上共同探討,這樣就給學生的思考和創新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為寬松的環境。

學生變成了學習的主體,多有的被動就會變成主動:學生主動去思考,主動在課堂上討論,主動尋求答案,這樣就會收到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好的效果。

第一,從所在學校辦學條件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運用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

辦學條件落后的農村學校,可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和地理掛圖,或自行設計形象直觀的地理略圖,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樂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從而大大地提高教學的效果。教學中,有必要教給學生一些使用教材插圖的方法。

一是讀圖法。指導學生掌握看圖的步驟、方法,能找出圖中主要的地理事物,主要解決圖中“有什么” “怎么樣”的問題。

二是析圖法。指導學生分析各種地理事物間的聯系,獲取圖中信息,分析地圖反映的基本原理,主要解決“為什么”。

三是繪圖法。教師講課時要做到邊講邊做,講和畫同步。同時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動手繪圖。主要方法有彩繪和畫簡圖。

四是默圖法。就是利用圖象進行記憶,印象深刻,易于形成空間觀念。默圖可以默填和默繪。

有條件的學校,合理使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的身心處于輕松愉悅的狀態,愉快的感情能讓學生們對地理課產生極大的興趣。

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方式正在逐步地進入課堂,為改變落后的教學技術和手段、激活課堂教學,提供了現實可能性。諸如投影、幻燈、錄像等,多媒體的形象直觀、生動、感染力強,能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促使學生立體學習,成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

世界各國和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景觀等都可以通過錄像電視、課件投影等將動感美麗的畫面展現在同學們面前,讓他們坐在教室里就能看到世界,了解世界。另外,一些常規教學中的難點,可以通過“Flash”簡化難度,教學深入淺出。如地球公轉產生的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四季的形成,由于立體感差,學生頭腦中很難建立多維的空間,教學難點難以突破。如果采用“Flash”教學,立體的旋轉畫面就能讓學生將宇宙奧秘一覽無遺。

我還指導學生上網學習。實踐證明,網絡讓學生獲取更多、更新鮮的地理知識,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增加了課堂教學內容的密度與容量,學生的知識面大大拓寬了,基礎知識也更加牢固了。

第二,課內課外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江澤民同志說過:“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上和屋子里,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增加他們的社會經驗,讓他們多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為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潛能的開發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p>

讀書是學習,實踐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地理知識是自然與社會的有機結合,地理課只有回歸自然,走向社會,才能使學生產生持久的興趣。配合課堂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觀察、分析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總之,新課標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將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

猜你喜歡
課堂教學課堂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課堂
題解教育『三問』
美在課堂花開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