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下魔芋種植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2015-07-09 10:46陳建學李增學王曉兵
農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關鍵詞:種植模式魔芋發展思路

陳建學 李增學 王曉兵

[摘 要] 林下魔芋種植模式為魔芋大面積栽培,繁育種芋,增產增收找到了新途徑,在生產上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取得了顯著地社會經濟效益。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當地實際,淺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 魔芋 種植模式 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 S63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6-0086-01

2011年7月6日在陜西省嵐皋縣召開的第六屆全國魔芋基地種植經驗交流會上,對魔芋產業建設“嵐皋模式”創新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特別是在基地建設上實施的“林下種植,健康栽培,循環發展”生產方式,為魔芋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有效地恢復了種性,抑制了病害發生,解決了種芋繁育和露地越冬技術問題,為魔芋大面積栽培,增產增收找到了新途徑,會后各魔芋產區積極開展成果引進、示范和推廣。

1 林下魔芋種植模式推廣應用

1.1是基地規模穩步擴大 魔芋主產區林地資源豐富、拓展空間大,有效的解決了原先魔芋適宜種植大田面積有限、輪作倒茬換地要勤的用地矛盾。2014年安康市魔芋種植面積達21萬畝,較去年增加5.3萬畝,其中林下魔芋種植面積增加3萬余畝。僅嵐皋縣當年就新增林下魔芋1.3萬畝,建設魔芋重點鎮5個、重點村25個、產業大戶501戶,培育了立新、草埡、仁豐、雙臺等7個市、縣級魔芋產業示范園。紫陽、漢濱、旬陽、漢陰等區縣林下魔芋發展勢頭強勁,全市計劃在“十三五”末建成林下魔芋30萬畝。

1.2 是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魔芋大田生產上,同一地塊連作“頭年高產、二年穩產、三年減產”的現象普遍存在,加之病害防治還未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大田生產一直徘徊不前。特別是在高溫多濕的環境及其它不良條件下,當大田魔芋已不同程度出現病害,而林下魔芋卻少有發病。林下魔芋發病率低,為擴大種植面積,增產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3 是科技水平大幅提升 嵐皋縣從當初在生產中總結的《林下魔芋栽培技術要點》到率先制定的《林下魔芋栽培技術規程》通過市質監局發布實施。林下魔芋選地、疏林、用種、管理等關鍵技術,得到全面普及,從魔芋標準綜合體的推廣應用到修訂完善,廣大芋農生產、經營活動,進一步得到規范和提升。與西北農大、西南大學、安康學院、秦巴魔芋研究所科研合作不斷密切,魔芋品種選育、魔芋生防菌研究、林下魔芋區域拓展、魔芋漿果擴繁等試驗、示范取得初步成效。

1.4 是種植模式豐富深化 嵐皋縣林下魔芋模式發展經驗被各地廣泛借鑒,衍生出柑橘園、葡萄園、獼猴桃、橡膠林、 板栗林、核桃林、生漆林、杜仲林、杉樹林等果園、經濟林、用材林下套種魔芋。林上有果、林下有芋,林—芋—蜂、藥—芋—蜂、豬—沼—芋等立體循環種植模式。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如“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紫陽模式,“產業聯盟+合作社+職業農民+基地”的漢陰模式,順應了魔芋產業發展的特點,使魔芋產業得到了持續健康發展。

2 生產中存在問題

2.1 是種植地塊規劃不合理 表現在所選林地坡度過大,土層淺、土壤瘠薄,不利于栽種管理和收挖。沒有根據海拔高度變化,合理選擇地塊,不利于魔芋種子就地安全越冬。

2.2 是陰蔽度控制不合理 表現在有的林子疏枝量過大,造成陰蔽度過小,病害重。有的林子疏枝量過少,造成陰蔽度過大,林內光照強度弱、光照時間短、光合作用產物少,塊莖膨大率低,單產水平不高。

2.3 是調種選種不合理 有的在緯度、海拔跨度較大的區域調種,造成種子適應性差;有的沒有深入到種子基地實地查看,在商販手中接貨,種子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包裝物不達標,有的長途運輸、野蠻搬運、任意踩踏,種子人為損傷嚴重。

2.4 是田間管理不合理 林下魔芋管理的重點是除草工作,有的對除草工作不重視,導致草與魔芋爭水、爭肥矛盾突出、危害重。有的藥械選擇不準、用藥時間不佳、防治方法不當等化除技術不熟練原因導致化除效果差、返工大,加大了生產成本。

2.5 是盲目推進不合理 個別地方對立足區域優勢發展魔芋產業的信心不堅定,保障機制不完善,宣傳發動不到位,沒有充分調動群眾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導致產業效益不高,整體推進緩慢。

3 今后發展思路

3.1 是加強組織領導 魔芋產業是新興朝陽產業,更是中高山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發展區域是底子薄、基礎弱,因此產業要發展需要的是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狠抓的信心和決心,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與配合,共謀魔芋產業發展大局。各級應建立健全魔芋產業發展組織領導機構,切實履行好對魔芋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組織協調和檢查考核等職能作用,全力做大做強魔芋產業。

3.2 是科學規劃引領 按照先行規劃、分步實施、梯次推進、滾動發展的原則,編制好林下魔芋發展規劃。鼓勵農戶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有序開發和科學利用退耕還林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下魔芋。

3.3 是強化技術服務 要建立健全縣有魔芋專家、鎮有技術員、村有示范戶的技術服務體系,圍繞良種引進、疏林整地、化學除草、種芋儲藏等關鍵環節開展好技術指導,大力推廣普及市級地方標準《林下魔芋栽培技術規程》,同時加大良種繁育、病害防治的科研力度,探索總結推廣實用新技術。

3.4 是堅持抓點示范 抓點示范是推進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要按照面上抓普遍、點上抓示范的思路,以示范園區、重點村、大戶為突破口,堅定不移地走抓點示范、典型帶動的路子。鼓勵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積極參與,發展規模經營,推動林下魔芋種植向規?;?、集約化發展,促進魔芋產業可持續循環發展。

3.5 是營造發展氛圍 魔芋是區域性強的特色產業,魔芋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要借勢利用各類展覽會、推介會以及網絡信息等媒體全力宣傳推介魔芋產品,進一步提高魔芋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魔芋產業建設。要強化考核,總結經驗,樹立典型,鞭策后進,形成上下聯動、部門配合,共同推進魔芋產業發展的良好工作氛圍。

猜你喜歡
種植模式魔芋發展思路
減肥“神器”――魔芋
魔芋不可盲目食用
魔芋優質高產栽培管理技術研究
旱糧—黃秋葵高效復合種植模式關鍵技術的研究
旱糧—黃秋葵高效復合種植模式及保鮮技術規程
冀北山地果樹下食用菌種植模式研究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產業化發展研究
文化藝術產業集群與發展思路探析
與毛毛黑怪的追逃戰(下)(巨魔芋小學怪傳 第五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