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馬鈴薯高產栽培模式

2015-07-09 10:46石麗娜
農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關鍵詞:栽培模式馬鈴薯高產

石麗娜

[摘 要] 近年來,圍場農戶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農民的不斷創新,由原來的小垅密植傳統模式改變為現代化的機械作業。在農業部門的技術指導下,總結出了地膜覆蓋和大垅機械化栽培這兩種高產栽培模式。

[關鍵詞] 馬鈴薯 高產 栽培模式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6-0161-01

1 選地

在選地上選擇平地、梯田地、緩坡地,砂壤或輕砂壤土的地塊,盡量避開二陰地、鹽堿地。

2 選擇種薯

選用脫毒種薯,最好用原種或一級脫毒種薯。

3 種薯切芽及拌種

種薯在切芽前應提前7~10天出庫或出窖置于有陽光的保溫好的空屋或大棚中進行日光晾曬催芽,同時挑除病薯爛薯。在切芽塊時,切芽工人每人準備2~3把芽刀,放入盛有75%酒精或1%的高錳酸鉀溶液的溶器中進行消毒,每切一個種薯換一次芽刀。切芽時充分利用頂端優勢,先將種薯臍部(屁股)切掉不用,將帶頂芽50g的薯塊縱切為二,50g以上的大薯,應自頂部縱切3~4塊每個芽,塊重量為35~50g,基部順螺旋狀進行切芽。

拌種方法:用滑石粉12~15kg兌甲基硫菌靈500~600g攪拌均勻后撒在1000kg切好的芽塊上進行充分的攪拌,使整個芽塊都沾有藥劑和滑石粉。

4 高產栽培模式

圍場傳統小垅密植模式是垅小、密植、淺培土。不采用脫毒種薯、芽塊小、不翻地,種后施肥少、不用水、不防治病蟲草害、望天收等弊端,影響馬鈴薯產業的健康發展和薯農的經濟效益。而地膜覆蓋和大垅機械化這兩種高產栽培模式正好避免了以上弊端,其中地膜覆蓋模式利用地膜本身具有透光、氣密性強、增溫保濕的特點,達到馬鈴薯增產效果。大垅密植機械化模式則解決了密植與通風透光的矛盾,極大地提高馬鈴薯的光能利用率,能夠充分發揮密植的增產作用。這兩種高產栽培模式在選地整地上做到精細,采用脫毒種薯,芽塊拌種及栽培措施上做到科學化管理。

4.1 地膜覆蓋模式

馬鈴薯地膜覆蓋模式利用地膜本身具有透光、氣密性強、增溫保濕的特點,促進塊莖提早萌芽出苗,加快根系和薯塊生長發育,使馬鈴薯淀粉積累快,成熟早,提前上市,大薯率提高25%左右,增加產量和效益,一般可增產20%~40%。圍場馬鈴薯地膜覆蓋種植面積發展很快,據統計近幾年已達到40萬畝左右。

在栽培措施上精細整地后,有水澆條件的采用膜下滴灌,架設好滴灌管路。然后選用85~90cm寬的0.005的地膜。準備好芽塊、藥劑、肥料等物資用雙行馬鈴薯鋪膜播種機,做到鏇地開溝,下種-施肥-打藥-覆膜一次性完成,播完后一般床面應在65cm左右。

4.1.1播種深度根據不同播種不同土質有所區別,一般從芽塊致膜面要求達到13-15cm以上為宜。

4.1.2播種密度:播種時床與床之間的距離應在30cm左右每床2行,株距一般40~50cm為宜,一般每畝株數2500~2800株為宜。

4.1.3施肥:蓋膜種植的馬鈴薯應根據測土配方結果,基本上是一次性施入,選用氮多、磷少、高鉀(硫酸鉀型)復合肥有水澆條件應施150kg左右,現蕾前應用施肥器追施復合肥30kg左右。后期還應注意葉面補肥,選用含有多種中微量元素的“木醋液”每畝用量60~100g,300倍液結合防治晚疫病藥同時噴施,用三至四遍為宜。

4.1.4除草 地膜覆蓋種植的馬鈴薯播種要注意觀察,發現有部分幼苗覆出地面時,應立即進行膜上覆土。在幼苗高15cm左右時選用富薯55ml,雜草在四葉一芯時,葉面均勻噴霧??煞莱樔~和闊葉雜草,同時嚴格掌握用量和施用方法,防止藥害產生。

4.2 大垅密植機械化栽培

大垅密植機械化栽培多數為我們所說噴灌圈和立苗噴灌及滴灌。采用大壟密植栽培模式土壤結構疏松,供肥能力強,有利于根系發育,增加結薯率,并具有透光通風,保墑提墑、抗旱防澇,減輕早、晚疫病的發生等優點,極大地提高馬鈴薯的光能利用率,能夠充分發揮密植的增產作用,一般增產20%以上。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害與草害,確保馬鈴薯作物的正常生長,促進其增產。這種栽培模式適合于種植面積大,集約種植的田塊。圍場主要是在壩上種植,據估算壩上種植約30余萬畝,占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的1/12。

馬鈴薯種植的田塊,經深翻精細整地后。依次將切好經過藥劑處理的芽放入種箱,加好肥料,也可機械撒肥,按比例將溝施所有藥劑加入藥灌,開始播種。

4.2.1播種深度,根據土質及品種確定深度。一般從芽塊頂部到平面要在13~18cm;90cm行距的垅,一般株距應為18~22cm,每畝株距為3700~4000株左右。

4.2.2施肥:經過測土配方的土壤,應采用該系統的數據,選用氮多、磷少、高鉀的復合肥100kg撒施或溝施,應做到種肥隔開避免燒芽。

4.2.3中耕培土:機播大垅種植的馬鈴薯,應當適時中耕培土,第一次培土應在播種后25天左右,掌握時機應觀苗出土三分之一時為最佳時期。結合培土應追施20%以上的高鉀復合肥50kg左右,培土前如遇低溫時間較長,按說明可噴施一遍瑞苗青,呵米西達(嘧菌脂)農用鏈霉素。第二遍培土應在第一遍結束7~10天進行追施高鉀復合型復合肥50kg,同時在現蕾前應選用含有多種中微量的“木醋液”每畝用50~100g。結合防治晚疫病藥劑噴施三至四遍,還可增強抗瘡痂病的能力。

5 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

在馬鈴薯生長期間,早疫病和黑脛病易發生于前期,中期易出現晚疫病。要特別注意晚疫病的出現,若發現有中心病株必須及時清除,并在病株周圍進行科學的殺菌消毒。蟲害在馬鈴薯生產的任何一個時期都可能出現,播種時可采用溝施的辦法,用毒死蜱、毒辛等殺蟲劑150ml兌水溝施。對二十八星瓢蟲,豆元青的防治,選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每畝用量100ml,1000倍液噴霧即可達到效果。

6 結束語

圍場傳統小垅密植模式的弊端是垅小、密植、淺培土、望天收等等,由于這些落后的種植模式,沒有給馬鈴薯創造一個所需生長的環境條件,管理措施不到位,導致在馬鈴薯生長期苗不全、苗不壯,光合作用差,中后期感染多種病害造成大幅度減產。

地膜覆蓋模式和大垅機械化栽培這兩種高產栽培模式相比原來的小垅密植模式更科學、合理,整個種植過程都實施科學管理,運用物理和化學手段進行管理種植每一個環節。

參考文獻

[1]吉文林.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2004年第05期.

[2]王志華,才卓偉,陶利,李國權 .馬鈴薯大垅密植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0年第10期.

[3]譚宗九,丁明亞,李濟宸 . 馬鈴薯高效栽培技術 〔J〕金盾出版社,2008年12月1日.

[4]岳永華,田喆.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問答〔J〕讀者出版集團.

猜你喜歡
栽培模式馬鈴薯高產
馬鈴薯有功勞
我國育成高產高抗水稻新品系
想露露臉的馬鈴薯
“火星馬鈴薯”計劃
淺談無公害蘋果洋蔥栽培技術要點
馬鈴薯主糧化
玉米高產優質高效益簡化栽培新技術
淮北地區馬鈴薯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