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樂記》

2015-07-12 08:34吳樹燕曾令瓊鷹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3350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樂記人心演奏者

吳樹燕 曾令瓊 (鷹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 335000)

感悟《樂記》

吳樹燕 曾令瓊 (鷹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 335000)

《樂記》是漢代音樂美學思想的高峰,它在情感表達方面的論述對器樂演奏的發展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本文就其中四個方面的論述進行了深入剖析,并滲透自身的演奏體會,以期對音樂演奏者有一定的幫助。

《樂記》;音樂;情感

我國古代最重要的音樂美學專著《樂記》觸及了音樂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內容極其豐富,剖析其音樂美學思想對于我們研究、發展當代音樂有著重要的意義?!稑酚洝氛摷耙魳繁驹?、音樂特征及“天人合一”音樂美學思想,其中關于音樂情感表達的論述與當前器樂演奏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作為器樂演奏者,我淺談幾點體會。

一、“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動也”(《樂本篇》)

此意為樂的根源在于人心感應外物,使內在的感情激動起來,表現出來?!稑酚洝氛J為悲哀的感情激動起來,產生的音樂就憂愁而急促,快樂的感情激動起來,產生的音樂就寬舒和緩,感情的不同決定了音樂的不同。內心的感情不同,發出的聲調也不同。

實際演奏中,一些演奏者只注重樂譜中的弓指法、音準、節奏、速度、力度等技術性的內容,認為練熟了技巧就練好了曲子,其實這遠遠不夠。弓指法是根據樂曲感情的需要科學安排的,在表現內在深沉的情感時,弦樂器中多用內弦,音色渾厚些,在快速大跳等高難度技巧時指法要安排的簡單、統一;速度的快慢處理也是根據樂曲情感表達的需要進行變化的,歡快活潑的情緒一般用快速,深情贊美的情緒一般用慢速;力度變化不純粹是音量的強弱,更多的是表現情緒的波動。所有的技術手段都是為感情服務的,應該帶感情去運用技巧。

音樂是心靈的藝術,感情的藝術。器樂的藝術魅力,不只是形式上的,應重在表達情感。沒有情感,演奏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演奏前,演奏者必須先對作品創作背景、思想內涵進行細致的分析,因為只有深入領會曲中之意、意中之情,受其感染后發揮個人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將器樂作品表達得出神入化。

如在演奏二胡曲《新婚別》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唐代的安史之亂、杜甫的同名詩《新婚別》,領悟樂曲中“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的思念之情。在全曲迎親、驚變、送別的情節發展中想象自己就是主人公,激起自己內心喜悅、愛慕、驚恐、悲哀的感情。在演奏時,喜悅的感情激動起來,運弓的音色便流動而明亮;愛慕的感情激動起來,音色便柔美而溫和;悲哀的感情激動起來,音色便內在而急促。正如《樂記》所說“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啴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下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矛;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動”。

二、“樂者,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樂象篇》)

此意為音樂通過聲音所表現的是人的內心活動,是人的內在情感。感情激動了,通過聲音表現出來,就產生了音樂。

音樂運用人聲和樂器聲音作為材料,雖然不具有可視性,但對人的情緒卻起強烈的激發作用,能迅速直接地引導人的情感反應,支配人的感情。無論是“樂者,心之動也”,還是“情動于中,故形于聲”,都體現了音樂表現的“心”主要是指“情”,突出強調了音樂的主體性,認為音樂是主體對事物的感受與體驗,同時還意識到音樂所表現的是人心情的運動和變化,而不是具體的內心活動。另外,“聲者,樂之象也”也肯定了“聲”是“心”的外觀,音樂是以聲動表現心動,直接表現其動態的。

演奏中,我們首先要對作品有切身的感受和體驗,內心充滿感情,通過樂器表現出來,隨著音樂情節的不斷變化,情緒也隨之波動,產生出不同的音色,以達到豐富的音樂效果,讓聽眾產生共鳴。在彈奏琵琶名曲《塞上曲》時,一些學習者將老師的每個動作都學得像模像樣,但就是感覺缺了點什么,因為演奏者內心欲言又止、欲哭無淚且既憧憬又失落的情感不夠,心里只想著音符。只有內心感受深刻,才能將富有特色的音樂語言發揮的淋漓盡致,體現出作品的神韻。

三、“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唯樂不可以為偽”(《樂象篇》)

此意為感情的深度決定了音樂的深度,感情越深厚,音樂的文采就越鮮明;血氣越旺盛,音樂的變化就越神妙;各種藝術中只有音樂不能有半點虛假。這里突出了“心”與“聲”的對應關系,認為主體決定客體,“心”的狀態決定“聲”的狀態;同時認為“情動于中,故形于聲”,音樂直接表現感情,無情不能作樂,情偽不能感人。

音樂用有組織的樂音構成藝術形象,主要通過表達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演奏者的生活閱歷及文化修養不同,對樂曲的理解也不同,表達的深度也就不同了。例如,模仿民樂曲《空山鳥語》中百鳥爭鳴的景象,模擬琴曲《高山流水》中的自然聲音,演奏者如果能充分地研究自然界聲響,感受自然比一般人深刻,表達出來的音樂就更到位。

藝術需要真實,音樂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樣一首樂曲,一千人有一千種表達方式,這說明只要符合作品的思想內涵,任何自然的情感表達都沒有錯。反之,內心沒有激起樂曲的情感,模仿的再像也是徒勞。例如二胡曲《獨弦操》第二段要表達一種有奮起的愿望但又苦悶彷徨、無法找到出路的情感,一些演奏者不能真正體會到這一心境,竭力模仿老師的運弓弓段與力度,但效果不佳,那是因為深度的音樂內涵、內心的真情實感是無法模仿的,音樂表現需要的是演奏者感情的自然流露,缺乏感情的深度也就沒有了音樂的深度。

四、“樂也者,動于內者也”(《樂化篇》)

音樂既然是表現人心活動的,它也就能打動人心;音樂既然是表現感情的,也就能激起感情。因此,有什么樣的感情就有什么樣的音樂,有什么樣的音樂就能激起什么樣的感情。音樂可以用來提高內心修養,打動人心,激起情感,從而表現適宜的音樂。

如民樂曲《春江花月夜》要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贊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正所謂“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這樣的音樂引人入勝,打動人心,激起聽眾對如此美景的無限向往;同樣,心中存有如此之美景畫面,表現出來的音樂也就會美妙無比。在實際演奏中,心里想著什么,表現的就是什么;心中悲痛表現的音樂則悲傷,心情愉快表現的音樂則歡快。

《樂記》是漢代音樂美學思想的高峰,先秦儒學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它肯定了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精辟地論述了音樂的本質;深層次地論述了音樂美感,強調音樂給人們的愉悅感受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深入研究其思想,對于音樂的演奏、分析、創作、欣賞有極大的益處。

[1]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9.

[2]蔡仲德.音樂之道的探求[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9.

[3]張前.音樂美學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2.

吳樹燕(1980.9—),講師,鷹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教師,音樂學碩士。

猜你喜歡
樂記人心演奏者
樂籍西譯:五種《樂記》西文譯本、譯者及其傳播
手風琴作品的藝術表現
演奏心理對長號演奏的影響與建議
嗩吶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訓練方式探討
愿得一人心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軟糯甜美 俘獲人心
《樂記》哲學思想研究的文獻綜述
“反腐”過后人心能否維穩?
打動人心的瑣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