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古琴藝術的社會文化價值及其在高校傳播的意義

2015-07-12 08:34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4300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華中師范大學古琴音樂

劉 暢 (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430000)

淺談古琴藝術的社會文化價值及其在高校傳播的意義

劉 暢 (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430000)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撥樂器,是漢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與其他形式的音樂和西洋器樂相比,古琴藝術更能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而現在,高校中古琴并不像鋼琴、古箏等為人熟知和普及,并且學習古琴的人數確實很少。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有必要重視對古琴文化的傳播。

古琴;發展現狀;文化價值;傳播意義

一、古琴的社會文化價值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撥樂器,是漢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與其他形式的音樂和西洋器樂相比,古琴藝術更能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诠徘俚囊魳诽厣桶l展內涵,本人認為,古琴藝術的社會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可以傳情達意,修身養性

古琴和中國古代的音樂美學思想是聯系在一起的?!扒僬?,禁也”,從春秋時期開始,琴講究的是修身養性和倫理教化的作用,其主要有四禁:一禁情,即“禁止邪淫,正人心”,不允許情的自由抒發;二禁聲,排斥繁聲促節,不允許聲的自由發展;三禁欲,反對“慆堙心耳”,不允許欲的享受與滿足;四是禁變,不允許變革創新。(張前,2002:125)

“琴者,情也。傳情以達志,借情以言性?!保ㄒ状鎳?,2003:8)古琴除與其他傳統音樂和西洋音樂一樣,是對情感的表達和宣泄之外,還在于聽后使人達到心情平靜、祥和的境界,對于陶冶個人情操,修身養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調查,更多的人認為古琴可以提高自身修養,有利于身心健康。

(二)可以交朋結友,引發共鳴

琴作為漢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鐘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征。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陶淵明曾說:“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詩經中更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三)可以陶冶情操,減緩壓力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保▌⒂礤a《陋室銘》)自古以來,不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君主帝王都以琴來閑情逸致。有隱士陶潛彈琴賞菊,有帝王完顏璟抱琴而終。(易存國,2003:266-272)

古琴的自娛性及其韻味對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可以作一個很好的調整?,F在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對于金錢、名譽、地位的需求不斷增加,工作、生活壓力也隨之上升,讓各種社會問題或心理疾病層出不窮,很難找尋一種內心的平靜去放松自己。然而古琴較為低沉的音色,很接近人聲,其高音屬泛音,給人空靈之感,這種獨特的音色不會讓人感到嘈雜,對現代人的養生和大腦調整頗有好處。

其次,古琴較慢的演奏速度使人呼吸變平緩以達到放松的目的。古琴有余音繞梁之韻味,并且古琴的韻味在于“慢”,可謂“一句三嘆”之感,(周若渠,2012:40)這讓許多樂器追求速度等技法是截然不同的。據我所知,武漢音樂學院著名的古琴家丁承運教授上課的方法是“口傳心授”,即自己彈一句,學生彈一句,兩張琴對彈,而不是強調西方的基本練習等等。丁老師認為,“古琴這個樂器本身有一個特點,就是技術雖然很重要,但是如果你把技術作為主要的東西去追求的話,可能離它的文化精神就越來越遠”。(新浪湖北文藝)也正是這樣,古琴演奏不受年齡限制,我的古琴老師曾告訴我“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彈同一首曲子的效果是不同的,因為古琴仿佛就是人生,你所彈奏的就是你的閱歷,年齡越大,閱歷越多,所彈出的感情就會有所不同?!?/p>

二、古琴在高校的發展現狀及傳播意義

我曾做了一個大學生問卷調查,共214人參與(其中音樂專業34人,非音樂專業180人),本科生占92.52%,其余為研究生。通過對高校大學生的古琴了解程度調查發現,約9%的人對古琴“十分了解”“了解一點”的占49%,“完全不知道古琴”的人占42%,而真正學習古琴的僅占2%。通過調查了解古琴的途徑,其中音樂專業34人中70.59%是通過課堂了解古琴的,非音樂專業學生主要是通過電視、網絡、書籍等途徑知道古琴的。在問及什么方式傳播古琴文化最好時,絕大多數人認為“通過學校課堂介紹”“開展古琴音樂會”“開展古琴社團”“電視、網絡等媒體傳播”是最有效的傳播古琴文化的方式??梢?,古琴在高校的知名度還很低,并且學習古琴的人數確實很少。

目前,從高校古琴專業設置來看,僅有中國九大專業音樂院校設有古琴專業,還經常會出現招不到學生的現象。部分綜合性大學也開始招收古琴表演的學生,如華中師范大學2013級有兩位古琴表演的學生,但還沒有專門的古琴老師,足以說明古琴在高校傳承和傳播還有很大空間。

古琴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傳承?,F在高校學生主要為90后,對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80%以上的人都表示喜愛。并且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及社會有志青年的集聚之地,能承擔起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之大任。此外,古琴文化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心智、文化修養大有裨益,有利于學生走向社會后適應復雜的社會人生、高壓的生活節奏,提高自身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所以只有在高校加強對古琴文化的傳播,才能更好地引起社會關注并保護中國傳統文化。

(指導老師:徐海準)

[1]易存國.中國古琴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11.

[2]張前.音樂美學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2.

[3]周若渠. 人生要學會留白[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2.01.

劉暢,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1級本科生。

猜你喜歡
華中師范大學古琴音樂
國家非遺 古琴藝術
華中師范大學“五創并舉”學黨史,喜迎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淺談中國傳統古琴文化的傳承和推廣
張俊波 情寄古琴,樂以忘憂
尋訪千年古琴
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et Catchwords of 2017
音樂
停留
華師男籃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