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2015-07-14 08:45
學周刊 2015年11期
關鍵詞:意境文章語文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韓紅霞 (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十一中學 050000)

語文教學大綱強調指出,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審美觀和良好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都十分注重學生基礎常識的積累與運用能力,卻常常忽視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根本沒有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沒有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違背了語文教學的初衷。本文將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探討。

審美教育 審美意識 審美體驗

語文教學中,常會聽到部分教師感嘆學生對語文沒有足夠的興趣,學生也越來越感覺到語文課很單調。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認為:一方面是迫于高考的壓力;另一方面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得不到很好的激發。針對這種現象,我想談一下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問題。

一、什么是審美教育

通俗來說,審美教育就是“美育”,它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個人和民族素質的重要渠道。審美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是相輔相成,互相滲透的。在對學生實施德育和智育的教育過程中,要適時地引入美育因素,借助美育堅定人們的道德信念,培養人們的道德情操,通過審美價值喚起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思考,更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協調發展。

二、語文和審美教育

多少年來,我們國家一直都十分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并多次在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應用能力的同時,積極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一定的審美能力。這足以證明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對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

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領會教學大綱的實質和根本性的目的,所以對大綱提出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審美教育的要求就不能很好地落實。主要表現在:

(一)寫作教學中缺少審美教育

近年來,學生的作文水平越來越差,優秀的文章少之又少。大部分學生作文內容空洞無物,沒有真情實感,語言直白,缺乏一定的文學味道,讓人讀了覺得枯燥乏味。究其原因,首先是學生閱讀時間少,閱讀范圍狹窄,或者是閱讀過程中學生不能很好地領會文章的意境美、情感美,寫作時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其次是教師只教給學生如何寫作文,如何開頭,中間如何過渡和銜接,結尾如何深化文章中心等寫作技巧,卻很少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好習慣。

“世界上間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一道理眾人皆知,但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疏于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來發現身邊的美好事物。這樣長久以來,學生的文章的章法和形式很規矩,作文內容卻常常會出現“言之無物”“內容空洞”的現象。這樣的作文,缺少文章的意蘊和內涵,也沒有真情實感,不會打動人,更不會為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學會用審美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積極正確的審美意識來挖掘生活中所蘊含的美,再加上平時的好詞佳句和素材的積累,學生的作文就會漸漸地充實起來。

(二)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不到位

高中語文教材內容大多為歷代或現當代的名家名篇,文質兼美,這些文章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那么大部分學生學習了這些大家的美文,為什么就產生不了寫作欲望,得不到一些借鑒呢?因為他們僅僅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教師并沒有用審美的眼光、審美的意識來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這樣學生就很難理解這些教材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境,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培養。

另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語文教師講讀的出發點就是單純地為了高考,很多經典美文被教師解剖為字、詞句的賞析,語法、邏輯的分析,而文章本身蘊含的美好的情感和意境并沒有得到重視和欣賞。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其本身就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文章的美不只體現在語言的精煉、結構的渾然一體和美好的意境上面。教師教學時,應帶著學生去領悟朱自清筆下清幽、脫俗的荷塘,去欣賞和領悟月色和荷塘相互交融的優美意境,進而去體會作者內心的情感。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的輔助手段,用審美的眼光去感受荷塘和月色,再加上富有情感的朗讀,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折服于此情此景。相比教師單純地肢解文章結構,進行層次分析、主旨歸納,效果要好得多。

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這首詩的藝術性很高。其一,它把歌詠者和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合二為一。詩人首先自敘身世后,琵琶女則“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彈一曲后,詩人則更是“江州司馬青衫濕”,風塵知己,處處動人憐愛。其二,詩中的景物描寫和音樂的渲染都能和琵琶女身世相結合,氣氛非常一致,作品始終都沉浸在悲涼又充滿哀怨的氛圍里;其三,作品所使用的語言很生動,且簡練優美,并且用詩句的形式展現出了音樂美。

教師若能帶領學生去揣摩,去感悟這一意境,學生通過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也是一種不錯的審美體驗。如果教師在教授《琵琶行》時,只是一味地講解詩歌中的詩句,就很難領略到該詩歌本身所蘊含的美。

綜上所述,審美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語文教學應該有審美教育的實施,這和應試教育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在缺乏了審美教育,語文教學就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枯燥無味的感覺。無論是在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從審美的角度理解文意,會更容易些,學生也覺得會更有趣,同樣也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傊?,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審美教育的實施,讓學生學會抓住教材中的美,讓學生在審美的過程中陶冶情操,練就性情,凈化心靈,用美好的心靈去感受美,用純潔的眼睛去發現美,用積極的行動去創造美。

[1]陳玉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92.

[2]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63.

(責編 齊真)

猜你喜歡
意境文章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舞蹈意境的認知與養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