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的重要化合物”教學設計

2015-07-16 01:15吳大挺
中學課程資源 2015年6期
關鍵詞:優質教學教學體系高中化學

吳大挺

摘 要:通過“鐵的重要化合物”一課的具體教學實例,探討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把握優質教學的內涵,優化教學系統中諸要素,構建高中化學優質教學體系,并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驗證,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落實課程改革目標。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化學 優質教學 教學體系

“教學體系”(Teaching System),是教學過程的知識基本結構、框架、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結果評價組成的統一的整體?!皟炠|教學”是一種教學體系。它以現代教育理論和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目標卓越、過程優化、效果優質為價值追求,通過優化教學系統中的諸要素,形成優教優學互動模式,旨在適度負擔的前提下促進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并使學生學習潛能得到充分開發,其素質得到多元化、個性化的可持續發展。高中化學優質教學要求教學行為能夠體現正確的學科價值取向和明確的教學目標,優教優學的教學過程,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及策略等,促進高中化學教學效益提升的一切教學行為與策略,以期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品質,發展學生科學素養的終極目標。因此,構建高中化學優質教學體系主要體現在精致教學準備、優化教學過程、多元教學評價等方面,通過不斷完善優質教學體系,使課程教學始終保持一種新鮮的活力,提高了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效率與質量。本文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1)》中“鐵的重要化合物”一節課的教學為例,探討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構建高中化學優質教學體系的途徑與方法。

一、精致教學準備

1.設置整體性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決定著課堂教學的進程,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闡述課程目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體現了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在此基礎上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優化設計和有效落實,有利于引導中學化學教學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優質的化學教學準備策略首先要凸顯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根據課程標準設置優質化、整體性的教學目標是實現優質教學的基礎。

“鐵的重要化合物”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設置的三個維度表述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二價鐵和三價鐵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知道氫氧化亞鐵的實驗室制備方法和操作流程;

(2)知道Fe3+的檢驗方法;

(3)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形成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4)鞏固用分類觀學習金屬化合物性質的方法;

(5)初步體會運用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學習變價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6)在鐵的化合物的性質探究學習中體驗提出假設猜想、實驗設計、探究實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7)通過生活中鐵的化合物的性質實驗探究,進一步感受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愛,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8)體驗實驗探究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提升合作意識及與人分享的精神品質。

以上三維教學目標和諧統一,它代表了一種整體的知識觀,給本節課教學活動設計指明了方向,表明教學目標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向以關注學生發展為中心轉變,從單純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和情意品格等綜合素養的提升轉變。

2.創造性處理教材

新課程強調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機械地“教教材”,對教材內容做合理的加工與改造。因此,實施優質教學要把握教材意圖,“深入淺出”地把教材鉆研透,理清教材中各個內容的編排體系,明確各個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還要深入研究教材對教學活動所蘊含的啟示,這樣才能帶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處理和使用教材,讓教材真正成為一種教學資源與介質為教學服務,徹底改變以教材、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參考教材內容,選擇探究生活中常見補血藥物“硫酸亞鐵片”說明書的有關內容,以學習硫酸亞鐵性質為起點,通過安排系列實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從二價鐵化合物FeSO4學習引出Fe(OH)2制取與性質的學習,再通過二價鐵化合物性質解釋硫酸亞鐵片制成“包衣片”的原因,最后過渡到三價鐵鹽性質與Fe3+檢驗的學習。通過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合作探究解決學習問題,改變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和編排順序,構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與生活經驗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自主發展。

在教學中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處理和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做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精心選出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適應學生現有發展水平與實際生活經驗的教學內容,這是實現化學優質教學的重要途徑。

3.關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

解讀、處理和加工教材固然重要,解讀學生同樣不容忽視。傳統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只思考教什么和怎樣教。而對學生學習狀態缺乏必要的關注與重視。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基于自身已有生活經驗與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而不是知識的簡單接受過程。把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已經成為我們開展化學教學的重要前提。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句經典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笨梢哉f這段話語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這樣一個教學理念。因此,優質化學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教學,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如在本節課學習開始,教師通過PPT展示FeO、Fe2O3、Fe(OH)2、Fe(OH)3、FeSO4、FeCl3等圖片,使學生進入豐富多彩的鐵的世界,再通過板書引導學生對這些化合物進行分類,并讓學生舉例說明它們在生活中的用途。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入教學,初步分類,并引導學生從物質類別和化合價的角度進行感知認識,落實教學目標(4)。

二、優化教學過程

1.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引發思考、啟發思維,這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師的一項基本教學技能,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是優質教學的積極追求。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為“探究式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疤骄渴綄W習”是圍繞具體的問題展開的,在教學過程中或某個教學環節上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教學手段。

創設教學情境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并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要蘊含能讓學生發現并有效地引發深入思考的問題;要體現學科特色,通過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和感悟學科知識的內涵,體驗學科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他們形成持久的學習熱情。

例如,對二價鐵還原性的學習,通過創設生活中常見補血藥物“硫酸亞鐵片”說明書的閱讀,引導學生獲取有關FeSO4的顏色、狀態等信息,并思考、交流:從中獲得哪些信息?還有哪些問題?這為下面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真實的情境,讓學習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從生活中走進化學,激發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

2.合理設計教學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總是在一定的問題中產生的,思維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更是思維的動力。因此,實施優質教學要創設適當的問題,通過問題啟發引導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思維的發展。

在設計問題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啟發性原則。問題設計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讓問題和學生的已有知識相互聯系,引起學生認知沖突,造成學生心理懸念,喚起學生獲取新知識的強烈愿望。第二,層次性原則。問題設計要注意難易適度,既要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又要讓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要分解成若干個成一定梯度且相互聯系的問題串,幫助、引發學生積極思維活動。第三,開放性原則。設計問題要有開放性,讓學生通過多條途徑找到不同的答案,同時,引導和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讓學生認識到“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發展。

根據上面創設的學習情境,提出“為什么制成包衣片”“為什么與維生素C同服有利于吸收”等問題,激發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通過引導學生運用分類觀和氧化還原反應等已有的知識提出“鹽與堿的反應和低價物質具有還原性”的猜想預測;通過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硫酸亞鐵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落實教學目標(3)、(4)、(7)和(8)。

3.促進學習方式轉變

新課程改革目標之一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轉化,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要創設能激發學生探究熱情的問題情境,以一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將新知識置于問題情境當中,并積極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獲得新知識的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第二,教師在設計探究活動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自主選擇探究方法,實施探究活動,不追求“范式”思路或結論。第三,以探究活動為突破口,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倡導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是開展科學探究學習的最終目標。因此,在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個體的能動性,使每個人都能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第四,交流合作是探究活動中落實“究”的結果,構建新的認知的基礎。教師要充分利用交流合作的機會,讓學生開闊視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全面深刻的認識,使探究活動更有成效。

續上,通過討論分析學生實驗方案總結出探究硫酸亞鐵的實驗步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分組合作、實驗探究,并觀察現象、形成結論,寫出相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解釋、回答“硫酸亞鐵片制成包衣片的原因”。通過實驗探究獲得FeSO4與堿反應、與氯水(或雙氧水等)氧化劑的反應事實,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在探究中獲取知識、總結方法、體會樂趣。落實教學目標(1)、(6)、(7)和(8)。

4.關注課堂“動態生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動態生成”已成為課堂教學中的新追求。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在《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一文中強調教育活動的“動態生成性”,她認為:“必須超出和突破‘教學特殊認識論的傳統框架,從高一個層次——生命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全面地認識課堂教學,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币簿褪钦f,新課程教學過程是生動可變的,課堂的活力來自學生動態的發展,在優質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抓住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因素,使之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例如,在前面二價鐵性質學習活動中,學生會提出“為什么氫氧化亞鐵沉淀的顏色會由灰綠色然后再變成紅褐色?”與教材中出現“白色絮狀沉淀”不一樣,通過觀察、質疑及討論交流,認識Fe(OH)2的制備方法,并運用已有知識合理解釋操作,感知Fe(OH)2的還原性,落實教學目標(1)。

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為課堂中出現的錯誤而懊惱。然而,反過來想,對課堂教學中“錯誤”的價值引用卻又是一道亮麗的景觀,捕捉良機,巧妙地將“錯誤”進行到底,教師將會受益匪淺,學生將終身受益!

三、多元教學評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的發展?!庇纱丝梢?,從評價的功能看,建立在新課改基礎上的評價,在關注學生發展狀況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揮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優質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多元教學評價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1.主體多元化課堂教學過程評價

課堂教學過程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部分,是在學生參與學習的情境中輕松自然地進行活動表現性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可由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元主體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是處于重要地位的。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來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力發展狀況,還要善于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評價出每個學生的個性,使教師評價成為幫助、激勵和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增強自信,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Fe3+的檢驗的學習過程中,完成教材61頁“實驗3-10”, 讓學生觀察現象,思考“如何檢驗藥片的包衣層中[氧化鐵(Fe2O3)]有鐵元素?”設計實驗并動手檢驗。教師通過對學生自主思考、合作學習,掌握Fe3+的檢驗方法,并通過運用這一知識解決問題(先向包衣層物質中加入稀鹽酸,充分振蕩后加入幾滴KSCN溶液)的評價,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實現教學目標(2)、(3)、(7)和(8)。

學生之間的評價。新課程把教學定位于師生、生生互動交往的過程,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互評也就是課堂教學評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了解彼此的興趣和愛好,交流討論可以進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對同伴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情況、課堂表現進行有效的相互評價,讓學生從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與優點,找出同伴的優越之處,以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同時,這一過程也有利于發展學生合作溝通的能力。

在三價鐵的性質學習中,組織學生思考、交流、討論“FeCl3會有哪些性質?如何運用實驗方法驗證并得出結論?”借助前面學習硫酸亞鐵的方法預期FeCl3的性質(與堿反應、與鐵粉等還原劑的反應),利用Fe3+的檢驗進行實驗設計、完成實驗、得出結論,并回答“與維生素C同服有利于吸收”的問題,實現教學目標(1)、(5)、(6)、(7)和(8)。通過學習過程中學生相互評價,讓學生學會的不僅是自我反思,更是對他人的欣賞,在這樣和諧愉悅的評價氛圍中,學生會體驗到更多的學習樂趣,學習動力會更足,學習效率會更高。

學生的自我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有機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使學生不僅僅被動地接受評價,自己也能主動地參與其中,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發展自己。同時,這個過程有利于發展學生自我認識能力,可增進學生對教學的參與度,激發創造和自我評價的動機。利用課堂總結,讓學生談收獲、談學習體會是學生自我評價最常見的方式。

在本節課堂總結環節,讓學生自我總結三價鐵的氧化性,以及二價鐵和三價鐵的相互轉化,交流、匯報本節課的收獲和感受。通過自我評價自主形成對二價鐵和三價鐵的整體認識,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從中體驗合作學習,在應用中感受化學學科的價值,全面實現本課時教學目標。

這種評價方式,不僅教師能從中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和情感態度方面的體驗,同時也能促進學生關注自己的發展和進步,有助于學生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目標多元化課堂教學結果評價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進步。傳統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單一教學目標適應不了學生自身發展需要,由此新課程標準構建了關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全面發展的多元化教學目標,強調要讓學生學會生活、關注社會、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經驗的積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因此,在教學結果的評價中,既要關注知識獲得,又要關注能力發展,還要關注學生的積極學習態度、創新精神以及正確的價值觀養成,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具有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人際交往智能等九種智能,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不同學生的智力結構不同,存在個體差異,如用統一的指標評價,必定會抹殺學生個性,挫傷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教學結果的評價方式上要實施目標多元化評價,即根據學生的個性及原有的基礎不同,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讓學生利用各自的智能優勢最后都達到了學習目標,開發潛能,促進個性發展。如“鐵的重要化合物”一課我們設置了三個維度八個具體教學目標,并在教學活動中對教學目標達成的結果進行評價,讓評價成為學習過程中激勵學生發展與改進的手段。這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引發學生的持續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發展,讓評價真正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實施多元化評價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潛能開發,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增強學生自主參與和合作學習意識,發掘學生潛質與個性特長。

參考文獻

[1]周善恒.新課程理念導向下的優質教學[J].教育導刊,2005(9).

[2]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J].教師之友,2004(1).

[3]李建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N].中國教育報,2001(7).

猜你喜歡
優質教學教學體系高中化學
高中化學解題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構建高中化學智慧課堂的實踐研究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初探
淺析初中語文特色課堂的構建
基于CDIO模式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體系改革
虛實結合和科教融合的計算機實驗教學體系
數字媒體技術課程體系及實踐教學環節設計
地方高校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的特色化探索
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開展優質教學
拾級而上 順流而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