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高職院校辦學特色探討

2015-07-17 01:59宣依娜汪富泉
亞太教育 2015年18期
關鍵詞:民辦優勢特色

文/宣依娜 汪富泉

一、引言

國外民辦高職起步較早,例如韓國在20 世紀80 年代民辦大專已占同類學校的85. 9%,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經費中,民辦經費占50%以上并呈逐年增多趨勢[1]。民辦職業教育也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召開的第二屆國際技術與職業教育大會指出,應該認識和支持非政府機構在技術和職業教育中的作用,他們往往能夠提供十分寶貴卻又容易被忽略的資源貢獻[1]。我國民辦高職教育起步較晚,2001 年,我國經教育部批準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聘資格的民辦高校僅89 所[1],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10多年來,我國民辦教育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民辦高職院校更是異軍突起,到2013 年,僅廣東民辦高職院校達28 所。在民辦高職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民辦高職院校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發展優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辦出自已的特色,促進學校又快又好地發展,正是本文將要探討的問題。

二、民辦高職院校的優勢、發展機遇和挑戰

(一)優勢

據研究,民辦高職院校具有六大優勢。一是產學研結合優勢:產學研結合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因為民辦高職院校大都依托行業或企業辦學,在辦學目標定位、人才培養層次類型定位、專業和課程設置等方面更能貼近行業和用人單位需求,更能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更有利于完成實習實訓教學環節,因此比公辦學校能更好地做到產學研結合。二是就業優勢:民辦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時會充分考慮是否適應市場需求,課程設置有利于對接職業崗位,教學過程有利于對接生產過程,畢業生能更快適應崗位工作。同時,其企業內部的崗位也能為畢業生提供初次就業保障。三是機制優勢,民辦院校最大的優勢是機制靈活,可以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建立新的辦學模式和運行機制。除此以外,民辦高職院校還具有資金優勢、品牌優勢、文化優勢等。

(二)發展機遇

國家對職業教育十分重視,把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國務院2014 年5 月頒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4 年6 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劉延東副總理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作重要指示。習主席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

為什么國家這么重視呢?這是因為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就必須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因而需要大量有知識、有技術、有專長,在生產一線工作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習主席號召,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而高職院校正好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國家的重視,社會的需要給了高職院校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三)高職院校面臨的挑戰

高職教育迎來了最好的機遇期,但是也面臨嚴峻的挑戰。一是面臨市場競爭的壓力。這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高職院校數量眾多。以廣東為例,2013 年全省各類高校138 所,其中職業技術學院77 所,約占56%;其二,辦學形式多樣。有公辦、民辦、獨立學院等等,2013 年廣東民辦高職院校達28 所。其三,在校生份額相對較小。2013 年廣東高校在校生總數1709881 人,其中高職學生658730 人,僅占38. 5%。學校多,學生少,學校之間特別是民辦高校之間將展開激烈甚至是殘酷的市場競爭,因此民辦高職教育又面臨嚴峻挑戰。二是民辦高職院校在發展中也面臨著較多問題。就學校本身而言,表現在辦學理念存在誤區,定位不夠準確;管理體制和模式制約學校發展;生源質量較差;師資力量薄弱等。就外部環境而言,民辦和公辦高職的競爭不在同一個起點上,民辦高校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被擠壓,甚至處于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狀態;國家對民辦高職教育的有關政策法規沒有得到有效落實,政策性、機制性障礙尚未突破;社會對民辦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考生和家長不愿報讀民辦高職院校等。

優勢和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民辦高職院校如何發揮優勢,克服困難,迎接機遇,接受挑戰,在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辦出自己的特色,創出自己的品牌。

三、民辦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探討

每所高職院校都有自己的辦學優勢和資源條件。如何從自身條件出發來打造高水平特色高職院校,創出自己的品牌呢?筆者擬從發展模式特色、學科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特色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新發展模式

一所學校的發展模式,是學校的頂層設計。一種好的頂層設計能推動學校創出特色和品牌,否則可能阻礙學校發展。頂層設計可簡單概括為三個定位、兩個目標、一個規劃和發展模式。學校要根據自身實際(如學校的區位,辦學資源條件和優勢等)和社會經濟需要確立學校的服務面向定位、學科專業定位、人才培養定位等,根據定位確立學校近期和遠期發展目標,根據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緊密圍繞發展規劃開展學校各項工作,加強各項軟硬件建設。在發展模式上,不能只是盲目地追求規模,要深入理解高職教育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內涵,加強內涵建設和擴大規模并舉,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只有協調發展,才能確保持續發展,在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推進特色發展。

(二)培育學科專業特色

在特色專業建設方面,做法很多,筆者認為下述三點是比較重要的。一是在制定專業發展規劃時,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學校傳統優勢和辦學條件,加快專業改造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布局,形成結構協調、布局合理、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專業結構體系。在確定本校為特色專業培育時,要切忌跟風追隨,效仿別人的做法,人家搞什么特色專業自己也搞什么優勢特色專業,照搬照套別人的模式。為了縮短與高水平示范高職院校的差距,要依據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在專業發展上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優先發展自己的優勢專業,培育和凝練專業特色,通過差異化發展和錯位發展加強特色專業培育。二是對培育專業要著力加強專業和課程的內涵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特別是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高水平人才隊伍。圍繞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的總體要求,逐步增大雙師型教師比例,優化隊伍結構,提升教學水平,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提高專業和課程教學水平。三是依據地方經濟和產業優勢,培育相應特色。通過若干重要抓手和重點項目推進特色專業建設進程。以廣東文理職業學院為例,依托廉江高新農業、特色果業等規劃“學校+ 高新農業”、“學校+特色果業”等項目;依據學校位于廉江開發區和電器產業園區等構建“學校+產業園區”,“專業+企業聯盟”,“專業+大型企業”等項目,走與地方和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特色發展之路。使自己的某些專業和課程盡快躋身于同類院校前列,以此為示范和引領,推動學校全面發展。

(三)凝練人才培養特色

要在競爭中獲勝,促進民辦高職院??焖侔l展、可持續發展。應該牢記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如何在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中突出特色呢?

(1)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教育的意義就是激發學生把自己的優勢和潛能調動出來。高學歷不一定適應每一個人,沒有高學歷也可以成為優秀人才。學歷重要,能力素質更重要。這一點對民辦高職院校尤為重要。因為民辦高職院校生源質量較差,學生入學時理論基礎也不夠扎實,面對這個現實,如何把學生培養成優秀人才,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學校和教師要肩負起培養造就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和責任,學生要對成人人才充滿信心。

(2)著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一是要切實加強素質教育,堅持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提高學生道德文明素質和職業素養。二是要加強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相互聯動, “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加強職業技能競賽與日常教學工作的統籌協調。三是要加強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改革。在教學模式上,要對接生產過程,與企業和用人單位深度合作,改革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教學模式,采用理論與實踐并行的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交融的教學模式。推行項目化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上,要去掉那些陳舊的、過時的內容,理論知識傳授以實用為本、夠用為度,避免空洞說教,增添用人單位迫切需要的課程體系、內容體系和有關知識。在教學方法上,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作用,改革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互動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兼顧。提倡邊講邊做邊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學做統一,學訓一體”。

(3)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技能培養

根據高職教育的時代特征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為使學生既掌握一定專業知識,又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和專長,可以采取以課程教學(包含理論和實踐課程)為主體,以課外素質拓展和就業創業教育為兩翼的“工學結合、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課程教學主體的改革實踐主要包括:課程體系設置改革,刪減不必要的理論教學,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課時和學分按4:6 設置。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科學重組和改革,刪減重復、陳舊內容,增加適應社會和就業需要的新內容;化繁冗為簡潔,化空洞說教為案例引導,開門見山。課外素質拓展改革:可設置3 -4 學分,在過去單一技能競賽的基礎上拓展到多樣化、系統化素質培養。開展以院系、專業、班級、社團、興趣小組(可由學生自主、自由組合)等為單位,由學校、院系、團委、學生社團或興趣小組(小組自主推選學生為負責人)牽頭組織,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指導,以增設課外素質拓展學分為抓手,以具體項目為載體,形成素質拓展體系,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拓展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特長。開展項目可多樣化,如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競賽;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競賽;科學文化素養拓展;溝通交流技巧,學生自主設計的各類項目等等。課外就業創業教育改革:可設置1 -2 學分,在教學計劃安排校外實習實訓、頂崗實習等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技術能力培養體系,讓學生利用寒暑假、節假日等時間,實施現代學徒制,到用人單位實地鍛煉,解決學生與崗位工作適應緩慢、學生就業難或就業不對口,就業競爭能力低等問題,彌補就業教育短板。同時也有助于解決企業招工難、企業用工穩定、勞動者收入、勞動者自我價值實現等問題。另外,鼓勵優秀學生參與企業技術改造,技術革新,產品設計開發,市場開發,開發產品或工藝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對學生加強專業技能和創業教育。素質教育學分與就業創業教育學分融通。

筆者相信,如果能夠扎實推進和實施這樣的培養模式,過不了幾年,人才培養特色就會凸顯出來。

猜你喜歡
民辦優勢特色
民辦本科院校開展文科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
新時代加強民辦中小學黨建工作的必要性
特色種植促增收
矮的優勢
中醫的特色
基于學科競賽的民辦本科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探討
完美的特色黨建
畫與話
民辦少兒英文圖書館工作初探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