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摩擦角巧解靜力學問題

2015-07-31 06:04王元立
新課程·中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支持力列方程摩擦角

王元立

摘 要:在高中物理競賽中常遇到靜力學問題,計算量比較大,將常規方法與應用摩擦角和全反力解題進行比較,便體現應用摩擦角解題的優勢。 關鍵詞:摩擦角;全反力;物體的平衡 什么是摩擦角?當兩物體相互接觸,如圖1,接觸面之間有摩擦時,支持面對物體具有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作用,這兩個力的合力稱為全反力,其作用線與支持面的垂線即支持力的作用線之間形成的偏角為?漬,當達到臨界平衡狀態時,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偏角j也達到了最大值?漬m,如圖2所示,全反力與支持力之間夾角的最大值被稱為摩擦角,由圖可知tan ?漬m== μ,?漬m與μ表明物體之間的摩擦性質。由摩擦角的定義可以知道,全反力的作用線不可能超出摩擦角之外,必在摩擦角之內。因此,一定存在0≤?漬≤?漬m 。 下面通過例題來說明全反力和摩擦角在解決靜力學問題中的優勢。 例題:如圖3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恰好能在傾角為α的固定斜面上勻速下滑,如在物體上施加一個力使物體沿斜面勻速上滑,為了使力取得最小值,這個力與斜面的傾斜角為多大?這個力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物理情境I:由物體恰好能在斜面上勻速下滑,受力分析如圖4,列方程mg sin a =μ mg cos α可得μ= tan α。 物理情境II:對物體施加力F,使物體沿斜面勻速上滑,求F的最小值,可有兩種方法。 方法一:數學極值法:受力分析如圖5所示,設力F與斜面之間的夾角為θ,因為物體是勻速運動,處于平衡狀態,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0。列平衡方程如下: 沿斜面方向:F cos θ = mg sin α+f

① 垂直于斜面:F sin θ+N = mg cos α

f= μN

③ 由①、②、③得: F = mg 要使F取最小值,只要使表達式取最大值,該表達式可以表示為: cos θ+μ sin θ = sin (?漬+θ)

④ 其中取sin ?漬 = ,cos ?漬=

由④式可得,當時sin(?漬+θ)=1時,即?漬+θ= 90°時,F為最小,此時tan ?漬= , ?漬= arctan,即:當θ= 90°-?漬= arctan μ =α時,F具有最小值,其最小值為:F=mgsin(θ+α)=mgsin2a,F= mg =(sin α sin ?漬+ cos α cos ?漬)mg =2 sin α cos ?漬 mg = mg sin 2α 。 方法二:受力分析如圖6所示,物體受重力mg、全反力F反(支持力N與摩擦力f的合力,且摩擦角?漬= arctan = arctan μ= α)和F,相當于物體在三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F反、F的合力與m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畫出平行四邊形。從圖上可以看出,當F與F反垂直時,F取最小值,θ= 90°-α-(90°-α-?漬)= α。 則F=mg sin(?漬+α)=mg sin 2α,F與重力的夾角為90°- 2α,與斜面的夾角為θ=90°-α-(90°-α)=α。 點評:方法一是根據物體的平衡條件,建立坐標系列方程,對學生來說思路比較順暢,但是對數學知識的要求很高。方法二引入了全反力與摩擦角,利用三力平衡的知識做矢量三角形求其最值,有很強的技巧性,數學要求低,且容易計算。兩種方法比較,顯然方法二要簡單得多。 總之,在解決靜力學問題時,恰當地使用摩擦角和全反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編輯 楊 倩

猜你喜歡
支持力列方程摩擦角
淺談列方程解決問題
巧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借助摩擦角 快解勻速運動問題
利用待定系數法列方程
不變量引航 列方程稱王
淺談氣息與聲音的關系
對下滑物塊的給力分析
考慮土拱效應的鐵路剛性擋墻主動土壓力計算方法
摩擦角在平衡問題中的應用
人的內力做功問題的分析與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