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析漢字在歷史上的稱謂

2015-08-15 00:50任海潮
語文學刊 2015年7期
關鍵詞:謂之時期漢字

○任海潮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從古至今,人們對漢字的稱謂五花八門,有的稱謂仍一直使用,如:“字”、“文字”等;有的只存在于一定的歷史時期內,到后來已經不被人們使用,如:“名”、“書”等。本文主要從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這五個歷史時期對漢字的稱謂進行分析。從這些稱謂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歷史時期下漢字稱謂的不同以及漢字稱謂的來源。

一、稱“文”

1.先秦時期?!渡袝ば颉?“由是文籍生焉?!薄蹲髠鳌沸?,楚子曰:“夫文,止戈為武?!薄蹲髠鳌肥迥曜诓?“故文,反正為乏?!闭压赆t和曰:“于文,皿蟲為蠱,谷之飛亦為蠱?!倍蓬A并《注》:“文,字也?!薄墩撜Z·衛靈公》:“吾猶及史之闕文也。邢昺《疏》:“文,字也?!薄睹献印とf章上》:“不以文害辭?!敝祆洹都ⅰ?“文,字也?!?/p>

2.兩漢時期?!稘h書·藝文志》云:“古制書必同文?!倍偈妗洞呵锓甭丁酚涊d:“古之造文者,三畫連其中,謂之王?!薄逗鬂h書·張衡傳》:“飾以篆文?!?/p>

3.魏晉南北朝時期。張揖《上廣雅表》云:“夫《爾雅》之為書也,文約而義固?!?/p>

4.隋唐時期。張參《五經文字·序例》:“王者制天下,必使車同軌,書同文?!?/p>

5.宋元明清時期。顧炎武《答李子德書》:“愚以為讀九經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闭绿住墩率蠀矔ず喺摼砣?“文因于言,其末則言秋迫而因于文?!?/p>

許慎《說文解字》:“文,錯畫也,象交文?!保?]段玉裁注:“錯畫者,交錯之畫也?!鳖櫻孜洹度罩洝?“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如《左傳》:‘于文,止戈為武’,‘故文,反正為乏’,‘于文,皿蟲為蠱’,及《論語》:‘史闕文’,《中庸》:‘書同文’之類,并不言字?!?/p>

“文”的本義是交錯刻畫的花紋,是依據事物的圖像來繪制字形的。無論是甲骨文,還是金文,這些文字符號的來源都是客觀事物的圖像,是象形文字?!跋笮握?,畫成其物,隨體詰屈,日月是也?!笨梢?,最早的文字是依據實物的形體來描繪的,所以用“文”來指稱這種文字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稱“字”

1.先秦時期。呂不韋著《呂氏春秋》懸之咸陽市,曰:“有能增減一字者,予千金?!?/p>

2.兩漢時期?!稘h書·藝文志》云:“太史試學童,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裘裆蠒?,字或不正,轍舉劾?!崩铋L《元尚篇》:平帝時“征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人,各令記字于庭中?!痹S慎《說文解字·敘》云:“凡《倉頡》一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之矣?!编嵭f:“古曰名,今曰字?!?/p>

3.魏晉南北朝時期?!段簳そ絺鳌吩啤半[別古籀奇惑之字?!碧品庋荨堵勔婁洝吩?“搜求異字,復撰《字林》七卷?!薄段簳ばg藝傳·江式》:“音讀楚夏之聲,并逐字而注?!薄蛾悤?“蟲篆奇字,無所不通?!鳖佒啤额伿霞矣枴?“不無俗字,非為大損?!?/p>

4.隋唐時期。林罕《字原偏旁小說》:“隨字訓釋,使學者簡而易從?!?/p>

5.宋元明清時期。陳瓘《復古編序》:“字之合于古者,皆所不論?!标惖凇睹姽乓艨夹颉?“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倍斡癫谩稄V雅疏證序》:“學者之考字,因形而得其音,因音而得其義?!蓖跻督浟x述聞》:“古者夏雅二字互通?!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圣人造字,實自象形始?!蓖跄顚O《廣雅疏證序》:“故有聲同字異,聲近義同?!秉S侃《音韻略說》:“昔結繩之世,無字而有聲與義?!敝炜÷暋墩f文通訓定聲》:“皆托其字謂表識?!崩顝闹堋蹲滞ā?“字而有隸,蓋已降矣?!鄙蚶ā秹粝P談·活板》:“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p>

許慎《說文解字》:“字,乳也,從子在宀下,子亦聲?!倍斡癫米?“人及鳥生子曰字,獸曰卜嵼。引申為撫字,亦引申之為文字?!薄墩f文解字·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p>

“字”的本義是生子,后來引申為表示文字的字,可能是由于上古時期多異體字,而異體字主要是由于孳乳方式產生的,如同雄雌相合而生子,這就與字有孳乳的意義有一些聯系,因此用一個單音字“字”來表示漢字的稱謂,這是用的其引申義。

三、稱“名”

1.先秦時期?!吨芏Y·大行人》:“九歲屬督史諭書名?!编嵭?“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書之文字得能讀之?!薄秲x禮·聘禮記》:“百名以上書于策,不及百名書于方?!编嵭?“名,書文也,今謂之字?!薄墩撜Z·子路》:“必也,正名乎?!编嵭?“正名,謂正書字也?!薄豆茏印ぞ忌稀?“書同名,車同軌?!秉S侃《義疏》引鄭玄《注》:“正名謂正書字也,古者曰名,今世曰字?!?/p>

2.兩漢時期?!段簳は剃柾蹯麄鳌酚浉咦嬖?“自上古以來及諸經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禮乎?”

《釋名·釋言語》:“名,明也,名實使分明也?!薄洞呵锓甭丁ど畈烀枴?“鳴而命施謂之名,名之為言鳴與命也?!痹S慎《說文解字》:“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薄赌印そ浾f上》:“所以謂,名也?!标愬ⅰ稏|塾讀書記》:“未有文字,以聲為事物之名;既有文字,以文字為事物之名,故文字為之名也?!?/p>

文字起源于圖畫,它的發展演變,大都與語言有一定的聯系。當一些簡單的圖形和語言結合成為文字的時候,所謂文字,就代表一些實物的形狀,其所代表的語言,也只是實物的名字,所以把這種文字叫做“名”?!墩f文》中對名的解釋是在夜間彼此看不見,就用聲音來辨別,所以將文字稱為“名”是就其語音的角度來命名的。[2]

四、稱“書”

1.先秦時期?!盾髯印そ獗住?“好書者眾也,而倉頡獨傳之,壹也?!薄俄n非子·五蠹篇》云:“倉頡之作書者,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者謂之公?!薄秱鳌?“書著,文字;契者,刻木而書其側,故曰‘書契也?!薄肚f子·天道》:“世之所貴道者書者也?!薄抖Y記·中庸》:“書同文?!背尚ⅰ妒琛?“書者,文字?!?/p>

2.兩漢時期?!墩f文解字·敘》:“書或不正,轍舉劾之?!薄妒酚洝と时炯o》:“太昊、伏羲氏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眲病痘茨献印け窘洝?“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p>

3.隋唐時期。李賀《感諷》:“懷中一方板,板上數行書?!?/p>

許慎《說文解字》:“書,著也。從聿,者聲?!蓖躞蕖墩f文句讀·聿部》:“聿,書寫其本義也,因而所寫之字謂之書?!?/p>

“書”的本義是書寫,記錄,記載。按說文序云:“著于竹帛謂之書?!笨坍嫽驅懏嬙谥窈喩系慕凶鰰?,這是就其書寫載體而言的?!皶弊中尾捎谩绊病弊饕夥?,采用“者”作聲符?!绊病笔怯脕頃鴮懕玖x的,是就意義而言的。形聲字的意符表示其意義的歸屬。

五、稱“文字”

1.先秦時期。顧炎武《日知錄》說:最初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 年)時所刊立的瑯琊刻石“器械一量,同書文字?!?/p>

2.兩漢時期?!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車同軌,書同文字?!薄墩f文解字·敘》:“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薄逗鬂h書·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招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蓖醭洹墩摵狻つ?“截竹為簡,破以為牒,加筆墨之跡,乃成文字?!?/p>

3.魏晉南北朝時期?!段簳さ奂o敘》:“不為文字,刻木紀契而已?!薄端鍟ね回兽D》:“無文字,刻木為契?!薄杜f唐書·南蠻傳》:“俗無文字,刻木為契?!薄逗鬂h書·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招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眾部不敢違犯?!?/p>

4.隋唐時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古者無文字?!睆垜循彙稌鴶唷?“夫文字者,總而為言,包意而名事也,分而為義?!碧拼馁Z公彥《禮記義疏》說:“古者文字少,則曰名,后代文字多,則曰字?!?/p>

5.宋元明清時期。王應麟《玉?!?“正時俗文字之謬?!秉S侃《音韻略說》:“文字之訓詁,必以聲音為之綱領?!蓖鯂S《觀堂集林》:“蓋其流期于有別而其源不妨相通,為文字變化之通例也?!鄙驅W《〈盛世元音〉自序》:“文字者,智器也,載古今言語心思者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凡文字有義,有形,有音?!?/p>

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復音詞也越來越多,于是就將“文”和“字”固化為表示“文字”來表示我們書寫的字。

6.稱“書名”?!吨芏Y·春官》:“掌書外令,掌三皇五帝之書,掌達書名于四方?!薄皶敝肝淖?。[3]

7.稱“漢字”?!对贰け尽ゑR政》:“(馬)收除見在數目,造蒙古、回回、漢字文冊以聞?!?/p>

“漢字”是區別于蒙古、回回文字的。由此可知,所謂“漢字”,是指中原漢族人所使用的文字?!对贰分须m然已出現了“漢字”一詞,但在以后的幾百年中,中國的讀書人仍習慣上把自己所使用的字叫作“文字”,而不叫“漢字”。

8.稱“書契”。

1)先秦時期?!兑住は缔o下》:“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薄渡袝ば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p>

2)清朝時期。章太炎《小說略說》:“而書契與口語益離矣?!鼻妪徸哉洹段饔蛑眯惺∽h》:“東南臨海,西北不臨海,書契所能言,無有言西北海狀者?!薄秱鳌?“書著,文字;契者,刻木而書其側,故曰‘書契也?!?/p>

“書”的本義是書寫,記錄,記載?!捌酢庇械犊痰囊饬x。通過“書”和“契”的方式把漢字記錄下來,由此發展,合而稱之為“書契”來表示其所記錄的文字,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

漢字在歷史上的稱謂可謂名目繁多,后代也繼承了前代的某些稱謂,但就只有“漢字”這一稱謂保留下來,一直沿用到今,這大概是因為在中國,漢族是構成國家的主體民族,因此,“漢字”也就成為全民共同使用的文字的稱謂,以區別于國外的埃及文字,瑪雅文字等,也可以區別于國內的蒙文等。

[1]許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2012.

[2]唐蘭.古文字學導論[M].齊魯書社,1981.

[3]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商務印書館,2013.

猜你喜歡
謂之時期漢字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文藝復興時期的發明家
開心一刻
清代時期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新時期的向善向上
漢字這樣記
漢字這樣記
錢本草
《內經》之“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新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