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黃宗羲家國情懷的體現

2015-08-15 00:50陳瑞
語文學刊 2015年7期
關鍵詞:黃宗羲明史

○陳瑞

(貴州師范大學 求是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黃宗羲生于明末萬歷年間,卒于清初康熙年間,經歷了明末的腐朽黑暗和朱明王朝的覆亡,目睹了清軍的入侵和清政權的建立,貫穿了整個“明末清初”易代的特殊時期。在那個風雨如晦、天崩地解的時代,黃宗羲始終懷有深深的愛國情懷,對朱明政權極力維護,參加反對閹黨的斗爭,投身抗清的民族斗爭,關心修明史,面對異族入侵和少數民族政權的確立,他恪守傳統的道德原則,堅持“一身不仕二主”的遺民名節,同時又以儒家士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投身現實,關注現實。

黃宗羲生活的明末帝王荒淫無度,太監權勢重,他們把持朝政,或為非作歹禍國殃民,或勾結宮女禍亂內廷。黃宗羲的父親黃尊素是一位正直的東林黨人,慘遭閹黨迫害而慘死獄中。為了替父申冤雪恨,十九歲的黃宗羲便草擬疏章,進京頌冤。在審訊閹黨黨徒許顯純、崔應元時,黃宗羲與之對簿公堂,并拿出其袖中所藏之錐錐刺許顯純,致其流血遍體,又毆打崔應元,拔其須以祭奠亡父,后“又與吳江周延祚、光山夏承,共錐牢子葉咨、顏文中,應時而斃?!保?]黃宗羲為父申冤的失控行為正反映出其胸中燃燒的怒火,心中不可遏止的悲痛與激憤,以及對閹黨橫行、殘害忠良、作惡多端的痛恨,也是對政治腐敗、現實黑暗的反抗。

明末黨社盛行,黨爭激烈殘酷。黃宗羲以天下國家為己任,與黨社來往密切,加入復社等黨社,投身黨社政治活動?!皡侵谐珵閺蜕缫跃W羅天下之士,高才宿學多出其間……其間楷模之人,文章足以追古作,議論足以衛名教,裁量人物,譏刺得失,執政聞而意忌之,以為東林之似續也?!保?]說明復社是具有政治斗爭性質的文人組織。體現了黃宗羲與邪惡勢力斗爭的正義氣概和堅定決心及在國破家亡之際表現的民族氣節、家國情懷。崇禎十一年,其與陳貞慧等一百四十多位文人發出《南都防亂揭》,以揭露、聲討阮大鋮的罪行,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彰顯出其對國家、民族的憂慮及深情。清兵南下逼近南京,弘光政權覆亡,反清復明斗爭如火如荼地展開?!皶O嘉繼、熊汝霖奉魯王監國”,[3]此時黃宗羲迅速組織黃竹浦弟子幾百人,組成一支名為“世忠營”的抗清力量,配合孫、熊對付南下清兵,為抗清積極奔走、出謀劃策、殫精竭慮,“身瀕十死不言?!?,其自謂“自北兵南下,懸書購余首者二,名捕者一,守圍城者一,以謀反告詰者二三,絕氣沙墠者一晝夜,其他連染邏哨之所及,無歲無之,可謂瀕于是死者矣?!保?]無奈黃宗羲和抗清義士的努力終付諸東流,明亡清興是歷史必然,而其與邪惡勢力斗爭的正義氣概和堅定決心及在國破家亡之際的抗爭恰是其民族氣節、家國情懷的體現。

作為投身明代黨社斗爭及反清復明政治斗爭的故明遺民,黃宗羲對為捍衛明王朝而戰的人物極力表彰,為他們寫下大量飽含深情和敬意的傳狀、碑志類文章,若《移使館熊公雨殷行狀》、《中介施公神道碑銘》《劉瑞當先生墓志銘》、《碩膚孫公墓志銘》、《蒼水張公墓志銘》等,表彰為朱明王朝存亡而戰的英雄們舍身報國之志,同時也借以表明自己的心志。他還以無比悲痛的心情寫下《海外慟哭記》,詳細記錄了魯王監國抗清的這一段悲壯又悲慘的歷史。其所著《行朝錄》就是為了表彰忠于明王朝,為明王朝的前途而戰的英雄人物。黃宗羲與閹黨奸佞的堅決斗爭,除卻為父申冤的家庭原因外,更多的是出于其作為正直文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社會意識。君父無為,閹宦把持朝政朝綱敗壞,民生多艱,國家危機日重,秉承“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精神的黃宗羲又豈能閉門讀書,坐視不管。朱明王朝在內憂外患中崩潰,清政權取而代之,出于對故國的深情和忠貞,他毀家紓難,抗清復明,做最后一搏,更何況清朝是夷狄政權,更讓他義無反顧。其自稱“扶危定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絲有所未盡,不容但已。古今成敗利鈍有盡,而此不容己者,長留于天地之間。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常人藐為說鈴,圣人指為血路?!保?]他的“扶危定傾之心”正是其關心國家、民族的命運和前途的責任心和憂患意識,是其濃厚的家國情結的必然反映,也必當與“愚公移山、精衛填?!币粯涌梢蚤L留于天地之間。

天崩地解的社會現實,清政權的確立,使由來已久的“華夷之辨”思想再一次被高揚,黃宗羲也具有明顯、激烈的“華夷”思想,其《留書》是對這一思想最集中的反映。其《封建》認為:“自三代以后,亂天下者無如夷狄矣,遂以為五德沴眚?!薄胺蚣床恍叶煜掠谥T侯,是猶以中國之人治中國之地,亦何至率獸而食人,為夷狄所寢覆乎!”其《史》認為:“中國之于夷狄,內外之辨也。以中國治中國,以夷狄治夷狄,猶人不可雜之于獸,獸不可雜之于人也。是故即以中國之盜賊治中國尚為不失中國之人?!贝罅R清朝為“禽獸”,連盜賊都不如,他甚至“乞師日本,抵長崎”,[1]尋求外援,無奈“不得請”。莊嚴認為黃宗羲的這種華夷思想是當時民族征服戰爭所激發起來的漢族士大夫的民族意識的表現,乞師日本是以夷制夷的嘗試,以中國之盜賊治中國是為了維持正統。是抗清斗爭處于山窮水盡之時的無奈。[6]對黃宗羲的華夷思想做時代和現實的分析解讀,見解可謂精辟公允。黃宗羲的華夷思想使他排斥,甚至抗拒新政權,拒絕與清政權合作。當抗清力量被摧毀,復國徹底無望,清政權進一步鞏固的時候,黃宗羲不得不作出新的人生選擇。為了保全名節又能夠為世所用,他選擇了隱居講學的道路,培養了一大批后起之秀,垂范后世??滴踉t征博學鴻儒,其拒征不出,作《與陳介眉庶常書》曰:“某年近七十,不學而衰,稍涉人事,便如行霧露中。老母年登九十,子婦死喪略盡……母子相依,以延漏刻。若復使之待詔金馬,魏野所謂斷送老頭皮也?!保?]表達不出之意?!杜c李郡侯辭鄉飲酒大賓書》列三大理由拒絕出山。朝廷詔其兼修明史,他堅守不仕新朝的原則,力辭不赴,堅守遺民氣節,從而能夠保節而終。

黃宗羲不入史局,卻對修史情有獨鐘,對清廷詔修明史的舉動深表認同和支持,他也以局外人的身份對《明史》的修撰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他在《補歷代史表序》中感慨道:“元之亡也,危素趨報恩寺,將入井中,僧大梓云:‘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之史也?!厥且圆凰?,后修《元史》?!保?]對于危素忍辱負重在新朝修《元史》的舉動,黃宗羲深表贊同,他肯定危素的選擇,是因為這種選擇包含著對國家、民族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也暗示了黃宗羲內心深處的理想。其在《留書·史》中認為“宋之忘于蒙古,千古之痛也”,對《宋史》之“書瀛國公、端宗、帝昺不列本紀,其崩也,皆書曰‘殂’;虜兵入寇則曰大元”深表遺憾。黃宗羲作為眾所周知的杰出史學家,對“史”有著特殊的感情和深刻的認識。他堅決反對《晉書》的“變例載紀,同一四夷,守其疆土者則傳之,入亂中國者則紀之”的做法,認為修史必須維護中華的正統地位,“為史而使亂臣賊子得志于天下,其不如無史之為愈也?!笔穭毡匾龅綋P善懲惡,讓為善者流芳百世,讓作惡者遺臭萬年,以此警示后人。國史是故國生命的一種延續方式,是另一種形式的存在,國可亡而國史不可無。出于對國家、民族、歷史的深情和責任感,也是時代和自己的人生經歷所賦予他的使命感,他對明史的修撰一往情深,曾廣泛的搜集、整理史料、文獻,編撰長達二百余卷的《明史案》,惜其散佚不傳。

待清廷詔修《明史》,他出于對遺民志節的堅守,拒征不仕,但卻允許他的兒子黃百家及弟子萬斯同、萬貞一赴京修史,并以書答徐公(徐元文)曰:“昔聞首陽山二老托孤于尚父,遂得三年食薇,顏色不壞。今吾遣子從公,可以置我矣?!?見《梨洲先生神道碑文》)以表心志。在《明史》的修撰過程中,黃宗羲也為之付出了大量努力,對史局中的事關修史的諸多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并多被采納,通過接受咨詢、審核史稿、提供史料等途徑間接參與明史的修撰。對于《明史》是否當如《宋史》立《道學傳》,史館內部意見不一,黃宗羲在《移使館論不宜立理學傳書》明確提出:“道學一門所當去也,一切總歸儒林,則學術之異同皆可無論,以待后之學者擇而取之?!闭J為為道學專門立傳有悖十七史以來的大一統之義,去取猶如明朝閣部,其位一定即不可顛倒,勸修史諸公深思慎行,以防留下非議,“上玷高明”。[9]其言辭懇切,且言之有據、言之成理,深得修史者贊同,《明史》因此不立《理學傳》而僅存《儒學傳》。其于《補歷代史表序》中認為歷代史書于志、表多有不足之處,并對后之學者亦不能充分修補深感遺憾。對萬季野修《明史》“以白衣領事,見之者無不咨其博洽,常補二十一史表五十四卷”深感欣慰,并稱之為“不朽之盛事”。在《明史·歷志》的內容撰定之后,監修總裁命送至黃宗羲處請其審閱,黃宗羲不負重托,對之做出必要的刪定和補充。其《答萬貞一論<明史·歷志>書》曰:“某故于歷議之后,補此一段,似亦不可少也。來書謂去其繁冗者,正其謬誤者,某之所補,似更繁冗。顧關系一代之制作,不得以繁冗而避之也,以此方之前代,可以無愧?!保?0]其于刪繁正謬的同時,又對《歷志》作補充完善工作,其對《明史》的感情和所作出的貢獻可見一斑?!睹魇贰肥犯宄!捌蚬珜徴?,而后定其論”,每遇“史局大案”,“必咨于公”,黃宗羲雖然不入史局,但在修史過程中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最終的決定權。黃宗羲在送弟子萬季野、萬貞一北上修史時,將父親史學遺著《大事記》和自己史學著作《三史鈔》相贈,以備其修史之需。又“浙中督撫,抄公所著書關史事者送入京”,[11]以資修史。戰繼發《黃宗羲晚節問題略論》認為:“黃宗羲讓兒子及弟子參修《明史》,自備顧問,既不是‘順清’,也不是取媚于清廷,而是與其國史之志息息相關,完全是修故國之史以報故國?!保?2]對黃宗羲的晚節持肯定和贊賞的態度,可謂公允。黃宗羲以局外人的身份,對修撰《明史》所做的努力正是其出于對國家和民族、歷史和時代的責任感,其發揮的歷史作用和影響不容忽視。

黃宗羲在明清易代之際,欲救故國而無望,欲仕新朝而不能,既要能夠做到“一身不仕二主”,保節而終,又要能夠充分利用時代環境,發揮自身對國家和歷史的價值,實現自己的理想,其人生抉擇可謂艱難,所作出的選擇可謂用心良苦。黃宗羲作為一代文化巨子,其對文化、歷史、文學的貢獻彪炳后世,其光輝的人格魅力也深為后人景仰。

[1]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C]//黃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2]黃宗羲.黃梨洲文集·劉瑞當先生墓志銘[M].中華書局,2009.

[3]趙爾巽.清史稿[M].中華書局,1976.

[4]黃宗羲.黃梨洲文集·怪說[M].中華書局,2009.

[5]黃宗羲.黃梨洲文集·兵部左侍蒼水張公墓志銘[M].中華書局,2009.

[6]莊嚴.論黃梨洲的華夷之辨及其他[J].寧波師院學報,1986(S1).

[7]黃宗羲.黃梨洲文集·與陳介眉庶常書[M].中華書局,2009.

[8]黃宗羲.黃梨洲文集·補歷代史表序[M].中華書局,2009.

[9]黃宗羲.黃梨洲文集·移使館論不宜立理學傳書[M].中華書局,2009.

[10]黃宗羲.黃梨洲文集·答萬貞一論《明史·歷志》書[M].中華書局,2009.

[11]黃宗羲.黃宗羲全集[C]//黃炳垕.黃梨洲先生年譜.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12]戰繼發.黃宗羲晚節問題略論[J].遼寧大學學報,1994(1).

[13]黃宗羲.黃宗羲全集冊十一、十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14]朱義祿.黃宗羲與中國文化[M].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

[15]趙爾巽.清史稿[M].中華書局,1976.

猜你喜歡
黃宗羲明史
民國學人改造《明史》的研究趨向及其動因
《明史·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訂誤十一則
明史強志立當下 仰望星空展未來
黃宗羲一生勤奮
中國明史學會屯堡研究分會正式成立
清初實學之風與《孟子師說》
論黃宗羲與蕺山學的傳播
黃宗羲與柳馨遠改革思想之比較
黃宗羲 “風雷之文” 詩學思想內涵淺析
《明史》辨誤二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