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性

2015-08-15 00:50張玉玲常雪徐東先
語文學刊 2015年7期
關鍵詞:文明經濟文化

○張玉玲 常雪 徐東先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一、我國新時期文化體制改革的急切性

1.我國新時期文化體制改革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戰略之一?,F階段我國奮斗目標的實現就是要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目標中文明主要是從文化的角度來體現的,文明是讓老百姓在經濟基礎已經富裕的基礎之上,更注重文明的生活質量。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痹谖覈洕杆侔l展的同時,也一定要注重文化的建設。讓社會少些因為道德滑坡而出現的各種讓人心寒的現象。我國去年取得了國民生產總值7.4%喜人目標,但是社會上與經濟不相融洽的事情比比皆是。我國應該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等幾個方面。這個目標是三位一體的體現,包括政治、經濟和文化。因此文化體制改革一直是黨和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當今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必須要有相應的文明及文化發展與之相適應,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輔助在經濟發展時代的靈魂及精神上的切合。在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以及十三五規劃的起始之年,讓文化的發展為經濟、政治、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提供更好的動力支持及精神保證。

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需要。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需要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性,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處在一個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上,經濟實力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當我國經濟總量已經居于亞洲首位置之后。但是我國的文化體制發展與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地位不相符合。相對發展滯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經濟的發展速度在世界的發展史上也是一個奇跡,連續三十多年的發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廣大人民群眾在滿足經濟文明的同時,已主動擔當的精神加快發展步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滿足廣大人民的時代需求已經提到日程上來。因此在2015 年3 月5 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文化體制的改革,要堅持政府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加快供給,提高服務效能,努力滿足不同階層、不同地域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國民素質,發展文化產業,要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的要求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使它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戰略部署,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體系文化發展大繁榮和大發展體系。

二、新時期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方法

我國新時期文化體制改革在現實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因此要高度重視文化體制改革,探索文化發展規律,在實踐中摸索探究有本民族適合中國發展的特色的新文化,適應經濟、政治及社會各個領域發展的需要,真正發揮文化的價值作用,帶來文化繁榮及文化的反作用。同時也繼續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理論,在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中,既要繼承以往的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但同時要繼續發展和創新的文化理論,以適應文化的新發展,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向前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這也是我國在理論上尋求文化改革的體制策略及方法的客觀要求,文化體制的改革還要結合我國自身的特點,我國人口多、政治經驗發展不平衡,九億多農民的文化素質水平有限,因此,文化體制的改革必須解決中國人民對現實中國社會發展的認識問題,和時代相結合,形成對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的一致性。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緊迫性及客觀性就文化體制必須做相應的改革,國際和國內社會發生的巨變給我夢帶來了新的挑戰的重大課題,就是要求我們必須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加國家文化的軟實力。

1.加強人們對文化體制改革認識的必要性。新時期加強文化體制的改革,首先必須解決人們在思想上的認識問題,社會風氣日下,許多人誤認為現在生活質量提高了。對文化需求與當下不相符,所以作風上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這樣就與我們新時期社會主義矛盾有沖突,我們都知道,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但是現在是經濟在橫向發展過程中,比例日益提升,但是文化建設卻滯后,所以文化發展及相應的發展要求與我國現階段的奮斗目標的實現有一定的差距,也會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也就影響經濟、政治、文明、文化、生態環境及一系列的重大問題。

2.加強政府的引領及導向的作用。在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同時,人們對文化的要求是有同的層次要求的,因此要加強政府的引領導向作用,做積極健康向上的事情,在我國大刀闊斧地向十三五規劃進軍的路上,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都要作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勇氣,在各種的崗位上作出應有的貢獻,但是我們在精神動力的需求上一定按照政府的引導來規劃自己的人生,不要像現在許多明星不但沒有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反其道而行,吸毒、色黃、酗酒滋事等。因此,政府定要擔負其管理職能,適度調節、確保其正常有序的運行。文化的產業屬性也要求對于文化的發展應該加強整體規劃,合理調整產業布局與結構。

總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我國文化事業改革發展全局的根本問題,必須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堅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必須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地址西方腐朽文化的影響。必須堅持一手抓文化事業,一手抓文化產業,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協調發展。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經,我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足以表明了一個國家沒有先進的文化領域的發展,沒有國家對文化體制改革的引領作用,沒有這個國家老百姓的積極參與與重視,那么這個國家很難屹立與世界的民族之林,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沉淀。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經之路。

[1]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花建,巫志南,郭潔敏、王國榮,吳文娟.文化產業競爭力[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3]謝名家,等.文化產業的時代審視[M].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文明經濟文化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請文明演繹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漫說文明
誰遠誰近?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