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地區多語族群語言文化的差異與調適

2015-08-15 00:50郭敏
語文學刊 2015年7期
關鍵詞:蒙古語內蒙古地區內蒙古

○郭敏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不同地區的融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人們交流往來頻繁,多種語言的使用日益增多,多語兼用成為一種趨勢。內蒙古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不同語言的交流和共同使用現象歷史悠久,由于歷史和社會經濟發展等原因,少數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語言外,還使用漢語。[1]因此,在內蒙古地區,各語言的和諧發展不僅對本民族文化有重要意義,對維護地區治安和國家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對學科研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內蒙古地區多語族群及語言文化現狀

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以蒙古族和漢族人民為主。全區分設3 個盟、9 個地級市,其下又轄102個縣(旗、區),呼和浩特市、包頭、赤峰、烏海、通遼、呼倫貝爾、鄂爾多斯等為區內主要城市。其廣闊的土地孕育多種語言,各語言異彩紛呈。以工業城市包頭市為例,包頭市現有蒙古、漢、回、滿、達斡爾、鄂倫春等31 個民族。包頭市人口總數246 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5 萬,占總人口的5.46%;蒙古族人口7.2 萬,占總人口的2.96%,是包頭市第一大少數民族。蒙古語是官方承認的正式語言之一,在全市機關單位和商店的招牌上均有使用,但民間使用人數很少。[2]

內蒙古的官方語言為普通話,而蒙古語為另一種語言,屬于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蒙古語不僅是蒙古族文化的代表,而且還是本族人民交流的工具,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而且蘊含了蒙古民族豐富的文化感情。[3]

1.內蒙古地區蒙古語的使用情況。學術界的調研研究發現,以蒙古族為主的聚居區,在牧區及半農半牧區單純使用蒙語的人數約是50%,兼用蒙漢兩種語言的大約是90%,約9%以下的人使用漢語。在口岸城市行政單位中,50%左右的人使用蒙古語言,86.4%的人使用蒙古語或蒙漢兩種語言,13.6%的人使用漢語。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中主要使用蒙古語,有時也使用蒙漢兩種語言,但很少使用漢語。不過,同下一代人的交往中出現了使用蒙古語的比例下降的情況(在牧區或半農半牧區大約下降了10%,在口岸城市大約下降了20%),使用蒙漢兩種語言的比例上升(在牧區或半農半牧區大約上升了10%,在口岸城市大約上升了20%)的趨勢。各城市蒙古語使用情況不盡相同。錫林郭勒盟東烏穆沁旗(牧區)、二連浩特市(口岸城市)的情況較好,通遼市科左右旗(半農半牧區)、興安盟科右前旗(半農半牧區)的情況較差。絕大多數蒙古族對自己的母語有著深厚的感情和信心,使用蒙古語心態很好,91%以上的人認為自己喜歡說和用蒙古語。這是蒙古語使用中表現出來的蒙古族心態的積極反映,也是主流。但是9%以下的人持有相反的觀點。這說明一些蒙古人在漢語成為強勢語言的情況下對自己的母語失去了信心。蒙古語使用比例下降,在一些家長中出現了讓孩子接受蒙漢兩種語言教育的趨向。認為孩子應該接受蒙漢兩種語言教育的家長人數增多,已達到50%以上。[4]

2.內蒙古地區“三少”民族的民族語言使用情況。資料顯示,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雙語人的比例高達90%左右。實際上,這三個少數民族大都會使用本民族語言和漢語。然而60 歲的高齡老人只會說本民族語言。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有很強的本民族感,但在語言態度上相對比較寬松。九成以上的人寧愿多學一門語言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但在下一代語言教育上,他們面臨著一些問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流利地使用本民族語言交流。實際上,漢語的強力沖擊,本民族語言使用的范圍很狹小。例如,鄂倫春族人口較少,保留著傳統民族文化和語言,但是因為其人口少,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年青一代的漢化水平越來越高,語言也面臨著瀕危的地步。其語言的情況也更為嚴峻,在3 ~10 歲的孩子中基本上已經沒有人會說鄂倫春語,除了極少數能夠聽懂一部分以外,絕大多數不懂本民族語,最不好的后果就是鄂倫春人會放棄自己的語言,甚至被其他所謂強大的語言所吞并。[5]但是從保護傳統文化和語言角度看,這使得鄂倫春族語言面臨著滅絕的危險,盡管老年人還是使用該語言,但是年輕人是傳承語言文化的主要力量。

3.其他語言的使用情況。在內蒙古地區,除了蒙語、“三少”民族的民族語言外,外國語的使用越來越多。因地緣和經濟交往的關系,內蒙古地區新蒙語、俄語、韓語、英語的使用較多。因內蒙古獨特的地理優勢,與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毗鄰,境內有1051 公里的中俄邊界線,是我國向北開放的前沿。近年來,內蒙古迅速增長的經濟勢頭受到全世界矚目,而天然的地理優勢,使得我區在各個方面與俄羅斯的交往日益密切,俄語在邊界地區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二、多語族群帶來的語言文化差異及其負面效應

語言是構成民族的最基本、最明顯的特征。民族感情、民族意識、民族心理基本上是建立在民族語言基礎上的,“在很大程度上,構成民族的也正是語言”。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族交往已經成為社會發展與進步的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在不同民族之間的實際交往中,人們還是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語言差異以及由此體現出來的文化差異成為影響民族間交流與合作的障礙。

1.多語族群及語言文化差異可能帶來相互理解的障礙??缥幕浑H中,主要體現在使用語言的不同。每種語言都是基于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心理狀態下形成的,每種語言都代表一種本民族獨有的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和習慣。而在一定的地域內,如果有多個語言群體,對于相同語言群體來說,可以找到共同的語言話題,但如果不同語言群體里的個人進行交流時,首先會有語言障礙,語言交流不順暢不明白對方講的是什么內容,便無法從事對應的活動的。不同的地區都會產生不同的方言,不同方言的人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飲食方式,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人口流動性的增大,在一個固定的地域內會出現多個語言,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人們之間交流和理解的難度。

2.多語族群容易在語言文化使用功能上產生差異。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語言,這就會使不同民族的人們在交流時產生矛盾。內蒙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聚集著蒙、漢、回、滿、達斡爾、鄂倫春等少數民族,除了回族和滿族通用漢語外,其他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或文字,這就導致了語言文化出現差異。漢語是我國通用的語言文字。在內蒙古地區,回族和滿族使用漢語,其他少數民族在進行交往時也會兼用漢語。漢語是內蒙古的官方使用語言之一,其在政治、法律、財政及文書方面使用更為廣泛。

3.多語族群容易出現語言單極化現象。由于歷史因素,少數民族聚居地語言環境相對比較封閉,與外界的交流很有限,隨著社會的發展,少數民族的一些人學習并且使用漢語,逐漸出現一部分能夠熟練使用雙語的人,但是還沒有形成穩定的雙語地區,交流只是停留在部分人的層面上。

雖然雙語或者多語的使用使傳統民族擴大了交際區域、提高了交際能力,客觀上為改善生活增加了一種技能。但是,這種雙語或多語狀態很不平衡,強勢的語言占據了很多的優勢領域,雙語或多語已經難以相持,語言單極化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頻繁的語碼轉換,會使語言固有的結構發生變化,也使語言傳統功能域收縮,從而發生語言轉用。[6]

三、對多語族群語言文化差異負面效應的調適和規避

《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 年)》提出要重視語言文字的作用,發揮其在發揚中華優秀文化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語言在當今全球化、信息化和媒體化普及的時代中,已成為不可缺少的部分,并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內蒙古民族文化融入世界的形勢下,對少數民族語言進行合理而科學地規劃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影響力。

1.做好全球化背景下的語言資源規劃及多語規劃。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直接影響語言的交流與發展,少數民族的語言更是不可能逃脫此影響。具體應用到內蒙古地區而言,就是要樹立語言資源觀,實施少數民族語言資源戰略,做好語言資源規劃及多語規劃,通過法律、行政、財政等多項實踐方式來支持區域和少數民族語言的發展,推動其健康成長。具體內容涵蓋了從教育、文化等方面,同時以公共財政資助的方式,借助學術會議等各類形式進行交流。要從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高度,認識到內蒙古地區各少數民族語言以及由此構成的多語族群在國家和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戰略地位。

2.利用語言政策為少數民族語言和多語族群發展創造寬松環境。從語言的角度來看,在各種文化形態中,知識能得以世代相傳,其主要載體就是語言,故而語言極大促進了非物質性文化的發展。對內蒙古地區而言,利用《憲法》規定語言政策、借鑒國外其他地區行之有效的語言政策,針對內蒙古地區多語族群的客觀現實,為少數民族語言和多語族群發展創造寬松環境,同樣是規避負面影響的重要舉措。

3.加強保護瀕危和弱勢語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表明,平均每月就消失2 種語言。語言作為人類文化的載體,他的消失會導致人類許多重要文化的消失。例如目前我國的赫哲族,主要分布在我們東北黑龍江省,赫哲語只有老人交談時才使用,且多限于非正式場合。另一個例子是土家族,該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但是會說土家語的人還不到總人口的3%[7],同時為了把這些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能夠生動地保存在后世人類的歷史文化記憶中,人們開始大量使用錄音攝像等數字技術來直觀記錄和保存那些即將消失的語言。內蒙古地區而言,應將蒙古語的保護和傳承納入國家層面,對于“三少”民族的語言及其傳統文化,從地方政府層面而言,尤其要加強保護和傳承。

4.通過合理利用大眾媒體和互聯網來保護語言多樣性。只有保證了穩固的學習母語和使用母語的時間和場所才能保證語言多樣性的持續發展。當代大眾媒體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處不在,特別是對于相對缺乏文化娛樂活動的少數族群,作用尤為明顯。因此,我們需發揮大眾媒體的積極作用,揚長避短,并通過媒體宣傳,提高大眾對語言和文化多樣性的認知。只有各地區和各民族的人們結合實際情況,意識到自身特色語言的重要性,才能推動語言多樣性的長久發展?;ヂ摼W在發展的最初,使用對象的范圍比較狹窄,會對少數民族語言的發展構成威脅。但是目前在互聯網上呈現越來越多的語言種類,這種潛在的威脅也將不存在。

總之,語言是人類知識的載體和共同的財富。語言承載著人類的記憶、知識和價值,包含著語言發展和文化創新的基本要素與動力。語言的消亡和丟失是人類無法彌補的知識損失和財富縮水。因此,對語言多樣性和多語族群現象的保護與傳承,對因此而帶來負面影響的規避,都是個人權利的保證,是民族平等的體現,是需要學術界共同關注和推動的問題。

[1]李秀.試論內蒙古地區漢族與少數民族和諧語言生活的構建[J].前沿,2010(1).

[2]李耶.多民族聚居地區對少數民族語言的保護——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蒙古語保護為例[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5).

[3]劉娟.內蒙古的語言現象概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4]照日格圖.內蒙古蒙古語使用現狀調查[J].滿語研究,2007(2).

[5]徐世璇,關紅英.鄂倫春語使用現狀分析[J].滿語研究,2001(1).

[6]范俊軍.我國語言生態危機的若干問題[J]. 蘭州大學學報,2005(11).

[7]樓曉悅.淺談中國少數民族語言與文化及其傳承[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6(3).

猜你喜歡
蒙古語內蒙古地區內蒙古
內蒙古地區甜菜臨界氮濃度稀釋模型的構建及應用
基于端到端的蒙古語異形同音詞聲學建模方法
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內蒙古地區選拔賽
《內蒙古氣象》征稿簡則
這是美麗的內蒙古
提高翻譯水平對年輕一代蒙古語廣播工作者的重要性
Cataract in diabetes mellitus
首屆蒙古語RAP專場演唱會——“無線內蒙古MONGOL RAP之夜”
可愛的內蒙古
內蒙古地區蒙古族常用野生植物相關傳統知識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