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設想

2015-08-15 00:50劉寶春王文睿
語文學刊 2015年7期
關鍵詞:大學語文愛國主義孔子

○劉寶春 王文睿

(1.山東科技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72;2.山東科技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

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國際交流日趨頻繁。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外合作辦學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2003 年月國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提出了“鼓勵中國高等教育機構與外國知名的高等教育機構合作辦學”的政策,自此許多大學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學生前期在本土高校接受教育,后期達到一定外語語言水平及其他相關要求將可能進入外國合作高校繼續深造。從事中外合作辦學的學校在課程實施方面往往是中方與合作方共同協商制定,因為外語學習的需要,加大了外語等課程的教學工作量,一些課程被壓縮,甚至被取消了,但許多中外合作辦學高校依然保留大學語文課程,在這種情況下,大學語文該怎樣上?筆者認為,適應中外合作辦學的需要,大學語文教學應該突出三方面的教學:即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修養教育。

一、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語文教學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文明,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目前國際上學習漢語、漢文化的國家和個人越來越多,以孔子學院的發展為例,“從2004 年3 個國家3 所孔子學院起步,截至2014 年8 月,全球已有123 個國家設立465 所孔子學院和713 個孔子課堂,注冊學員達85 萬人??鬃訉W院快速發展,已然成為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被譽為‘迄今為止中國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產品?!雹倏鬃訉W院的辦學宗旨之一就是幫助世界各國人民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加強中外教育、文化交流與合作??鬃訉W院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中國留學生同樣也應該承擔起宣傳、弘揚中國文化的重任。因此,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加強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非常重要。當前大學語文教材種類繁多,編排方式也各不相同,但都萬變不離其宗,都以古代經典為重頭戲。教材中,中國傳統典籍分類中的經部、史部、子部、集部的著作占有絕大多數比例,這些作品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極好載體,體現著典型的中國文化。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學生將逐漸領略、了解、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蘊,當他們走出國門后,將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形象大使。

二、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語文教學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感情?!睈蹏髁x一詞早在秦統一中國之前就產生了?!稇饑摺の髦懿摺酚小爸芫M能無愛國哉”的判斷,《漢紀》也有“欲使親民如子,愛國如家”的記載。每一歷史時期,愛國主義內容不盡相同,但是,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所產生的文學中,愛國主義卻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如《詩經·秦風·豈曰無衣》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表現的是國家面臨強敵壓境、外族入侵時,全國人民昂揚的斗志和共同抵御外侮的團結戰斗精神;《民勞》《十月之交》《正月》等也從不同側面表現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思想?!对娊洝分?,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愛國主義作品更是難以勝數。屈原、曹操、杜甫、岑參、范仲淹、陸游、辛棄疾、文天祥等,以他們的愛國主義作品感染著后人。鴉片戰爭后,外邦的入侵激起中國各族人民的反抗,這使得愛國主義作品呈現出嶄新的內容。今天世界形勢紛繁復雜,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必須樹立堅定地愛國主義信念。2013 年10月21 日,習近平在《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 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懇切希望留學生“堅守愛國主義精神”,他說:“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土里;不論留學人員身在何處,都要始終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里?!M麖V大留學人員繼承和發揚留學報國的光榮傳統,做愛國主義的堅守者和傳播者,秉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理想,始終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努力志向,自覺使個人成功的果實結在愛國主義這棵常青樹上?!保?]因此,對大學生來說,出國后,面對國外的種種誘惑和種種復雜環境,怎樣保持對祖國的赤誠之心,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茖W無國界,人是有祖國的。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應是大學語文教學承擔的重任。

三、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語文教學要加強道德修養教育

中外合作辦學的大學生是以走出國門為學習目的的,走出國門的大學生,表面看似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實際上他們不僅代表著個體形象,更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因此,對于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來說,加強道德修養教育十分重要,而大學語文無疑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直接的途徑。

首先,文以載道,大學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如崇高的人格理想追求;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誠實守信的崇高人格等。充分挖掘大學語文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是大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其次,大學語文教學還應承擔起對大學生進行修養教育的責任。中華民族乃是文明之國,禮儀之邦,三千年前,周公制禮作樂,就提出了禮治的綱領,其后經過孔子及其弟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禮樂文明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也成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不僅為亞洲各國人民所崇尚,也早已為西方世界側目。遺憾的是,近當代以來,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經濟大潮的到來,一切向錢看成了許多國人追求的目標,社會越來越浮躁,道德水平嚴重倒退,禮儀文明拋之腦后。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征,文化存則民族存,文化亡則民族亡。在未來的世紀中,中華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能否在吸收先進的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建立起強勢的本位文化。因此從自身做起,提高道德修養素質,發揚傳承傳統的禮樂文化,是炎黃子孫的義務,更是海外學子義不容辭的重責。即將走出國門的留學生來說,必須上好禮儀修養這一課。在這方面,大學語文教學無疑應該是當仁不讓的。

【注釋】

①《東方早報》:2014 年9 月28 日,第A02 版:大新聞。

[1]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 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0-22.

猜你喜歡
大學語文愛國主義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大學語文創新教學初探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學校專升本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大學語文
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析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
如果孔子也能發微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