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從教學開始回歸真實

2015-08-15 00:50郝思嘉
語文學刊 2015年7期
關鍵詞:多媒體情感語文

○郝思嘉

(遼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81)

當下時代,有血有肉的人每天忙著建造沒有血肉的物質世界,沒有時間去理會精神廟宇的建立或倒塌。我們的語文教育逐漸將語言優美、情感豐富的語文課堂變成旨在教會學生如何高分的技巧課,將語文變成一道道證明分析題,語文教師則成為解釋答案的工具,喪失了語文的真正意義。語文首先是真實的,不被冠以政治、道德的包袱。真實的語文有情感的,每一字一句都是作者心之所想、情之所至;真實的語文不論是語言還是情境都充滿美,但又是可感可觸的人、事物。

一、還原真實的語文課堂

1.教學內容真實化。審美價值是指審美客體的屬性對主體審美需要的滿足,是審美主客體關系的特殊方面和結果,是對象特定的屬性與主體需要發生作用時顯示出來的令人獲得審美享受的一種價值,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講的廣義的美。與其他價值形態相比,具有超功利的精神性、強烈的情感性等特征?,F在語文教學內容失去真實性,將文學視為政治的衍生,忽略了內在的審美價值。在學習《雷雨》時,課本注釋中將主題概括為,“深刻地揭示了……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作者曹禺在前引寫《雷雨》首演中的信中說過,他之所以寫到“罷工”,僅僅是作為一個寫“詩”的材料,并非要從中引出什么“社會問題”。不論是編者還是一線教師都為原本簡單、情感自然流露的語文增加了過多的政治符號。在批判蘩漪自私、邪惡、道德上有污點的時候,忽略了什么是丑什么是惡。二者的不同是一個屬審美的層面,一個屬道德的層面。我們的語文教學忽略了審美教育,特別是忽視了對人的尊重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而用政治術語簡單粗暴地評價文學形象。在教學中以道德標準、政治因素來評價人物,實用價值凌駕于審美價值之上,忽略了語文本身所具有的審美價值。蘩漪雖然在道德上看來有污點但她不顧一切追求自己的愛,藝術上是豐滿的,是有生命力的。

2.課堂教學環節返璞歸真。在聲光電日益頻繁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舍棄了朗讀和板書。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之處就在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的朦朧與說不盡給人帶來無窮的想象空間,多媒體固然直觀,卻也將想象的可能打碎。中國教育漫長的歷史,無論是太學還是私塾,語文教學都非常重視朗讀?!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就是最好的印證。葉圣陶老先生也曾說過:“熟讀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追求語言的完美,誦讀的功夫,無論對語體、文言都很重要,僅僅討究,只是知識方面的事物,誦讀卻可以養成習慣,使語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保?]605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只需在平淡中見作者藏于心中奔涌的情感,再用學生自己的方式來讀、欣賞。學生都會在心中形成自己的“背影”,那就是他們父親的身影,教師無需多言,此中真情只待學生自己回味。

漢字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得以延續的重要載體,電腦、手機輸入法已經將學生寫字降到最小化。如果語文課拋棄板書,學生更加不會喜歡漢字,熱愛漢字。一個民族文字的落寞無疑是民族文化走向衰亡的開始。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到教師“教”的職責,為學生起到示范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朗讀和板書必不可少,輔之以必要的多媒體手段。多媒體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減少教師部分工作量。但學生的注意力有限,教師需要明確的是多媒體是為教師更好教學的輔助工具,對于多媒體使用的時間、頻率以及如何排版都要進行考量,不要讓多媒體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真實的語文充滿情

孔子早就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毙睦韺W家維果茨基反對“唯智力論”觀念,認為在沒有情感前提下所進行的教育是存在缺失的,情感對于認知發展有著難以想象的推動作用。但長期以來的教育,以認知、智力為核心,漠視學生的情感發展,太多的課業和升學壓力剝奪了學生自由的心靈,學生純真的眼睛只見分數,越來越功利。而想法、訴求又得不到老師、家長的關心和解答。于是越活著,就越失掉了自己,越來越沒有內存,精神世界的殘缺,變成價值的空殼。

語文過度被功利化,掩蓋了語文教育的本質。語文是培養人的學科,語文的工具性最終指向的是人文性,語文教育的本質不是教會學生如何成功而是教會學生如何獲得幸福。生活中不只有工作,教學不應只有對錯。語文教師是懷著滿滿的情愛語文、愛學生,語文課堂也應是充滿了人文關懷。語文教師在塑造這個時代的靈魂,構建一個充滿愛和關懷,陪伴與幫助,尊重與自我實現的世界。不要讓我們的學生在成長之初就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沒有感情,冷漠、麻木的看客。如果他們是麻木且冷漠,那是因為在他們人生的發軔之初,喂給他們的是狼血。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之所以曾經耀眼,曾經稱霸,正是因為我們有著那些肯為人民為國家流血的英雄,那些肯把自己的心放在世間任其烹煮煎熬的猛士,那些受盡波折仍不失情懷的,在荒蠻之地仍可以高吟長嘯的人。因為他們對于國家的情、對于人民的情才會不惜舍棄自己的生命。學生在課堂上用知識填補自己的理性和意志,更重要的是尋求感情和生命的真實性。在學生的心靈留下一片凈土,讓他們喜歡語文,熱愛語文。

三、真實的語文充滿美

《蒹葭》中的那個君子所逑的淑女,是在水一方的伊人;是“山無陵,江水無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對愛情至死不渝的女子;是對康橋有著無限眷戀,給日本女郎寫《沙揚娜拉》溫柔多情的徐志摩;是在江南石板路上撐著油紙傘的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假如被生活欺騙,沒有悲傷心急、沒有憂郁憤怒的普希金……雖時空相隔,卻并未離我們而去。我們仍然可以透過白紙黑字的文字,感受那力透紙背的情緒,甚至在一盞茶一杯酒的時間,他們便與我們相對而坐,帶著遠古而來的風塵,帶著他們千年未曾消散的情與愁,帶著呼嘯而來的淚與血,帶著需要被后人評說的人生。

學生正處于他們最美好的年華,叛逆和張揚是他們的主旋律,渴求自主和無束縛的空間是他們的夢想。他們有著放肆的笑臉和激進的主張,個性飛揚且年少輕狂。在可以燦爛微笑的時候,盡情放肆地笑,這是他們該有的真實與美麗。語文課應成為學生放飛夢想和希望的平臺,語文教師就是造夢者,在學生懵懂的心中種下詩意的夢想。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詩意的課堂。語文教師雖然不是詩人,卻可以在書海中采擷如花的詞匯,構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簡明精煉的板書為學生書寫人生百態;生動優美的聲音朗讀,使學生沉醉其中;海納百川的胸懷來接納不同聲音;用自身豐厚的底蘊,讓學生棲息在詩意的課堂中。語文教師不僅僅是傳授課本知識的教書匠,還要為學生打開另一扇窗,帶領學生領略別樣風景。教師用自己豐厚的底蘊,儒雅的人格,詩意的語言感染學生,在學生和語文之間搭起一座彩虹橋,通向詩意的語文而不是遙不可及。

[1]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錢理群,孫紹振,王富仁.解讀語文[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3]余秋雨.尋覓中華[M].華夏出版社,2008.

[4]王炳照.簡明中國教育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

猜你喜歡
多媒體情感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情感
詩歌與情感的斷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活用多媒體 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
適切 適時 適度——說說語文課堂的多媒體使用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