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文 不 是 難 題——如何有效指導中學生寫作文

2015-08-15 00:50鄭杏美
語文學刊 2015年7期
關鍵詞:文章作文過程

○鄭杏美

(安徽歙縣一中,安徽 歙縣 245200)

要改變作文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寫的現象,首先是作文教學和學習觀念上的變革,變傳統應試教育為順應時代發展的素質教育。明確作文教學的目的,改變作文教學的方法?!爸鲝堃匀藶楸?,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學生?!保?]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主導,努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他們積累知識、指導他們務實寫作,“有話必說,無話不說,說須心口如一,不能說謊”[2],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體驗。并對文中消極的思想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

一、培養興趣是前提

(一)如何培養興趣

1.解放思想。作文,它是用文字的形式來記錄自己的思想情感。思想,是作文的中心所在和集中體現,它使文字具有深刻的意義。解放思想,減少束縛,能夠使學生擴大想象空間,思維靈活,讓作文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格式,打破內容的模式化。改變學生為湊足字數而胡拼亂湊、抄襲、換湯不換藥的行為,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思維,充分發展體現其自身的個性,使文章具有獨特性。創造性的活動都離不開想象,想象是創造力的翅膀。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天馬行空,自由發揮,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寫作時就會文思泉涌、思緒延綿。

我在實習期間,就遇到一位非常注重學生想象力的語文老師。作文課上,他在黑板上“隨手”畫了一個不規則的圖形,讓學生針對這一圖形,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給予解釋,只要解釋合理,理由充分,猜想就正確,結束后要求學生試著把自己的猜想和論證用文字的形式來記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猜想無奇不有,老師只是作為最忠實和公平的傾聽者,學生的思維高度運轉,想象力得到了自由的發揮。

世界著名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印)的The whole Movement of Life is Learning 一文中認為,自由,是心靈的綻放;是關于“如何清晰的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的問題。解放思想、鼓勵想象、自由發揮,并不是無目的、無方向的空想。要明確自己想象的目的和方向,依據文章中的思想有目的、有次序的進行想象,明白思考什么的問題,知道要如何清晰的思考。使思想具有相關性、目的性、順序性,體會思想過程中的趣味性。

2.注重影響?!叭簵侨说谋拘?。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單獨生存?!保?]所以,人在生活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都會受到他人的影響。對于生活在校園文化團體下的學生來說,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和同班同學。自古以來,尊師重道就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教師作為教育過程中重要部分,對于學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幾乎所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充當講解者和任務的布置者與評價者,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一個題目,要求學生進行寫作,強調他們應該多加練習。對于課業繁重的學生們來說,他們從心理上是抗拒的,在抵觸的心理狀態下,學生的思想是被束縛的,不能得到解放。教師應該消除自身的優越感,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新的相處模式:亦師亦友。

“身教重于言教,行動勝過語言,用事實說話,用行動感化,激發學生,”[4]作為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率先示范,做好榜樣作用,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老師在他的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身教的重要作用。培養自身的寫作興趣,勤于練筆經常寫作,并與學生多交流,引導學生,由教學生欣賞文章到教學生學會欣賞文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漢字作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流傳至今,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它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性。通過影響學生培養寫作興趣并養成寫作習慣。

除了教師以外,同班同學是學生在學習寫作過程中接觸最多、影響最大的人,沒有年齡差距的交流,使他們能夠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同齡階段的心理差異不大,容易產生共鳴。在他們眼中看來,教師是站在一個他們暫時觸摸不到的高度的,同學卻是站在他們幾步之遙,觸手可及之處,相對于達到教師所站高度,他們更樂于與同學比肩,可以更容易體會前進的喜悅。因此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狀況,正確引導那些具有寫作興趣的和習慣的學生來影響他人,向著達到“寫作興趣班集體”而不斷努力。

3.實踐、引導、分享。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我們自身情感與經驗的來源。對于生活在多彩的自然與社會中的學生來們說,由于受到了來自多方面的關注而造成的學習負擔過重,長期的“封閉”式生活——兩點一線或者三點一線的生活軌跡,使他們不僅失去了自身的色彩,也使他們感覺退化,不再能感受到周圍的一切,視野也過于狹隘。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走出這種生活模式,學會融入自然和社會。處在自然界食物鏈中的人,與自然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晝夜交替、四季變換、天氣變化、地區差異……自然界存在著其自身的規律并以無言的方式在陳述著,雨、雪、霧、極光、日食、月食等,自然用著它特有的方式表現著自己的特色,抓住時機引領學生感受多彩多變的自然:天的廣度、海的深度、山的高度、水的味道、風的方向、云的形狀、雨的溫度、雪的色彩……用筆記錄下美的瞬間。在不變的生活中尋找變的體驗:自己何時已從少不更事娃娃長大成人?父母濃黑的頭發何時開始已經染上白霜?守候在身邊的人呀誰已悄悄離去?一日三餐的小時又有何種改變?社會中有發生了那些大小事?這些事情的背后又意味著什么呢?走進自然和社會,用文字的形式來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體味往事的酸甜苦辣。與人交流、分享,感受文字的魅力。

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方式除此外還有很多種,不同地區的學生由于社會、家庭等環境的不同,怕寫作文的原因也不同,教師根據這一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結果會事半功倍,不論采用哪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都是為了學生能夠寫好作文做鋪墊。同時,“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潛移默化、常年積累的過程?!保?]所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應該貫穿于整個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堅持不懈。

二、積累知識是基礎

(一)積累知識的方法

1.閱讀。古人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是為寫作積累知識的一條有效途徑。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大量的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基礎詞匯:掌握結構、明確含義、了解適用范圍;豐富知識;感知作者的寫作技巧、方法;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為寫作積累了材料,寫作時能夠筆隨心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選用正確的積累和閱讀的方法。

讀作為寫的基礎,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讀寫的結合,真正的讀寫結合應該是首先讓學生進入真正的閱讀世界。真正的閱讀世界是什么樣的呢?王海林、吳書華在《關于作文教學現狀的反思》一文中提到:“一個具有理性思維能力同時又充滿激情的老師,引領一群思想活躍而且擁有話語自由的學生,在極具語言價值、審美價值、思想價值等美好因素的文本中暢游。師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都能平等、自由地對話。在對話的碰撞中,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激起學生心靈的漣漪,引發學生對真善美的強烈向往……”[6]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來更好地實現閱讀效果呢?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充分發揮書寫的作用。

摘記,作為閱讀中我們最熟悉的方式,摘取文章中優秀詞匯、語句、篇章,結合文章特定環境來講解,使詞匯具有生命力,有利于加深我們對語言的理解。文章中完美的給我們展現了的作文的技巧、布局謀篇,對我們作文時的謀篇布局具有借鑒作用。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優美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養成仿寫的習慣,如:朱自清《春》、《荷塘月色》、老舍《濟南的冬天》中關于對景物的描寫,《背影》中對父親形象的描寫,不僅可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和運用比喻、比擬、排比等手法,也能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充實學生的情感態度。仿寫,是連接閱讀和寫作的一架橋梁。每篇文章都有它特定的感情基調和表現內容,它是作者思想的文字化,是作者在其自身經歷的基礎上集合,閱讀,不僅只是對這篇文章的把握,我們在還可以在文章中看到文章以外的內容,擴大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和閱歷。做讀書筆記,記錄下閱讀時的感受和心理變化。讀后感,寫下了自己讀文章整體的體會,為作文的寫作積累了情感經歷。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故事性的文章展開想象進行續寫。俗語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要博覽群書,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的教學過程中要求質量兼備,幫助學生走出無話可說、不知如何表達的現狀。

2.觀察。文章是要反映客觀事物的,要反映事物,就必須了解事物;而要了解事物,必須要觀察事物,[7]它的取材大多來源于生活,而封閉式的教育使學生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教學生學會觀察和體驗。對于生活在多彩的自然與社會中的人們來說,擔任著不同角色:父母眼中兒女或子女眼中的父母;丈夫眼中的妻子或妻子目中的丈夫;親人眼中的長輩或晚輩;戀人、好友、同事、同學心中都有個不同的自己……我們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角色,我們也是在盡責地裝扮著,兒時的嬌態只存在長輩眼中。生活給每個人都塑造了許多“面具”,只要我們戴著每張“面具”時真心的過活扮演著,它都是最真實的自己。善于觀察,捕捉生活中的千姿百態,認真體會生活中的體驗,能為我們寫作積累豐富資源。生命之樹長青,“生活就像一條奔流的大河,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8],以不同的形態表現在我們面前,有著不同的演繹方式:轟轟烈烈、重巒疊嶂如火的生活固然易于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抓住生活中每個震撼瞬間的激動、快樂,感動、開心,傷心、難過,錯愕、驚訝……有利于我們在寫作時情感的宣泄;但生活中更多地卻是一日三餐,柴米油鹽醬醋茶,每人都有著自己的小心事、小煩惱,平淡卻又源源不斷,為了生存而忙碌中的人們像在溫水中煮的青蛙一樣漸漸失去了觀察生活的感官。然而那些看似平凡生活中往往蘊含著發人深省的內容,仔細觀察,捕捉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部分,細細品味。生活在自然中的人們,與自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自然也總在與人的交往中展示出它豐富的規律和意韻,讓自己真正的融入、觀察自然,發現自然的魅力,感受和體會自然的規律。

觀察,并不是毫無目的地進行觀看。帶著任務去觀察能夠提高觀察的效率,盲目的觀察,只是單純地一視而過,并沒有把自己融入觀察之中,帶著目的去觀察,結合自身的經歷和體驗,使觀察更加深入。仔細的觀察,不僅為眼睛所見,充分調動自己所有的感官,透過表面的現象看到事物本質上的東西,得到深層次的理解;事情的發生發展經常是許多原因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爆發,要深層次地思考問題,看到事情發展的規律;視角的差異要求我們多角度地進行思考問題,能夠更加全面正確看問題,避免片面性的觀點;角色的復雜性導致我們在看待問題時總是以自身的視角和角色來看待問題,學會換位思考,能夠更好地理解他人、與人交流;事情的出現往往存在著許多潛在的聯系,我們要學會在事件中找聯系,感受生活平凡中規律,為寫作積累豐富的題材和引人深思的道理。

觀察越多感受就越多,高爾基說,社會是最好的大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造機會,帶領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自然和社會,用自己獨特的視角體味人生,積累素材:在四季始來之際,帶學生融入自然,感受四季的變換和天氣的冷暖;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思考,了解當地的特色;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體會與人相處的點點滴滴,結合自己經歷,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可以擺脫無內容可寫的困擾。

閱讀和觀察都是寫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包括課內與課外的外在閱讀和觀察,還應該包括閱讀與觀察者本身對其自己內心世界的解讀和觀察,多看多思多想,這樣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優缺點,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改變。

三、修改揣摩是升級

(一)修改是寫好作文的重要環節

“好作文是修改出來的?!保?]只有通過揣摩的文章才更加精細,作文在最初創作出來之時,只是把客觀事實經過自己內心世界的修飾簡單地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由于思考不夠全面、構思不夠嚴謹、表達不夠明確等原因,使文章的內容與自己最初的構思不能吻合,也不利于達到自己寫作的目的。仔細揣摩,細讀品味,首先要改變文章中詞不逮意的現象,使詞語表達清晰、生動,最大限度的表現出自己的意圖;其次,要對文中的語句進行錘煉,符合語法的規范,精簡流暢,而又不千篇一律,富有變化;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文章的整體結構要合理,觀點明確,闡述的觀點與材料選擇要統一,文章首尾相應,內容與形式相吻合,避免給讀者一種前后矛盾、雜亂無章感覺。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細節也要多加注意和推敲,如:標點符號的運用、格式的選擇等。為了使文章更加完善,用心揣摩、進行修改是寫好作文的重要環節。

(二)修改的方法

在傳統的作文教育中,學生寫好作文之后都是直接交由教師評改,然而由于學生數量相對較多,對于教師來說評改作文時往往不能面面俱到,只對文章中出現的較嚴重的問題給予直接指出,許多學生怕寫作文,也有部分原因是認為自己的努力勞動并沒有得到效果,不能得到肯定,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懈怠心理并在老師在布置作文時產生潛意識的抵觸,這種抵觸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明朗化,最終形成怕寫作文的現象。在現代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中,要改變只有教師進行評改的單一評改現象,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改變教師評改模式,融入現代化資源,讓作文能夠得到更全面、具體、合理的評價。

1.自改。自改是作文修改的重要方法,養成自省的習慣,不要讓自己成為一面鏡子,只能看到別人的缺點和不足,對自己卻一無所知。學生養成寫好作文之后進行修改揣摩的習慣,能夠更好了解自己寫作中的不足,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體現學生的主導作用。學生依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的過程中,加深了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熟悉程度,對文中出現的詞語,句式加深印象,仔細揣摩時,進一步的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利于思維能力的形成。溫故而知新,在品味文章的過程中經常會得到一些沒有想到內容,對所出現的問題加以針對性的處理,剔除文中的缺陷,使文章趨于完美。威廉·詹姆士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保?0]

2.互改。教師在作文的教學過程中,在班里分寫作小組,作文寫好自改后讓學生在小組內互改作文,進而全班級再互改。由于學生之間不存在“代溝”,在互改的過程中的各抒己見,沒有保留的進行討論,意見很容易被采納,而且學生在看到別的同學優秀與不足時,對自己是否也有出現過此情況的思考,也是一種變相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存在著潛意識的鼓勵。同時互改和改評時也是一種與人交流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增強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師改。生寫師改,一直都是作文教學中重要的環節,但在此過程中也存在了許多問題,所以要改變以往的評改方式。作文,是用言語的方式來表達思維,包含學生的真實感受?!敖處熓紫葢菍W生作文的忠實讀者,從批評的取向改為欣賞的取向?!保?1]教師在評改的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而不是只側重于形式;在修改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以學生的寫作愿意為依據,多就少改;對作文進行評價時,不要只看到學生的不足,要對學生優秀的部分給予肯定,在兒童教育中,一個最為嚴重的錯誤就是,家長和教師對于一個偏離正道的兒童做出惡毒的斷語[12],評語應該以鼓勵性的語言為主,選擇運用婉轉商量的語調,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有利于學生作文的進步。

4.其他:家長、網絡等。除了以上三種作文修改方法,還有許多其他的方法:如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讓家長融入對子女的教育中來,讓家長作為學生作文修改的另一個來源,不僅有利于讓家長更好的了解子女的教育情況,而且增加了學生與家長交流的時間,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父母,在寫“我的爸爸媽媽”是能夠有話可說,為自己的生活積累另一筆財富;二十一世紀是信息與技術相結合的時代,網絡文化占領了一定的地位,成為這個時期的潮流與趨勢,生活于此的學生可以正確的運用網絡,把自己的文章運用現代化技術上傳到網絡上和更多的人進行交流。作文的修改方式有許多,教師可以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選擇。

本文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教師認為作文難教、學生認為作文難寫”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且針對這一現象,依據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發揮主體性的作用,使用正確的方法,解放思想,以身作則,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養成閱讀和觀察的好習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務實寫作,強調寫“實”,針對不同文體多加練習;培養學生的修改能力,使學生認清自己現狀;采用不同的評改方式,擴大學生的作文評改的深度和廣度。但作文教學的改革個過程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作文的提高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興趣的培養、知識的積累、務實寫作及修改揣摩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1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視情況而定,方法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之分,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的?!保?4]不僅是學生,我也希望教師能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找到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并具有個性化的方式。

[1]馬曉燕,于華.教育觀念創新是教育創新的先導[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

[2]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日)牧口常三郎.人生地理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4]劉紹華.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J].綜合天地,2004(9).

[5]劉明坤.簡論中學語文中的作文教學[J].中小學教育,2011(4).

[6]朱小錦.寫作教學中繼承與創新的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5).

[7]陳家彬.初中作文教學方法淺論[J].廣西教育,2007(7).

[8](印)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靈[M].張春城,唐超權,譯.九州出版社,2010.

[9]賀平.讓作文教學變得有趣 有效[J].現代閱讀,2011(8).

[10]李之群.思維與創新[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11]祝新華.從學生作文心理角度開展作文教學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1(3).

[12](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兒童的人格教育[M].彭正梅,彭莉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3]張承明.課程改革:高師學科教學論教材重建的出路[J].楚雄師專學報,2000(4).

[14]梁中枚,劉鳳英.談談課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學[J].科技教育創新,2006(18).

猜你喜歡
文章作文過程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做好深化國企改革大文章
圓滿的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