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高襟吞日月 從來大度吐虹霓——評陳文增詩詞

2015-08-15 00:47孫文蓮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空靈陳先生廬山

孫文蓮

(石家莊學院,河北 石家莊050035)

陳文增是中國著名的工藝美術大師及詩、瓷、書三聯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其詩、瓷、書三聯藝術獨冠一絕,已名播海內外。近讀其詩詞作品,頗有感受,甚覺可圈可點,值得細賞和研究。通過研讀其詩詞還可以更深切、細微地認識其本人。其作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領略。

一、空靈、飛動之美

空靈之美,是中國藝術精神的體現,也是中國經典藝術所共同具備的審美特質。所謂空靈,就是強調藝術作品中要留有“藝術空白”,為欣賞者開拓一個無限的審美想象空間,激發人的聯想和想象,并使人沉浸于其中,去補充這個空間。惟其如此,藝術作品才能有它的魅力,獲得恒久的藝術生命。相反,如果藝術品太具實,就會剝奪了欣賞者參與再創造的機會,讓欣賞者感到索然無味,從而使藝術作品本身失去它的作用和意義。所以中國藝術理論家都特別強調這種藝術空白。清初畫家笪重光說:“無畫處皆成妙境?!爆F代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也說:“……中國畫家用心所在,正在無筆墨處,無筆墨處卻是飄緲天倪,化工的境界?!盵1]68北宋大詩人梅堯臣有著名理論“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唐代司空圖也強調“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空靈之美??侦`,已成為衡量藝術作品優劣得失的恒定標準,我國歷代的經典藝術作品,也無一不具備這一特征。李白《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浸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中,抒情主人公的身世、經歷、身份,一概不寫,只描繪一幅生活的畫面,甚至連抒情主人公的容貌、體態、內心情感也沒有一筆涉及,但通過玲瓏瑩澈的畫面描寫,女子的高貴身份、嬌美體態以及她內心排遣不掉的愁思和怨情,都活生生展現在眼前了,并且能夠使讀者由此超越出去,達到對人生滋味的品嘗和對生命機緣的領悟。藝術,因為空靈,才含蓄蘊藉,美不勝收,獨展神韻。

陳先生的詩詞,總體上也已達到了空靈的境界,尤其是描摹山水的詩詞,如下面《登廬山》詩:“九江借道上廬山,試問蔥蘢四百旋。愜意云扶崖畔草,多情水接霧中天。茫茫漫忖春秋過,凜凜方知日月寒。吾至儼然成貴客,玉皇儀仗禮于前?!盵2]35此詩前四句僅用28字,既寫出了廬山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征,也寫出了廬山美之特色:雄、奇、險、秀,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云海奇觀??芍^字字錦繡。尤其第二聯,讀來更覺身臨其境,似乎自己也浸潤了廬山的霧嵐和清潤。此外,詩中通過“試問”“愜意”“漫忖”等詞語,把一個從容、舒展、精神飽滿,又頗具主人翁姿態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活脫脫地展現了出來,真情真景,躍然紙上,并且使讀者油然而生超越生活瑣屑平庸,追求高蹈人生境界的聯想和激情。又如《廬山戀曲》詩:“誰與廬山結有緣,鄱陽映照美嬋娟。秋波遞處盈盈巧,春韻吟來闕闕鮮。緣事情牽身漸瘦,縈懷夢掬月歸圓。長稽久愿承雙諾,道德人心共世傳?!盵2]36把廬山與鄱陽湖相戀的美麗傳說鑲嵌入詩,一幅古典纏綿的愛情畫面映入眼簾:廬山在其情人鄱陽湖的映照中更加美麗瑩潤,秋波盈盈如含雨露,魂牽夢縈銷得人憔悴。人來攘往萬古滄桑,一對戀人信守誓言承諾,迎送月圓月缺……讀罷沉吟,既能回味于古韻傳說的生動,又向往于廬山鄱陽湖的幽幽潤潤。廬山、鄱陽湖,是人間的仙境,更是人世間理想戀情的摹本。當然,也是作者審美理想的燭照升華。再看七絕詩《榴花賦》:“美人五月下天堂,碧玉紅腮一夜妝。新潤初羞今世語,三分小露七分藏?!盵2]105把石榴花初開未開,于綠意掩映中紅艷奪目之特點,盡皆寫出。是九天仙女下凡塵?還是深閨少女初識人?美艷,嬌羞,清潤,花之魂,人之態,難分彼此?;ǔ蹰_,酒微醺,情半掩,少女欲語還羞猶抱琵琶半遮面……多么美好多么難得的人生妙事!美不勝收,引人無限飄緲遐思。還有七絕詩《赴淶源道中》:“炎炎不覺換清涼,木競蔥蘢鳥囀芳。難說空濛何處妙,無塵世界嗅花香?!盵2]67世外桃源之境撲面而來。有景有境,有人情有意蘊,難以言說,卻不難體驗。離塵出世,深幽靜翳,物我兩忘。人生就是不斷地出發和回歸,一方面,開拓進取轟轟烈烈;另一方面,回歸自我回歸本真,融于自然,陶然自得。一個“換”字,既是現實行進中道路的轉折,也是人生角色的轉換。勞逸結合,進退有度,入世出世……人生、禪意、哲理,一切盡在不言中。

優秀的詩詞作品,不僅鮮活如畫,含蓄蘊藉,而且能夠使讀者由此詩超越出去,展開對人生境界的追問和遐思。這就是“靈”的空間,是人的宇宙意識和生命情調的詩化?;蛟S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并沒有察覺這么多,但是他爐火純青的藝術修煉,自然而然就在作品中流溢出無限的韻味。藍天不說,它給予我們遼闊;森林不說,它給予我們清涼?!霸姛o達詁”說的正是這一現象。作品有了空靈之境,它就不是單一的、枯薄的,而是立體的、圓潤的,它是自然之景、生活之景與宇宙意識以及自我生命情調的融合。

陳先生的詩詞除了空靈蘊藉,耐人咀嚼,啟發聯想之外,還具有飛動之美。所謂飛動,是指在藝術的審美空間里,不是死寂不是僵化,而是充溢著生命的律動和心魂的無限可能。唯其靈氣往來,動態萬千,空靈之境才有魅力。所以空靈就意味著飛動,有了飛動,才顯示空靈。藝術世界里,繪畫、雕塑、書法、舞蹈、音樂,無一不蘊含著生命飛舞的狀態。就連建筑藝術,也要以“飛檐”“翹角”使其呈現出振翅欲飛之勢。這種審美理想,也早就被詩家所強調。唐代皎然提出“狀飛動之趣,寫真奧之思”。司空圖承接前人思想,在其《詩品》中專設《流動》一品,以示對飛動之美的贊嘆。清人王夫之也說:“自然之華,因流動生變而成綺麗……動人無際矣!”[3]188宇宙本身就是一個靈氣飛動的世界,人的生命同樣躍動不息,活潑絢麗。所以飛動之美自然也成了藝術家追求的目標?!凹氂牯~兒出,微風燕子斜”“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不都是呈現了一種活潑潑的生命狀態嗎?不也正是有活潑潑的生命狀態的呈現,作品才有了靈性有了韻味嗎?

請看陳文增先生的詩句:“愜意云扶崖畔草,多情水接霧中天?!盵2]1“長林漫漫凝煙碧,大日騰騰入鏡圓?!盵2]1“清風已改平明抖,細雨如期作晚飄?!盵2]2“萬壑初裝銀世界,千松漫削碧芙蓉?!盵2]2“九霄布雨耕凡土,七女拋鉤釣鄱陽?!盵2]2“裁成妙句留君步,喚醒佳人做爾鄰?!盵2]178“自古高襟吞日月,從來大度吐虹霓?!盵2]178“雨泣孤山憐壑草,風搖落日咽泉林?!盵2]29“桃源雨潤輝煌果,瓊樹鵑啼茁壯枝?!盵2]30……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本來是沒有性情的自然之物,但在陳先生筆下,都有了生命,有了行動,寫出了自然之靈氣,之活潑,之可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試想,世間萬物,哪一個不是因為鮮活的生命律動而可愛?哪一個不是因為與人的生命狀態有了契合而傳神生色?陳先生善于使用動詞,化靜為動,使所寫之物活躍起來了,使整個詩詞活躍起來了。蒼茫天宇,蟲鳥百物,無時無刻不在運動。宇宙本是一個生生不息靈氣飛動的世界。這靈氣的飛動映照于作者心頭,作者再把這飛動的韻律濃縮于藝術,藝術也便流光溢彩,光耀綺靡。實際上,這樣的靈動之美之趣,不僅僅是憑借藝術技巧便可抵達,而更是作者活躍著的生命激情和飽滿的創造力的體現?!盃铒w動之趣”就是傳神寫照。所謂傳神,即是指所寫之物的神情狀貌,也指作者自己蘊含其中的內在精神。以上所引詩句種種,不難看出陳先生胸中千壑、吐納無礙的高蹈的人生境界。

二、雄奇、勁健之氣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至?!盵4]60在這里,“氣”是指作者自身的精神氣質,表現在文學創作中,就形成了作品的風格特征。這句話的意思是,創作者的精神氣質各個不同,從而形成各個不同的藝術風格。即作品的風格特征要受作家自身的氣質秉性所制約,不能勉強為之。

陳先生作為成功的企業家、聞名遐邇的工藝美術大師,有著開拓進取、堅毅自信、視野宏闊、博學多識的品格,這樣的品格浸潤到詩詞創作中,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他雄奇、豪壯的藝術風格。試看:“萬壑初裝銀世界,千松漫削碧芙蓉?!盵2]2“九霄布雨耕凡土,七女拋鉤釣鄱陽?!盵2]2“四時煙雨三千幅,百味人生億萬題?!盵2]3“冠嘯千年雨,根盤十里秋?!盵2]102“五千歲雨耕金壤,二萬仞峰播火花?!盵2]31“水潑千秋畫,松吟萬古章?!盵2]53“水洗千秋月,云招四海仙?!盵2]100“華章萬世存肝膽,佳句千秋勵后人?!盵2]92……這些詩句中都用數詞,且多為巨數詞,展現出時間的綿延流長和空間的邈遠無極,立意高遠,詩境開闊大氣,隱隱傳遞出一種繼往開來、獨領風騷、自信豪壯的胸襟和氣概。陳先生并非是只讀圣賢書,萬事不關心的人,相反,他經歷坎坷,閱歷豐富。經歷過我們國家的歷史變遷轉折,少時飽受苦難,青壯年時欣逢盛世,肩負起恢復定瓷的歷史重任;在恢復定瓷生產的漫漫長路中,又經歷了幾多磨難幾多挫敗,付出了幾多心血幾多憂愁,經過漫漫求索艱辛付出,最終使沉睡了八百年的定瓷工藝重放熠熠光華。這樣的身份和經歷,這樣的堅持和成就,使得陳先生與一般的文人區別開來,那就是雄渾的氣魄以及排山倒海的氣勢。他不拘泥于風花雪月和一己的無病呻吟,不沉浸于牢騷和戲謔,而是關注時事,關懷民生,抒寫豪情壯志。

陳先生在情感表達上不掩抑不收斂,而是噴涌而出,滾滾而來。平常的語言難以傳達,就用夸張用神話或用典故。句式上或詰問或祈使,都增強了作品的氣勢。比如:“九江借道上廬山,試問蔥蘢四百旋?!盵2]1“欲擷芳馨不畏艱,群英論劍上高巔?!盵2]1“指問離天幾步遙,臨窗極目望云濤?!盵2]2“開天哪個丹青手,畫出廬山此般奇?!盵2]3“何必鬢邊悲白雪,方塘信步譯天詩?!盵2]117“漫云險處絕人步,看我青峰唱曉天?!盵2]214“有酒何妨今日醉,春風似客座中留?!盵2]177“千秋幾個堪如此?一器猶能化百憂?!盵2]183“何方煉得神仙骨,焰火爐中歲月遐?!盵2]182“任他缺缺圓圓月,步踏風風雨雨天?!盵2]222……這樣的詩句,凸顯了一種當仁不讓的主人翁意識,責任、擔當、追求、探索,這豈不是時代的最強音!

除此之外,其詩詞作品中還多用“玉皇”“老君”“丹爐”“天宮”“吟龍”“嘯馬”“星漢”“虹霓”“風云”“嬋娟”“玉兔”等意象,這些意象,超越現實生活的平庸瑣屑,更增添了詩詞雄奇渾闊之氣勢。有時,作者還直接抒情感慨,“攀山不避云崖陡,蹈火何辭腳步低。自古高襟吞日月,從來大度吐虹霓?!盵2]178“我有大氣傲王侯,一業為重百金輕?!盵2]171“小錢做事不窩囊,南北東西敢步量?!盵2]179……極具現實又極富理想,極平實又極雄奇。如果說,空靈飛動之美,側重于展現陳先生的審美高度和藝術成就,那么,雄奇、勁健之氣,則側重于陳先生自我人生狀態的真實寫照。

三、自然灑脫之態

優秀的藝術家往往同時擁有兩種甚至多種筆墨。蘇軾在高吟“大江東去浪淘盡”的雄渾豪放之聲時,也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切哀婉;杜甫表現“車轔轔,馬蕭蕭”的沉郁頓挫格調時,也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之柔婉細膩;李白吟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之雄奇飄逸格調時,也輕吟“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的清新樸素之情……藝術家的生活經歷越豐富,藝術才華越充沛,則表現在藝術創作中的風格特征就越不拘泥不單一。他們總是不斷地去開拓新生活,嘗試新體驗,探索新的藝術領域,絕不固步自封,千篇一律。

陳先生的詩詞,除了以上所舉“雄奇、勁健”之風格外,還兼有“自然灑脫”之特色??梢哉f,“雄奇、勁健”是其詩詞作品的主旋律,貫穿整個藝術創作過程中,而“自然灑脫”則是其創作的和聲與變調,是主旋律的豐富和補充。皎然在《詩式》中說:“成篇之后,觀其氣貌,有似等閑,不思而得,此高手也?!盵2]126又說:“至如天真挺拔之句,與造化爭衡”[2]129,“不顧詞彩,風流自然”[2]130,才是至美的詩境。李白則強調詩歌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而不能“雕蟲喪天真”。這種審美思想的基礎當是莊子“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莊子·天道》)之說。他們都在強調藝術創作的自然樸素。不論是情感思想,抑或詞句形式,都應該不摻假不偽飾不做作。情感自胸臆中自然流出,景象從生活中俯拾而來,詞句脫口而出,才渾然天成,自然樸素。這一審美原則在我國美學史藝術史上備受推崇?!氨枰灰垢泊芭_,但念高堂日日哀。猶是家貧爐未起,披衣無計久徘徊”[2]65,這是陳先生創業之始,客居山西代州遇大雪,思及家中父母,愴然而作。全詩看不到刻意的形式,也沒用生澀的字詞,只看到一位羈旅在外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宿住賓館一夜醒來,發現外面窗臺上已覆蓋了厚厚一層冰雪,念及家中父母,因貧困并未生起爐火,喟然愧然凄然焦然,坐立不安,徘徊良久……感情真摯,表達自然樸素,似是糾結的自言自語,也似是黯然無計的一聲嘆息。不為作詩,只是心聲的自然流露;不假修飾,只是家常的話語?!昂熂営袄镄︻l聲,動以云鬟步自輕。多少樓堂霜覆雪,鶯啼此處早春風?!盵2]69寫縣城一小小理發館里,歡聲笑語,青春活潑的場景,自然流暢,生動如畫?!坝曜鳀|家我坐賓,客隨主便賞清純。開懷忽做兒時樂,收足方知老大身?!盵2]96不刻意不雕飾,信手拈來,自然率真,憨態可掬。還有“村姑遍野語聲柔,不盡東風逐水流。八月中原千尺雪,天庭玉帝可知否?”[2]176(寫八月棉田)“農家不在累當初,哥嫂躬身日理鋤。秋地深耕除惡草,春溪小引種鮮蔬?!盵2]10“一曲心聲蕩山坳,唱圓明月多時。原非昨日舊干支,爺娘炕上坐,兒女讀新詞……”[2]21諸如此類,如身邊事如家常話,卻又生動明朗,清新自然,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18世紀法國學者布封提出“風格即人”的觀點,認為人本身的精神個性是風格形成的基礎。黑格爾也認為,風格說到底是主體與對象的契合:“從一方面看,這種獨創性揭示出藝術家最親切的內心生活……可以說,獨創性是從對象的特征來的,而對象的特征又是從創造者的主體性來的?!盵5]372陳先生作為成功的企業家,歷經風雨和磨礪,大浪淘沙獨領風騷,他的自信和堅毅,他的睿智和剛強,他的視野和理想,都熔鑄在了詩詞作品中,形成了雄奇、勁健的藝術風格。此外,陳先生出身于農民,生長在一片樸實淳厚的土地上,即使事業有成,也從沒有脫離那片熱土,所以骨子里有著天然的率性和樸拙,并熱愛著身邊鄉親們的生活。所以其詩詞作品中,又自然而然地流溢出一股清新樸拙、自然灑脫的風格特色來。當然,無論是雄奇勁健,還是自然灑脫,都離不開爐火純青的藝術涵養。因為藝術風格并不直接等同于人格,它必須要有藝術語言的詩化而出。

[1]宗白華.美學與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陳文增.陳文增詩詞[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

[3]顧祖釗.藝術至境論[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

[4]中國歷代文論選:一卷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德]黑格爾.美學:一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猜你喜歡
空靈陳先生廬山
空靈清爽 藍色仲夏
永遠的懷念
做一次廬山客
毛澤東登廬山
空靈、輕盈、秀雅的瞿利軍
《李白 廬山謠》
老板不知銀行新規 被工人騙萬元
逃逸
中國傳統的“虛靜”觀與文人園的空靈之美
千載空靈岸 悠悠湘水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