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齡化促進了出口產品品質升級嗎?

2015-08-25 07:54王有鑫趙雅婧
財貿研究 2015年2期
關鍵詞:產品品質人口老齡化老齡化

王有鑫  王 猛  趙雅婧

(1.中國銀行 國際金融研究所,北京 100818; 2.南京大學 經濟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3;3.南開大學 經濟學院,天津 300071)

人口老齡化促進了出口產品品質升級嗎?

王有鑫1王猛2趙雅婧3

(1.中國銀行 國際金融研究所,北京 100818; 2.南京大學 經濟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3;3.南開大學 經濟學院,天津 300071)

人口老齡化使有效勞動供給減少、工資上升,產品需求層次提高,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會選擇生產高技術產品和品質競爭策略來適應勞動力市場和需求偏好的變動,從而實現出口產品品質升級。利用121個國家和地區對美出口HS10分位產品層面貿易數據對此作用機制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人口老齡化顯著促進了出口產品品質升級。進一步分組回歸發現:隨著國家收入水平的上升,人口老齡化的邊際效應呈下降趨勢;人口老齡化對剛邁入或即將邁入老齡化社會國家產品品質的提升作用高于其他國家;對低技術產品品質的提升作用高于中、高技術產品。

人口老齡化;企業競爭策略;品質升級

一、引言及文獻述評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出生意愿逐步下降,同時由于醫療衛生事業的改善,人均預期壽命延長,這就使得世界人口結構普遍面臨老齡化趨勢。根據世界銀行WDI數據庫的統計顯示,1960年中國用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在全部人口中所占百分比衡量的人口老齡化率只有4.00%,2012年已經達到8.68%,雖然與高收入國家相比程度較低,但中國年均1.46%的人口老齡化增長速度明顯快于世界平均水平。隨著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效果的逐漸顯現,人口老齡化趨勢將不斷加劇,《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認為,至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老齡化比率將達到30%以上。這將對中國過去依賴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優勢,發展低品質、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出口發展模式帶來巨大沖擊。在此背景下,本文著重探討人口老齡化如何影響出口產品品質升級,作用機制如何,以及對處在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人口階段國家的不同技術水平產品品質提升效果如何。

有關人口結構與國際貿易的關系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早期的文獻集中探討了人口結構變動對經常項目的影響,而最新研究則主要關注人口結構變動對出口貿易結構和比較優勢的影響。關于經常項目的影響方面:理論上,Coale和Hoover(1958)提出的“撫養負擔假說”(the Dependency Hypotheses)認為,較高的社會撫養負擔會造成消費過高、儲蓄和投資不足,進而不得不依靠外部資本流入,表現為經常項目逆差。Higgins(1998)認為,當一個國家的少兒人口占比高時,撫養負擔的加重將導致該國儲蓄率較低,但由于潛在的勞動供給增加使投資率偏高,因此需要外部資本流入,表現為經常項目逆差。經驗分析上,Chinn和Prasad(2003)利用89個國家1971—1995年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發現人口撫養比與經常項目負相關。田巍等(2013)發現:貿易國勞動人口比例上升會增加雙邊貿易流;出口國(進口國)平均勞動人口比上升1%,出口(進口)至少上升3%(2%)。

在比較優勢和貿易結構演化方面,目前國內外文獻相對較少,而且集中在理論研究方面。Sayan(2005)利用跨期迭代模型,最先研究了人口老齡化對一國貿易模式的影響,認為人口老齡化將使資本稟賦變得充裕,從而對資本密集型商品出口有利。在此基礎上,Naito和Zhao(2009)建立了一個兩個國家、兩種生產要素、兩類商品和兩階段的OLG模型,認為在自由貿易穩態點,人口老齡化程度高的國家將出口資本密集型商品,而相對年輕的國家決定國際商品價格。Zuo和Yang(2009)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中國勞動力數量將減少,“人口紅利”將消失,出口比較優勢將發生動態變化。Tian等(2011)利用跨國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發現出口國勞動人口比率變高會導致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增多。

與勞動密集型商品相比,資本密集型商品往往技術水平更高,產品高端化趨勢更明顯。如果說人口老齡化使一國資本密集型商品出口更多,那也就可以合理推測人口老齡化將使一國出口產品品質提升。但遺憾的是,目前相關文獻較少。在全球人口老齡化愈演愈烈的今天,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探索,以期為不同收入水平的國家或處于不同人口階段的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貿易結構升級提供經驗指導。本文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了拓展:第一,闡明人口老齡化影響出口產品品質升級的作用機制,從人口結構角度出發分析產品品質提升的渠道;第二,采用各國對美出口HS10分位產品層面貿易數據對此命題進行實證檢驗,并對處于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人口階段的國家、不同技術類型的產品進行分組討論。

二、作用機制分析

究竟人口老齡化如何影響出口產品品質升級呢?本文認為,其內在邏輯如下:從供給角度講,假定生產同一種產品的出口企業有低技術和高技術兩種選擇,可以生產低端產品和高端產品,相應地對應兩種不同的競爭策略:以價格競爭為主和以品質競爭為主。前一種意味著企業希望通過低價格和低端化的銷售策略占領國際市場,擴大出口規模;后一種意味著企業希望依靠高品質和高端化的銷售策略打開國際市場,增加出口。而企業最終的最優生產決定與本地勞動力市場特征有關,Cheng等(2012)認為,企業會根據勞動力市場特點選擇最優的生產技術使利潤最大化。顯然,人口老齡化加劇會使勞動力市場發生變動,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將選擇生產高品質產品以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具體來說,人口老齡化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渠道影響勞動力市場,從而對出口產品品質發揮作用。

一是勞動力數量渠道。從勞動力數量上說,人口老齡化加劇使勞動適齡人口減少,勞動參與率下降,有效勞動供給不足。雖然勞動參與率受個體性別、健康、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影響,但各國的經驗表明,人口老齡化使勞動參與率總體呈下降趨勢。隨著老齡化趨勢的發展,未來勞動力增長將趨于放緩,給勞動力市場帶來巨大挑戰,工資將面臨上升的趨勢,進而對于生產低品質產品,依靠低價格,采取數量競爭的企業來說出口將難以為繼,不得不進行生產轉型。

二是勞動力分布渠道。從勞動力分布角度說,人口老齡化使大齡勞動力分布比重加大,勞動力流動性下降,體力勞動效率降低,這對于產出波動性較大和勞動強度較高的低品質產品生產不利。因此,代表性企業在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區會選擇生產高技術產品,采取品質競爭策略來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以求利益最大化。

三是人力資本渠道。不同于對勞動力數量的負面影響,人口老齡化對勞動效率和人力資本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Gellner等(2011)將個體勞動效率分為體能、可變智力和固化智力三個維度,并認為:體能在年輕時達到頂峰,于30歲開始下降,因此體力勞動強度很高的工作,個體勞動效率將早就開始下降;可變智力指的是快速準確的閱讀、提取和處理信息所需的能力,即個體的認知速度和準確性,個體的可變智力在35歲左右達到頂峰之后將開始下降,而且隨著可變智力的下降,老年人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理解,所做的決定準確性也將下降;固化智力主要指個體的知識、經驗和智慧,隨著工作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固化智力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平均而言,個體固化智力在50歲之前都將保持增加,隨后進入穩定期并一直到70至75歲,之后開始下降。因此,人口老齡化對個體勞動效率和人力資本的影響究竟是正是負,需要視體能、可變智力和固化智力的綜合影響而定,對于不同的行業和工作崗位來說,這種影響也是不同的。

綜上,人口老齡化通過影響勞動力的數量、分布和質量對一國的就業市場產生影響,從而倒逼企業改變生產選擇和競爭策略,迫使企業采取品質競爭策略,促進出口產品品質升級。

以上作用機制是從供給渠道論述的。從需求角度講,個人財富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積累,人口老齡化使高凈值人群占比提高。按照重疊需求理論,一國產品需求的規模、結構、品質與該國人均財富相關,高凈值人群比重高,個人的財富水平和可支配收入較多,相應地對產品品質的要求也較高。企業為了滿足這部分有效需求,迎合高消費群體的消費傾向和消費習慣,也傾向于生產高品質的產品。因此,無論是從供給還是需求角度來說,人口老齡化都有利于促進出口產品品質提升。

三、計量模型及數據說明

(一)計量模型設定

根據上文分析,人口老齡化使有效勞動供給減少,工資上升,產品需求層次提高,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會選擇生產高技術產品和品質競爭策略來適應勞動力市場和需求偏好的變動,從而實現出口產品品質升級。為了驗證這一作用機制,建立如下計量模型:

β5ln FDIct+β6ln Openct+σc+εct

(1)

下面,具體介紹模型(1)中選取的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

現有研究在測算出口產品品質(PZpct)時,主要采用市場績效反推方法,利用出口產品單位價值(unit value)衡量出口產品品質,認為出口產品品質越高,其市場價格越高。然而,產品價格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如中國出口的產品價格低,可能是因為產品品質低,也可能是因為要素價格低,或者匯率低估、政府補貼等政策性因素,因此,產品價格低未必說明產品品質低(施炳展 等,2013)。Khandelwal(2010)提出的嵌套Logit框架克服了將單價直接等價為品質的缺陷,而且可以在細分產品層面測度產品品質,技術上采用的計量回歸方法也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本文主要借鑒Khandelwal(2010)測算出口產品品質,并以美國為參照系,利用各國出口到美國的HS10分位貿易數據和嵌套Logit方法測算各國出口產品品質,同時參考施炳展等(2013)的方法對測算出的出口產品品質進行標準化處理,以便加總分析*簡單地說,市場份額中剔除掉產品價格和水平差異后,剩余的就是產品垂直特征即產品品質。這類似于經濟增長中的索洛分解,將經濟增長中的要素投入增長剔除后,剩余的便是技術進步。限于篇幅,具體推導過程并未列出,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Agingct是t年c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用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百分比衡量。由于人口年齡結構是一個動態演變過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不可避免地會對勞動力市場帶來重要影響。Roeger(2000)認為人口老齡化會使勞動投入增長減速。如果一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勞動適齡人口和勞動參與率就低,有效勞動供給不足,工資將面臨上升的壓力。雇傭成本的增加對于企業低價和低端化銷售策略不利,謀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將調整生產決定和競爭策略,選擇生產高品質或高端化產品來滿足市場需求,從而促進出口產品品質升級。為使回歸結果更可靠,本文還利用60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百分比和老年撫育比指標替代老齡化指標進行穩健性檢驗。

GDPct是t年c國的人均GDP,用來控制經濟發展水平。重疊需求理論認為,產品的出口結構、流向及貿易量的大小取決于本國的需求偏好,而一國的需求偏好又取決于該國的平均收入水平。收入水平高的國家更傾向于消費高端的和具有個性化設計的產品,而收入水平低的國家則更傾向于消費低端產品,以滿足基本功能。因此,預期符號為正。

Popct是t年c國的人口數目,用來控制出口國的市場規模。由于每個個體的需求偏好都是不同的,一國人口規模越大,需求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也就越明顯,企業越需要加快產品更新換代和品質升級的步伐,設計多樣化產品,滿足不同需要。因此,預期符號為正。

Educt用t年c國的教育支出占GNI的百分比衡量,表征一國的人力資本水平。Schott(2004)認為出口單位價值會隨人力資本稟賦的增加而增加。人力資本是指勞動力通過對教育、培訓、人生閱歷、醫療和保健等方面進行投資獲得的知識、技能和工作經驗。較高的人力資本水平有利于技術創新和科技的普及、消化及吸收,有助于勞動分工的深化和生產效率的改善(Costinot,2009),因此,對出口產品品質升級有利。

FDIct用t年c國的外資流入存量占GDP百分比衡量,表征一國的外資進入程度。通常來說,外資企業比內資企業具有更高的技術水平和產品品質。一方面,外資企業將東道國作為出口平臺,通過集約邊際(加大原有出口籃子中高品質產品的出口數量和份額)和擴展邊際(將更多高品質的產品引入東道國的出口籃子)直接促進出口產品品質升級。另一方面,外資企業還會通過示范、競爭和人員流動效應對當地企業產生技術溢出,間接促進東道國出口產品品質升級。

Openct用t年c國的進出口總額占GDP百分比衡量,表征一國的對外開放度。新-新貿易理論認為,企業存在“出口中學”效應。在開展國際貿易的過程中,企業能夠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知識和管理經驗,并不斷模仿創新和消化吸收,以此改進產品功能,實現產品品質升級。因此,預期符號為正。

(二)數據說明及處理

本文使用的貿易數據來自Feenstra個人網站,選取了1995—2006年美國從各國進口的HS10分位貿易數據。每一個數據單位包含了進口產品的價值量、進口數量、進口征收關稅稅額、進口費用(包括運費和保險費用)。本文價格采用到岸價格。

在原始數據基礎上,本文進行了逐次整理:將貿易數據與國家層面數據匹配,剩余 3203938個樣本;去掉非制造業數據,即刪除SITC Rev.2的五分位編碼小于50000或大于89999的樣本,剩余2653065個樣本;在SITC Rev.2四分位基礎上去掉同質產品,剩余2271989個樣本;雖然有些樣本屬于同一年份同一產品,但由于進入美國港口地點不同,或者征收關稅(duty)存在差異而被計入不同的數據樣本,故將這些樣本進行合并,剩余樣本量為1980841;計算出口產品品質時要求每一個行業內的產品數量單位必須一致,以行業內樣本量最多的數量單位為基礎,剔除與基礎數量單位不一致的樣本,剩余1824054個樣本;考慮到可信度,去掉數量小于或等于1、價值量小于5000美元的樣本*所有貿易價值量以1995年為基期,價格指數為美國所有城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U,Consumer Price Indexes for All Urban Consumers)。數據來自美國勞工組織(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剩余1289754個數據單位。同時,按照Lall(2000),將制造業產品進一步劃分為低技術、中等技術和高技術三類。

各國的人口老齡化、老年撫育比、人均GDP、人口數目、教育支出占GNI比重、進口和出口額占GDP比重、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全部來自世界銀行WDI(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數據庫。各國FDI流入存量占GDP比重數據來自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UNCTAD)數據庫。本文主要考察人口老齡化對出口產品品質升級的影響,從各變量樣本的完整性和連續性角度出發,最終選取了121個國家1995—2006年的面板數據進行計量分析。

根據BACI數據庫的劃分,將121個國家按照經濟發展水平區分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國家。按照各國1995年所處的人口階段劃分,將老齡化率在5%以內的國家看作是低老齡化國家,老齡化率在5%~9%之間的看作是人口結構轉型國家即中等老齡化國家,老齡化率超過9%的看作是高老齡化國家。按照各國目前所處的人口階段劃分,能夠考察人口老齡化對不同老齡化國家的差別影響,尤其是分析即將邁入老齡化社會或剛剛邁入老齡化社會國家的人口結構變動對出口產品品質的影響。

表1 各變量統計性描述

表1是各變量的統計性描述,對國家按照老齡化程度進行劃分,以考察處于不同人口階段國家出口產品品質的基本情況。從出口產品品質的均值可以看出,老齡化程度高的國家出口產品品質對數平均值為4.33,而老齡化程度中等國家和低老齡化國家的出口產品品質對數平均值分別為4.30和4.23??梢?,人口老齡化程度越高的國家出口產品品質越高,初步說明人口老齡化能夠促進出口產品品質的提升。從出口產品品質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布來看*限于篇幅,此處并未列出最小值和最大值統計結果,感興趣的讀者可向作者索要。,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中和低國家的出口產品品質取值范圍依次是[3.75,4.62]、[1.45,4.61]和[0.99,4.61]??梢?,人口老齡化程度越高,一國出口產品就處于越高的品質區間,生產的產品就越高端。

四、實證結果分析

基于前文對作用機制和研究數據的分析,接下來對影響出口產品品質升級的因素進行計量檢驗,并重點考察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首先,給出總體樣本回歸結果,以作參照系;然后,分別給出對國家和產品分組的回歸結果。

(一)總體回歸結果

表2 總體樣本回歸結果

由于本文使用了121個國家的面板數據,各國可能存在不隨時間變動的遺漏變量,影響一國出口產品的平均品質,如風俗文化、法律制度、社會信任等。因此,本文主要利用固定效應模型對樣本進行回歸分析。首先,利用Hausman檢驗驗證使用固定效應模型的合理性,結果表明Hausman檢驗的p值為0.0000,強烈拒絕隨機效應,說明使用固定效應模型是合理的。其次,進一步檢驗人口老齡化、人均GDP、人口數目、教育支出、外資流入、對外開放度6個解釋變量之間的VIF值,分別為3.08、3.59、1.72、1.45、1.21和1.63,這些值都小于10,說明解釋變量之間不存在共線性。下面,具體分析表2中模型(6)的回歸結果:

從核心變量來看,人口老齡化與出口產品品質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人口老齡化程度每提高1%,出口產品價格將提高0.129%。這與本文的預測相符,說明人口老齡化加劇能夠促進出口產品品質升級。Cheng等(2012)的研究表明,異質性企業會根據本地勞動力市場特點選擇最優的生產技術,以最大化利潤。人口老齡化劇烈改變了一國勞動力市場狀況,使勞動適齡人口減少,有效勞動供給不足,進而工資面臨上升趨勢,雇傭成本的提高會迫使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出口企業放棄低價格的數量競爭而改為選擇高價格的品質競爭策略,通過生產高端化產品,增加產品功能以促進出口產品品質升級。

從控制變量來看,各變量系數符號都與預期相符,印證了本文的假設,重疊需求理論成立,即收入水平與出口產品品質顯著正相關,高收入國家對技術水平高、品質好、加工程度深的高端產品需求較大,而低收入國家對技術水平低、品質差、加工程度不足的低端產品需求較大。人口規模與出口產品品質正相關,說明人口規模越大,企業越需要加快產品更新換代和品質升級的步伐,多樣化產品,以滿足不同個體的需要。教育投入增加也與出口產品品質升級正相關,教育投入增加提高了人力資本存量,有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研發活動的開展,進而促進產品品質升級。外資企業進入不僅通過集約邊際和擴展邊際直接促進了出口產品品質的提高,還通過示范、競爭和人員流動效應間接促進了內資企業出口產品的品質提升。一國通過對外開放能夠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知識和管理經驗,借助“出口中學”和“干中學”效應,不斷進行模仿創新,改進產品功能,提高售后服務。

(二)分組回歸結果

1.國家分組回歸結果

表3是對國家進行分組的回歸結果。前3列是按收入水平從高到低排列的回歸結果,后3列是按照人口老齡化程度從高到低排列的回歸結果。

表3 國家分組回歸結果

首先,考慮收入水平的影響。從中可見,隨著收入水平的下降,人口老齡化加劇對一國出口產品品質提升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蛘哒f,隨著國家收入水平的上升,人口老齡化的邊際影響呈下降趨勢。這是因為消費者對產品需求的質和量本身就與收入水平相關,收入水平越高,消費者就越偏好于奢侈品和高端產品;而收入水平越低,消費者就越偏好于必需品和低端產品。企業會根據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和需求結構來決定生產方向和產品品質,確保產品能夠滿足有效需求。因此,收入水平越高的國家其產品品質越高,生產中運用的技術手段越先進,企業更多的是采取品質競爭策略,而不是價格競爭策略,即使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提高了勞動力成本,對高收入國家的影響也不會很大。相反,低收入國家往往產品品質較低,在國際市場上主要依靠價格優勢進行出口,一旦人口老齡化加劇使雇傭成本上升,將極大地削弱低收入國家的出口比較優勢。

接下來,考察人口老齡化加劇對處于不同人口年齡階段國家的差別影響。由表3可知,人口老齡化每提高1個百分點,高、中、低老齡化國家出口產品品質將分別提高0.192、0.402和0.281個百分點。說明人口老齡化加劇對中老齡化國家或者說處于人口年齡結構轉型期國家的出口產品品質影響最大,低老齡化國家次之,高老齡化國家最低。主要原因在于,高老齡化國家往往是經濟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水平也較高,消費者更加偏好于高端產品,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傾向于生產高品質產品,采取品質競爭策略,因此,人口老齡化加劇對高老齡化國家的邊際效應最低。與此對應的是,低老齡化國家往往經濟比較落后,在國際貿易中主要依靠較低的人口撫育比和充裕的勞動力資源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低端產品,一旦人口老齡化加劇,對這些國家低端產品的沖擊比較大,迫使企業對產品品質進行調整升級。由于人口年齡結構轉變是個長期的過程,低老齡化國家將有足夠的時間對產品生產技術進行調整,以適應人口老齡化的影響。然而,對于那些目前正處于人口年齡結構轉變期的國家來說,依靠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出口低端產品的價格競爭策略已難以為繼,貿易轉型和品質升級迫在眉睫,因此,這些國家的企業更有動力進行技術升級,人口老齡化的邊際影響也最大。

2.產品分組回歸結果

表4 產品分組回歸結果

下面,依次對高、中、低技術水平產品品質進行加總,以分組考察人口老齡化對不同技術水平產品品質升級的差別影響,回歸結果見表4。具體來看:

對于制造業產品來說,隨著產品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的邊際效應遞減。人口老齡化對低技術產品品質升級的影響最大,中技術產品次之,高技術產品最低。這主要是由產品的生產技術和市場營銷手段決定的。低技術產品由于生產技術低下,市場準入門檻較低,產品的可替代性較強,為了保有市場份額,企業往往采取價格戰來占領市場,吸引消費者。贏得價格戰的關鍵在于擁有低廉的生產成本,因此,在低技術產品生產過程中,雇傭成本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使有效勞動供給減少,工資上升,這對于低技術產品的低價銷售策略極為不利。為了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保持競爭力,生產低技術產品的廠商必須主動求變,加快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增強產品功能,這對產品品質提升有利。而中、高技術產品本身由于生產工藝要求較高,產品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可替代性不強,并且在銷售過程中以品質競爭為主,需求的價格彈性較低,即使產品價格提高也能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雇傭成本上升對企業的傷害相對較低。因此,人口老齡化對中、高技術產品品質提升的邊際影響低于低技術產品。

(三)穩健性檢驗

在前面的分析中,本文主要使用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作為人口老齡化指標進行回歸??紤]到聯合國對人口老齡化還有另外一種定義,因此,本文使用60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作為人口老齡化指標的替代指標進行穩健性檢驗。由于這兩種衡量方式只考慮了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而沒有與其他人群作對比,故進一步使用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在15~64歲勞動適齡人口中的比重即老年撫育比指標來衡量人口老齡化程度,該指標考察了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相對供給的影響。穩健性檢驗的結果表明,本文結論是可靠的。限于篇幅,此處并沒有對結果進行列表匯報。

五、結論與啟示

本文利用121個國家1995—2006年對美出口HS10分位產品層面貿易數據,對人口老齡化與出口產品品質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發現:

(1)人口老齡化顯著促進了出口產品質量升級。人口老齡化加劇改變了一國勞動力市場狀況,使有效勞動供給不足,工資面臨上升趨勢,雇傭成本的提高會迫使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出口企業放棄低價格的數量競爭,改為選擇高價格的品質競爭策略,通過生產高端化產品,增加產品功能,以滿足消費者更高層次的需求,從而促進出口產品品質升級。

(2)隨著國家收入水平的上升,人口老齡化的邊際影響下降。低收入國家通常出口產品品質較低,在國際市場上主要依靠價格優勢進行出口,一旦人口老齡化加劇使雇傭成本上升,將極大地削弱低收入國家的出口比較優勢,迫使這些國家進行出口產品品質升級。

(3)人口老齡化對剛邁入或即將邁入老齡化社會國家產品品質的提升作用高于其他國家。高老齡化國家往往也是經濟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水平也較高,消費者更加偏好于高端產品,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傾向于生產高品質產品,采取品質競爭策略,因此,人口老齡化加劇對高老齡化國家的邊際效應最低。與此相對應,低老齡化國家往往經濟比較落后,在國際貿易中主要依靠較低的人口撫育比和充裕的勞動力資源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低端產品,一旦人口老齡化加劇,對這些國家低端產品的沖擊比較大,將迫使企業對產品品質進行調整升級。

(4)人口老齡化對低技術產品品質的提升作用高于中、高技術產品。人口老齡化加劇使有效勞動供給減少,工資上升,為了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保持競爭力,生產低技術產品的廠商不得不主動求變,加快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增加產品功能和完善售后服務,這有利于提升出口產品品質。而中、高技術產品本身由于生產工藝要求較高,產品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可替代性不強,雇傭成本上升對企業的傷害也相對較低,因此,人口老齡化對中、高技術產品品質提升的邊際影響低于低技術產品。

(5)人均收入水平、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人力資本、外資涌入、貿易依存度的提高都對出口產品品質提升有利。

本研究結論對于中國而言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作為勞動力豐富、人口老齡化程度低的發展中大國,中國曾經依靠出口低品質和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商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但由于在國際分工鏈條中更多是從事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的加工、組裝和裝配工作,因而出口產品大多處于國際產品價值鏈的低端,產品附加值和收益相對較低。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逐步提高,這種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出口企業亟需改變出口競爭策略,由價格競爭策略向品質競爭策略轉變。與之前依靠廉價勞動力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成為“世界工廠”的發展過程類似,在人口年齡結構變動、老齡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中國也要充分適應這種變化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貿易政策,探索出符合自身人口年齡結構和資源稟賦的貿易發展模式。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勞動力的受教育水平。增加教育投入能夠促進出口產品品質升級,有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研發活動的開展。二是繼續提供支持和優惠政策,鼓勵出口企業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加快產品更新換代和技術升級的步伐,設計多樣化產品,以滿足不同個體的需要。三是鼓勵科技水平高的外資企業進入,這樣不僅可以通過集約邊際和擴展邊際直接促進出口產品品質提升,還能通過示范、競爭和人員流動效應間接促進內資企業出口產品品質提升。四是堅持和擴大對外開放,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知識和管理經驗,借助“出口中學”和“干中學”效應,不斷創新,改進產品功能,完善售后服務。

施炳展,王有鑫,李坤望. 2013. 中國出口產品品質測度及其決定因素[J]. 世界經濟(9):69-93.

田巍,姚洋,余淼杰,等. 2013. 人口結構與國際貿易[J]. 經濟研究(11):87-99.

CHENG W Y, JOHN M, KITJAWAT T. 2012. Productvity as if space mattered: an application to factor markets across China [R]. NBER Working Paper No.11000.

CHIN M D, PRASAD E S. 2003. Medium-term determinants of current account in industrial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9(1):47-76.

COALE A J, HOOVER E. 1958.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ow income populations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57-68.

COSTINOT A. 2009. An elementary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J]. Econometrica, 77(4):1165-1192.

GELLNER U B, SCHNEIDER M R, VEEN S. 2011. Effect of workforce age o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case study evidence [J]. Organization Studies, 32(8):1103-1121.

HIGGINS M. 1998. Demography, national savings,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39(2):343-369.

HUMMELS D, KLENOW P J. 2005. The quality segment and quality of a nation′s export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5(1):704-723.

KHANDELWAL A. 2010. The long and short of quality ladders [J]. 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 77(4):1450-1476.

LALL S. 2000. 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 manufactured exports, 1985-1998 [J].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28(3):337-369.

NAITO T, ZHAO L. 2009. Aging, transitional dynamics and gains from trade [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33(8):1531-1542.

ROEGER W. 2000. Ageing and fiscal sustainability in Europe [C]. Fiscal Sustainability Conference:255-286.

SAYAN S. 2005. Heckscher-Ohlin revisited: implications of differential population dynamics for trade within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framework [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9(9):1471-1493.

SCHOTT P K. 2004. Across-product versus within-product speci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J].The Qua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9(2):647-678.

TIAN W, YAO Y, YU M J, et al. 2011. Demograph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Fall 2011 Workshop, Working Paper.

ZUO X, YANG X. 2009. Special issue:the Chinese approach to aging, the long term impact on the Chinese economy of an aging population [J].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30(1):197-208.

(責任編輯張建軍)

Can Population Aging Promote Quality Upgrading of China′s Export Products?

WANG YouXin1WANG Meng2ZHAO YaJing3

(1.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Bank of China, Beijing 100818;2.School of Economic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3.School of Economic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Population aging makes the effective labor supply reduction, wages rising, products consuming level increasing, enterprises whose goal is to maximize the profit will choose the production of high-tech products and quality competition strategy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of labor market and consumption preference, so as to realize the export products quality upgrading. On the basis of mechanism analysis, this paper uses USA HS10 digit products data importing from 121 countries from 1995 to 2006 to make empirical test. The result finds that population aging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quality upgrading of export products. Further test shows that the marginal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shows a downward trend with national income rises, and the role of promoting products quality is higher for those countries that have just entered or will soon enter the aging society than other countries. The role is higher for low technology products than middle and high technology products. Finally, robust tests also confirm the above conclusion.

population aging; enterprise competition strategy; quality upgrading

2014-06-14

王有鑫(1986--),男,山東蓬萊人,博士,中國銀行與中國人民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后,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王猛(1985--),男,陜西咸陽人,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

趙雅婧(1985--),女,河北保定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

本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企業低價出口之謎:基于企業邊際成本加成率的研究”(71203104)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社會關系對民營企業出口行為的影響機制:基于企業間關系與政企關系的研究”(71103153)資助。

F746.12;F241

A

1001-6260(2015)02-0061-09

財貿研究2015.2

猜你喜歡
產品品質人口老齡化老齡化
健康老齡化十年,聚焦骨質疏松癥
滾揉技術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冷軋MES系統對生產的執行與支撐
如何科學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世界人口老齡化之住房問題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服裝核心競爭力要素研究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
內蒙古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