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凸顯人文素質教育理念在高校語文教學中的貫通

2015-09-01 17:02郭德珍
科技視界 2015年25期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教學

郭德珍

【摘 要】在高校素質教育過程中,人文素質教育十分重要,在此理解基礎上,結合高校學生特點,探討了人文素質教育對于高校學生的作用,進而提出改善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高校語文;教學

語文是小學、初中、高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培養了學生基本的文學素養。為了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的審美鑒賞、文學素質、心理健康和道德修養,高校也開設了大學語文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優秀情操。

1 人文素質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電子資源在學生的生活中變的不可取代,這使得當代大學生對于文字文學的知識掌握大大不如從前。許多報道也證實了這一趨勢:“某高校的外教在黑板上寫出了孔子的某句話,并且詢問學生這句話是誰說的,全班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正確回答; 北京大學的孔慶東教授問學生從理科大樓到北大西門怎么走,結果每一位學生都能說得簡潔、準確?!鳖愃七@種情況時有發生,更有甚者連請假條都不會寫。平心而論,大學中語文素質的培養并不是如此簡單,但書寫正確的漢字,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等等,是語文素養最基本的體現。這關系到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同時,擁有比較高的文學素養是一個人各方面價值觀最基本的體現。在這樣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民族中,文學素養及語言表達時時刻刻都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每個人的自身素質提高了,整個社會的人文素質和氣息才能得到改善。

其次,隨著文化的多元化,造成整個社會的價值去向與傳統的價值取向相比,較為混亂。傳統觀念的是非、美丑、善惡等等評價的標準, 都與正確的價值觀導向發生了偏移不同 。在大學校園中,仍然存在較多的不正確不文明的行為,大部分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差,不善于與他人溝通,自私自利,急于求成,不擇手段等等。偉大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 僅僅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只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而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边@句話十分值得我們深思。各個高校所開設的公共課程,是對大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教育、思想品質教育的關鍵,在當今時代,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無疑是整個國家、乃至整個學校的目標。但是,在開著這些文化課程的同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需求,增加一些人文情懷的素質教育,一定會取得較好的成效。在人文素質教育中,教材的選用也十分重要。在選擇教材文章的同時,我們要挑選有經典價值的、正確導向的,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需求的文學作品,同時又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愛國主義情懷,體現作者的強烈情感和積極地正能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的滲透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中,讓學生學有作用,學有所成。讓學生逐漸學會承擔自己肩上的責任,成為一個敢擔當、敢作為、有優秀品質的全面發展型人才。

2 如何加強人文教育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1 倡導高尚的人格追求,培養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弊端,許多社會病應運而生,使得當代大學生面臨物欲橫流、道德滑坡、精神空虛等一系列現象。享樂主義、利己主義和拜金主義等一些不和諧的思想強烈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在高等學校中,大學生的自立自強,競爭意識也逐漸增加甚至銳化。大多數學生為了追求自己的目的,達到自己的目標而選擇不顧一切、不擇手段。同時,大部分學生追求功利,淡化理想信念,向往個性自由,沒有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這種現象已經十分嚴重,培養出的“人才”也并不可用。面對這種人文素養缺失的情況,必須加強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改善這種狀況。具體來看,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在文學、歷史、藝術、哲學各個方面分別選材,讓學生領略大師的風范、品質和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對自己有一個合理正確的定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2 用以人為本的方式進行人文素質教育

以人為本貫穿在生活、教育中的方方面面,教師與學生是兩個不同的個體,一種平等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但學生并不一定要全盤接受。教師只是傳播自己認為對的內容,而不是一成不變,不同的人當然會有不同的看法。人文素質教育應該貼近生活,貼近內心。當代大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性格與經歷。這也使得學生對同一種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觀點、在這個倡導個性發展、不斷創新的時代,教師一定要正面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指引學生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使學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和人文情懷,讓學生把這種修養和胸懷當作生活的一種態度和作風,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個有涵養、有知識、同時又善良、寬容的人。

2.3 注意教學手段的革新

教學手段在教育過程中十分重要,好的教學方式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回憶。大學生十分聰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極強,并且環境適應能力較強。他們喜歡探索、善于發現、能夠開辟新的生活。如果人文教育之局限于書本教育的話,可能不會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可以結合大學生的特點,結合網絡文化,開辟一條高校人文教育的新路。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的優勢,制作相關網站和開通微博互動,制作一定的視頻和網絡文章,在規定時間內定期發送相關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應該與時俱進,創先爭優。大學語文教師應該采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結合學生自身特點與興趣愛好,將人文教育與學生興趣相結合,同時善于抓住網絡媒體帶給學生的新奇和特點,提高學生對于人文素質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創作,還能夠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新的教育教學手段已經成為課堂教育的新途徑。教師應該在工作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進步。逐漸完善人文教育體制,為人文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 。

總而言之,在大學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環節,在中國文化逐漸缺失的當今社會,人文素質教育更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精心編輯教材,同時還需以學生為本,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讓學生對人文教育充滿信心和興趣。

【參考文獻】

[1]羅翠梅.淺談大學語文課程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與職業,2013(36).

[2]鄭孝萍.語言文學教育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農業教育,2011(4).

[責任編輯:鄧麗麗]

猜你喜歡
人文素質教育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對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
醫學生人文素質缺失現狀與對策研究
人文素質教育視角下醫學生道德行為習慣培養研究
人文素質教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學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