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2015-09-10 07:22陳志勇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15年9期
關鍵詞:研討專業評價

陳志勇

評課本質上是一種教學研修活動。首先要求評課的人要調動多種感官收集課堂信息,對教師的教學語言、教學行為、學生狀態等進行觀察,然后對課堂教學的得失及原因做切實中肯的分析評論,并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一些現象做出正確的解釋。因此,評課是改進課堂教學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評課活動還存在一些問題,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勢必影響學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制約教師的專業成長。下面,就結合本人的觀察與思考談談評課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評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評課組織:參與者少流于形式

在教學研討活動中,總存在著“聽課者多,評課者少”的現象,很多教師在聽完課后不積極參與評課活動,導致評課活動只是走走過場、流于形式。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評課的形式過于單一、評價過程枯燥,使得評課活動對教師沒有吸引力。還有一些教師則是怕自己評得不好而不敢參與評課。教學研討活動的組織者(或負責人)為了整個教學研討活動的順利進行,避免活動冷場,只好點名發言,而發言的教師又因此而處于被動,經常只是三言兩語敷衍了事,導致評課活動常常是草草收場。

2.評課過程:盡求熱鬧而無實效

一直以來,熱烈的評課氛圍都是評課活動組織者不懈的追求。但是細心觀察時下的一些評課活動,常常會發現這樣的問題:在評課過程中,教師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了很多問題,但真正有建設性的意見卻很少;評課氣氛似乎很熱烈,但大家都是各說各的,十分零散而瑣碎。而評課活動的組織者只是一味地追求評課氛圍,讓大家暢所欲言,在大家漫無邊際地“探討”一番之后,組織者總結幾句即宣告結束,而對大家的發言內容卻缺乏必要的引導。

3.評課內容:評價受限停留表面

關于評課內容,最常聽到的是這樣一些淺層次的評價意見:“執教教師教態自然,板書工整,課堂氣氛好”“教師普通話標準,語言親切”“教學環節安排恰當合理”等,而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以及教學現象背后隱藏的教育理念問題等,難以做出深入的評價。

4.評課目的:認知不明誤入歧途

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評課就是為了找問題,因而將評課等同于“批課”,光挑問題不談優點,使執教者的教學積極性受到傷害,影響他們正確地評價自己。還有些評教者則因害怕傷害執教者,只對課堂教學的成功之處大加贊賞,對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卻視而不見,避而不談,走進“捧課”的死胡同。

5.評課行為:只指病情未予開方

在一些評課活動中我發現,有很多評課者雖然能點出執教者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但是卻沒有依據“課堂病因”開出治標與治本的“藥方”,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就不能得到有效解決,使“改進課堂教學并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的這個目的成為“水中月霧中花”,根本沒能實現。

6.評課方式:理論脫離實踐

我曾經參與過一次教學研討活動,一位參與評課的教研員大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知識,卻不能聯系課堂實際來細談怎樣操作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參與評課的教師都沒有實質性的收獲。還有一些評教者只談課堂細枝末節的東西,卻不能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總結歸納,使得評價意見缺乏說服力。

評課作為一門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教學實用技術,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具有重大影響。如果漠視評課活動存在的這些問題,將會影響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讓評課活動更有效的策略

1.創新評課形式,促使教師樂于參與

受傳統評課方式的影響,很多學校的評課活動采用的都是枯燥無味的說教式,缺乏激情,要使教師樂于參與到評課活動中來,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1)個別面談式。讓聽課者與執教者面對面地單獨交流,對于一些問題比較多的課,這樣的評課形式可以更好地保護執教者的自尊心,也更有利于深入探討。

(2)圓桌對話式。采取圓桌對話的方式讓執教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與自評,再由其他教師聯系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觀點與做法,也可以讓教師圍繞某個教學環節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營造出和諧平等的研討氛圍,促進教師間的相互學習。

(3)小組評議式。在一些大型的評教活動中經常用到。一般是先讓執教者說課,接著分組評議,最后再由專家進行綜評。這種方式既有大家之言,又有專家之見,效果很好。

評課形式還有專題研究式、師生評議式、書面交流式等,組織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形式,積極營造平等的評課氛圍,使參與評課的教師都能有所收獲,那么以后的評課活動他們就會“不用揚鞭自奮蹄”,樂于參加,敢于發言,使評課活動能夠真正發揮其時效性。

2.圍繞主題研討,熱鬧更兼有實效

有些評課活動表面看上去很熱鬧,但是在這種表面“熱鬧”的探討中,參與評課的教師的認知水平卻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提高。那種只求過程熱鬧卻不求實效的評課背后,教師難以實現的專業成長。

要使評課活動更有實效,就應當圍繞主題進行研討,每次研討的側重點都有所不同,才能有所突破。以我校今年的教學開放周活動為例,我們圍繞學校的市級立項課題“語文教學情境創設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進行研討。在課例研評這個環節,我們緊緊圍繞著“如何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這一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參與評課的教師針對開課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是否有效進行了全方位的交流,積極地提出個人的看法,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這種緊緊圍繞著專一主題進行的評課研討,可以有效避免評課活動“四處開花”卻沒有實際效果的現象發生。如果每次評課都能夠對一兩個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日積月累,教師的專業素養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3.抓住課堂關鍵,透過現象觀本質

評價一堂課的好壞,不能僅僅停留于課堂的表面現象,而應該對課堂教學的關鍵方面進行深入挖掘,透過現象揭示其本質??梢詮慕處煹慕虒W理念、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什么問題等進行評價。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現代教育實驗室主任唐曉杰在其編著的《課堂教學與學習成效評價》一書中指出:“課堂評價考慮較多的應當是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作用、教師與教學方法的相互作用、教學方法與學生的相互作用?!币簿褪钦f,要評價課堂教學中的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學知識與學做人、學知識與提高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教學目標與績效達成、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一個高明的評課者能夠從課堂觀察到的表面現象著眼,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本質問題做出合理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使參與聽課評課活動的所有教師都能從中吸取教訓,改進不足,有所收獲,進而實現“一個人授課,眾多人思考,所有人受益”的目標。

4.堅持評課原則,客觀評價促發展

評課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交流教學經驗的一項重要活動,目的在于使每一個教師都能通過對其他教師教學行為的觀察,認識到自己教學的長與短,不斷提高執教水平。評課者如果不能正確認識評課的目的,反而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芭n”與“捧課”這兩種極端的觀點都是錯誤的,也是不負責任的,會嚴重阻礙教師的專業成長。

我們應當知道,即使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也難免有問題,存在問題較多的課也是有可取之處的。因此在評課活動中,評課者要從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實話實說原則,實事求是地評課,力求達到“評一堂課促進多堂課,評一人激勵一批人”的效果,這樣的評課才是負責任的,才有實在的意義。

因為執教者的個人情況存在差異,所以評課還必須堅持因人而異的原則。對于一些骨干教師,應當適當拔高一些,要挖掘其教學亮點,促進其教學風格的形成。而對于剛剛走上講臺的教師,則要多鼓勵其解決課堂存在的問題,使他們盡快成長起來。

5.追求評導結合,改進教學求提高

在評課中,評課者對于執教者課堂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出后,應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這就是評導結合的評課方式。這種評課方式的一般程序是:指出課堂存在什么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進建議→說明為何要這樣改進。例如有一位聽課教師發現執教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采用教師評價的單一方式來指導學生的朗讀,認為這是本堂課的不足之處,于是他這樣指出問題:“我認為,你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只采用教師評價這一種方式而沒有采取其他的評價方式,這樣做忽視了學生在評價中的應有的作用。建議你在評價學生的朗讀時,也可以適當地讓學生自評、互評,如果學生的評價存在偏頗再由教師進行指導?!?/p>

6.理論聯系實際,專業素養得到提升

評課者如果只講理論知識而不聯系實際教學來說明,聽評者就不知道如何去操作;如果只談教學的細枝末節而不能聯系理論知識,聽評者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難以信服。

評課應該是一項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活動。在評課的過程中,評價者要堅持將所掌握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與課堂教學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例如前面所述的“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個問題,就可以先簡單闡述下自己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概念的認識,再談談本課的哪些環節應該如何改進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效。這就能使參與評課活動的教師既學到理論知識,又懂得如何實際操作,使執教者和參與評課活動的教師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既有理論的鋪墊,又有教學實例的論證,這樣的評課觀點才是最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

(作者單位:福建泉州開發區實驗學校)

猜你喜歡
研討專業評價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部分專業介紹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專業修腳店
“網絡研討”實現教師多元發展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