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本課堂”課改之路

2015-09-10 07:22孟春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15年12期
關鍵詞:四中教科研生本課堂

孟春

美國著名教育史家和教育政策分析家戴安娜·拉維奇說:“在教育中沒有捷徑,沒有烏托邦,沒有畢其功于一役的終極武器,沒有神話也沒有童話。學校的成功很難像生產線一樣移植?!迸R沂四中人不僅認識到了,而且敏銳地觀察到課堂模式背后必須有一個系統在支撐,比如聽評課制度、備課制度、教師專業發展機制、學校管理機制和學校文化建設等。

2013年,臨沂四中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新一屆領導班子圍繞“尊重規律辦教育,從細從嚴抓管理,依靠科學提質量,以人為本促發展”的辦學思想,營造“風正氣順心齊、科學優質高效”的工作氛圍,激發教師的教育熱情和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專業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學校力圖從整體提升師資隊伍水平、系統構建學校文化體系這一源頭抓起,為課堂改革打下堅實基礎。

一、有效開展校本培訓,引導教師轉變觀念

教學的過程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成功主要取決于人,取決于學生認知基礎、學習動機與風格,取決于教師深厚的學術背景、美麗的心靈與高尚情操的精神力量,甚至取決于其他與教學有關的人,而不完全取決于模式。為了讓老師轉變觀念,學校除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國家、省、市、區各級通識性培訓和學科性培訓之外,一直堅持實施系統的校本培訓。

1.專家講授,科學引領

2015年4月25日,由中國專家學者協會教育委員會組織的“中小學微課程建設與翻轉課堂教學實踐論壇”在我校2號報告廳舉行。無須“車馬勞頓”,老師們在“家門口”就能學到當今教育教學最前沿的理論。像這樣的專家報告會,學校每學期舉辦多次,通過邀請全國各級專家、名師,向學校教職工講解教育教學前沿理論、新課改理念、生本課堂、有效教學操作方法等,科學引領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2.專題講座,具體指導

學校分期分批對教研室主任、學科備課組長舉行專題講座,從教育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和教學科研上進行具體指導,鼓勵老師大膽探索適合自己、適合學科、適合不同課型的有效“生本課堂”教學模式,形成“萬類霜天競自由”和“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局面。

3.校長講解,答疑解困

校長深入教研室、深入班級、深入課堂,親自調研,真實了解教師、學生對“生本課堂”的認識、理解情況,然后從教育思想、教改形式、教改理念和學校課改發展方向上強化課改領導力,明確提出,打造“生本課堂”,不是提出一種固化的模式,而是明確課改的方向——建設“以生為本的學習型課堂,把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不是提出一些僵化的要求,而是提出原則性的遵照——倡導“三講三不講”、“三布置三不布置”?!叭v”是指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將學生不理解自己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將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易漏的知識;“三不講”是指學生會的不講,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教師講了也不會的不講。

通過這些培訓,使教師深刻認識到:課堂改革是一項任重而道遠又勢在必行的重大任務,“以生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必須完成從課堂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領者、服務者、評價者、研究者的角色轉變,懷著對民族和國家的責任感來培養學生。

二、狠抓教科研,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1.成立教科研中心,細化“生本課堂”

學校教科研中心根據“生本課堂”的要求,從教師“教”的視角和學生“學”的視角,開發了教師“生本課堂”教學“兩案教學法”,即授課教師課前不僅需精心準備“教”案,還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學情”、授課“課型”編寫針對學生課堂學習的“學”案(表一),力圖實現兩個目標:(1)將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用“實”、用“活”;(2)幫助教師正確認識“學案”,明確“教案”與“學案”的本質區別,真正從學生如何學習的角度進行開發和設計,關注學生的學習困難,提供學生學習過程的腳手架,從而引導學生的學習過程。

制定臨沂四中“生本課堂”課堂觀察評價量規(表二),使教師的“生本課堂”有“章”可尋,有“紀”可遵。

2.推門聽課,形成制度

學校管理“重心”下移,校長、教干深入課堂,推門聽課,為使聽評課踏腳留“痕”,走得更“遠”,學校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規定教干、教科研中心人員每周聽課節數,有聽必評;每周周五上午由教科研中心匯總,填寫臨沂四中聽評課匯總表格(表三),每周周一在學校網絡上向全校師生公布;每周周五下午三點半定時召開教干、教科研中心人員聽評課調度會議(特殊情況沖突除外),逐一交流聽評課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提出來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討,確定是教師“教”的問題,還是學生“學”的問題,達成共識,及時解決,及時反饋給有關級部、有關授課教師,做好教學反思;推選“課堂之星”,組織他們上示范課、開公開課和研究課,通過挖掘“身邊”優秀課堂資源,“近水樓臺先得月”,讓教師學到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不斷改進和提高自己的“生本課堂”水平。

3.人人參與,共同進步

各年級、各級部組織所有教師全員參加聽評課,每一周編排教師聽評課安排表(表四),面向全校開放課堂,依據“生本課堂”評價量規,由學科組老師、教干以及教科研中心的老師,共同對這節課進行評分和評價,并將結果在學校網絡上公布。這樣,人人參與,實作、實訓,促使全體教師進入“生本課堂”、研究“生本課堂”、改進“生本課堂”,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水平。

4.構建共享平臺,促進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

為了使教育教學、科研更上一個臺階,全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學校積極搭建平臺,創建《有效教學探索》內部刊物,為教師開展廣泛而有深度的合作、交流與探索提供幫助。為打造“生本課堂”,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教學探索》編輯出版了多期“生本課堂”專輯,通過這個平臺,教師既展示了自己“生本課堂”的教學研究成果,又極大地激發了教育科研熱情,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近幾年,教師撰寫的課改研究論文、課題研究獲各級各類獎項(或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育類及相關學科專業類報刊上發表)400余篇。

(作者單位:山東臨沂四中教科研中心)

猜你喜歡
四中教科研生本課堂
科學家制造奇異物質“四中子”
基于STEAM教育的立體教科研模式構建與實施
關于多維聯動教科研共同體的行動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課堂實錄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勤著校史,善育新人
“課堂教學結構改革”主題調研及反思
構建生本課堂為主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循循善誘,實施生本化初中語文課堂提問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