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壘島灣海域石油烴分布特征

2015-09-15 11:10于國慶等
河北漁業 2015年9期
關鍵詞:分布特征

于國慶等

摘要:根據2014年5月、8月和10月3個航次的調查結果,對五壘島灣海域石油烴污染物的時空分布特征經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該海域石油烴濃度三個季度介于0.012~0.030 mg/L,平均值為0.021 mg/L,均達到了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石油烴濃度表現出逐季增加的趨勢,平面分布具有明顯的季節特征。與歷史資料對比發現,調查海域石油烴濃度低于比較海域,受污染較輕。

關鍵詞:五壘島灣;石油烴;分布特征

石油烴(PHs)是由多組分復雜分子結構組成的均質混合物,在開采、運輸、使用等過程進入海洋,是我國近海岸主要污染物之一。石油烴污染物進入海洋后,在海水表面形成一層油性薄膜,嚴重干擾了海氣界面間正常的氣體、能量和水分交換,破壞海洋食物鏈,影響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引起海洋生物資源的衰退,并且可以通過生物富集、食物鏈放大,最終危及人類的健康。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近岸海域石油烴污染物的調查和系統的研究[1-4]。之后相繼開展了多項調查,涉及到了我國近海的主要海域[5-8]。特別是海灣石油烴的研究,王修林等[9]系統研究了膠州灣和渤海灣近30年石油烴的平面分布和動態變化,王江濤[10]等通過研究發現陸源排放和海上船只排放是膠州灣石油烴的輸入來源。

五壘島灣位于文登市南部海域,是文登主要的海水養殖區域,也是周圍養殖池塘的主要水源。近年來,隨著沿海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南海新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卓達碼頭的建設,海上作業和運輸頻繁,石油烴污染物的泄漏途徑不斷增多,了解五壘島灣海域石油烴分布特征對評價該海域的海洋環境狀況及合理安排養殖區域具有重要意義,但至今未見有關五壘島灣石油烴分布情況的報道,本文根據2014年5月、8月和10月對五壘島灣的調查結果,分析了該海域石油烴污染物在時間、空間上的分布特征。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海域及站位設置

于2014年5月、8月和10月對五壘島灣海域進行了3個航次的調查,站位布設如圖1所示。

1.2樣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樣品使用拋浮式500 mL無油棕色玻璃瓶采集表層海水,采集后樣品中立即加入5 mL 1∶3硫酸酸化固定,帶回實驗室后立即用10 mL正己烷分兩次萃取,萃取液避光冷藏保存,按照《海洋監測規范》(17378.4-2007)規定的方法,用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計計算石油烴的含量。油標采用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監制。石油烴的污染評價《按照海水水質標準》(GB 3097-1997)采用單因子評價法,公式如下:

P=C實/C標

其中,C實為實際測濃度;C標為評價標準值濃度。一類海水中石油烴的標準值為0.05 mg/L。

2結果與討論

2.1五壘島灣海域石油烴濃度的季節變化

2014年春、夏、秋三季表層海水石油烴的濃度介于0.012~0.030 mg/L,平均0.021 mg/L,三個季度石油烴均達到了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春季五壘島灣海域表層海水石油烴含量介于0.012~0.022 mg/L,平均值為0.016 mg/L,最高值出現在W05站位,最低值出現在W01、W02和W07站位;夏季五壘島灣海域表層海水石油烴濃度介于0.020~0.024 mg/L,平均值為0.022 mg/L,最高值出現在W01和W05站位,最低值出現在W02和W03站位,夏季石油烴濃度波動較小,分布比較均勻。秋季五壘島灣海域表層海水石油烴濃度介于0.018~0.030 mg/L,平均值為0.024 mg/L,最高值出現在W01站位,最低值出現在W06站位,石油烴的濃度范圍波動較大,分布不均勻。從表1中可以看出,春、夏、秋該海域石油烴的平均濃度表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從污染指數三季均未超標,均達一類海水水質標準。

2.2五壘島灣海域石油烴平面分布特征

2014年春、夏、秋季五壘島灣石油烴的平面分布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春季石油烴濃度高值區位于調查海域的中部,表現出由中部向兩側逐漸降低的變化特征,夏季石油烴的濃度表現出由東北部向西南部逐漸升高的趨勢,秋季石油烴的濃度表現出由東南部向西北部逐漸升高的趨勢,由此可以看出五壘島灣石油烴的平面分布有明顯的季節變化。

2.3與歷史資料對比

表2將五壘島灣海域石油烴濃度與國內其他海域海水中石油烴的濃度進行了比較,從中可以發現,五壘島灣海域石油烴的濃度明顯低于其他海域,山東近岸的石油烴濃度最高,其次是遼東灣北部和膠州灣(2006-2007),均超出了一類海水水質標準(0.005 mg/L),渤海、膠州灣(1997-2004)海水石油烴濃度均低于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相比可知,五壘島灣海域石油烴的污染狀況優于以上海域,這與五壘島灣沿岸的臨港產業起步較晚有關,石油烴濃度較高的海域大多位于港口航運及海上作業發達的地區。五壘島灣海域作為養殖的重要區域,必須加強管理,嚴格控制石油烴污染源,才能有效避免石油烴污染問題的發生。

3 結論

通過對2014年五壘島灣海域春、夏、秋季的表層海水石油烴的調查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2014年5-10月,五壘島灣海域石油烴濃度介于0.012~0.030 mg/L,平均值為0.021 mg/L,均達到了一類海水水質標準;

五壘島灣海域三季石油烴濃度表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平面分布具有明顯的季節特征;

與歷史資料對比發現,調查海域石油烴濃度低于比較海域,受污染較輕,但存在升高的風險,但不可忽視,應該加強控制陸源及船舶的石油烴的排放。

參考文獻:

[1] 王憲,陳于望,李文權,等.湄洲灣夏季油的分布特征與防護對策[J].臺灣海峽,1996,15(3):265-269

[2] 袁騏,蔣玫,王云龍.長江口及鄰近水域油污染分布特征[J].海洋環境科學.2005,24(2):17-20

[3] 宛立,田繼輝,馬志強,等.遼東灣北部海域表層水體夏季油類的污染狀況[J].水產科學,2007,26(9):515-517

[4] 張曉萍,李凌云,張元標,等.廈門鄰近海域油類污染狀況評價[J].臺灣海峽,2001,20(2):161-164

[5] 王明彪,余漢生.南沙群島海域上層海水石油烴類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初探[J].南海研究與開發,1996(2):36-42

[6] 王憲,張元標,李凌云,等.福建省沿岸水體與沉積物中油的分布特征[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39(3):369-374

[7] 王憲,徐魯榮,李凌云,等.大亞灣大鵬澳水體石油烴含量變化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J].臺灣海峽,2002,21(2):67-171

[8] 王修林,鄧寧寧,李克強,等.渤海海域夏季石油烴污染狀況及其環境容量估算[J].海洋環境科學,2004(4):14-18

[9] 王修林,李克強.膠州灣主要化學污染物海洋環境容量[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34-36,71-74,265-277

[10] 王江濤,李雪蓮,趙衛紅,等.膠州灣石油烴的含量變化及其與環境因子的相互關系[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8(2):319-322

[11]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海洋監測規范(GB17378-200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12] 國家環境保護局,國家海洋局.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S].北京: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

[13] 譚麗菊,張哲,王江濤,等.山東近海水體石油烴的分布特征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9,39(Sup.):203-206

猜你喜歡
分布特征
組織霸凌的呈現形式及其差異性分析
銅脅迫下不同茶樹的生理響應及亞細胞水平銅分布特性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中重金屬分布特征及變化規律
南京市畜禽養殖業氨排放分布特征及防治對策
嶺南地區冠心病中醫證型及證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加拿大入境中國大陸旅游流空間分布特征及差異研究
包頭市南郊污灌區農田表層土壤輕稀土平面空間分布特征
池塘淤泥氮營養物質分布特征研究
安徽省濉溪縣淺層地下高氟水的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