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環境下新型教與學方式研究

2015-10-21 05:12覃金菊
現代企業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關鍵詞:教與學信息化信息技術

覃金菊

摘要: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傳統教學方式已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與學方式,是當今教育界研究的重點之一。本文在分析教育需要信息化的基礎上,闡述了信息化條件下“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新型教與學方式”等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生主體教師教與學方式

鄧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 ,就是說教育要面向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使整個教育事業同國民經濟建設的要求相適應。他指出:“現代經濟和技術的迅猛發展,要求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以多媒體、網絡化和智能化為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類邁進了信息化社會的大門?,F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必將引發教育的變革。

一、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

1、傳統教學無法滿足“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的需要

以往我們的教學工具依靠的是一個黑板、一盒粉筆、基本教材,教學方式主要是老師不厭其煩的講解、演練,學生參與性不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不明顯?,F代教育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普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模式有了非常有效的工具——網絡,它在學生自主學習變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現代教與學需要信息技術

(1)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源

因為網絡、多媒體和一些現代教具、學具給我們教師、學生提供了一個資源性概念,也就是從理論上說我們的學習資源和教學資源是無限的,已經從四壁圍墻的空間擴展到世界,擴展到地球村概念,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學和學習的平臺。

(2)信息技術有利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現代信息技術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無限的交互空間,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對世界的任何一點進行訪問,相互交流。

(3)信息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造性空間,學生利用技術尋找、評估和收集信息,應用技術處理數據,根據具體的任務,評估并選擇新的信息,學生應用技術資源解決問題和做出決策。

二、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與學方式

信息化時代的教與學,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1、信息化環境下教師怎么教的問題

(1)樹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

教師從思想理念上樹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協作教學”觀點才能充分尊重學生、幫助其明確學習目標,同時還應該注重策略性教學。發掘學生們的個人潛能,將不同特質的學生引導到健康的學習氛圍中。

(2)學會合理利用信息化進行協作、互通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在大量運用幻燈片、ppt、多媒體等手段進行直觀、形象、豐富多彩的展示教學任務與目標,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和數字資源圍繞任務自主學習,還可在網絡上共享相關資料供學生參考。

(3)教師應充分發揮指導與監控作用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自制力不強,容易分散注意力,需要教師充分發揮指導與監督作用。教師通過監督減少學生在學習中非學習行為的發生幾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4)建立合理的學習評價機制

教師應結合學習目標的三個維度并對其達成的程度進行評價,做到知識與技能——可測,過程與方法——可見,情感態度價值觀——可悟,還要對學習者的學習態度、交互程度進行評估,既要有終結性評價還要有形成性評價。還要開發和使用多元評價工具,還可要求學習者將自己的觀點發貼到博客或微博上,以長期延續學習者對相關主題的興趣與關注。

2、信息化環境下學生怎么學的問題

據調查,學生不喜歡教師無互動、照本宣科、形式單一的教學方式。要改變這種狀態,需要通過有效的方法,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知活動、更多地轉變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交互、不斷提高,以直觀的界面讓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不再枯燥乏味,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索與學習。

3、信息化環境下新型教與學的方式

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與學,是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教與學中的難點,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四位一體,得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面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研究與實踐,我們總結出以下的信息化環境下新型教與學的方式:

(1)探究發現式

探究發現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主題,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和培養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

(2)情景激發式

情景激發式教學是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與景的交融中,協調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開展情景激發式教學首先需要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設計應注意要具有一定困難,讓學生經過努力才能解決。

(3)合作互動式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建出電腦—學生—教師三者之間合作交流的互動環境,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運用電腦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合作交流,參與解題過程,尋找正確答案。合作學習在改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等方面效果顯著。

(4)自主學習式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就是學習主體自立、自為、自律的學習。

總之,“信息技術”與“教與學的方法”要真正做到有效結合,不僅需要教師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更要在實際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運用適當的教育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革新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變“授之于魚”為“授之于漁”,才能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的本領,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克東. 教育信息化的定義[j].中小學電教化教育,2002年第2期.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新高地[期刊論文]-中國電化教育, 2001年第2期.

[3]黃榮懷.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n].中國教育報,2002年10月8日5版.

[4]馬小衛.論信息化環境下的大學課堂教學[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04).

[5]王華英.信息化環境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j].江蘇高教.2010.(02).

猜你喜歡
教與學信息化信息技術
楷書的教與學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教與學
讓“預習單”成為撬動教與學的支點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奇異值分解的教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