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大學城南漢二陵考古遺址保護規劃與展示設計

2015-10-21 16:40劉艷芳
基層建設 2015年36期
關鍵詞:展示設計

劉艷芳

提要:廣州大學城所在的小谷圍島地面文物建筑和地下考古遺址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生態、教育、旅游等多方面的價值。如何實施文物古跡的保護與合理的開發利用,彰顯大學城的歷史底蘊,促進名城的保護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廣州大學城;重要考古遺址;保護規劃;展示設計

廣州大學城經調查、勘探、發掘出48處地面文物建筑、130余處古遺址、古墓葬,體現了小谷圍島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全面保存并延續其歷史信息及全部價值,向公眾闡釋大學城文物古跡遺址的內涵,首先須作好保護規劃和展示設計,充分發揮其在旅游、經濟、學術、教育等價值上的作用。

1.大學城重大考古遺址的現狀危機

小谷圍島南北由珠江航道相圍,自然環境獨特。南漢皇帝曾在此建昌華苑、昌華宮,已有1千年歷史。島上至今已發現許多漢墓,有的屬廣州已知的最大東漢磚室墓。南漢國的兩座帝陵(德陵和康陵)為當年全國考古界的重大發現。

廣州大學城在搶建的過程中忽視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有的院校為了片面利益人為地突擊施工,使已經發掘的重大考古遺址又一次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改變小谷圍島文物古跡的如此現狀,成功地將這些文物古跡以最合理最為優美的方式向公眾展示,無疑會增加廣州大學城的歷史和文化延續性。保護的意義不但使之發揮其社會價值作用,也體現了大學城對中華文明應該做出的貢獻。

2.南漢二陵考古遺址的規劃展示

本項目承接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建設思路,依附大學城獨特的自然景觀及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強調其嶺南特性,使其發揚光大,實現文化的傳承與教化功能。

針對大學城文物古跡保護與開發的現狀,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探討可行的措施。

2.1康陵的保護及康陵公園設計

文物古跡的展示首先必須滿足完整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原則。文物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任何形式的展示都必須以文物的完整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為前提條件。我們應在確保不對文物古跡造成破壞的前提下才能夠考慮展示的問題,做到文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1)研究考古發現,認真踏勘現場

康陵位于北亭村大香山南坡,依山坡地勢南北向營建,地面建有陵園和陵臺,地下筑玄宮。以居于園內中部偏北的方座圓丘陵臺為主,四周有夯土墻垣包圍,形成陵園。陵垣四角筑有角闕。南墻正中為開園門,門外為廊房(或獻殿)建筑。陵 園平面長方形圍墻,大約東西寬57.30米,南北長96.80米。墻體夯筑,寬1.2~1.4米。

陵墻四角有角闕,一大一小對角相連。小闕處于內側,與圍墻相連接;大闕在墻角外側?,F存方形臺基(見圖1),中心為土質,磚砌臺壁,四周砌散水,可能是閣樓式建筑。發現有帶蓮瓣瓦當的筒瓦、板瓦、花邊重唇滴水瓦、脊頭瓦(鬼臉板)和吻獸飾等,表明闕頂有頗具規模的屋蓋。

圖1

南垣正中開有陵門,據現存的磉墩推測可能是面闊三間的門樓。陵門以南17米外還有一組磉墩。從磉墩的排列,可能是廊房,也有可能前后兩重陵門。圍垣西南角外側挖有一條明溝,并筑擋水擋土墻。南門兩旁的墻基下分別設置磚砌排水溝。

陵體位于陵園中部略偏北。陵臺為方座圓丘,由圓臺、方臺、散水等分層構成。地宮筑在陵臺正下方,由墓道、封門、甬道(門洞)、前室、中室和主室組成。據前室當門橫立的石哀冊,可確認墓主為南漢高祖劉巖。

2.2認真保護規劃,藝術展示博物

(1)建遺址陳列館,豐富公園內容

康陵出土的木瓜、菠蘿、香蕉等模型明器蔬果祭品,為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一批蔬果壽象生陶瓷制品。哀冊文是考古發現中首次出土完整的哀冊全文,是目前年代最早的一塊哀冊文碑石。另外,其出土的玻璃,水果象生,青瓷器等遺物,對于研究五代嶺南地區的建筑藝術,工藝及藝術成就等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德陵墓道器物箱出土一批青瓷罐,是廣州第一次發現如此眾多的五代瓷器。因此,在康陵公園內建遺址陳列館,展示當年的出土文物,具有重大意義。

(2)構建昌華苑囿,傳承園林藝術

康陵公園的主要設計理念是“城中園,園中陵”,“水陸雙環,墉關三分,一龍園中游,四門內蓄,四角外張,綠野織百川”。采用的規劃結構是“一園雙環三軸線”:在規劃范圍內通過建筑群,寬闊湖面,打造山,水,樓,林一體的中國園林風貌,豐富的水系貫穿全園,三條主要軸線使全園各功能區分而不離。在兩條主縱軸線上的建筑群穩重,平衡又統一,凸顯了陵墓建筑的莊嚴,肅穆,神秘的氛圍。全園最主要的景區位于中心位置的游覽區內,被兩條軸線劃分為四個景區,作為四個主題景觀點,該園也將會成為大學城內的一個景觀亮點。

3.德陵的保護及其環境的界定

德陵位于小谷圍島北亭村,由墓道、封門、前室、后室四部分組成,坐南朝北。南漢康陵和德陵為今年來廣州乃至領南地區的重大考古發現,也是廣州地區目前所發現的最大磚室墓(見圖2),這兩座帝陵均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和科學價值,是南漢國的標志性史跡。德陵的形制規格對于研究五代時期嶺南地區的建筑藝術、陵寢制度也具有重要意義。

圖2

在德陵的保護與展示設計中,我們運用“古今結合”的手法,在尊重陵墓原始生態環境和古典建筑形制的基礎上,通過現代的建筑技術和形式,營造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環境優美的德陵墓園。

3.1 保護軸線藝術

德陵的保護和改造嚴格遵守中國古典建筑規劃與設計中常用的中軸對稱的設計手法,主要軸線成為墓園的主要視覺通廊。入口牌坊——甬道——陵墓主體——后山,這一軸線的引導使德陵墓園的空間富有強烈的序列感。置身于陵墓的寧靜山林之中,游人會不由自主的深深地感受到先人留給后人的是一筆宏大的精神財富。因此,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德陵所蘊含的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可見一斑。

3.2 保護山林環境

設計者在德陵的保護范圍內錯落有致的保留并發展了三處坡地,增加景區的空間感和層次感。對于坡地的處理,保留了陵區原有的地形地貌,結合原有的優美環境營造具有中國古典園林的韻味的生態環境。另外,利用坡地高度上的優勢,加強中軸線的導向性,在后山的處理上,種植高大的當地樹種作為序列空間的休止符。

3.3 弱化大樓影響

陵墓的保護范圍處在華南師范大學的校區范圍內,墓園的設計與華師建筑相抵觸,“時代精神”與“人文意蘊”在此發生矛盾。如何去弱化華師教學樓的負面影響是本規劃設計的重點和難點。首先,利用華師教學樓的

下轉第308頁

猜你喜歡
展示設計
模型制作在展示課程中的應用
博物館展示設計的邏輯特征
體驗式展示在電器品牌終端的設計應用
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創新運用
基于市場經濟下的陳列設計研究
科技館展示設計的思路與創新
基于服裝櫥窗靜態展示設計研究
現代展示場景設計中視覺元素的應用研究
基于市場經濟的陳列設計研究
探究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家居用品展示設計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