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建筑設計思考

2015-10-21 16:40潘志成
基層建設 2015年36期
關鍵詞:基本原則發展趨勢

潘志成

筑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 廣東省 510510

摘要:學校的發展不應當僅是教學質量的改進,還應當包含校園基礎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校園建設不僅能最大限度地為學子提供良好的學習場所,還能促進社會整體資源的有效整合。本文在借鑒先進經驗和結合我國學校建筑設計現狀及可利用資源的基礎上,說明了我國學校建筑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并提出了設計中應重點考慮的因素及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學校建筑設計;發展趨勢;基本原則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學校教育在國家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這方面進行大力的政策引導和各方面的資源支持。學校教育的發展除了應重點注重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探索外,還應當注重校園環境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質量提升,一方面可以保證學校資源的最優化利用,迎合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要求,另一方面還可以為學生們的教育教學創造優良的環境。因而,對于校園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建設就成為了學校不斷發展自身的重要任務之一。

1.學校建筑未來的發展趨勢分析

為了做好對學校建筑的設計工作,必須充分了解現代教育建筑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學校類別、規模、等級等基本情況和學校的資源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校園建筑設計。我國的傳統教育形成的是以班級教育為中心的模式。其缺點突出表現為學生的互相交流相互溝通的機會太少,學生與老師的雙向交流和溝通缺乏,各班級老師之間的教學交流缺乏,師資力量配備的相對固定使得在這種以班級為中心的封閉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所能享受到的學校的資源極為有限?,F代教育以能力教育為中心,形成的是以年級為中心的基本教學模式,朝著開放、互動,強調個性化現代教育的方面發展,除了設有體育館、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共享外,還進行高中低年級部分教育課程的共享,并構建和普及了以“電腦教室”為主的校園局域網。學校還積極進行遠程教育模式的發展和開拓,形成了在校生和非在校生如電大、夜大、職大生等對對校園教育資源最大程度的共享。同時,現代化的校園中,除了配備功能齊全的建筑設施外,在校園建筑設計時,還充分考慮校園綠地建設,在設計中,盡可能把可發展的用地預留出來,多置綠地。除此之外,為了保持校區的協調性,校區內、外的公共設施(體育館、圖書館、科學樓)應當是互補的,以此充分保證校區的開放性及自由度。

2.在學校的建筑設計中應當重點考慮的因素

2.1學校建筑的功能和交通組織情況

學校的功能相對比較復雜,在對學校建筑進行規劃設計時,應當要充分考慮學校中的功能分區和教學的秩序,保證建筑建設為學校這些功能的發揮和維護教學秩序提供便利。

校園建設最關鍵的部分是教學區,其布局主要有組團式與網絡式兩種主要設計方法。組團式的優點主要表現為便于院系相對獨立地組織教學活動與進行管理,更能適應建校周期較長而分期施工的現實。網絡式的優點在于便利不同的科系在今后的發展中專業更新與規模調整,并能實現教學用房的使用性質的靈活調節,被現代的新型學校規劃布局所偏愛。

現代教育的重要特色即是多層次性、立體網絡性,在教學以及學校規劃中都應當實現多多向化、立體化模式,造就有利于青年全面發展的物質環境;,如改變人行空間單純的交通功能為多層次交往空間,創造學生和教工的安全、舒適的室外活動空間。學校教學區的布局還應當緩解傳統的人車交通矛盾,以步行為主。

采用集中式進行建筑物布局,建筑群體以成團的方式組合能夠適應現代學校在建筑物的聯絡便捷性通暢性方面的要求,在各個相對獨立的區域之間的室內外都設方便的連廊和通道,保證建筑群在整體上的連貫和貫通性。

2.2學校的基礎條件

對學校建筑的設計離不開對學?;緱l件的衡量,如學校類別、學校規模、教育目標和總體布局等。我國的教育模式決定了我國學校的類別為小學、中學、高中及大專院校等四類。而學校的規模是由班級總數及各班級人數決定的。我國在教育類的法律法規中對中小學的班級規模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對于大專院校規模的確定則規定由學校規模及專業的具體情況確定。學校的教育目標也影響著學校建規劃和設計,我國目前常設的為普通小學或中學、技工學校、職業中專、??茖W校及綜合性大學等。學校的總體布局是學校建筑要求的最集中體現,建筑用地的大小及周圍環境、建筑的形狀和性質等都具體建筑要求對于建筑規劃、設計和建設有著最直接的影響。校方的要求、地塊大小、朝向等因素決定了建筑的具體形狀,主要表現為一字形布局、王字或田字形布局及綜合式布局等三大類。新建、擴建及大規模舊樓改造以及新樓與舊樓在文脈及地域文化上是統一還是對比,將是設計師要取舍的決定因素。

2.3單體設計

探求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反映學生的心理與環境行為的嶄新的建筑形式,是建筑師、規劃師把握的關鍵。學校建筑的風格不僅能給人帶來第一印象,還能成為代代已畢業了的學子們的長久回憶。校園建筑的類型眾多,特色不一,構成了學校的多元化特色,與此同時,還應當注重校園建筑整體的協調性和統一性。高校校園因其規模大,組成部分眾多,因而,其建設往往是分期完成,在規劃設計中要做好分期實施的準備和余地,并需考慮到其在建設周期內的合理使用和多種變化的可能性。

3.進行學校建筑規劃應當遵循的一般原則

3.1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土地資源

校園土地資源的利用應當以強化節約、集約、合理使用為基本原則,實事求是地確定校園建設規模與規劃,不能一味求大規模,攀比成風,重視土地的使用效益。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中,校園建筑應考慮向“低密、高容、立體化”方向發展。在不提高密度的前提下,向空中和地下發展可以提高容積率。同時在規劃設計中充分考慮到功能分區和教學秩序,應表現特定地域、特定人文歷史背景下的學校建筑或場地所擁有的獨特品質和特別精神。

3.2注重保護生態環境

校園建筑設計應充分尊重自然,以人為本,重視生態環境,充分結合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在水文、土質、氣候、植物、動物等方面與原有生態相融,構筑校園生態系統。確定人工湖、假山以及各類人工景觀的合理位置與適當的面積,盡可能保留原有樹木植被、水系、地形地貌。將可持續發展與校園發展的動態變化進行有機的結合和統一,創造一個使用靈活、擴展方便的彈性生長型校園結構。

3.3注重與城市文化的相互融合

大學校園內的資源應具有開放性,實現與城市居民的資源共享資源共享,注重同城市空間的互動,充分開發開放,做到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的和諧統一。在校園規劃設計中,參考城市設計的概念,在保證交通組織、校園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實現公共教學設施、信息資源、文化、體育、綠化景觀等設施與城市活動的共享。

4.進行學校建筑設計應當遵循的一般原則

4.1單體建筑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單體建筑的建筑外形的設計應兼顧建筑的功能性與獨特性,以具體的建筑要求和實際環境為基準。建筑立面宜莊重典雅、樸素大方、經濟適用,同時又要充分考慮建筑節能的要求。

4.2注重利用新節能產品

為了加強同城市建設的整體協調性和適應節約型社會發展要求,在學校建筑的設計中應充分運用不斷發展的新型節能產品,從行動上將節能落實到位。選擇采用高效節能照明產品,加大節水型設備和器具的使用力度,建設節水和中水回用設施,還可實施結構保溫節能、智能化設計、太陽能利用等方法。

在現代化城市和校園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學校的建筑建設已經不僅僅是學校自身的發展問題,還應當充分考慮進社會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應達到與社會建設和生態環境的統一協調。在此前提下,再根據學校自身的資源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與設計。

參考文獻:

[1] 高冀生.中國高校校園規劃的思考與再認識[J].世界建筑,2004(9):76~79.

[2] 張清,夏青.大學校園規劃探索[ J].天津大學學報,2004(6):106~108.

猜你喜歡
基本原則發展趨勢
探究以現代法治精神推動行政訴訟法修改
關于創新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淺議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
論網絡言論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則
如何推動企業文化的實施落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